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晨读材料十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6:10:2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晨读材料十(网友来稿)

策划组稿:韩维加

语文晨读材料十(网友来稿)

参加编写:

朱建国 赵 敏 陈家利 杨 军 嵇学丽

章婷婷 石 秀 朱丽丽 谢继合 朱海燕

第三周 星期五

哲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解读】一个人的学问,若是离开了一个“勤”字,是绝对无从谈起的,哪怕他是个天才,离了“勤”字也照样不行。所以,这前一句是全然不错的。至于后一句,便有待商榷了--那无边无际的学海,,究竟是该“苦”去泛舟,还是该靠“乐”去泛舟呢?当一个人专心学习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这在旁人看来,或许是够苦的;然而,他自己却是由于品出了学习的甜味才乐此不疲的。试想,假如他在学习中没有乐趣而只是一味的受苦,纵然可以咬紧牙关坚持一阵,又何以能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呢?再则,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精力,才能深入进去、真有收获,倘若一味的受苦,这经历何以集中?又何以学的真知?由此可知,在茫茫学海之中,唯有以“乐”作舟,方能自由的徜徉,从而领略那无限的风光:倘若以“苦”作舟,死记硬背去应付各种考试,或许可以达到某种功利的目的,但绝无真知灼见可言。

孝养以竭力为真情。 --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

【解读】一个人的孝心如何,究竟该以什么标准去衡量?能说谁给老人的钱多谁就更孝敬吗?也许不能这么简单地作出判断吧。孝心,孝心,关键还在于心--心诚,则一餐一饮皆为孝养;心不诚,则千金万金又何足贵?为人之子,因天分、环境、机遇等各种差异,,会在经济能力方面相差悬殊,财产巨富者,斥千金亦不过九牛之一毛;财力窘困者,奉一饭已顷其微弱之全力。似此,岂能说前者之孝更重于后者之孝?实际上,老人除了需要赡养,还需要尊敬、温暖与体贴。尊敬,意味着有礼有节;温暖,意味着和颜悦色;体贴,意味着关怀备至。所以这些,如果没有一颗真诚的孝心,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所以,惟有尽心竭力,方为至孝。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弛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洪应明《菜根谭》

【解读】物欲,是对荣华富贵的贪求之心。一个人若真心开辟道义之门、肩负圣贤之担,就必须打消对荣华富贵的贪求之心。因为,若不打消各种贪心,自己还被种种尘垢所染污,也就不是什么圣贤之人,又有什么资格去开辟道义之门。肩负圣贤之担呢?现实中有些人,口口声声讲道德,时时处处以教育者自居,实际上却念念不忘荣华富贵,甚至仰人鼻息,曲意逢迎,岂不是自欺欺人?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 --洪应明《菜根谭》

【解读】善于启发别人的,应当根据其所明白的道理逐步诱导提高,不宜生硬地灌输其一时无法领悟的道理。这佛法上叫做“方便善巧”,即根据不同的根性灵活地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循循善诱。佛教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正是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和修行途径。那种不问青红皂白,对各种对象都采用同种方法、提出同种要求的做法,省事倒是省事,只是效果好不起来。

诗词

客 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 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 雁声远过夕阳楼。

【注】①何应龙,字子翔,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知汉州。嘉泰进士。此诗是诗人被遗四川时所作,是客地清寒生活的写照。②梧桐:表意物象,常与“雨”连用,以示清苦。③故人:亲人,故人。

【赏析】 首句“ 客怀处处不宜秋”,漂泊不定、天涯羁旅的情怀是脆弱的,常常经不起一片秋叶的飘落。“处处”虽有到处之意,却又深刻地道出了游子极易悲秋的情怀。“不宜秋”是惆怅之语。之所以“不宜秋”,是因为“秋到梧桐动客愁”,秋风时至,梧叶翻飞,秋雨梧桐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梧桐更兼细雨”“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苦场面,怎不令人备感寂寞、空虚、无聊和无奈。在孤单寂寞的秋日里,能有亲人的一言半语,或许也宽慰孤独的灵魂,然而却又“故人无字到”,“无字到”便更加重了孤独,无疑是愁上加愁了。这与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有相近之处。“ 雁声远过夕阳楼”那一声声雁叫,徒增诗人的失望,只那一声声雁叫,也早让人心欲碎了。“远”字极妙,诗人盼“字”到来,雁却远远地过,颇有无情之叹,此刻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目送鸿雁消失在夕阳的光里时的失望和颓然默坐的神情。

