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心得

时间:2023-03-01 12:52:09 实习心得 我要投稿

地质实习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质实习心得

地质实习心得1

  这个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的热情和兴趣。实习由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组成。在课堂上,导师简要讲解了实习内容和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并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细致的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也使我们对课程的理论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并得以巩固和深化。

  在这次实践中,我们在许多地方使用指南针来测量岩石的走向、倾斜度和倾角。在这些过程中,我对指南针功能的理解和操作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还精通姿态方向法、象限法、图解法三要素的各种表达方法。地质实践的本质是研究各种地质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岩石及其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所以这种做法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分析其构成的坡度。在实习期间,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处理岩石和斜坡,而姚先生也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讲解这部分知识上。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结束了。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也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对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从以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现在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另外,在这次实习中,我从导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最深的体会就是做事认真,不懈怠,不放弃。爬孤山的时候,我在导师的鼓励下坚持下来,所以记住:认真做事,即使不喜欢,也要努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这样才能造福人类!

地质实习心得2

  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xx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必须完成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有些学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学习不能只是死读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只有实际观察,配合书本上的理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印象,也能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经验,说不定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如此一来完成报告也就很轻松了。

  一边写着文章,一边好像又回到了在北碚实习的时候,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表现在男生对女生的照顾上,在爬山时,男生总是走在最前面。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这次出来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地质实习心得3

  (1)石漠化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与我国西北一带沙漠化现状相似,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广西和贵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积的碳酸岩分布,又由于不断地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我国西部石漠化速度相当快,其中广西碳酸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石山地区不但形成“山光人穷,穷山恶水”的恶性循环,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绿化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花江大峡谷地区也与此类似,治理石漠化当务之急!

  (2)成因机理

  一、花江大峡谷区域碳酸盐岩系的抗风蚀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据资料显示,每形成1 cm厚的风化土层需要4000余年,慢者需要8500年,较非岩溶区慢1O~80倍,这是西南岩溶山区土层浅薄、易出现石漠化的客观背景条件和基本原因。

  二、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不利于水土资源的保存。西南岩溶山区地表崎岖破碎,山多坡陡。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加剧了斜坡体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类活动扰动的激发下,使大片岩溶山地变成石漠化。

  三、岩溶山区特殊的土体剖面结构加 剧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岩溶山区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层(过渡层),在基质碳酸盐母岩和上层土壤之间,存在着软硬明显不同的界面,使岩土之间的粘着力与亲和力大为降低,一遇降雨激发便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四、降水的影响。西南岩溶山区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 300 mm,暴雨集中在春季(约占4O )和夏季(占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积坡耕地的中耕播种季节,农作物(玉米、油菜、绿肥等)正处于幼苗阶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盖,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

  五、人口增长过快,农业人口多,土地负荷压力大。西南岩溶山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增长快、密度大,加上素质低,使西南岩溶山区陷人人口增加一过度开垦一土壤侵蚀性退化一石漠化扩展一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中。

  六、对土地掠夺式经营,耕种方式落后。乱砍滥伐、滥垦滥耕、铲草皮、挖树根、烧秸秆等在山区经常发生,对土地掠夺式经营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种方式水分环比泥沙环比山地石率环比西南岩溶山区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采用落后的顺坡耕种方式,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3)合理的治理方案

  一是采取砌坎培土的方式,增加土层厚度;二是采取林农混种的方式,实行以耕代抚;三是采取兴修蓄水池方式,保证林竹生长供水需要;四是采取封山禁牧的方式,禁止人畜践踏,增加林草植被;五是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土壤改良、施肥,促进林竹生长。四、多部门联动。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贫困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群众的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仅靠林业部门一家的努力难以达到效果。因此,政府把林业、国土、财政、农业、粮食、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的力量进行整合,实现多部门联动治理。一是积极开展林下种草。结合当地重点发展以花椒为种植的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地区开展林下种情况下,种草养畜,增加了农户收入,调动了广大群众石漠化综合治理积极性。二是配套完善改土工程。该区域的石漠化治理区域主要集中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陡坡耕地富集区,要投入较大力度。三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岩溶区群众生产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材,长期随意樵采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理的难点之一。

