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水兴波话记叙(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2:44:5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尺水兴波话记叙(教师中心稿)

尺水兴波话记叙

尺水兴波话记叙(教师中心稿)

河北省武强文博中学马勇钦053300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事件的文章,能在短小的篇幅之内,通过精心构思,巧妙安排,使情节波澜起伏,骤起骤落,大开大阖,使作品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和表达效果,这类写法统称为“尺水兴波”。

尺水兴波常用的具体方法有抑扬生变、悬念解疑、误会生趣、巧合妙胜、陡转起伏等等。

一、抑扬生变

“抑”是压抑,“扬”是抬高。记叙文中的抑扬,指的是前后情节大起大落,即叙事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造成巨大的落差,形成巨大的波澜,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抑”“扬”分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两种情况。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即为了肯定某人和某物,先用曲解的方法和不满的态度尽力给予贬低和否定,然后,突然发现新的情况,情节陡转,把所写的人和物高高扬起,给人以赞扬和肯定。先扬后抑也叫欲抑先扬,前后情节发展变化的情况与欲扬先抑正好相反。

如《白杨礼赞》,写白杨树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写高原景色先写它的“雄壮”“伟大”这是“扬”,接着写它的“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抑”;写出现傲然挺立的白杨,令人惊奇,又是“扬”。

第六段,作者着意刻画白杨之神美,这是“礼赞”的根本处。先用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抑”,“但是……”陡然一转,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的是“伟丈夫”,以“好女子”和“伟丈夫”对比,突出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由赞美树暗转到赞美人。

二、悬念解疑

悬念法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设置疑团,引起读者的疑问、关注和迫不及待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和结局的一种手法。悬念手法的特点是,先将疑问悬在那里,不急于解开谜底,解决矛盾,而是蕰蓄一定时间,让读者疑问、关注、迫不急待的心理不断持续和强化后,再亮出谜底,写出结局,回答先前摆出的问题。悬念法用得好,不仅能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还能充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事件的内涵,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文章旨意逐步升华。

如《醉翁亭记》中“太守究竟是谁”始终是读者心中的疑团,文章的第一段便太守闪现,却未言明其身份,成为了全篇文章的一个悬念;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对太守的身份仍秘而不宣。太守究竟姓氏名誰,何许人也?直至文章最后方才道出姓名,解开全篇悬念。“太守”在文章前后共出现九次,一直吸引着读者的视线和思维,同时让人感到文章结构非常严谨,主题鲜明而突出。

三、误会生趣

误会法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一方误会另一方或双方相互误会,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手法。误会往往表现为人物不了解事实真相,将事实上的因果关系,错误的判断为另一种并不存在的因果关系。因此,误会既有背离事实的一面,又有合情合理的一面,写作时要写出这种不真实但又有一定可信度的特点。为了强化误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以吸引和震动读者,文章常对误会作必要的渲染和强调,其结局,一般是情节陡转,误会解除,有时也可能是误会加剧。

如《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中,作者精心设置了两次误会。第一次是当我们看到:“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大米。”便误以为是小茅屋的“主人”;第二次是“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一群哈尼小姑娘……”误以为是小茅屋的“主人”。通过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四、巧合妙胜

巧合法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结构故事情节的方法,它把一般情况下碰不到一块,偶然情况下才碰到一块的人和事联结在一起,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强作品的故事性、戏剧性,使读者在惊讶之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偶然之中有必然,巧合要符合生活必然性,符合情理,巧中有常,巧而不伪。

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便是个典范。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圣诞节又得互赠礼品,妻子德拉只好卖掉自己的美发买回丈夫心爱的金表链,丈夫杰姆也只好卖掉自己祖传的金表而买回妻子喜欢的发梳。这种巧合巧得新奇,巧得令人绝倒,又巧得使人心酸落泪,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五、陡转起伏

叙事性文章情节上的波澜起伏,既来自障碍,也来自障碍消除而形成的种种转折。其中最有力、最精彩、最能掀起读者感情波澜和突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转折,是文章结尾处,作者特意安排在最后而陡转,这种陡转应该是既出人意料,又要符合情理,水到渠成,毫不牵强。这种方法不但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也给读者以强烈的思想震撼。

如《荔枝蜜》,作者开头写了“不大喜欢”的蜜蜂,又写荔枝林、荔枝树,由荔枝树想到荔枝,从而引出荔枝蜜,又由荔枝蜜的甜美想到生活的甜美,由蜜蜂沸沸扬扬的情景,想到建设新生活,了解到了蜜蜂的寿命和贡献,此时作者的的内心几欲迸发,其感情为之震动,联想为之扩展,认识为之升华:“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个“陡转”,把对蜜蜂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峰。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个“陡转”,也就是文章的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自己同蜜蜂融为一体了,使文章的思想内容得到了强有力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