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电影(本站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09:08:4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散文电影(本站教师中心稿)

艺术门门相通。电影和文学的相似和紧密结合即是明证。  

散文电影(本站教师中心稿)

   文学主要分为三大类:诗歌、小说和散文。我们也不妨从文学审  

美角度出发来给电影分类:诗歌电影、小说电影与散文电影。  

   诗歌电影大多是以史诗的形式出现。以美国的电影最为典型。如:  

《斯巴达克思》、《勇敢的心》(又译《惊世情未了》)和《宾虚》。  

还应加上《与狼共舞》和新近上映的的《角斗士》。而在中国,从严  

格意义上讲,能配得上“史诗般”三字称誉的,惟有《成吉思汗》。  

 

   电影最爱以小说的状态呈现。有把电影拍成武打小说的,诸如成  

龙、李连杰、阿诺* 施瓦辛格、哈里森* 福特们;有把电影拼凑成荒  

诞讽刺小说的,代表有周星驰《大话西游》、金* 凯瑞《变相怪杰》  

(Mask);还有人把电影诠释为科幻小说的,最著名的有斯皮尔伯格:  

《ET外星人》、《第三类接触》、《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  

当然还别忘了另一位科幻大师乔治* 卢卡斯以及他那轰动世界的《星  

球大战》……一一分析下去,就会发现电影无外乎就是一部部言情小  

说、侦探小说、恐怖小说……  

   但,却有很少的人能把电影拍成一篇散文的。尤其是一篇能给人  

以强烈美感的散文。  

   巨额投资、电脑特技、大腕导演、当红明星、媒体铺天又盖地的  

商业炒作……这诸多因素往往很可能使得一部部史诗动作恐怖悬念科  

幻电影成为大片、名片,挣下令人咋舌的票房,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  

功;但这些炮制大片所应用的“杀手锏”在拍散文电影时未必就能派  

上真正的用场;满身的肌肉疙瘩、滑稽的脸部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  

出现在散文之中是极其可笑的;花花哨哨的画面、大杂烩不伦不类的  

背景音乐同样会让人大倒胃口;擅长营造宏大场面和高难度动作的电  

脑特技也难以大展身手……所以,较之于大片,散文电影难拍,更是  

难以拍好。惹不起还总躲得起嘛!于是乎,名导大腕对这类电影惧而  

远之。银幕上走马灯似的上演着群而仿之缺乏新意的动作片、科幻片、  

搞笑片、言情片……  

 

   从儿时打谷场的露天电影到现在图书馆里高保真环绕立体声高清  

晰度的投影厅,我看过的电影不算多也不算少。在我看来,能算得上  

散文般美丽的电影只有三部:一部是人人皆知的《走出非洲》,另一  

部是中国的《那山、那人、那狗》以及一部名不见经传的英国片子  

《铁路少年》。  

 

   之所以说这三部片子是散文电影,是因为它们具备与散文电影所  

应有的因素。  

   首先,得要有出色的改编。《走出非洲》改编于同名小说。其实  

应该说应是一部散文体的小说。具有舒缓动人的情节、大段大段的迷  

人风景描写、抒情以及细腻的心理刻画。现在的编剧,最擅长把各种  

文体的文学作品改编为纯故事的剧本。所以要把《走出非洲》写成一  

部异国恋的言情剧本是易如反掌的事。而难能可贵的是改编者将原作  

的散文风格保留了下来并润色得更富美感;《那山、那人、那狗》同  

样来自于小说。作者是彭见明,这篇不到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曾在1983  

年获得“全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在看完后电影后,我曾几乎翻遍  

了整个图书馆,想一睹原著风采,看了后结果却是大失所望。和电影  

相比,它仅仅是一篇小说而已。贵在改编者独具慧眼,将它挑了出来,  

以巧妙的手笔,使其成为优美得如画如文的剧本。实在似乎佩服佩服!  

至于《铁路少年》,来路不明,不能多述。  

 

   有了好的的剧本,好的人物形象,关键的是有一个好的演员来演  

绎。《走出非洲》的女主角由梅丽尔* 斯特里普来担任,真是太对了!  