  (4)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实习中有许多知识课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利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次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一个充分锻炼的自己的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马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宝安山、团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槐树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 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花江大峡谷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花江大峡谷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自然保护区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洪水淹没,形成一级半埋藏阶地。

地质实习心得4

  一、前言

  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时间:

  2.地点:xx地质公园

  3.路线:

  1)xx市xx镇

  2)xx市xx

  3)xx市xx区xx公园海滩

  4.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4).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二、实习地区概况

  盆地地质概况

  xx盆地为我们在xx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xx市区北侧,其中心距xx市28km,属xx省xx市xx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xx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xx省xx市西北部。xx高速xx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xx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xx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100余处自然景点,是xx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茏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公园海滩概况

  xx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xx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之处,每逢夏日清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

  三、实习内容

  盆地保护区xx寨西门180米处

  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xx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碎,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平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10°,倾向为北偏东100°,倾角为30°。

  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经验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代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xx地区至今至少经历了2次地壳运动,因为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经历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现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锅店东北200米处

  该处为石灰窑产石场,观察此处岩石,岩溶现象明显,有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原因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因岩石中有裂缝,有空间且水有径流通道。岩溶现象是因为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该处向西北走约100米处,发现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石灰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历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现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近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现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呈单斜,基本走向为南偏北。在砂锅店东等地,发现石英斑岩,它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此处也有闪长玢岩,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市祖山东门

  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此处沉积岩中有破碎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平方公里,平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10%。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观察,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形状不规则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碎。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1967年,戚继光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

  市xx区xx公园海滩

  此处滨临渤海,为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按地理位置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时xx露于海岸带的部分,称为滨海。滨海又分为后滨带、前滨带、外滨带。后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常年xx露在外;前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到中滨线处;外滨线为中滨线以外的部分。海岸线到海底深约200处的部分,称为浅海,此处阳光充足,有机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栖息地。深海处动物少。

  此处岩石又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岩浆岩为主,岩石受海洋水动力作用,常见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处形成有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和海蚀平台等,形成原因有冲蚀作用,磨蚀作用等,使岩石破碎。

  岩浆岩受风化作用等变成高岭土、伟晶岩。伟晶岩颗粒大,和花岗岩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岩石被多组结晶切割。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习我认识到:本区地层出露较全。从中生代地层开始,除缺失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层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岩浆岩类,沉积岩类以及变质岩类。本区的岩浆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喷出等。所见岩类有基性岩类和酸性岩类。从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方面,本区的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变质岩有千枚岩,大理岩以及板岩。在构造方面,本区分布有四大褶皱,另外还有七个断层。两个大断层几乎将此区分为三部分。区域发展方面,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四个构造层。总体说来本区构造运动较强。

  经过xx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通过实习后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地质实习心得5

  对于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有喜又悲,酸甜苦辣皆有体会。最真实的是那一份真正的地质工作者的情怀。那一份对地质工作者对于地质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我们坐在教室便能体会的,这份艰辛是用我们的汗水去把它浇灌出来的鲜艳之花。这花的明艳是我们现在所能体会到的最大的慰藉。慰藉来自于那一份对于地质工作者应该收获的喜悦与丰收。但这份喜悦来得并不易,因为这许多的成果来自于我们的双脚,每天长途的跋涉换来的也许只有那几页纸的微小成果。但是我们却倍加珍惜这几页小小的纸,因为它承载着地质工作者的一个伟大蓝图目标。是的,一切的`成果皆是这许许多多的野外记录一次次的拼接起来,从而在一张看似不大的地形图上将其逐一呈现,使其变成一张地质图。在地质图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说是留下了地质工作者的脚印。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座汕头的具体出露情况,但是我们却看不到登山之路上满路荆棘;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个地层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但却看不到寻找地质界线路上的满地汗水;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条山脉的清晰走向,但是我们却看不到在山脚小路上的满目杂草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

