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2(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6:06:0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祭十二郎文》2(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祭十二郎文》2 课堂类型 欣赏课

《祭十二郎文》2(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①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②感知本文抒发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和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亲情--真实情感的展示。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教学难点 祭文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程 问题探究

    鉴赏古代散文,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走进作者创造的意境,联想想象,体会作品内涵,与作者同悲同喜。共同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

    2、第四段写的痛惜诸兄之死,与本文主旨有何关系? 

  (烘托自己内心悲痛之甚。诸兄死去已令人悲痛不已,在人丁不盛的情况下,十二郎的死更令人悲伤不已,感到绝望)

    3、最后三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深厚情谊? 

  (替他处理家务后事;替他教子养女;反复表现愧疚之意、丧侄之痛)

4、作者何以对侄儿的死悲恸欲绝?结尾的“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为世间少有的哀情--悲家事不幸;悔“旅食京师”;叹未老先衰;恨小病丧命;衷后辈孤苦;疚丧葬难周)

    5、十二郎远殁它乡,文章却以“汝”“吾”相称,如对谈面泣,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细读体会,作者祭奠与自己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侄儿,抒发了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通篇汝吾相称,像是与侄儿对谈面语,异常真切。开篇一个“告”宇,让人感到全文都是向十二郎当面诉说,而亡者也正侧耳倾听;叙家常琐事如与久别的侄儿共忆往事;推测十二郎死的日期又像是叔侄二人共同核对;安排十二郎身后事犹如共同商量,抚背安慰;说起心中的惶惑,不时发出感问,真恨不得十二郎当面给予回应,听着二人说话,我们很容易感受叔侄情深,感受作者的悲感。如果十二郎有知,也一定会与作者一起捶胸顿足,恸哭不止的。难怪本文被称为“至情”之作而千古传诵。) 

体味真情:一曲哀婉的祭歌并与《陈情表》做比较阅读

《祭十二郎文》,每次读来都有让人心酸落泪,让人痛彻心肺的感觉。是什么力量让人们产生这种感觉呢?白居易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清未大学者,美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课文那感人至深的是情,是作者那朴素而又真挚的写“情”艺术。感情的自然流露,无需刻意为情造势,但情感却自然天成,形成了课文特有的抒情境界。

一、以悲苦的童年生活“蓄”情

韩愈很小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生活,这样很小就和侄子结下深厚的感情,后来哥哥又早丧,韩家本来是大家庭,可是韩愈的三个兄长都先后早逝,只留下韩愈和老成叔侄二人,“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在封建社会,讲究人丁兴旺,作者从韩门不幸着笔,

便突显了自己侄儿老成的亲密关系。在这样孤苦童年,颠沛流离中的相依为命,其感情深度不言自明。让读者对他们的不幸,充满了同情。课文开篇便为下文写情蓄足了势,只等情感的闸门开启,便可一泄千里。

二、以深沉的遗憾“宣”情

韩门的不幸,使叔侄的感情更为密切,相聚而居便成了两个人的共同心愿,可在封建社会为了人所共知的理由,韩愈不得不离开侄子到京城谋职。三聚三别,本想长相聚首,可谁知天不佑人,竟使叔侄永别,无限的遗憾,便化作悔恨,“诚知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它像决堤的江河水,滔滔滚滚,宣泄出作者那发自内心的深沉悲哀。我们和作者一起体验那痛彻心肺的情感,禁不住也和作者一起泪水涟涟。

三、以对天理的怒斥“涨”情

作者不相信这个噩耗是真实的,这怎么可能是真实的呢?作者想到了自己多病倘且安好,可侄儿十分强健,怎么会去逝呢?作者难以相信;自己的兄长是那么有德行,而侄儿又是那么的纯洁明智,如果真是如此,那天理何在呀!

作者痛哭之余,不禁对这一事实产生了疑问,他质问苍天,他质问事理,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作者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凉心境,展现得哀婉有致,激起读者胸中的波澜,鼓涨起了读者怨天恨地的感情。

四、以痛不欲生的心理“显”情

斯人已逝,天涯地角,永无再见之时。死者长已矣,但生者却不能不起思念之情。刻骨铭心的思念,往往让生者了无生趣,生不如死,也让作者发出了渴望早死的呐喊:“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作者的这种心理,突显了他痛彻骨髓的巨痛,让我们读到此处,也不禁替作者嘘唏不已。

五、以冷静的安排 “留”情

感情发展到一个高潮,再一次急转直下,作者巧妙的将感情一顿,开始了平静的叙述。作者像是和死者话别,一一安排好各项事物:移其棺入祖茔,教其子成人,长其女出嫁。但在平静的安排中,却饱含作者深深的自责:侄儿活着不能和他在一起,侄儿死了却又不能凭棺吊唁,于是作者认为是自己“行负神明”造成的,决心归隐田园,冷静的叙述,惨淡的心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经受沉重打击的仕途艰难跋涉者,心灰意冷的凄凉处境。这样,祭文在最后还给我们留下了哀婉辛酸的回味,那便是深深的、无限的同情。

总之,祭十二郎文以情为线索,精于选材,巧用句式,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表达了骨肉亲情的悲哀,宦海沉浮的感慨,人生无常的喟叹,不愧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陈情表》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欲先尽孝而后尽忠是这篇表的主旨。作者处处围绕这个主旨摆事实,诉真情,论道理,将事、情、理巧妙穿插,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一、叙“辞不就职”的种种事由 

二、抒“不能废远”的拳拳私情 

三、阐“愿乞终养”的条条理由

课堂小结: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写作本文时,一改以前祭文死板的骈文形式,破骈为散,通过自由抒写的散文形式,尽情的倾吐自己心中的悲痛,开了祭文自由抒情的先河,我们应该学习韩愈的创新精神和治学态度。

分类作业 A类:读课文,体味作者情感的感人力量。并且反复阅读抒情段落。

B类:JC。

预习布置 预习《种树郭橐驼传》。

板书设计   生离之情   三别三会,聚少离多

  死别之情   若死有知,愿从汝死

祭奠之情   行负神明,追悔莫及

课后反思

 

【《祭十二郎文》2(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祭十二郎文(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4-14

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4-14

《祭十二郎文》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4-14

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4-14

祭十二郎文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