这个外貌不出众的演技派明星,表演朴素自然,如同行云流水。浑身  

都是戏: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句台词都大有嚼头。甚至是  

她那尖挺的鼻梁、瘦削的脸、微突的颧骨都在表演。在《走出非洲》  

中,她和被誉为“好莱坞永恒情人”的大明星罗伯特* 雷德福的配合  

真可谓是天衣无缝,珠联壁合!《那山、那人、那狗》的主角有仨:  

父亲由藤汝俊扮演,这是一个工夫到家扮谁是谁的老演员,把老邮递  

员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可亲可敬;儿子的扮演者清秀俊朗,表演  

也不瘟不火,恰到好处。最值得一提的是当然是那只狗,让观者几欲  

掉泪。  

   有声电影的出现后,台词和背景音乐就成了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正如朗读一篇散文需要优美的音乐一样,一部好的散文电影同  

样离不开好的音乐背景。《走出非洲》讲述的故事大部分发生在非洲,  

若选择极富节奏感的黑人鼓点音乐做背景,必定笑掉大牙。作曲人很  

是聪明的将独具非洲特色的音乐改编为或舒缓或波澜起伏的曲子。既  

暗示了故事背景,又烘托了气氛配合了心情。真是一石多鸟;《铁路  

少年》采用的大部分是爱尔兰田园音乐,和湖光山色相映衬,别有情  

致;《那山、那人、那狗》则更有意思,自始至终几乎没有音乐,只  

有儿子挂在邮包上的小收音机,偶尔传来流行歌曲的片段,却在寂静  

的山林中起到了“以动衬静”的效果。这种手法,在散文创作中随处  

可觅。  

   美的散文就是一幅美的画,美的散文电影就是一幅幅流动的美的  

画面组合。色彩的运用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走出非洲》  

中,金黄的太阳、金黄的草原、金黄的黄昏、金黄的头发如同梵* 高  

画笔下的麦田一样无法让人忘怀;在《那山、那人、那狗》中,满眼  

满眼都是绿:绿的山、绿的水、绿的树、绿的邮包……绿得亮眼、绿  

得清新、绿得让人想象百灵鸟样大声歌唱!《铁路少年》的故事发生  

在广袤的爱尔兰原野,是什么样的一幅景象,大家可以尽情想象。  

   散文电影其实就是一篇叙事散文。细节刻画对于这两者来说都是  

同样重要。《那山、那人、那狗》当中,当山风吹来,眼看一叠信就  

要随风而逝,父子二人不顾一切的追抢,还有那狗纵身一跳将信紧咬  

口中的细节都是感人至深的;还有儿子背父亲过河时,导演给父亲来  

了个长达几秒钟的面部特写:红的眼眶、欲流的泪、却有挂在嘴角边  

欣慰的笑。这让观众极易联想起朱自清笔下那个爬上爬下为儿子买橘  

子的父亲和他的背影。  

   散文的美在于它的散、它的自由自在、它的不受拘束、它的飘逸。  

传统的说法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是“珍珠”,“神”是  

“细绳”。穿起来才是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手镯、耳坠……散文电  

影的“珍珠”就是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好的音乐、好的色彩、好的  

细节……而导演就是那根细绳。他本事的高低决定着绳的质地。可惜  

的是,太依赖于高资本高科技的导演们已习惯了大手大脚。面对着细  

小的珠子,他们笨手笨脚,失去了耐性。散文和散文电影都需静得下  

心来品,习惯了看大片时大叫大吼吃苞米花的人们,又有几人能静得  

下来?《那山、那人、那狗》在国际影展中获得了“观众最喜欢电影  

奖”,可在中国本土却没有一点票房号召力,要欣赏这部片子,就得  

到电影频道中去了。  

   这是一个不读散文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拍散文电影的时代。  

   但,正如厌倦了钢筋水泥、污浊空气的都市人向往清新山风、亲  

切小溪、温柔蓝天一样,在看了太多火暴恐怖煽情悬念矫揉造作的电  

影之后,我们也渴望来些别样点儿的了。  

 

 

【散文电影(本站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散文《扔掉的路》赏析(教师中心稿)04-14

散文鉴赏方法指导(教师中心稿)04-14

转载本站教师中心四川古人的高考阅卷点滴(标题为站长所加)04-14

解读高考散文应做到四要(教师中心稿)04-14

散文的四种基本类型(教师中心稿)04-14

散文解读之夺命三式(教师中心稿)04-14

古代诗歌改散文参考文例(教师中心稿)04-14

中心阅读原则的含义(教师中心稿)04-14

散文诗写作指导(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论散文教学的两个层面(教师中心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