  是的,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新老交替,不变的是对地质事业的热爱,每一个地区都是在一代代的地质工作者的开垦下一步步走出了它的神秘,并将它的胸怀敞开去拥抱它自身的价值。我们在巢湖实习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工作的第一部分便是对前人工作的学习与认知,这个过程便是地质工作者的思想与精神的传承。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是每一代地质工作者都没有对其厌倦与抛弃,而是一如既往的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与青春,也许某一天,你的成绩也能指引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继续向前,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谈了这么多关于地质工作者的精神的话题,也该说说这次巢湖实习的具体收获了。这便是我们以后为地质工作发光发热的必备工具吧。首先,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地质调查的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首先学习的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经典。这个过程是我们大体了解工作区域的各方面情况,有助于以后工作的良好发展。其次便是到达工作区后的工作了。在工作区的基本流程分为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每一流程的先后顺序基本不颠倒,在此我便不再赘述原因。其中最艰苦的要算地质投图了,因为基本脱离指导老师的帮助,完全自己把握,这便给了大家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不管如何,大家也坚持了下来,把工作完成了,虽然质量与精度都有待提高,但是那种拼搏精神是值得大家集体吼吼的。因为满路荆棘与悬崖陡坡也无法阻挡即将成为地质工作者的预备队员们的脚步了。

地质实习心得6

  为了将基础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研讨相结合,在20xx年11月5日至20xx年11月7日,我跟随我们工程地质的授课老师周德泉教授进行了为其三天的工程地质野外实习。

  这三天,我们桥梁一班和二班60余名同学在周教授的带领下先后走过了南郊公园湘江西岸,远眺毛主席雕像近观泥质砾岩,领略着湘江长沙段的地质历史演变。 而后攀爬了河西的岳麓山巅,其间经正门·云麓宫·鸟语林·黄兴墓·白鹤泉·爱晚亭,了解了产状三要素的倾向走向倾角的含义,知晓了沉积层、断层面的概念以及地下水的分类。而第三天下起的蒙蒙细雨也没能阻挡我们寻找探求的脚步,和着雨声我们走遍了动物园和石燕湖的沿线,看遍了单斜构造向斜构造的沉积岩风情。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刚刚建成的湖南地质博物馆新馆,感受着展览大厅的众多岩石带给我们的震撼。

  从老师的讲解中我知道了长沙的地质演变历史,也懂得了湘江这一河流的地质作用对周边的影响。但在这之前,我对工程地质的理解仅限于书本上那一行行枯燥的文字,可以说,真正是在实习的时候才终于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掌握理解并且运用起来。由此可见,真知出于实践。而我们的课程实习也是多么有必要开展的。

  这次的实习,除开知识的掌握熟悉,我还从老师那学会了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依据老师的分析形成了一种看到节点后的思考规律。

  仪器是罗盘,我们这次的实习主要是用它来测量岩层的产状:倾向走向和倾角。三种要素的测量都是通过所测角度来表示的。一开始我一直没搞清楚哪种是定住圆柱形水泡,哪种是定圆形的水泡,而读数时读哪根也没分清,另外测量不同的东西罗盘放置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和同学争论,询问老师,最后在车开走之前终于把它的使用搞清了。测倾向是垂直测量面竖着放,测走向也是垂直测量面只是是横着放,而倾角特殊一点,需要把罗盘那个盒子上下面保持90度然后把上部贴着测量面来进行测量。在这里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个小技巧,当测量面不平的时候还可以把实习日记贴在测量面上保持面的水平。就这样,到实习最后,我已经能熟练的使用罗盘进行测定了。

  而那种面对对象便能开始进行一系列分析则始于老师的认真介绍,从实习日记的记录中,我发现老师每次讲解一个点,都会分析那个点的植被以及岩层的分布情况,还有岩层的岩性,构造,岩层和边坡的产状中的倾向走向,并且通过分析岩层和边坡的走向或倾向关系来判断该处的稳定性,如果是走向或者倾向是相同的,那么显然该处事极不稳定的,而如果两者的走向或倾向是斜交关系,则证明了该处岩层稳定,适合开挖。于是每看到一个点,我便会沿着岩层的分布、岩性、构造、产状和稳定性来依次进行分析。这样,对地质知识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透彻了。

