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2)(高二)

时间:2022-04-14 15:19:1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甫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2)(人教版高二)

  杜甫来到长安,寻找施展抱负的机会,但是迎接他的却是十分冷漠的现实。杜甫在长年困守十年,仕途不畅,生活穷困,进不得路,退又不甘心,处在人生的最低谷。

杜甫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2)(人教版高二)

 

746年,杜甫来到长安。这时的政治显露出日趋腐化的迹象。唐玄宗作了三十多年的皇帝,海内升平,社会富庶,他觉得国内再也没有什么事值得忧虑,太平麻痹了他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他终日在深宫里纵情声色,对外边的情况一天比一天模糊,从一个精明有为的帝王变成了一个糊涂天子。有时他也会想到人民,减免百姓的租税,但那些贪污的权臣的横征暴敛比他所减免的要超过许多倍。他把一切政权都交给中书令李林甫。李林甫疾恨文人,怕他们任意批评朝政,对自己不利,于是摆布阴谋,控制了科举考试。

正是在这背景下,杜甫来到长安,寻找施展抱负的机会,但是迎接他的却是十分冷漠的现实。他参加科举考试,但嫉贤妒能、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却不让一人及第,还向玄宗上表称贺“野无遗贤”。

这时,杜甫该怎么办?他的出路在哪儿?

杜甫并没有放弃。玄宗在751年正月八日到十日的三天内接连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太庙和天地。杜甫正感到无路可走,于是趁这机会写成三篇《大礼赋》,把《进三大赋表》投入延恩匦。想不到这三篇竟发生了效果,玄宗读后,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成为他长安十年内最炫耀的一个时期。他在一天内声名大噪,考试时集贤院的学士们围绕着观看他。可是这个幸运一闪便过去了。考试后他等待分发,却杳无下文,这也是李林甫在从中作祟。他只好长期地等待,等到第二年的春天他又回到洛阳小住时,他绝望地向集贤院的两个学士说,仕进的前途没有多大的希望了,只有继承祖父的名声努力作诗吧。

但这只是一时的牢骚和自我安慰,他并不完全断念。754年又接连地写了两篇赋:《封西岳赋》、《雕赋》,他在这两篇赋的进表里仍旧是渴望仕进,把自己穷苦的生活写得十分凄凉。同时他也不加选择,投诗给那些他并不十分尊重的权要,请求他们的援引。这些诗都是用排律写成的,具有一定的格式:首先颂扬他们的功业,随后陈述自己的窘况,最后说出投诗的本意,说得又可怜、又迫切,排律里堆砌的典故也掩盖不住他凄苦的心情。从这里我们看到,杜甫一方面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他写诗给左丞相韦见素。韦济常常在同僚的座上,赞颂杜甫的诗句,可以说,他是当时在长安惟一因为诗而器重杜甫的人。因此,杜甫也就把心里的悲愤毫无保留地向他倾诉,写成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论。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绔”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为了重写自已。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要路津”早已被“纨绔”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弃着诗人。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心情。诗人多么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快要离去了却仍在那里瞻顾徘徊。

本来杜甫把考试看成他唯一的出路,并以为一定能够成功,不料竟是这样的结果。这时,他私人的经济情形也起了很大变化。他父亲可能在奉天县令的任上不久便死去了;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几个贵族府邸中的“宾客”。除此以外,他还找到一个副业,在山野里采摘或在门前种植一些药物,随时呈献给权贵,换取一些“药价”,表示从他们手里领到的钱财不是白白得来的,以此来维持自己的自尊。四十岁后,不但穷,身体也渐渐衰弱了。751年秋天,长安下了许多天的雨,到处墙屋倒塌,杜甫在旅舍里整整病了一个秋天,门外积水中生了小鱼,床前的地上也长了青苔。他的肺本来就不健全,这次又染上沉重的疟疾。

后来一家数口来到长安,他的负担更重了,加以几年来水旱相继,关中大饥,他在杜曲附近虽然有些微薄的“桑麻田”,也无济于事。这年秋天雨不住地下,四海八荒被一片无边无际的雨云蒙盖着,延续了六十多天。物价暴涨,人们也顾不得将要来到的冬寒,为了解除目前的饥饿,都把被褥抱出来换米。杜甫在这无望的景况中,举目泥泞,不能出门,索性把家门反锁起来,一任孩子们不知忧虑地在雨中游戏。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的家属在长安没有住满一年便住不下去了。秋雨后,他不得不把妻子送往奉先寄居,他本人仍回到长安,从此他就常常往来于长安奉先白水之间。

贫困见真情。诗人屡遭白眼,尝透了世态炎凉、人情反复的滋味,唏嘘感叹不已:

贫交行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古人以友情为重,相形之下,今人轻薄益显,诗人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

杜甫在长年困守十年,仕途不畅,生活穷困,进不得路,退又不甘心,他处在人生的最低谷。但他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体验加深了,因此,也为我们奉上了更好的诗篇。

 

【杜甫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2)(高二)】相关文章:

关于《杜甫传》的评价与赏析人教版高二必修04-20

千呼万唤身不转--《背影》教后记(网友来稿)04-14

苏教版高二选修唐之韵杜甫解说稿03-03

减负:要么让学生胀死,要么让其饿死04-14

等待戈多(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03-04

杜甫的诗04-14

杜甫与唐诗04-14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点爱2篇12-12

杜甫生平介绍10-20

杜甫《登高》教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