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标准的失败,不要低水平的成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思维初探

时间:2022-04-14 13:52:0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要高标准的失败,不要低水平的成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思维初探

            k12          作者:  高子阳 - gzyjspz 

要高标准的失败,不要低水平的成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思维初探

有位外国教育家说过,优秀的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去“选择更高标准的失败,而不是低水平的成功”。世界著名数学家赫尔伯特对学生的测试也独树一帜,他考试前经常问每个学生什么地方学得好,哪儿学得不好,而真正给每个学生的试卷却是由“学生需要进一步深思,自己疑惑没有解决”的内容组成,所以考试成绩往往很糟,但全体学生却懂得了这种考试的价值,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赫尔伯特也说“考那些学生已经会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这也许就是高标准的失败型教育教学的神奇魅力吧。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与思考,发现到我们低水平成功式的课堂、检测较多,而真正高标准“失败型”课及评价较少,甚至好多教师还没有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所以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应该从这种传统的“低水平”中跳出。怎么办? 

一、从改变传统的提问开始--还给孩子的提问权 

为什么首先要做这件事?因为当前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太多了。走进中小学语文课堂,你会发现教师们设计了许多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大多不需要学生深入的思考就能回答,许多问题用课文的原话就能回答出来,比如,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写得是什么时候的事?……而有些教师上课时刻意追求这种一问一答的教学氛围,美其名曰“课堂气氛好,评委喜欢”,甚至还说“学生喜欢”,而这种类型的教学范式如果不改,学生的主动权就能真正地体现出来。 

笔者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曾对100节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录像课进行了“问题”统计,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共2190条,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共187条。从这些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出,我们的课堂在“问题”认识上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问题。而这种模式下的课堂表面看学生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十分活跃,课堂气氛很好,实质上教师把“问”占为己有,问题设计的再精、再美,只不过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自然也就丧失了“问”的主动权,结果导致许多学生上了六年的小学、三年的初中、三年的高中,十二年时间,没有提出一个像模像样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这也就是典型的低水平成功式的课堂教学。由此笔者想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有一次给学生讲课时,忽然把身体侧过去,让学生看他的头脑的侧面形象,并比划着说:“假如由我的眉毛,沿着额角、头顶心、后脑勺、头颈直到脊柱,画一条弯曲的线,那是标点符号中的什么号?”学生立刻回答说:“问号。”“对了,我们人类头脑的侧面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问题啊!假如我们不善于提出问题,我们就对不起自己的模样。就不配称个人!”这是李政道博士特别高明的唤醒,他从人的角度唤醒学生认识问的价值。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如此唤醒呢?为什么不还给属于每个学生的问号呢?所以笔者认为追求“高标准的失败型课”的思想,最重要的方式要让每个学生提出尽可能多问题,而不是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只有学生能大胆提出问题,以提出问题为荣,语文课堂(其实其它课堂也应如此)才有活力,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二、莫让学生过分的相信老师--常给学生一些“错误”信息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不应该给学生呈示的全是正确材料,因为经常呈示正确的材料会助长学生对社会的错误认识,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性。英国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学“鸟”的:课堂上利用十多分钟大讲鸟的有关知识,然后发试卷让学生解答。试题很简单,用刚才所讲完全能解答出来。所以全体学生很快就答完了。教师快速浏览试卷后说“你们全答错了”,学生齐说“我们都是用你所讲怎么会错呢?”,师说:“你们这么相信我,刚才所讲全部是错的”。学生愕然,接着教师告诉学生,要想真正知道“鸟”,必须到图书馆、阅览室、网上去查找、阅读、研究,此时学生恍然大悟,纷纷离开教室……笔者认为,这就是高标准失败的教育教学价值。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处理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笔者认为,给学生一个高标准的失败策略,就是让学生去品读主动学习的价值。作为教师来说,这种“错误”可以激发我们重新认识什么是教学?美国的教育界对教学有种很特殊的解释:“3×5=15不是教学,3×5=?也不是教学,真正的教学是3×5=13或者=17等才是教学”。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努力构建一个“3×5=13或者=17”的课堂,如此才能引发学生在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素养。 

三、让学生在“高标准的失败”中发展--我失败我快乐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有篇文章,题为《三借芭蕉扇》,这篇文章很简单,因为多数学生多次看了西游记,对这段故事特别熟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并适时讲解,当然学生能够获取课文中的系列知识,能够读懂主人翁的性格特点,完成文后作业。笔者认为如此教学也就是低水平成功式教学。怎样给学生一种高标准的失败呢?笔者是这样教学的: 

我将西游记中这段内容复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照阅读,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这段原文改写成这篇课文(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如果自己来改能否超过这位作者。最后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西游记原著,根据自己的兴趣随便选择,改写出一篇以上的文章。 

虽然学生交给我的作业,参差不齐,千奇百怪,有文有图,但学生表现出的写作热情超过任何一次。进而,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学习的好处,让学生明白这一方式,可使他们不再讨厌作文。可以这么说,如果学生对这种改写产生了兴趣,走向改写之路,也会拥有一种人生的成功(学生这样改写西游记,同样可以改写其它小说,这里改写成了通俗易懂的故事,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改写成剧本。虽然学生的改写与高质量有很大的差距,也可以说是一种失败,但任何一名剧作家都是在这一道路上成长起来了,这是人们走向成功的规律),这就是高标准失败给予学生的学习价值。 

“我失败我快乐”这是给予学生的一个口号,这不是让学生选择失败,而是让学生认识失败,变化“失败”,走向成功。通过笔者的实践,的确感觉到“失败”与“成功”是一对最好的朋友,也体会到真正高标准的失败,是一种广义上的成功。这也是一种研究性的课型,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一定能主动研究,才能体会到求知路上的艰辛、快乐。 

四、平时测试有必要让孩子不断地做那些已经会的东西吗? 

笔者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也曾陷入一种困惑,那就是中高考或者学期末考试不可能像赫尔伯特这样来评价学生。而中高考的指挥棒却使得我们的每一次考试与中高考没有什么两个样。事实上,我们的平时测试,对学生作出的形成性的评价是可以用这种思维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一段话“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笔者感觉这段文字内涵着我们在评价中应该重视孩子每学期的全部而不是单单的那个分数。所以在平时的测试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做、多研究一些需要思考的内容,不是那些已经会的东西。我们不能让孩子太重复了,应该让学生每天来解决一些自己困惑的东西,如此全体学生的兴趣才能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当然,关于这一问题,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这也是笔者留给读者的一个问题

【要高标准的失败,不要低水平的成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思维初探】相关文章:

发展学生语文创新思维初探(教师中心稿)04-14

课堂教学个性化初探04-14

成功与失败议论文11-04

成功与失败议论文12-10

游戏高手是失败,还是成功04-14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总结04-08

失败是成功之母周记08-26

关于成功与失败的议论文11-03

小学语文四结合支架式古诗教学模式初探04-1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总结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