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实录(选修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4 18:50:5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实录(苏教版选修教学论文)

  教学现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实录(苏教版选修教学论文)

教师:我们学习《诵读欣赏》中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谁来说说作者?

学生: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教师:辛弃疾,我们要突出的是他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请同学们读完词以后再回答。

学生:齐读。

学生1: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天,从“稻花香里说分丰年”一句中的“稻花”一词可以看出是夏天。

学生2:还有“清风半夜鸣蝉”一句中的蝉字也可以看出是夏天。

教师:此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学生:明月、鸟儿、鸣蝉、青蛙、水稻、星天、雨、茅店、社林、溪桥、路

教师:星星是稀疏的?好像与夏天的星群密布相矛盾了啊?

学生:因为夏天晚上有明月,俗话说:“月明星稀”。另外一个原因是,天快要下雨了,天上的星星也就稀少了。

教师:夏季农村的夜里,有些什么声音呢?

学生:青蛙、鸟儿的叫声、鸣蝉、溪声、人的说话声。

教师:这首词描绘了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1:我最欣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因为它描绘了夏天的景色、特点:蝉鸣、鹊鸣。

学生2:我最欣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因为它描绘了稀疏的星天,把快下雨的夏天的特点写出来了。另外,这两句也是一个对偶句。

学生3:我最欣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因为夏天的关系,青蛙哺育害虫,为丰收而欢呼。

学生4:我对生3提个意见,我认为应该是“以稻花香传达丰收的喜悦。亲切、自然。”

学生5:我认为“路转溪桥忽见”语言简洁明快。“忽见”把茅店突显出来了。

教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1:抒发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学生2: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教师:这首词中还有没有不懂得词语?

学生1:“别枝”作何解?

教师:别枝:斜出的树枝。

学生2:“听取”一词的确切意思?

教师:“取”在此处无意,“听取”意即听到。

学生3:天外是否是天的外面?

教师:天外就是远处。解释为天的外面是错误的。

教师小结:短短的一首词,描绘了很多内容,哪些是写晴天的?哪些是写雨天的?

学生:上阕写了晴天,下阕写了雨天。

教师:我们古代的文学家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景物各有所爱,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哪个景物呢?最近几天观察一下自己四周的景物,找一些参考资料,也写一篇文章。

  

观后反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课上结束了,可我总觉得意犹未尽,还缺了点什么。究竟是“少”了什么东西呢?就我们整个教学现场来讲,教师关注到了鉴赏方法的指导。尽管实录中没有明确的语句揭示教师在教学诗歌鉴赏技能,但方法意识却贯穿着整个课堂。无论是开头的对诗人名字的文化内涵的理解,还是从原初感受到深入研讨,从一般理解到多元解读,都在无形中渗透着教师先进的诗歌教学理念。即使在一个小片断里,从教师只言片语的提示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执教者强烈的方法指导意识。但是,就整首诗歌的教学,我们总觉得少了一种诗歌的韵味。方智范教授曾强调:“当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应了人的情绪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所以诗歌的音律美绝不是一个纯形式的因素,而是与情感内容不可分割,是情感内容的有机组成。”原来是少了点诗歌的韵味啊。怎样弥补这种教学中的缺陷呢?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另一个教学场景:

教师: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自由背诵。

教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一首好词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在大家的背诵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在我们眼前展现(出示四幅意境图)瞧,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啊!想不想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来给这四幅画配上一段话外音.每个同学可以任选其中一幅,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写下来。

学生:各自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教师:这首词动静结合,韵律和谐,寓情于景,把黄沙岭的夏夜美景描写得清静幽雅,富有诗情画意,词人沉醉其中,连我们也悠然神往,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美美地读读这首词了吧,想唱的也可以唱一唱. 

学生: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尝试唱这首词。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吟诵、朗读,使他们在声音、唇吻之间去感受古典诗词的音乐美,画面美,情景美,这其实就是在扎扎实实地帮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感美,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鉴赏能力。

当然,对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还可以对某些问题进行一些探究,如:

1、关于“七八个星天外”的不同见解

有的意见认为“七八个星天外”是“写云层之密”,只是从云层里透漏出来七八个星星。但从整首词看,我认为这样解释缺乏情致。这一句是和词的首句相照应的,写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实景。黄遵宪《早行》诗:“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写的也是这种情景。如果云层很厚很密,那么酝酿时间必然较长,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个,那么月亮定是黯淡无光了,这样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准备,这与上阕所描写的悠然恬适的心境是不相称的。再说,作者经常来往于黄沙道中,对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准备,那结句的“忽”字就无着落。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是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撒下“两三点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旧时茅居”才蓦然出现在眼前。“忽”字在这里用得是很传神的。所以我说这是“夜来飞雨”,是盛夏的阵雨。如果是未雨绸缪,大雨将至,那就未免有点大煞风景了,而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也不和谐。五代卢延让《松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诗亦云:“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辛弃疾在遣词用字上显然是受了他们的影响,但不能据此断定“七八个星”是由“云层之密”所致。

2、关于“明月别枝惊鹊”的不同见解 

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别枝”的解释问题。据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因为“明月”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不对偶。再说,词的下阕开头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对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够设想,精通词学的辛弃疾会在同一首词的对偶处出现不对偶的现象呢?

3、有关作业设计的指导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古代诗歌鉴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年中考诗歌鉴赏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诗的练习进行设计,让学生从中习得鉴赏诗歌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最后一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技巧点拨】 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每一首诗歌,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参考答案】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教师在带领学生细细地品味着诗句,体味着诗情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创设“愤悱”之境。相信有了教师的搭桥、引路、激发,学生就能积极地去体验,就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所传递的情感,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国古代文人有一种“登高”,与其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朝觐,不如说是一种阅尽苍生后的“一览众山小”感觉。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进行着一种学术上的“登高”。

 

李菊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实录(选修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新城道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浅析盲童心里与行为问题选修教学论文04-26

《草地夜行》教学设计03-03

《丹柯》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04-14

草地夜行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西江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课堂实录《陋室铭》中的人文关怀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袁宗道《论文》原文及翻译04-14

生物选修1教学计划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