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已觉满眼春 ()

时间:2022-04-14 19:44:5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举头已觉满眼春 (人教版)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考场作文的开头,它对理清思路、引出下文、凸现文章的中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头怎样才能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呢?下面就介绍几种中学生常用的开头方式:

  一、 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即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点明与内容有关的人、事、物。

  例如: 世上有一种情最伟大,就算斗转星移、海枯石烂也不动摇,这便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无私,就算天昏地暗、山崩地裂也不改变,这便是父母之爱。这样的开头,简单扼要地点明了主题。

  二、比喻开篇法。

  妙用比喻,可使文章开头生动形象,富有气势;还可使文章起到如诗如画、张扬文采,吸引读者的良好效果。

  例如: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把少年时代的流逝比喻成蝴蝶飞过、泉水流经,这样比喻不仅生动形象,也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三、提问开头法。

  文章以提问开头,通过提问,引人以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如:朋友,你读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吗?你不为词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盛景陶醉吗?如果你是温柔细腻的南方人,那你一定对北方的隆冬充满向往。好吧,请随我的拙笔去畅游一番吧!问句开头,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有种强烈想读下去的愿望。

  四、设置悬念法。 

  在开头提出问题,设置疑团,却不做答,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 那是谁?辛勤劳作在田间,从早到晚料理家务,穿梭在田埂泥泞的小路上。那是谁?上山栽种小树苗,翻山越岭砍柴火,赶着黄牛去耕犁……他们操劳了一辈子,我却很少去看望他们,只有在过年的那几天。每每想到这,我就有想哭的冲动,我被他们所感动,被亲情所感动,我哽咽着喊叫“爷爷、奶奶”,你可听到远方的孙女深情的呼唤!

  在灯火阑珊之际,石阶的远方,有两位老人……

  五、议论开头法。

  文章的开头用耐人寻味的富有哲理性、知识性的语言进行议论,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或主张,引出下文。

  例如:阳光心态: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手中书,杯中酒,生活的妙漫让人回味,风和日丽中咀嚼光明,狂风骤雨中笑傲黑暗,心中充满阳光,生活才会美好!因为阳光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引领你走向成功。

  六、抒情开头法。

  文章一开始就把自己或作品中人物的爱憎感情抒发出来,使读者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例如:童话,是我心中一首绮丽的小诗,让我如痴如醉,随着风儿翩翩起舞。与童话结缘,结下的是与白雪公主的深厚情谊。曾几何时,我的思绪荡漾,随着白雪公主游戏,躲避巫婆的有毒的苹果,逃脱唯美的毒丝带……和七个小矮人快乐的生活,最终得到王子的爱,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童话带给我快乐与知足。

  七、情景交融法。

  文章开头描绘出一种特殊的笼罩全篇的氛围和情调,巧妙抓住几处可借景抒情的意象,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可创造出令人心荡神驰的诗情画意。

  例如:蒙蒙的细雨滴落在我的面颊上,我一边享受着这份清凉,一边悠闲地四望。一棵小树蓦地扑入眼帘,纤柔的枝干透出一份水灵灵的稚嫩,几分新绿在蒙着雨珠的叶片上骄傲地闪耀……我翻出了儿时的照片:一张四岁的我,抱着柚子站在老家院子的那棵树下的照片。它唤起了我儿时的回忆:大厅堂上挂着古老而发黄的相片;过节时爷爷蒸的白花花的糯米粄;院子中央清澈见底的古水井;晚饭前奶奶对我的阵阵呼唤……

  八、引用开篇法。

  引用开篇,典雅厚重。巧妙引用古诗文、流行歌曲、俗语谚语、名人名言或前人已有的精辟的论述,均可使开头具有特色,展现才华,夺人眼球。

  例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留给后人的格言。意思是说勤奋可以使学业更加精深,松懈就会使学业荒废。现在我们的知识还是很贫乏的、肤浅的,如果不勤奋学习,就不能很好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勤奋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九、题记开篇法。 

  题记开篇能起到总领全文、揭示题意、交代背景的作用。运用题记开篇的文章要有文采、意蕴,紧扣话题,做到语言简练。 

  例如:亲情,就像迷茫中的一块指路牌,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亲情,就像一盏灯,照亮你应走的人生;亲情,就像一杯茶,可以温暖你的心灵。

  总之,开头格式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开头方法,都应符合文体,展示自己的智慧,为下文的结构、立意做好铺垫和准备,这样才能做到“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的理想效果。

 

追忆

【举头已觉满眼春 ()】相关文章: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东方风来满眼春(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满眼风光北固楼04-14

已的字义03-03

儒以礼行,觉以律兴 ───柳宗元与佛教04-14

李镇西《孔已己》教学实录03-04

07-13

孔乙已的十种导入法04-14

已注册商标质押合同06-10

《春》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