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贯彻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时间:2022-04-14 11:26:5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力贯彻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简阳市镇金中学

大力贯彻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周崇新

2005年4月

大力贯彻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简阳市镇金中学 周崇新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能力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极大。要培养“真、善、美合一”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大力贯彻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从而提高审美素质。

一、 贯彻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是由审美教育的特征和作用决定的。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不同于通过说教与规范,利用抽象概念的推演来进行教育的方法,因此它具有形象的特点。同时美育凭借的是直观的感染性的形象,它是以整体形象教育和具体细节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这种感染性特点,又使美育不可避免带有情感教育的特点,因为审美对象的具体生动的感知必然激起情感活动,它主要通过对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诸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在现代教育中它已经成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途径。

当今中学教育,努力使学生做到高质量的知识掌握和最大程度的智力开发的协调统一及高效率,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采取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积极措施,使每个个体都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美育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作用。山东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授说:“我们从知识经济和信息科技革命的新视觉来重新审视美育,得出的结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美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审美情感比以往任何时候也都更重要。”

首先,对智育、德育等的作用。王国维说过“一方面又为德育和智育之手段”,蔡元培认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成,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我们知道美育凭借的感性材料和艺术作品本身就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可以把未曾经历过的生活以直接经验形式表现出来,开拓知识面。“人的审美能力一方面内在地包含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认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美育还可以激发人们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一个宽阔、平和的胸襟,这有赖于美育。”

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对德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由审美对象引发的情感体验,直接涉及到审美对象的评判,进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得出道德的判断,审美时由于形式的美丑欣赏必然进入对内容真假善恶的判断,从而避恶从善,去伪存真,由情感上的陶冶上升到道德上的净化,进而达到高尚的人格境界。用柏拉图的话说“融美于心灵”,弥补德育枯燥、抽象而代之以形象化和愉悦性,提高道德情操,健全人格。苏联美学家奥夫相尼科夫说:“在培养人的行为美方面,美学和伦理学应当携手前进。”

其次对语文教学的作用看,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在乐趣中教学的,靠潜移默化的训导能力,寓教于乐是美育特征,也是语文课的优选,它能在感性形式上吸引学生,美育以情动人,理在其中,感染人教学才会成功。马斯洛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体现。”熏陶渐染,轻松愉快进入角色而师生情不自禁,感情共鸣、褒贬随成,思想教育也化入心田。

2.是由当前教育改革的呼声决定的。

首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前提。

应试教育把语文当作工具,这种功利性的目的,遏制了审美冲动;教法上重理性分析,“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置文学作品和语文教学的固有特性、规律于不顾,用抽象的概念代替培养美的感情,用推理代替想象,用纯逻辑的枯燥乏味的分析或繁复零碎的训练代替对作品的美的感悟,形成了僵化的教学模式。审美教育的缺失,打不动学生的心,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显然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推行能克服了应试教育的问题,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适应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规律。

其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依据

2000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颁布实施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强调“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并在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中进一步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口味和审美情趣。”作为纲领性文件,正如庄文中所说“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一股富有活力的矿泉水”。

再次,当前新课改是助推器

2004年年全面推进的新课改增加了选修课。文学作品数量增多,它的理念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关于审美“崇高对美的发现、追求与创造,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能力”。性质上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极大地推动了审美教育的实施。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贯彻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韦志成指出:“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语文教学贯彻审美教育顺理成章。

二、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

1.创设审美情境,激活审美心理。

审美情境的创设包含丰富多彩的审美因素,可以启发想象,诱导联想,激活审美心理,建构审美心理结构。

①营造审美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陶冶学生审美情趣,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独特空间。陶行知说:“我们首要重艺术化的校容。”不仅校园设计审美化,还要有校园人际关系的审美化,因此校园力求净化、绿化、美化,师生和谐化。

②借助审美的教学媒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介,如多媒体教学,组成声音、图像、文字的综合体,更直观,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多种感官感知。还可以运用电影、音乐、绘画等拓展想象空间,引发审美心理。

③精选审美的教学技法。意境的创设可用语言、动作、精美片段的切入、优美板书的设计等。如学习《雷雨》可将教室布置成舞台,让学生绘声绘色表演,产生强烈审美欲望。

2.激活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体验美。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审美教学应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撞开学生心灵的门扉。易健教授认为“现代美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的生命教育”美育通过渲泄、引导、升华感性来对人实施教育。可以说“情感是一切审美活动的血液”那么,怎样激活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体验美呢?

我想,首先导入激情,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其次朗读激情。深入课文深层意蕴,情感与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的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审美情景,诱发同步联想,激发审美情感。再次设疑激情,教学中设疑,能激起审美愉悦,触发情感,它是学生认知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

3.因势利导,鉴赏美。

激发想象、联想鉴赏美。想象力在审美心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激活情感体验美之后,通过记忆基础上的表象运动,借助想象得以超越时空取得更深广的感受内容。

研读课文鉴赏美,研读是激发审美情感,提高鉴赏力的关键,可指导进行思路教学,深入美文深层,不但知文意且知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对蕴含的美加以阐释和点拨,转化为学生能体味到的美,产生评价美的能力。研读的方法宜采用讨论法,充分肯定学生。

4.灵活多样,创造美。

陶行知认为“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归宿,是最高阶段,不仅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最佳过程,而且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

在课文学习中创造美,学习过程是非功过自我感知、领悟过程,偏向于生发新形象、新意识、新意义的过程。如林黛玉这个形象可引导从现代社会角度重新认识,再如表演、朗读也是对课文感知的创造。

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美,美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引导学生做美的创造者。如穿衣打扮、布置寝室、美化教室、文艺演出等,都可提高创美能力。

在作文中表现创造之美,学生在内在情感驱动下,对以往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想象,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提炼修改等将感情融入来表现美和创造美。高考众多的满分作文无不令人拍案叫绝,为学生个性张扬提供了广阔空间,充分发挥了创造的自由。因此教师应灵活多样地鼓励学生写作,如改写、续写、仿写训练、读写结合训练、自由式作文训练。

“美育是关系到人的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语文教学贯彻审美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与德、智、体等一起,关注了人的生存质量,使人自我完善、自我优化,我们充分利用优秀的语文资源,认识美育在现代化整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面前展现出的是教育的美好天地和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