诗人并不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写因秋而来的悲愁,而是缓缓写来,轻轻落笔,让愁思如“密雨斜侵”,欲罢不能,以现愁思之深。

本诗抒发了异乡客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怀。

成语

伐性之斧

世界上的事物是为生命而存在的,生命不是为这些事物存在的。

如果音乐听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听。美色看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看。美食吃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吃。圣人对于声色滋味,只求维持生命,多了就舍弃,这是真正的保有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眼明、耳聪、口敏,不为外物所动。

富贵而追求这些的人,大多不知道这个道理,日夜以求,得到了就乐此不疲,怎么不损害自己的生命呢?出门坐车,回来乘轿,一味追求舒适,导致四肢痹蹶。每顿饭大鱼大肉,花天酒地,总是强迫自己,叫做“烂肠之食”。整日里轻歌曼舞、靡靡之音,一定要尽兴,叫做“伐性之斧”。这些多是富贵带来的,所以古代有些人不愿意富贵,也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生命的实质。

(《吕氏春秋本性》)

【释义】“伐性之斧”指毁坏人性的斧头,比喻为害身心的事物。

素材

“友情”格言

听明智的朋友劝告,对你最有益。 --(德)歌德

友情从这里开始,苦难巩固它,欢乐装饰它,在寒冷中我感到它的温暖,在黑夜里我见到它的光辉。 --巴金

友情这个美好的字眼仿佛一枝神奇的画笔,多少动人的画面由它产生。--巴金

一个好朋友,首先必须为对方设想,金钱之事能不接触就不接触是体谅朋友的一种行为。 --三毛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和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话语,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 --(美)富兰克林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俄)别林斯基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友情为人生之酒。 --杨格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同别人的友谊。 --(美)林肯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真诚的朋友。--(美)爱因斯坦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是使人心的愤怨和抑屈之气得以宣泄释放。--(英)培根

友谊是灵魂的结合。 --(法)伏尔泰

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 --谚语

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寓于两个身体,两个灵魂只有一个思想,两颗心的跳动是一致的。--(俄)托尔斯泰

珍珠挂在颈上,友谊嵌在心上。 --谚语

良友不忘尽其义务。 --(英)拜伦

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应该是给他人好处,而不是向他人索取。这种友谊最为可靠。

--修昔底德

没有什么东西比人与人的友谊更神圣的了! --(俄)果戈里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推崇。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意)薄伽丘

事例精选

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过生意,一起打过仗,后来,一起在齐桓公手下当大官。《列子》记载了管仲和鲍叔牙交友的五件事:1、管仲年轻时十分贫困,曾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赚了钱分给自己多,给鲍叔牙的少。鲍叔牙一点也不计较,不认为管仲贪财,他知道管仲家里很贫困。2.管仲曾为鲍叔牙出主意办事,结果办糟。鲍叔牙并不以此认为他没本事,而是认为客观条件不利。3.管仲曾三次当官,又三次被罢免。鲍叔牙不认为他没有出息,而认为他没有好的机遇。4.管仲当兵时曾三次临阵脱逃。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是胆小鬼,而是知道他是因为考虑自己的老母亲。5.管仲曾为公子纠争当齐国国君出过力,对后来当了国君的公子小白有“一箭之仇”。管仲被“幽囚”而“受辱”,鲍叔牙不以他受过侮辱为耻,知道他“不羞小节”,只是耻于不能显名天下。鲍叔牙还在齐桓公处推荐管仲当齐国的相国,自己当管仲的副手。管仲深有感触地说:“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牙也。”

高山流水觅知音

春秋时期,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奏描写高山的曲子,钟子期便赞美道:“弹得好啊,高耸巍峨的泰山。”当伯牙转而弹奏描写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赏道:“弹得好啊,浩浩荡荡如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也不弹琴了,认为世上再没有知音了。

生死之交

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互有赠答。郑少谷曾有诗称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意思是:当王子衡讲评诗歌时,就是鲁国孔子的弟子听了,也会如坐春风。

