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新理念走进新语文()

时间:2022-04-14 15:37:5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接受新理念走进新语文(苏教版)

 接受新理念  走进新语文 

接受新理念走进新语文(苏教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沐浴着教改的春风,带着丰收的喜悦,我从教改的年轮中走来。如今,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我心,新的课程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绽放出充溢着生机和活力的探索之花。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课改的做法和体会。

一、  理论指导实践,努力转变观念

通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标准》及许多“课改”的文件,充分领会课改的精髓,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使其成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并用这些理论依据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始终遵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对课改理论有了充分的认识,因此,在实践中,我始终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有着组织教学的自主权,学生有着学的自主权,把两者之间密切联系起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学生的合作者,另一方面,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了“我想学--我能学--我会学”的学习态度、情感的转变。

二、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善于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消除他们对语文的偏见。可以在接触、谈话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与赏识,以产生情感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

其次,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与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地制宜,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情感的体会。

再次,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在语文实践中,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讲民间故事,改正错别字,成语接龙等,让学生的特长尽情发挥,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改错别字的能力,2006年10月,我举办了一次改正错别字比赛。一位原先不爱语文的同学赵猛由于准备充分,得了第一名。当时,我给予了他高度表扬,他受了极大的鼓舞,之后,学习兴趣大增,2007年中考考了118分的优异成绩。

三、 坚持以人为本,将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语文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教师是学生精神资源的开发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应把学生自主学习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1、 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新课进行感知

指导学生预习,是上课的必要准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技能预习新课。教师可根据新课的特点,设计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带着任务主动自学课文,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自主的理解与讲授结果产生“共鸣”时,便会产生独创的快感,大大增强其自主学习的信心。

2、 课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而一节好课的最根本的标准是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应牢牢抓住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深化其思维。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善于通过问题设计创设利于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情境 ,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的思考,并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之间的形态转换。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倡扩散性提问,因为它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学生独创的见解;同时还注重学生主体思维过程的展开,能深化学生的思维。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差生而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评价学生也应以正面引导为主。

3、 课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课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延伸和练习,能培养学生自觉地巩固、深化、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学会巩固、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教师应在课后练习设计的技巧上下功夫,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以便启发学生主动掌握新知,促成新旧知识不断的交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假如菲利普夫妇看到了发财归来的于勒,情形会怎样?当时,同学们的学习情绪极为高涨。

四、 努力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沟通课内外

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是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关键所在。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将语文教育的视角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把社会上的大事和身边的小事引进课堂,作为学习的材料,使语文教育与其他生活领域建立起联系,让学生的听说读写不断获得“源头活水”。

要做到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融合。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把一篇文章孤立起来,当成高深莫测的东西来进行研究。如阅读清代作家沈复的《幼时记趣》时,我不是仅局限于阅读课文,弄清词语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的所写的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阅读课文前请学生谈谈自己小时候在野外玩耍、捉虫的经历,再去读课文中作者所写的“物外之趣”,学生便豁然开朗,充满情趣。其次,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走进图书馆”、“保护野生动物”等等,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改之路漫漫,吾辈仍需努力。我将继续投身到课改的洪流中,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与新课程共成长,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接受新理念走进新语文()】相关文章:

新理念:教育--为了人的幸福04-14

《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11-24

接受保证书09-29

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范文05-01

在职家教,拒绝还是接受04-14

接受捐赠的感谢信10-10

小学接受捐赠感谢信01-19

接受捐赠答谢词11-20

接受捐款后的感谢信12-27

学校接受捐赠的感谢信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