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时间:2022-12-16 23:00:0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先秦诸子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1、中国哲学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学习“先秦诸子”之后有哪些体会?

先秦诸子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中国哲学的特质:

第一条就是重用。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第二条就是重德。

    经世治用,润泽斯民,这是一个外王问题。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外王必须以内圣为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内心。这样一来,如何成就一个人,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哲学不管哪个学派,都非常重视如何成人的问题,在道家表现为如何成仙,在佛家表现为如何成佛,在儒家表现为如何成圣。虽然具体表现不一样,但重视如何成人的主旨却是一样的。 

    文章最忌随人后,道德无多只本心。 

精神家园:

    中国哲学就是你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既是你整个人生的动力,始终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又是你的精神驿站,当你身心疲惫时可以在其中小息片刻。在先秦诸子的智慧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2、孔子思想中礼和仁的关系是怎样的?

    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走向,在公元前五世纪(轴心时代)时期就已经确定下来了,以后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根)

殷周之际(小邦周克大国殷)的影响:

    “小邦周克大国殷”的历史壮举在思想上产生的动荡是空前的。如何解释“有命在天”的殷商政治的倒台呢?周代的统治者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这就叫做“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

    西周文化对中国哲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的礼乐制度方面。

    礼乐制度有两大功能,一是治国,一是教人。

    西周文化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同时表现在重德方面。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泰誓》中)

儒的由来:

    最早就是需字,即濡,特指沐浴斋戒之人,特指从事相礼,治丧一类工作的人员,最早多是殷的遗民,由于他们的政治地位低下,职业贫贱,逐渐养成了柔弱的作风。 

    孔子以其自身的努力,改变了儒者的内涵,将人格、道德、政治的内容加入其中。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孔子礼仁关系: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仁是行礼的内在基础,礼是行仁的外在目的。人如果做到了仁,就会将行礼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即行仁是行礼的动力因。

    孔子的一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愈矩。” (《论语阳货》)知天命,相当于后来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意思。 

    孔子的主张:

    复周礼有损益、正名。行中庸(最初是政治性)、行仁。

    社会中任何时候都有两种人,一种是信奉现实主义,一种是信奉理想主义。信奉现实主义的人,可能会生活得不错,信奉理想主义的人则很可能在社会上处处碰壁,被人讥为迂。迂人坚持理想主义不放,所以生活得十分沉重。但历史就是在这种沉重中发展过来的,而对历史发展有大贡献的也往往就是这些迂人。

    孔子哪里仅仅是追求内心快乐的生活(批判于丹)呢?他要复周礼,为此颠簸劳顿,奔走呼号,那是多么的沉重啊。

    复周礼的过程中认识到,要实行周礼,必须有内在的基础。因为礼在那里明摆着,有人却偏偏不去执行。这说明他们不是不知礼,而是内心没有行礼的基础(仁)。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 

中庸的方法论意义: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最合适的点。如果做事能够保持这个中间的点(即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人们做事就应该尽可能达到这个中间的点。“过犹不及”。庸即用,中庸即用中,并要时中。“君子而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中庸》)中庸(仅涉及量)并非折衷主义(涉及质)。

仁的特点: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第一个特点,仁是内在的(内在性最重要)。由于是内在的,所以仁往往表现为一种道德情感。

   第二个特点,仁不是知识。而是一种道德情感。

   第三个特点,仁易于流失。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行仁,要完全靠自己,而不靠别人。即:“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这是一种内求的致思路线,是后来儒学心学(阳明心学)提倡反躬内求、心灵顿悟的直接源头。 

   “诸德之家”其实就是人心。根据我多年的研究,我把仁概括为“伦理心境”。

仁之四律:

    金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银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铜律:人施于己,反施于人。

    铁律:己所不欲,先施于人。

礼仁关系:仁是行礼的内在基础,礼是行仁的外在目的。人如果做到了仁,就会将行礼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墨子“天志”、“明鬼”的思想意义主要表现在哪里?

    天志、明鬼即墨子学说的动力

    “背周道而用夏政。” (直接与孔子相对)儒家和墨家都讲爱人,但有本质不同。儒家“爱有差等”,强调在亲疏尊卑之间,爱是有差别的,可分等级的;

墨子不满意儒家的学说,主张“兼以易别”(《兼爱下》),也就是要用“兼爱”来代替“别爱”,强调爱无差等。

兼相爱交相利: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兼爱下》) 

墨子十事:

    尚贤、尚同、兼爱、非攻(政治);

    节用、节葬、非乐(经济);

    非命、天志、明鬼(思想)。 

    在墨子的时代,命的观念非常流行。“命富则富,命贫则贫......虽强劲何益哉?”(非命上) 墨子反对这种观念,提出了非命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墨子提倡力,“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非乐上) 

两个重要的结论:

    第一,任何一种理论学说都必须解决一个动力的问题。(天志明鬼即墨子学说的动力)

    第二,动力的性质不同,学说的性质也完全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墨子主张非命,但他又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同时还承认鬼的存在。合而言之,即是天志明鬼。墨子提倡天志明鬼,是为了兼相爱交相利学说提供一个保证。

    一些学者发现,墨家思想与基督教教义有接近之处,都提倡人与人之间平等性的爱。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宗教之路走不通。儒家别爱问题多多,是中国现代社会腐败现象的总根源。因为儒家过分关注家庭亲情,一旦社会正义和家庭亲情发生矛盾的时候,总是要以牺牲社会正义为代价。这种以牺牲社会正义为代价,在法律方面的一个表现,就是容隐。所谓容隐,就是家庭中有人犯了罪之后,允许亲人对于隐匿和保护。

【先秦诸子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高二选修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论语荷蓧丈人》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09-08

反语的作用、用法示例、使用反语的故事(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08-02

人教版选修《长生殿》与《桃花扇》备课资料09-11

数学整理复习资料12-12

高二选修化学电解池的说课稿12-13

论语全译备课资料09-08

有关《论语》全译(备课资料)09-08

高二化学选修教学工作总结08-28

统编版高二选修过秦论名师教案(精选7篇)05-16

高二数学说课资料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