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初探(九年级必修)

时间:2022-04-14 16:04:4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初探(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初探(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甘肃  吕敏航

关键词:文言文 新课程理念   创新   诵读    背诵

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然而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要求和教学现状存在着极大的矛盾。为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首先都要端正态度,对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

一、中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意义与现状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正是为了达到这目的。 

    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说到那里算那里;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个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文言文教学

(一)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不能一成不变,“不变”是思想的停止和僵化,“变”是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要求,唯有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现在大力倡导创新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都属于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悟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这份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情趣导入,激活思维

文言文的时代,离我们本身就非常远,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笔者觉得,以有情有趣的导入新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取途径。

1、音乐导入。以与文本贴近的音乐,歌曲导入新课。学生在领略了歌曲美的同时自然会将这种美恰当地运用到所学文本中。例如在第一届赛课活动中蒲玮琦老师在执教《三峡》一文时,先播放《长江之歌》学生们在歌声中领略了长江的浩淼与汹涌澎湃的力量后,学习《三峡》时长江那奔腾不息的气势自然就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图片导入。以同学们熟悉的并与文本相关的图片作为引子导入新课。因为这些图片是学生熟悉的,看到他们会触动他们储存的有关信息,从而与文本接轨。在执教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时,我们语文组就先编辑了一组有关岳阳楼的图片。在同学们目睹了岳阳楼的雄伟与洞庭湖的浩瀚无垠之后,再读课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便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也确信了“岳阳楼之大观”确有其事。这不仅美化了学生的视听,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可以说是一种成功的方法。

3、名人轶事导入。这种方法符合学生求知探密的欲望。在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三位诗人大家都知道吧,这三人中杜甫的命运最为不幸。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为避战祸,离开关中,过秦州(今天水)、经同谷(今成县)到达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之下,在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茅屋,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了快乐与自足,然而命运再一次戏弄了他,我们来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看看作者是怎样交代自己的不幸的。笔者觉得,这种导入方法不仅解决了时代背景的问题,也一定会牵着学生的思绪去追随杜甫的足迹,了解他的生活,进而了解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可谓“一石二鸟”。

4、名言警句导入。这是以富有启发性、哲理性的大家都熟悉的诗句为切入点,引导大家进入学习状态的导入方法。在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时,笔者没有从常规的诗题、作者入手,而是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入手,叫同学们说说该句写的是什么景,有何好处?进而引导学生品读全诗,这样不仅达到了对全诗的内容的把握,也收到了对名句品析的好的效果。

5、笑话导入。这种导入方式可以用在课中,就是学生对所学文句不得其法或停留于浅层时,以笑话刺激他们的神经,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学习《饮酒》一诗时面对学生只看表面而不深入钻研的不足,笔者以猪八戒整容成帅哥,舞厅巧遇做变性手术成美女的沙和尚的笑话刺激学生,之后我告诉学生看任何事物不能仅凭靠外形而应该抓住事物的本质的道理。同学们针对这种现状,在深一挖掘,《饮酒》的真谛自然就倾泻而出了。

(三)加大诵读,培养语感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久远,不易理解,因此只有多读才能明白其中蕴涵的意思。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是如此,“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如此,“熟能生巧”更使如此。在教学中笔者一般采用范读、领读、齐读、小组赛读等不同的方法,叫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在正式上课时,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媒体运用,重在感悟

近年来,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以及具有形、声、色兼备的优越方式而得到广泛地运用,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笔者觉得在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尤为重要,它可以将抽象的生涩的语句换成生动的场面、优美的画卷、动听的音乐,这不仅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而且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能,岂不两全其美?在第一届赛课中代兰晴老师执教《蒹葭》一课的情景任然十分清晰地寄存在脑海里。代老师在执教该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课文蕴涵的深意放了一曲《在水一方》的FLASH动画,以其动听的歌声,精美的动画、贴切的内容赢得了课堂、赢得了学生让同学们真正领略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内涵,效果较好。笔者觉得,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应该在文言文教学中广泛而有效地利用。

(五)自主探究, 注重创新

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觉得“眼前一堆字,脑中灌糨糊”,应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多种方法的并用,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

2、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里的学生自读不是盲目的自读,而是有针对性的阅读,是教师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或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说:“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文言文课堂教学应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发展个性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就意味着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的不确定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的观察,更新途径重新审视,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感受,乃至发现自己。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无论教者还是学者,都会感到一身轻松。 

   3、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

这个环节,意在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对教师自身的素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呈现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明显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背诵理解,贵在运用

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不少是要求背诵的。这些课文都出自名人之手,有很强的代表性,把它们熟练地背诵下来,对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语感是大有裨益的。在背诵课文时,不少同学只是反复地机械地从头到尾多次朗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背下来,待到要回忆其中某一句时,往往又要从头开始;或暂背下来,时间一长,又全部忘记了,也就谈不上运用了。

  (1)首字提示法

在学生背诵时,大多数同学背诵了上句想不起下句,如果对该句的第一个字稍做提示,立即就能脱口而出,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常用首字提示法即列举每句的第一个字并且熟记,进而背诵全文。

在执教《与朱元思书》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将每句的第一个字或中心词板书。例如第二段可以用“水、游鱼、急湍、猛浪”七个字代替,只要学生熟记了这七个字,就基本上熟记了第二段。

(2)文意跟踪法

在背诵文章时,我发现很多同学根本不理解课文的意思,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械记忆的能力逐渐减弱,而理解记忆的能力增强。现在做老师了,对于文言文,我没有着意去背,却感到很多句子都能记住,究其原因,是在备课时,已经对文中的字词句的意义、用法,对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主旨等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背诵起来自然轻松。学生在背诵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先理文意,再去背诵。这样的背诵不仅快速而且不容易忘记。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对文章理解基础之上的背诵,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翻译的基础上明确文章写了什么,然后根据文意进行背诵。由于《与朱元思书》第三段比较复杂,在疏通文意后,在同学们明确该段写了“山、水、鸟、猿”以及作者的志向,此后梳理写山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由下而上,按观赏的顺序,使原来的静物动态化,蕴涵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再熟读,自不难熟记。依次类推,第三段就可以应刃而解。

(3)利用画面背诵

有些课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了课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从而产生联想记忆。如《醉翁亭记》一文的二、三两段,作者在这两段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风景画,即朝暮四季图;二是风俗画,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若能将这些山水风光、游人活动、个人情感等画面印记于胸,就能快速成诵。

(七)合理评价,迁移欣赏

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在疏通文意后,为了叫同学们更进一步把握文章内涵,就以“改写之中理文意”的方式叫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文进行评价、欣赏之中改写,我是这样要求的:1、改写课文,以散文化形式,或以新诗分列句式,将课文内容改写成幽默、有趣、口语化或兼而有之的文字,且能笼盖全篇文意。2、全班共同欣赏评价。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任何方法的运用都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通联;甘肃西和北川初级中学  742100 

【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初探(九年级必修)】相关文章:

论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04-14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反思04-15

新课标背景下的评价模式探--作文评语有文章(网友来稿)04-14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写字教学论文(网友来稿)04-14

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网友来稿)04-1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4-26

走向新课标的教师教学行为初探 (教师中心稿)04-14

提高兴趣是第一要务--高中文言文教学初探04-14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亟待改变什么(网友来稿)04-14

新课标新课程下的教学设想(教师中心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