  这次难得的实习,在学到很多东西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很多不足。如对课本知识的无印象,体现在老师在讲解中蹦出的好多名词我竟然都写错甚至不知道写。如砂质砾岩中的“砂”字我从头到尾就写成了“沙”字,到后来写实习报告查阅书本时才发现了其中的错误。还有“上层潜水”就一直没反映过来那个潜字如何写。另外一反面也有课本知识的不连贯还有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地质现象无观察。丁字镇处出产着长沙极少的岩浆岩作为一个望城人的我竟然一直不知道,平时生活实在缺少留心观察。这些以后都要多加注意才好!

  另外关于实习,我也有一点自己的小想法。第一,我觉得实习的地点选择过于狭义,可能是都在长沙市内没有出去看看的.原因吧。长沙的地质方面可以说还是相对匮乏的,岩石三大类中只有沉积岩和岩浆岩,而且我们实习所看到几乎大部分都是沉积岩,隧道专业的同学还去了丁字湾研究花岗岩,我们桥梁专业的视野却只停留在了长沙市区的沉积岩。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大围山这些地方甚至走得更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当代大学生该有的追求不是吗?第二,我觉得实习的时间是不是能稍微长一些,经过实践,我们发现了野外实习确实比单纯的课程教学要更能让人有宽度和广度的吸纳知识,也能激起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地质的兴趣。如此,实习时间延长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课程的推广不是吗?

  我坚信着,知行合一,定会把学习的境界推到圆满。这次的实习,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真心的希望能在多来几次。以后的日子,我也会更好的学习地质,因为,我发现,学习地质,原来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

地质实习心得7

  野外地质实习是我们学习基础地质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及实习报告的编写,使我们在外观,规模及深度上,都对自然界的真实风貌和地质现象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学会了对三大类岩石和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观察地层剖面;识别古生物化石;判别褶皱类型及断层性质;了解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将在学校所学的课本知识更好地与野外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地认识了常见岩石矿物的鉴定方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作为一名普通地质工作者应有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学习使用地质罗盘;观察并描述地质现象;绘制地质剖示意面图;采集岩石标本等等。通过对这些新技能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对实际事物的观察研究之上,地质学自然也属于这一范畴。在野外实际观察学习中,有一些地质现象与老师的讲述存在一些细小的偏差,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带队的专业老师积极进行探讨交流,在互帮互教中学习知识。

  在野外,面对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我们个人的力量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这就需要我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努力攻关,完成课题研究。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六人一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你采标本,我测产状,认真、高效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总体说来,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看到了蔚为壮观的地质构造,听到了老师细致生动的讲解,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和大自然的令人震撼的神奇力量!

  短短三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已经结束,时间匆匆,带走了身心的疲惫,却留给我们值得珍藏的宝贵经验。在这里,我也呼吁学校能适当延长实习时间,能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感受一名地质工作者的魅力所在!

地质实习心得8

  重庆一三六地质队是重庆市唯一的专业煤田地质勘探队伍。建队30年来,先后为资源匮乏的四川省、重庆市探明煤炭资源储量40亿吨。重庆市直辖以来,该队发挥专业技术和勘查设备优势,积极投身于工程勘察、地灾防治等工作中,为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探路奠基和保驾护航的作用,先后被授予全国煤炭工业“地质勘查功勋单位”、重庆市“百佳文明单位”称号。

  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重庆一三六地质队在地质行业享有很好的口碑。初闻重庆一六三地质队时,我尚不知地质队位于重庆市哪里,只知道她是重庆市前进大潮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晓得自己很快就会加入这群弄潮儿的队伍中去。我第一次过来的时候还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到车站附近问一路人,她很热情的告诉我说“一三六地质队啊,我知道怎么走。”然后指着前方对我说“你看,过了这个天桥,从花卉园那边下去,就是了。很好找的。”从她的热情,我仿佛感受到有一股力量在召唤我。

