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2:58:4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

 

                     沭阳县中英文学校  程善峰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词的比、兴和用典等艺术手法。

2、          学习借古讽今、抒情言志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国家、奋进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用典:本词用典较多,理解了用典就理解词意。

2、 借古讽今:作者表达思想的途径,立意的基本手法。

教学难点:

1、 大量用典的理解和课时的冲突;2、作者借古讽今的曲折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在我国这一诗的国度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块璀璨夺目、竞放异彩的瑰宝。同学们知道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豪放派的开创者为北宋的苏轼,那么到了南宋是谁再举豪放之旗呢?对,是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投影课题及辛弃疾速写画)。 

二、            疏通文意

1、 补充字词:狼居胥(lang ju xu)  佛狸(fo li ) 

2、 简要介绍写作背景。并让学生整理运用的典故,理解其用意。

3、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5分钟,获得初步理解。

4、补充注释: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三、思考问题:  

  ( 1 )找出韵脚,并在朗读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仄声韵。  

 ( 2 )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  

四、感知作品:听录音。要求:注意语音与语调,初步了解全词内容。

五、揣摩语言,品味欣赏意境和风格

牐犑紫纫黄鹄识辽香住(师生同读)

牐犖1:作者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牐(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牐犖2:由这些景物作者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牐(孙权、刘裕。)

牐犖3:“觅”字换成“见”字好不好?为什么?

牐(不好,“觅”字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仰慕与向往,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见”字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牐犖4:除了“觅”字之外,还有哪些词表现了作者对孙权的赞扬?

牐(英雄、风流。)

牐牭娜罚辛弃疾对孙权十分崇拜,情有独钟。他在京口北固亭上的另一首怀古之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出示《南乡子》词,师生共同吟读一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牐犖5:这一阕下面的两句话是写刘裕的,你认为哪句话最能表达辛弃疾的感情?

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牐犝饩渲械哪男┐视玫米畲神?为什么?

牐(金、铁、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的雄姿:横戈跃马,驰骋沙场,如虎如貔,何其壮哉!)

牐犖颐且黄鸢颜饩浠霸俣烈槐椋要读出作者此时的思想感情。师生齐读这句话。

牐犖6:本阕写作者登北固亭,极目远眺,触景生情,但见山河长存,世事沧桑,缅怀历史上建功立业的英雄明君孙权和刘裕,我认为这种情感的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结合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

牐(因为现实中没有这样建功立业、抗金杀敌的明主,这里怀古就暗示了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苟且偷安;同时也蕴涵了诗人对北伐抗金统一祖国大业的向往。)

牐犂矗让我们怀着历史兴亡之感再次朗读这一阕。

牐犖7:“元嘉草草……北顾”一句中出现了两个贬义词,“草草”、“仓皇”,这里为何辛弃疾要列举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一败涂地的史实?

牐(当时独揽军政大权的外戚韩胄欲借金国势渐衰之机兴师北伐,建“盖世之功”,巩固个人地位,便起用了闲居多年,已66岁的辛弃疾。辛弃疾认为当时南宋还未具备战胜金兵的条件,因此这里列举历史事实的教训是表明自己对韩侥幸求逞是不赞成的,认为切不可草率从事。然而韩胄之流悍然不顾辛弃疾的劝告,次年率军出兵,大败被诛。历史证明辛弃疾是何等的深谋远虑!)

牐犚韵3句回忆自己43年出生入死,南来效命的往事。“四十三年”宕开一笔,由怀古转入忆昔伤今:当年词人亲身经历的扬州一带如火如荼的抗金斗争,迄今记忆犹新;“可堪回首”承上启下,转入现实。长江北岸瓜步山下,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庙前迎神赛会,鸦飞鼓响,香火缭绕,热闹非凡。

牐犖8:这表明了南宋百姓怎样的精神状态?

牐(表明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已经模糊。)

牐犖9:面对这样的场面,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表现在哪句话中?

