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照彻奴性世界--《灯下漫笔》导读(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4:51:0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灯光照彻奴性世界--《灯下漫笔》导读(网友来稿)

湖北黄梅一中 黄智平

窗外一点声息都没有,喧嚣的世界早已酣然入梦,如豆的灯光透过窗纸慢慢扩散开去,把外面的黑暗一点点地照淡。

鲁迅先生的思绪助燃了那朦胧的灯光,灯光漂白了思绪,渺渺兮直通广宇,翻滚如江河。先生信手拿起力透纸背的笔,呕心写下《灯下漫笔》,大胆而细致地解剖着1925年中国的毒瘤、社会的疮疤--封建专制和蒙昧主义,让幽灵无处可遁。

回望那黑暗的深处,先生那“救救孩子”的声嘶力竭的呼唤,震慑了苍穹,依然响彻在中国的大地上……

漫思的原点-- 定势的心理。

《灯下漫笔》构思的独特性在于鲁迅先生思维发散的方式,即以“我”的心理为思维的原点,把要揭露的历史真实逐层扩散,放大。

第一层:作者从换钞风波入题,因政局的动荡不安,人们以低于原价很多的折扣终于把纸币换回了“银元”,却让“我”“非常高兴”,“觉得安心”。从而联想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第二层:作者提出一个假设的命题,当人陷入绝境的时候,突然得到牛马的待遇,有等同于牛马的价格,便“心悦诚服”。第三层:由“人”的价格联想到中国人得到的“至多不过奴隶”的价格,他们只需要一个主子,制定奴隶规则,就安心地偷生,进而揭示了中国潮起潮落的历史实质只有“两个时代”。

贯穿思维发散的是人的定势心理,钞票风波与变成奴隶,绝处逢生与银元失而复得,明显吃亏却“喜欢”,理应让人心理不能接受却“高兴”,作者从心理角度证明了人变成奴隶的真实性。

漫思的深度--独特的眼光。

《灯下漫笔》思想深刻,在于鲁迅先生独特的理性眼光。

在先生看来,身体受到外界的限制,是原始意义的“奴隶”。封建社会,人的身体已经获得自由,但是其个体生命还处在一种物质状态,思想、精神完全没有自由,这就是中国人“至多不过奴隶”价格的原因。

先生认清了“一治一乱”的本质,“治”为统治者的成绩,“乱”是百姓的罪责,“先儒”们把历史的辉煌归功于统治阶级,而把过错归于百姓,这是粉饰“太平”、丑化百姓,有悖于历史的发展规律。先生独特地认识到了中国的封建史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把批判的矛盾既指向残酷昏庸的统治者,也指向思想不觉悟、甘受奴役的下层人民。更敏锐地看到,要打破旧世界的原有秩序,只有第三世界。而创造第三世界的希望在于青年。

《灯下漫笔》以独特的构思、敏锐的目光、犀利的思想成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史的又一个里程碑。

(原载《语文学习周报》)

作者邮箱: huangzhiping@163.com

【灯光照彻奴性世界--《灯下漫笔》导读(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灯下漫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5

《灯下漫笔》课文鉴赏说明(网友来稿)04-14

鲁迅《灯下漫笔》导读04-14

灯下漫笔(节选)(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灯下漫笔>说课稿(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灯下漫笔》说课简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剖析语言 情理自现--《灯下漫笔》(节选)教学新探(网友来稿)04-14

文脉(读本导读)(网友来稿)04-14

《灯下漫笔》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