  果然,过来之后就看到一幢高楼顶上赫然的写着“重庆一三六地质队”。我来到了这里——我正实习并已许下志愿挥洒满腔青春热情的地方——重庆一六三地质队。当我驻足在地质队大楼前时,我的内心除激动外,比想象中还多几分归属感。到队后,我不自主的加快自己步子去报到,感觉自己像久离家乡的游子,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报道之后,就有人员过来接待。在接待人员的陪同下,很快就安排好了住宿。从他口中得知,实习期间可以吃公司食堂。住宿和吃饭两大主要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好好实习了。

  安顿休息好之后,我便把公司都转了转,算是初识庐山真面目。一楼是金灿公司,二楼是勘测院,三楼是工程三处,四楼是地勘院,五楼是工程二处,六楼是工程一处,七楼是档案室。进了公司大楼,便是一个大的电子显示屏映入眼帘。转动播出的是“重庆市地矿行业自律公约”相关内容和一三六地质队企业文化核心。我是一一写在了笔记本上,深刻的记得: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崇尚科学,创新发展;企业宗旨:服务社会,惠及员工;企业精神:求实,创新,和谐,奋进;经营方针:科技领先,品牌创效,质量第一,顾客至上;安全观念: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管理作风: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道德观:明法理,讲诚信,知廉利。企业的价值文化在每一个楼层都有所体现和彰显。走完这一遭后,终于将地质队神秘的面纱揭下,我内心更添几分敬畏和亲近感,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地质队人为重庆建设把着脉,保养重庆的潮气和活力。会让你有一种冲动———紧紧的拥抱她。我不得不轻轻地说,地质队,我来向你致敬。

  第一天实习,我们工程三处赵德全处长就带着大家在各个科室都走了一遭,给大家把各个科室的领导和技术人员都介绍认识了。他们都很有专业技术才能,也很是热情。我们有什么疑问,找到他们总能有满意的答案。实习期间,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干,主要是看看技术人员写的一些报告,然后自己消化。由于在学校学的都是理论,缺少实践经验,所以工作起来很是吃力。尽管如此,我还是努力地消化每天所看到的内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请教专业技术人员。即使是一个很基础的问题,只要去请教了,总会有收获。实习期间,没事了就到其他办公室和技术人员聊天。慢慢的熟悉了,我们的话题了多了,谈人生谈理想.....我们三处一个月之内搞了两个大型集体活动。第一个是三月五号“学雷锋”活动,我们先是宣传处里活雷锋,起模范带头作用。然后组织所有成员观看《雷锋》电影,其间大家都看得很认真,也被雷锋的奉献精神所深深感动,大家也都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感想。最后大家一起有序的去花卉园里做义工,打扫公园的公共卫生,并宣传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这次活动做得很成功,得到了市民们的认可。第二个是三月八号“妇女节”活动,先是给处里每一位女性同胞送上一束鲜花,而后领导关心慰问她们的工作与生活,最后还有登山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使我们这个大家庭越来越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习的第一课是在矿山所。那次在孙金平办公室,我们聊天谈到了最近的业务,刚好说到了“红层找水”。巧的是这一项目的一地点在我的家乡涪陵,前几年家乡都遭受了旱灾,农户们种的玉米水稻都没有收成。旱情最严重时期,农户们的生活用水都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把这一问题说了,孙金平说:“是啊,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下达这一任务,我们务必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言语中都透露着对老百姓生活的关心,在心中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主动申请参加“红层找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居民们过得更好。实习的第二课是在总工办。学习写报告的时候自己就有点觉得只要跟着模板走就行了,所以对于每个报告的精髓还是掌握不当。当我把自己写了很久的报告拿去唐孝荣总工程师审的时候,自己觉得还写得不错。结果出来了,漏洞百出。尤其是图纸,完全是没法审批,有些错误真的很离谱。被叫到办公室之后,唐总很生气。他说:“写报告你一定要掌握其中的精髓,你一定要自己消化了再写。自己都不懂,怎么给人家写报告?怎么叫人家信赖你?做地质工作的,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是你写错报告了,那边施工出问题了,谁来负这个责任?谁负得起这个责任啊?”事后,我总结了自己: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现场经验不够丰富。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地质工作的专业性、科学合理性和责任性。

