逆转出奇效--谈谈诗文的特殊结尾(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1:18:3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逆转出奇效--谈谈诗文的特殊结尾(教师中心稿)

闲暇之时,读文品义,既增长了见识,又了陶冶性情,有时还会有些独特的体会。比如,你可能会发现一些作品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是它们有着出人意料的结尾,而这结尾之所以出人意料,是由于它们对前文内容来了个逆转。这样的结尾会使诗文跌宕有致,波澜起伏,令人回味无穷。结尾的逆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逆转出奇效--谈谈诗文的特殊结尾(教师中心稿)

一、语言的逆转

语言的逆转往往是前面的语言平淡甚至庸俗,而在最后用语却陡地巧妙新奇,画龙点睛,使诗文结尾意境顿生,取得超乎想象的艺术效果。因此,语言的逆转也可说是意境的逆转。请看下面几例:

1、古时某年冬天,瑞雪飘飘,几位骚人赏雪吟诗,颇是得意。一村童见状,也随口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骚人闻之,不禁讥笑道:“如此俚俗,也配称诗?”村童淡然一笑:“飞入芦花都不见。”骚人闻之一惊。前三句平淡无奇,“飞入芦花都不见”如奇峰突起,境界陡地一转,完全补救了前三句的平庸粗俗,描绘了片片雪花纷纷飘落、融入芦花荡的神奇景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明代朱元璋虽行伍出身,却有些才华。洪武十四年春,太祖与众翰林以“金鸡报晓”为题各写一首诗助兴。万岁爷提笔写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众人面面相觑,有人甚至掩口笑了起来。不料,朱元璋又写了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戏剧性的逆转取得了石破天惊的效果,众学士佩服得五体投地,情不自禁地山呼“万岁”。

3、明朝著名才子徐文长聪慧过人。一日,他与众文友在杭州孤山一亭内赋诗作画,徐文长一口气写了四句:“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大家听了都很纳闷:大才子怎么写出这么俗的话?这也叫诗吗?但见文长从容续出两句:“纵然碧丝千万条,哪能绾得行人住。”大家顿时称奇,无不折服。这一景一情,一平一折,后两句起死回生,使诗画龙点睛,意境新奇。

二、情感的逆转

情感的逆转往往是指诗文后面的内容表现出的感情与前面内容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结尾的情感来了一个大的转折,而情感的转折又深化了主题。如:

唐人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单看前三句,会让人产生一种丰收在望的喜悦。既然四海没有一处闲田,又是丰收之年,农民们应该衣食无忧,高高兴兴,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可结尾陡然一转:“农夫犹饿死。”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既包含了对农民的无限同情,又有对统治者无声的控诉。

情感逆转更强烈的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上阕写看剑、吹角、分食、奏乐、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事,尤其是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更是有力的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沙场秋点兵”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领形象。下阕写马、写弓,衬托出人物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了却”二句直抒胸臆,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的夙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词末一句“可怜白发生!”陡地一转,由梦境回到现实,化雄壮为悲壮,情绪顿时一落千丈,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作品就在这力重千均的转笔中收住,有如重锤猛敲在读者的心上。

三、结果的逆转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性作品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一篇文章要能抓住读者的心灵,调动读者的感情,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就要注重情节的安排。而情节的曲折动人有时也表现在结果的逆转,它是指事情的结局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尾既能使叙述曲折有致,又能丰富文章内容,有时还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请看下面几例:

(一)  杀   鸡   吓   猴

有个人养了一大群鸡,为了照看好鸡,他又养了一只猴做帮手。可这只猴不仅不帮忙照看鸡,反而经常闹得鸡飞狗跳,不是把鸡毛拔得光光的,就是把鸡抓得遍体鳞伤,主人多次呵斥都不起作用。有一天,主人要出门作客,担心走后猴子又在家胡闹,于是想出了一个吓唬猴子的办法。他一只手提着一只鸡,另一只手握着一把刀,走到猴子跟前,恶狠狠地说:“你看着!”咔嚓一声,砍掉了鸡的脑袋,“你要是再不老老实实,就跟这鸡一样。”猴子吓得呆呆的,愣在那里半晌不动。主人看猴子吓成那样,就放心地走了。到了傍晚,主人回家一看--所有的鸡全被猴子杀死了。

假若结果是猴子规规矩矩的在家呆了一天也有可能,但这样就平淡无奇 。猴子是聪明灵巧的动物,模仿能力极强,又是十分好动的动物,它模仿人的行为杀鸡更有可能,这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主人的意料。因此,这样的结尾会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二)  夜   遇

    魏金树

夜,静悄悄的。月光柔和,河水清澈,一轮皎洁的满月端端正正地印在水面上,周边的景致如诗如画。然而,这丝毫不能改变我烦乱的心境。

忽想到,近日这个地方特别凶,已接连三人投河自尽,且死者都年轻。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正思量着回去,一转身,蓦然发现一双眼睛正死死盯着我……

我镇静了一下,才发现是位年轻的姑娘。她身穿白色的衣裙,一动不动地站在离我四五米远的地方,面容模糊,披肩发湿漉漉的,单薄细瘦的身影在风中轻轻摇曳,被月光拉得又细又长。

这么晚了,姑娘只身一个人来到河边干什么呢?联想到近日发生的事,我不觉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过了一会儿,她开始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来回踱步。时而仰起脸,望望灰蒙蒙的天空;时而低下头,看看粼粼的河水,似在与这美好的世界做最后的告别。我双手插进裤袋里,将头扭向河水,耐心等待着事态的变化。我是学校里的游泳健将,自信能毫不费力地救起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意料中的事还没有发生。她为什么迟迟不行动呢?我想有两种可能,一是她想等我离开后再投河,以免我救起她;再就是她临死前有话要留给世人,而对我的可信度尚存怀疑。

终于,我决定不再跟她僵持下去了,话是开心的钥匙,只有劝她回头转意打消轻生的念头,才是上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在心里默默打好腹稿,想起这么几句话: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是难免的,而自寻短见是一种最无能的表现。所以说,凡事你都应该想开点!

话虽不尽理想,但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救人要紧。

在我自以为将“台词”背熟之后,便回转身向了她:

“请问,你,你有话要说吧?”

“是的!”姑娘回答得很干脆。

“那么--你说吧,请相信我。”我定定地望着她,鼓励她说下去。

“噢,是这么回事,”姑娘迟疑了一下,迎着我的目光平静地说:“我是市游泳队的运动员,回家经过这里,老远就看见你心事重重地在这儿徘徊,神色很不正常,怕你想不开,便一直守在这里。在此,我只想劝你几句: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是难免的,而自寻短见是一种最无能的表现。所以说,凡事你都应该想开点!”

我望着她,禁不住笑出声来,笑得她莫名其妙。她眨眨眼睛,认真地说:“你这人怎么啦?”

夜遇一个人,是很常见的事情,但作者却对这件事认真取舍增删,巧妙地构思。“我”准备劝姑娘回心转意打消轻生的念头,未曾想这位姑娘却把“我”当成轻生者反劝,这就造成了作品内容的意外;“我”和她都是游泳好手,才有准备救人的想法和举动,这就使作品真实可信。作者以人物为轴心巧妙地编织情节,反映生活,使情节波澜起伏,既有意外的巧合,又十分合乎情理。

以上是诗文结尾逆转的几种较为常见的形式,这些都能反映作者精心的构思和独具的智慧。如果我们自己在写作的时候,也能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出跌宕起伏的文字,那不是更好吗? (湖北省京山县实验中学  张凤桃  邮编 43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