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散文 窗、门》(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4 18:31:4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解读《散文二篇 窗、门》(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万树相

如何解读《散文二篇 窗、门》(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钱钟书

钱钟书的《窗》,是一篇意趣盎然的说理散文。但因取譬丰富,信息量大,对中学生的阅读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和困难。面对这样一篇哲理散文,怎样才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即可。

    一、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对于屋子来说,窗和门都是屋子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因此,作者在写窗阐释窗的哲理时处处拿它与门比较,突出和强调了窗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在阅读时,首先弄清窗和门有哪些不同,在书上勾画下来。可以理清本文的结构思路:引题--“春天是要镶嵌在窗子里看的”。论证主体--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门是一种需要,因为门带给人许多“疑惧的希冀“,“开门关门由不得人做主”;又因为“窗多少是一种奢侈,所以开窗关窗是要看情形斟酌增减的”。以门衬窗,烘托对比。结尾--深化 由窗是屋子的眼睛,联想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层层推进:“窗子许我们看出去,也许别人看进来”,因此就有窗帘,就有关窗和闭眼,因为有很多景象睁着眼和开着窗子是看不到的,需要静谧,需要做梦。这样经过梳理思路,就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筛选精要,抓住主旨 因为这是一篇说理散文,有着议论的说理论证特点,有观点有结论,还有支撑观点、引出结论的事例。我们先剔除那些事例和引用,找出表达作者观点和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文章的精要,自然把握了文章的主旨。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阅读环节是与上一个阅读环节同步进行的,不可机械割裂。

    三、体味情趣,探究理趣。文章虽然是说理性散文,但通篇充满了情趣和理趣。我们读书,还要读出文章的情趣和理趣来。

例句1:“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画配了框子,画就显得精致。窗子是景物画的框,。窗子里的春天就得到了强调和突出,在视觉上变得精致典雅,更艺术化。比喻再形象贴切不过了。作者用这个比喻更是为了突出窗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句2:“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子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开窗子是一种人对自然的胜利”,看上去是风和日光占领了屋子,实际上是屋子和主人占领了风和日光。这个比喻很是幽默,读罢使人哑然失笑,人与自然是这样,人与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联想开去,又觉得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策略,简直是太妙了。这个譬喻充满情趣,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透视着作者的人生智慧。 

例句3:“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人需要窗子来透气、采光、揽胜,但也不想让窗子妨碍了灵魂的自由,吵闹了心灵的默想,于是就很自然地关上了窗子。这是承上文开关窗子“原是要看情形斟酌增减的,上文是从开窗子的角度说的,此处是从关窗子的角度说的。可谓论证严密,无懈可击。”

例句4:“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结尾一段又拓展了意境:把关窗和闭眼联系在一起,借二者的相似性来证明关上窗子的必要性。可谓联想巧妙,比喻妥贴。也许在作者眼里,窗子象人的眼睛一样有灵性有情意。这句在结构上呼应了开头一句:“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意蕴上可谓回味悠长,“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意味悠长的调侃,蕴涵着人生哲理。

莫利

门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开门和关门是最为平常普通的动作。但是美国作家莫利正是从这极平常的不被注意的动作中发现了隐蔽其中的奥秘,他的《门》就是揭示这一奥秘的一篇极富智慧和哲理的散文。我们可以结合文本的特点来解读。

不即不离,托物言理 门的作用:回避和隐秘,开门预示着新的开始,希望,期待;关门意味着结束,失败,告别。作者将人生道理附着在具体的物象--门的特点和功用上,使得说理不空洞,文章言之有物。但作者又不拘泥于门的特点和含义,延展到门的种类、开门关门的方式、动作,进而联想到人生和生命的门。作者的构思既不拘泥于物象(门)又不脱离物象(门),即“超以象外,得其圜外”。所以,惟其“不离”才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才有新鲜感。托物言理,才能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人生哲理,意味深长,给人以思考。

联想丰富,善于铺陈 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而本文的联想尤其丰富。比如,第二段,在“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一句的统领下,用了三个“也许……”以猜测的口吻联想到打开一扇门之后可能出现的种种“令人惊讶的事情”来说明“门”的不可预知性和隐秘性。第三段写人们在开门之前的种种期待和好奇。第四段一一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门,为下文观点铺陈;第四段绘声绘色地列举了“多种多样的”“开门的方式”。三、四两段合起来归纳出:“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这既丰富和拓展了文章的内容,又是本文的点睛之笔,精辟地指出了门的象征意义。

善用比喻,蕴涵深远 文中有很多比喻句,蕴涵深远,意蕴丰富。这也是本文是难点和重点。读时要善于抓住这些地方认真研读。对于疑难句意的探究,首先不可脱离具体语境,其次要结合句子特点解析。试举几例说明: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人与马有本质的区别:人有精神追求,他还需要静思默想,需要审视灵魂,所以要关上生活之门来“隐秘和回避”,甚至需要心灵之门使“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与悲伤秘密搏斗”。 

“生命并不象一斗烟丝那样持续很久,而命运却把我们象烟灰那样敲落。”生命是极其短暂的,而命运却会捉弄人,让人如烟灰般低贱轻微,不经意间就耗尽了一生,生命脆弱得是那么不堪命运的一击。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它象突然扯断了系在你心上的绳索。重新打开它,是徒劳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膊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你的牵念一下就没了,心里会很失落。是啊,时光流逝不能再复,消亡了的人和事永远不可能再回来,心情是沉重怅惘的。因为既是如此,我们就应该珍惜亲友,珍爱生命,洒脱看待“关门”,积极主动“开门”,认真走好每一步。

“狗也知道门的意义和痛楚。你可曾注意过一只小狗依恋在一扇关闭的门边?这是人生的一个象征。”将狗与门的意义和人与门的意义两者类比,说明开门关门的意义:即将拥有的时希望和欣喜;失去的失望和痛楚,连对家最忠实的狗都懂。不得不回避,希望被接纳,渴望得到机会和希望抑或爱和亲情;不希望被机会之门拒绝,或失去门里的爱。这些心理和情感,狗和人是相同的。

“一扇猛然关上的门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轻轻关上的门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猛然关上”可能是愤怒发狂的表现,,即向人宣告自己的无能。也可能预示着突然的被拒绝或失去,是骤不及防的。而“轻轻”关上,这个动作却透露出告别,或是明白门那边的一切已不可能再拥有,意味着无可挽回的失去。这是一种清醒的痛苦。因而是最具悲剧性的。这两个暗喻句子,意味悠长。

 

万树相

【如何解读《散文 窗、门》(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师说》 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四)03-03

丰子恺《渐》教学实录(粤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静女》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渐》导学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04-14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2)04-14

《瓦尔登湖》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03-20

《钱》(粤教版必修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邶风静女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