  地质工作是一项需要热情的事业,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更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同时我认识到作为地质工作者应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更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

  实习期间,我每天都提前来到办公室,勤奋好学、谦虚谨慎,认真听取老同志提出的工作建议。在工作中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努力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通过工作培养了我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磨砺了我的耐性,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满怀信心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感谢领导在这段时间对我的指导和教诲。

  这次实习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让我对理性认识回归到感性认识有了崭新的理解,也让我对社会有了切身的认识和感受,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了深刻的启发。

  我会把此次实习作为人生的起点,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地质实习心得9

  一、实习的目地与任务

  (一)实习的目地

  本次实习是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矿山测量、矿山机械、爆破工程、地质等有关专业基础课和露天矿认识实习后,进行的一次露天矿生产实习与现场教学。其目的在于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对露天矿开采建立感性认识和获得露天矿生产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为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具体任务如下:

  (二)实习的任务

  1、掌握露天矿开采的生产工艺流程,建立露天开采的基本概念。

  2、了解矿床开拓系统与开拓方法。

  3、熟悉露天矿的掘沟方法及其发展程序。

  4、了解矿山的.采掘机械和矿山机电设备概况。

  5、使学生总结已学过的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的地点

  1、司家营铁矿

  2、首钢水厂铁矿

  三、实习内容

  (一)、司家营铁矿

  1、地理位置

  司家营铁矿矿区位于河北省滦县城南10km,是冀东矿脉的一部分,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845~11846北纬3938~3942,属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矿区范围占地36平方公里,

  南北长10公里,以S6勘探线(平青大)为界被分为南北两区,南区长6KM,北区长4KM。根据目前已经提交的地质勘探报告,矿区资源保有储量23亿吨(北区8.9亿吨、南区14亿吨),其中上部氧化矿

  3.2亿吨,深部磁铁矿20亿吨。根据最近对南区大贾庄矿段的地质补勘工作,南区储量又有增加。北区矿床深部还有远景储量,部分勘探线控制深度至-600m时仍未有变薄趋势。预计矿区资源量在26亿吨以上。

  司家营铁矿以南还有滦南县马城铁矿、长凝铁矿和湛店子铁矿等。

  整个司家营铁矿和司南铁矿区铁矿石资源总储量超过36亿吨,占河北省已经探明铁矿资源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2、矿区地质地层构造概况

  矿区内地层以前震旦系、震旦系和第四系为主。由于第四系地层大面积覆盖,基岩露头除在矿区东部和尚山扒豆山一带有较连续的分布外,其它均为零星分布。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北北东及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三组。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多为压扭性逆断层;而尽东西向的多为张扭性横断层。

  3、矿床地质特征

  司家营铁矿全长10公里,北区自S6~N34线长4公里。区内矿体多呈层状或似层状,部分呈透镜状或扁豆状。层位稳定,由于构造和古地形的影响,厚度变化较大,形态变化较复杂,沿走向和倾向均有突然尖灭,分枝复合和膨缩现象。

  根据矿体的位置,由东向西划分为四个矿体,相互之间都呈平行

  带状排列。各矿体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40~50。延长、延深、厚度及形态变化不等。