牐(面对此景,作者无限痛心,“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包含无尽悲痛,这难道不是南宋王朝妥协投降,丧权辱国的严重恶果吗?)

牐犖10:最后一句以疑问句作结,有何好处?

牐(最后以疑问句收束全文,既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抒发了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悲愤。让我们带着悲壮激愤的感情齐读这一阕内容。)

牐犑π〗幔喝词熔写景、咏史于一炉,怀古忆昔和伤时讽今密切结合,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时间和空间交接转换都极为自然流畅,纵横捭阖,一气贯注。格调沉郁,悲壮苍凉,大有幽燕老将之风,正如明代杨慎在《词品》中所评:“辛词当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清代陈廷焯也评价道:“句句有金石声音,吾怖其神力。”郭沫若也曾题联贴切评价了辛词的风格,用在这首词中十分恰切。

牐犠詈笕梦颐且黄鹇怀悲壮豪迈的感情背诵这首传世名作。

六、           赏析作品

1、        语言品味。①怀念孙权句:“风流”,这里指孙权统治的吴都当年的繁华景象;“总”,都;“英雄难觅孙仲谋处”是倒装;“舞榭歌台”是互文。②怀念刘裕句:“斜阳”,根据意境当指夕阳;“人道”,暗含人们对英雄的怀念;“金戈铁马”,借代,突出其精锐;“万里”,指万里中原;“如虎”,比喻其气势的雄壮、猛烈。③讥刘义隆句。“草草”,准备之仓促,行动之轻率;“封狼居胥”,好大喜功,盲目自信;“赢得”,比较“落得”,体会强烈的讽刺意味;“仓皇北顾”(想象这一场景),匆忙而慌张,回头看着北方向南逃跑,突出并讽刺其可悲的结局。④望中原句。 “烽火扬州路”是倒装句;“路”原是宋代所设的行政区域,这里指扬州一带;“可堪”,哪堪。⑤思廉颇句。用典意图:借廉颇抒发自己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这最后一句充分地表现出辛词“豪放悲壮”的风格特色。

2、        典故理解。

①问题:上阕从眼前之景写起,怀念两位古人,为什么只怀念这两位英雄?用怎样的一种语气来写?上阕的用典意图是什么?明确:他们都在京口建立过功业,一是打败来犯者曹操,一是大举北伐中原;这与作者的处境有共同之处。语言中流露出惋惜和赞叹两种语气。用典意图是:表达作者向往英雄业绩,期望恢复中原,讥讽苟安求和。②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明确,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的统治着北方,那里的人们也安于现状;这样就突出地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深沉的悲哀、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

七、课堂总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全词借 " 怀古 " 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碎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的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运用典故自然贴切,叙事含蓄委婉,风格苍凉悲壮,后人誉为辛词第一家作。

八、课堂检测。

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牐牏偾Ч沤山(久远的年代)

牐牏诜缌髯鼙挥甏蚍绱等(英雄业绩)

牐牏劢鸶晏马(精锐部队)

牐牏茉嘉草草(草率)

牐牏萦得仓皇北顾(落得)

牐牏蘅煽盎厥(不堪、哪堪)

牐(2)把下边句子中颠倒的次序倒过来。

牐牏儆⑿畚廾偎镏倌贝(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牐牏谒氖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犹记四十三年,望中扬州路烽火)

牐牳剑悍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可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再也没地方去找了。)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年孙权在京口建都时热闹繁华的歌舞楼台和英雄们的业绩,全被历史的风雨吹打得一去无迹,成了过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夕阳斜照着衰草和枯树,一条普通的街道,人们传说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这里住过。)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回想当年刘裕手持长枪,身跨战马,统领精锐北伐大军,那气势象猛虎一样,要把盘据中原的敌人生吞掉。)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草率发兵,想同霍去病那样建立封狼居胥山的功绩,却落得个惊慌失措,北望追兵,大败南逃。)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了,每当眺望江山还记得我在战火中的扬州地区同金兵英勇作战的情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哪忍回头看,异族的佛狸祠旁竟是乌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现在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