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3:53:5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然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且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审美意趣非同寻常,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不大容易深透理解和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隽永意味。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引导。

[教学建议]

教学理念

    1.本文的一大特点是气势磅礴,适于朗读。宜注意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注意把握本文的比喻,宜对文中比喻所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而不必死扣本体、喻体之类概念。

    3.最好让学生先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以及作者情况的资料。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共产主义思想吗?

    那么大家知道是谁最早将共产主义理论引进到我们中国来的呢?--李大钊。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有谁知道一些关于李大钊的情况吗?

    教师补充:李大钊所生活的年代,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中华民族千疮百孔,步履维艰难。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垂头丧气,悲观失望,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站出来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以极大鼓舞。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在1923年写的一篇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二)初读积累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逼狭(xia)      崎岖(qiqu)     阻抑(yi)

2解释下列生词:

    (1)逼狭:狭窄。

(2)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3)阻抑:阻挡、抑制。

(4)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5)亦复如是:也是这样。

  (三)再读探究:

1、题目与内容

   结合课文内容解读“艰难”“雄健”,说说两个词分别蕴涵哪两层含义。

 艰难: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

       ②国运:处境艰难。

 雄健:①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②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2、语言与写法

(1)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比喻说理。长江黄河过沙漠→山峡国民在艰难境界情况里的精神等等。

    本文用了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再找出文中还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1)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

(2)用旅行来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3)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的精神。

(4)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5)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6)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7)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8)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些比喻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2)语言品读

a、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b、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3、整体与局部

(1)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

    不能调换,它们有因果关系:艰难的国运造就一大批真正的骑士、革命者,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2)什么是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②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3)怎样理解课文“奇趣横生”、“冒险的美趣”、“一种壮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一种值得回味的经历。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快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4)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中华民族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所逢的“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但完全不必悲观。适逢其会,是弄潮儿大显身手的千载不遇的好时机。具有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斗争的雄健精神的革命者,为了建造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就会满怀豪情,在奇绝壮绝的斗争中获得“壮美的趣味”。

  (四)品味朗读:

    四组读一至四节,全班齐读第五节,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五)归纳小结

    本文作者以长江大河奔流向前比喻中华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历史征途,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      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

                     ②国运:处境艰难。

         雄健:      ①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②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雄健的精神  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②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练习题库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

    zhuo (    )流          po (    )势              景zhi(    )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一泻千里(    )  回环屈折(    ) 崇山叠岭(    )   奇趣恒生(    )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      到艰难险阻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         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      到很宽阔境界,平原无际,一    万里。

    A.碰  冲  流  泻   B.走   挺  流  泻  C. 走  冲   流  泻  D. 碰  挺 闯  泻

  (2)我们应该      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      ,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     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      国家,亦是人生中最有趣味的事……

   A.献出  曲调  崎岖  建设             B.拿出  歌曲  艰难  建设

   C.献出  歌曲  艰难  建设             C.拿出  曲调  崎岖  建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

    B.作者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C.本文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目的是号召国民抓住民族逢新的转机,去开创国家历史新纪元。

    D.“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仿句

    人类在历史上的大亨货正如  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崎岖险路。

二、理解欣赏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遥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因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 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1、“雄健的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请举例分析。

2、文中的“趣味”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分析。

3、“艰难的国运”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分析。

4、“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条什么道路?请简要分析。

三、拓展延伸

(一)

    在琐细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再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莺,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

    这回去北京,蓦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竞都是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去看看呢?

    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平,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梢绊,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岛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志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地成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房、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竞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圈|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成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意旗愈益升高了。

    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看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气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么?

    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的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作者想象中的天安门前看升旗的情景该是怎样的?

   

2、简析第4、5两段中加点的“居然”“竟”两个词在内容表达上的写作用。

   

3、纵观全文,说说在观看升旗的前后过程中,”我”和观众的心理反映。

      (1)当”我”提出看升旗仪式后,呼应者众多。

       (2)

       (3)

       (4)

       (5)直上蓝天的红旗让“我”自豪,让“我”感到一种责任。

4、文章结尾写“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根据文中内容,你认为观众走过了怎样的“心路”

   

5、文章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

    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均过去之国,其渐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洲,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竿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高高皇皇;干将发剧,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注:隼(sun):一种凶猛的鸟。

    干将发删:新磨的干将宝剑,锋刃发出耀眼的光芒。

        皇皇:形容花生机勃勃美丽鲜艳。

1、加点词“老大”与“少年”分别指什么?

2、点明文段中心的句子是                                          。                           

3、作者文中描绘了少年中国怎样的景象?对中国少年寄予了哪些希望?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教案03-03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新课标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网友来稿)[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咬文嚼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04-14

《祝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

边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故都的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