  4、矿石组成、结构和构造

  司家营铁矿属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赤铁石英岩和磁铁石英岩两大类。矿床按工业类型把矿石划分为氧化矿和原生矿两种,Tfe/FeO3.5为氧化矿,TFe/FeO3.5为原生矿。矿石全部为贫铁矿,赤铁矿石比磁铁矿石品位略高。矿石的矿物成分比较简单,赤铁矿石以假象和半假象赤铁矿为主,其次是磁铁矿,再次是褐铁矿,只有少量的黄铁矿;磁铁矿石以磁铁矿为主,有少量的半假象赤铁矿,偶尔见到黄铁矿和褐铁矿。两种矿石的脉石矿物均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阳起石、透闪石及少量的角闪石和辉石。区内铁矿石以细粒变晶结构为主,其次为纤维粒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铁矿物和石英组成黑白相间的条带状。主要矿物磁铁矿多数晶形完好,特别是石英中的磁铁矿包裹体都具有自形结构。铁矿物呈定向分布,构成铁质条带,很大一部分磁铁矿的周边或解理及解离裂隙氧化成赤铁矿,部分磁铁矿已完全氧化成赤铁矿或留有磁铁矿残骸。主要矿物假象赤铁矿主要沿磁铁矿周边或解理及解离裂隙分布,构成网格状结构,个别仍保留磁铁矿晶形。主要矿物石英呈他形,为粒状结构,部分石英颗粒中有晶形完好的磁铁矿及磷灰石包裹体,石英在矿石中构成脉石条带。矿石的构造以条带状为主,伴有揉皱状构造。矿石的结构以粒状变晶结构及交代结构为主。在铁矿物条带中磁铁矿呈半自形-自形变晶结构,颗粒大小不均匀;而在石英中的磁铁矿包裹体则呈细小的自形晶结构。磁铁矿周边及解理裂隙中发生氧化交代作用,形成边缘交代结构、网状结构、残留体结构。

  5、采矿方法

  露天采场采用当前国内大型露天矿常规采剥工艺和设备,划分水平台阶,由上向下逐层开采。采用牙轮钻机穿中深孔,炸药爆破崩落矿岩,单斗电铲铲装,采场内采用自卸汽车运输。

  (1)穿孔爆破

  根据开采规模、矿岩性质,确定中深孔作业采用Y255型310mm牙轮钻机穿凿爆破孔。钻孔孔网参数为孔距7.5m~8m,排距5.5m~6m,较松软的围岩,爆破孔间距可适当放宽。矿山采用孔间微差爆破方法进行深孔爆破,中深孔爆破采用非电导爆管系统起爆,起爆装置引爆;干孔爆破用过孔粒状铵油炸药,水孔用乳化油炸药;炸药单耗:矿石0.35Kg/t,岩石0.33Kg/t。

  (2)铲装运输

  根据开采规模,装载采用WK-10B型10m3电铲和WK-20型16m3电铲。运输采用TR100型载重130吨与10m3电铲配合作业,TR180/吨自卸汽车与16m3电铲配合作业。

  (3)排水系统

  采场排水采用分段接力排水方式,在特定水平,设固定泵站、储水池和截水沟,形成分段截流坑底移动泵站过帮固定泵站接力排水系统,移动泵站设在开采最低水平,随露天底降而下移。移动泵站采用潜水泵。露天汇水排至选矿厂,供生产用。

  6、开拓运输

  (1)初期开拓运输方案

地质实习心得10

  一、实习目的:

  观察井长组成与钻进过程。

  二、实习地点及方式:

  地点:学校附近06461井。

  方式:参观。

  三、时间安排:

  一天。

  四、简介:

  06461井,滚动开发,井深2800m,水平位移1300m,倾斜角45度,属江陵区块,把灵山油田断背斜。

  五、教学内容:

  (一)井场的组成及钻井过程概况

  1、井场概况

  井场是在陆地上打井时为便于钻井施工,在井口周围平整出来的一片平地,面积根据钻机钻探能力的大小而定,钻6km深井的钻机约需120×90㎡,钻3km井深的钻机约需100×60㎡,再小于此的钻机,井场可小到60×80㎡。井场用于放置钻井设备如井架、动力机、泥浆泵及循环系统、以及存放钻杆、套管等管材,放置水罐、油罐、洗井液罐及堆放洗井液材料、各种配件等。并设有值班房、发电房、库房等临时建筑。

