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浮云遮望眼,意会言传是核心--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刍议

时间:2022-04-14 13:00:4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莫让浮云遮望眼,意会言传是核心--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刍议

 莫让浮云遮望眼,意会言传是核心 

莫让浮云遮望眼,意会言传是核心--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刍议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刍议

阅读是什么?阅读就是意会言传的活动。

阅读教学做什么?教意会之法,学言传之道。

意会言传是什么关系?有先有后,实为一体,相得益彰。

一、我的发现和困惑

关于阅读和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笔者思索已久,在比较、分析了各种版式的论述之后,我能够认同新课标的阅读教学理念,该文用了8节近600字进行表述,但我却在想,有没有一个更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表述方式一言以蔽之呢?

很偶然,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在议论一首小诗,一个同事说了一句“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我不禁茅塞顿开,“意会”和“言传”,老师们阅读诗歌时的肺腑之言难道不正是我所需要的答案吗?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欣喜之余细细思量,找同事讨论交流,上网冲浪广泛涉猎,海量信息也让人费尽琢磨。

我的疑惑:

1、意会是读者自己的心灵之音,很个性化,很隐密化,甚至是稍纵即逝的某种情绪,如果拿它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学生的阅读成果如何展示、老师的教学效率如何考查呢?

2、就算“意会”没有问题了,那“言传”怎么会是阅读的目标呢?它不是信息输出吗,这不属于写作教学的范畴了吗?

3、就算概念成立,也不过是为已有的阅读教学目标定位找到了一顶合适的帽子而已,又有什么值得行文立论的价值呢?

二、我的思考

即便是假说也有自己的逻辑和存在的价值。我想我的发现也会是这样。

1、 关于意会--意会即心领神会。

“阅读”二字本身描述的是眼耳口舌的动作和活动,它并不揭示目标。这正如“射击”和“箭靶”一样,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射击”描述的是动作,而“箭靶”描述的是结果和对象。我们阅读一件作品,除了眼耳口舌的参与外,更关键的是读者自己的内心反应,是收到了信息还是获得了知识,是发展了思维还是产生了愉悦感受?别人是无法完全体验到的,即便有也不过是设身处地的猜测而已。因此,阅读中的“意会”其实是读者自己的心灵之音,是独特的内心体会,这应该是阅读概念的核心内涵。

我们比较喜欢用量化的方法评判活动的结果,因为这最简单。所以出题考试、打出分数就风靡久远。其实拿这样的办法考查读者的阅读成绩是并不一定适宜的。

韩寒语文考试也挂红灯,但他喜欢阅读、善于表达、人格鲜明,我们能说他的阅读能力有问题吗?王蒙做高考试题成绩也不理想,但谁敢断定他也是阅读活动的低能儿呢?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年年甚至天天都在大做特做这样愚蠢的事情,这样反反复复残酷无情地拿试卷和分数伤害数以亿计的祖国花朵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呢?

读者阅读效率的高低,阅读成果的多寡,究其实质,乃在于他自己的大脑和灵魂受到的熏染和愉悦,在于他自己还愿不愿意、乐不乐意去回味去主动阅读,在于他能不能找到有效的阅读方法,在于他能不能养成合适的阅读习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样的读者是合格的,否则,就需要继续努力。

学生阅读素养和语文水平不是用一两次考试就能完全体现出来的,语文考试得了60分的学生不一定比得了90分的差,强烈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读写习惯、潜在的创造激情和独特的文化体验才是最为珍贵的语文“成绩”,才是最为持久的快乐源泉。这也符合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2、关于言传--千言万语、只言片语、不言不语是三重境界。

言传,并不是作文的代名词。读者阅读作品,必定会在内心激起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情意波澜,时而茫然、时而慨然,时而怡然,时而愤然、时而欣然,虽然并不一定诉诸有声语言或者有形文字,但存在于读者内心的这些情趣意念终归还是客观的。因此可以说,从读者目有所阅口有所读开始就已经“意”有所“会”并且“言”有所“传”了。

即便是倾吐而成为有声语言或者有形文字,也不代表它就是作文。因为言传与作文本身就是两回事。作文是提炼的过程,是煎熬取舍的过程,是呕心沥血的事情;而阅读过程中的“言传”只是一种心理或者生理反应,显得自然而然,稀松平常。