后来郑少谷死了,王子衡惊闻噩耗,哀伤至极,他不顾千里奔波,特地感到福建,为他办理丧事,宽慰亲属。

这一对神交诗友的深情厚谊,一直被人称道。

德蒙和匹西亚斯

德蒙和匹西亚斯是古希腊一对生死之交的好友。一次,匹西亚斯得罪了国王奥尼修斯,被判死刑,将在数日后执行。匹西亚斯想在临死前见到母亲一面,并安排一下妹妹。徳蒙得知,原为好友在监狱代刑。国王感到两人友情至深,答应了他的请求。匹西亚斯回家后处理好家事,急速踏上归程。就在国王准备将徳蒙处死之际,匹西亚斯返回刑场,徳蒙免于一死。国王受到感动,也赦免了匹西亚斯。

焚画奠友人

文学家苏曼殊善于作诗,精通数门外语,翻译过不少外国名著,他的绘画造诣也很深,享誉国内外。他同江苏的赵伯先是好朋友。两人交情甚笃。一天,赵伯先请苏曼殊作一幅画,苏曼殊向来不轻易画画,但伯先是老朋友,自然一口答应了。由于苏曼殊当时正忙着收拾行李准备去日本,没来得及马上给赵伯先画画。谁知分别不久,黄花岗之义爆发了,赵伯先是个革命党人,他对黄花岗起义失败感到无比义愤,呕血致死。苏曼殊得知好友去世的消息,异常悲痛,赶忙画了一幅《荒城饮马图》托人带回国内焚化在赵伯先的墓前,以示哀痛。即使这样,他还觉得愧对朋友,从此以后,就不再作画,以示心中愧怍之情。

歌德与席勒

歌德和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颗巨星,又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的友谊万古长青。他们相识后,合作出版过文艺刊物《时代女神》,合写过讽刺短诗和警句。席勒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地创作,并不断地鼓舞歌德的写作热情,歌德对席勒深情地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而复活--我早已不再是诗人了。”在席勒的影响下,歌德一气呵成写出了叙事长诗《赫尔曼和窦绿蒂亚》,完成了《浮士德》第一部。席勒去世的那一夜,歌德的房间里静悄悄的,低低地传出了哭泣的声音。他说:“如今我失去了朋友,所以我的存在也丧失了。”27年后,歌德也去世了,他的遗体和席勒的遗体葬在一起。

文言

鸟 说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给官官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过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辄息屋上,不即下。主要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览二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仆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①官官:鸟鸣叫的声音。掬:两手合捧。②雏:已孵出的小鸟。③奚:何,为什么。之:助词,无义,作用是把宾语“深山”和“茂林”提在动词前,适:去住。

【参考译文】

我读书的房屋,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天天发出“官官”的声音。走进去看,原来两只鸟筑巢在树枝之间,离地面不过五六尺,人伸手就可以够得着。鸟巢像灯盏一般大,精致周密,完整结实,是用细草盘做而成的。鸟有一雌一雄,身体很小,不满合捧,毛色明亮洁净,美好洁白,不知它们是什么鸟。

小鸟要出来了,雌的翼保护着他们,雄的去找吃的。每次获得吃的,总是停留在屋子上,不马上飞下来。屋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动鸟巢,鸟儿就向下窥视鸣叫,轻轻摇动它就轻声叫,大力摇动它就大叫,手放下,叫声才停止。(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鸟卵,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某人(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居住,在茂密的树林栖息呢,住在不是(合适的)地方,才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世上的路(就)很宽吗?!

【文意提示】

本段(选自清戴名世《鸟说》)。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号南山,是清初有抱负节操的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曲折地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政治压迫的愤恨合怀念明朝的思想感情。后来,《南山集》的文章被罗织罪名,他也遭到杀害,并且株连甚广,成为清代有名的文字狱大案。

本段是寓言式的小品文,记叙鸟儿选择栖身之地不恰当,遭到飞来横祸,实际上表达的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愤慨。本段语言简练,叙事清晰生动,记叙、议论都饱含感情,末段简洁的议论语言委婉而带机锋,是对险恶世路。残暴势力的有力抨击。

【语文晨读材料十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材料作文审题(网友来稿)04-14

语文学法指导十诀(网友来稿)04-14

诗意语文随想(网友来稿)04-14

让语文走近生活(网友来稿)04-14

让语文伴你同行(网友来稿)04-14

说说《语文读本》(网友来稿)04-14

语文常用术语(网友来稿)04-14

谁来拯救语文?(网友来稿)04-14

语文是什么(网友来稿)04-14

材料匮乏应急三招(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