言传是一种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有情感触发,有知识获取、有情意积聚、既能愉悦自己,又能促进他人。

阅读者接触了作品之后的千言万语、只言片语、自言自语,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不言不语,其实就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阅读成果啊。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探究交流、表演辩论也都是阅读和阅读教学中的“言传”。而且这样的“言传”十分必要,因为他能促进我们的心领神会,强化我们的阅读兴趣,激发我们的阅读热情,矫正我们的阅读习惯。

广义地说,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当然这包括阅文阅人阅事阅物;意会言传是人生的常态,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正是我们时刻都在进行的事情啊。

因此我认为,阅读的过程,就是“意会言传”的过程。如果狭义理解时间上的顺序,那就是意会在先,言传随后,其实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已,彼此依存,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读者阅读得多,“意会”则多;“意会”得多,“言传”必多;自得其乐,则会自主地、愉悦地去阅读,去意会,去言传,如此往复,良性循环。果真如此,则我们的阅读哪里会成为心灵的负担,读者们的快乐感受和综合素质又怎能不与日俱增呢?

3、立论价值

首先,“意会言传”四个字通俗、简洁、深刻,而且与新课程理念和许多优秀教师的先进教法并不相悖,完全能够有机整合。

比如新课改提倡师生平等,老师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是“意会言传”这一共同目标的追求者,地位自然就是平等的了,大家有了共同的努力方向,而且并不以简单的分数和预设的答案评判优劣,有兴趣、有心得、有体验就有收获。当然,阅读教学中的交流是“言传”,但我们并不完全以当时当地“言传”的数量评判阅读质量的高低,因为阅读者的领悟能力、理解速度存在差异,有的是急性子,有的是慢性子,有的是“人来疯” ,越热闹越有表现力,有的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一下子)倒不出。

宋代陆象山有诗云: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急要细思量。

戒急用韧,避免急功近利,让师生真正静下心来阅读,潜下心来会意,安下心来言传,我们的阅读教学甚至语文教学就会“可爱”得多。

其次,“意会言传”四个字有凝聚力,能统合纷争。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在阅读和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认识方面还存在一些偏颇观念和理论争执,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浮躁现象,这直接影响了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效率,甚至会对青年一代的未来人生产生不良影响,留下阅读兴趣萎缩、阅读乐趣消失、阅读习惯不良,甚至打心眼里抗拒阅读、畏惧阅读的后遗症。

氛围轻松化,过程愉悦化,功利之心须淡化,潜移默化是良法。

第三,确立“意会言传”为阅读教学的目标,可以为阅读活动去功利化奠定理论基础,挤掉教改泡膜,回归语文本色。

教师:教意会之法,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主动朗读、默读、浏览,或者精心读、粗略读各种经典文本,博览群书,兴趣盎然。使学生能够意会,并逐步提升意会层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阅读文本和事物人情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学言传之道,要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一点一滴追求意会之趣言传之乐,要从不懂到半懂进而心领神会,以至于心得泉涌,满心欢愉。逐步做到善于言传、乐于言传,既实现阅读成果,又为自己未来进行书面表达和社会交际奠基。

你是谁?为了谁?

这是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的问题。

阅读就是意会言传的活动,追求优良信息、珍视愉悦感受、向往轻松氛围、保持恒久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黄龙府,我们的老师要引领学生排除万难直捣巢穴才是正道。否则,一切的浮华和做秀都只会是昙花一现。

鉴于学识浅陋,笔者的立论难免偏颇,感谢专家拨冗斧正!

 

张中祥

【莫让浮云遮望眼,意会言传是核心--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刍议】相关文章:

不为浮云遮望眼,认清题型巧变换(教师中心稿)04-14

不畏浮云遮望眼,要留真情在人间--谈作文写作(网友来稿)04-14

教学目标刍议04-14

语感:阅读教学的核心04-14

莫叫二元关系型话题遮望眼(网友来稿)04-14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0-22

语文课堂开讲刍议(网友来稿)04-14

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刍议(网友来稿)04-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0-0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