  井场的空场大小应能满足搬家、安装、固井及处理事故等作业时大批车辆进出、摆放的需要。

  井场的`形状大体上为长方形,可因地制宜以减少土方量。但公路应从井架大门前方通入井场,不应从钻井设备后部通入(即所谓倒井场),油罐等也不应放于井场入口附近,以免井场上出现井喷、失火等险情时抢险车辆无法进入井场。

  对离矿区较远的探井,尚需有生活设施如宿舍、厨房、饭厅等。

  图18 钻井井场及设备示意图

  1.天车备

  2.井架

  3.二层台

  4.游动滑车

  5.大钩

  6.水龙头

  7.吊卡

  8.方钻杆

  9.方钻杆补心

  10.方补心

  11.鼠洞(接单根用)

  12.鼠洞(放方钻杆用)

  13.固定大钳

  14.接管用大钳

  15.绞车

  16.指重表

  17.司钻控制台

  18.井场值班室

  19.水龙带

  20.蓄能装置

  21.管子坡道

  22.管架

  23.井架底座

  24.泥浆返回管线

  25.泥浆振动筛

  26.节流管汇

  27.泥浆-天然气分离器

  28.脱气装置

  29.泥浆储备池

  30.泥浆池

  31.(脱泥机)泥浆过滤设

  32.脱砂机

  33.离心机

  34.泥浆泵

  35.干水泥储备罐

  36.储水罐

  37.发电机

  38.防喷器组

  2、接单根在钻进过程中,由于井在不断加深,钻柱也要及时接长,每次接入一根钻杆叫做接单根。打一口井要接很多次单根。每两小时换钻杆。

  3、事故处理如物件落入井内,需进行打捞,钻杆断在井内也要打捞;钻柱被卡在井内时则要设法解除卡钻。除落物外,引起井内复杂情况而需要处理的原因多系洗井液性能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

  4、其它作业在钻井过程中要进行钻屑录井、气测井、电法测井以及地层测试;交井以后还可能有射孔、替喷、试油、酸化压裂等项作业。了解的知识:

  (1) 钻井的参数:钻时、井深、转盘转速、钻压、立管压力、大钩负荷

  (2)泥浆参数:泥浆比重、泥浆电导率、体积、温度流量

  (3) 导大绳:起钻、下钻、钻进

  (4) 一根钻杆叫单根,三根钻杆叫立柱

地质实习心得11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

  xx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2)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XX级

  (3)实习时间:XX-12-31

  二、实习内容

  1、xx自然保护区概况

  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xx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xx文化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xx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6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xx地质地貌概况

  xx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xx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xx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xx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揭示了胶东半岛及山东的白垩纪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发展过程。

  xx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区域地层划分属莱阳群曲格庄组。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硅化木和独特的安山岩柱状节理,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

  xx自然保护区由主峰xx(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宝安山(海拔i45米)、团山(海拔i26米)和长岭组成。自南、北两侧遥望,xx、大山二峰并峙状似马鞍,其地貌类型属剥蚀准平原上的残丘地貌,山体圆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间,最高部位在保护区南侧,海拔300米左有,相对高度达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带,山西坡延至信村岭,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龙山),山东坡延至陈家河东岭,均属低洼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残丘周围之冲沟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护区范围内无较大河流,只有数条季节河及山北坡截沟堵流形成的几个小型水库,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于xx潜粗面火山岩结构构造特征,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再加上断裂构造等因素,在周围沉积岩层逐渐侵蚀夷平的状态下形成孤立残丘地貌,使之具有山虽不高却有拔地突起之感。

  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xx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同时xx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3、实习内容

  (1)xx硅化木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xx极富盛名的——xx硅化木。

  目前在xx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xx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xx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xx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

  (2)xx石林

  xx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xx石林”。

  据专家考证,xx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地表以下可延伸至6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xx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xx石林规模比南京六合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

  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xx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xx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3)沉积构造

  在xx山体上随处可见的沉积构造也是远古时期地壳活动留下的印记。当时湖泊流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岩石,不同的层理交织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早期形成的沉积岩与火山喷发的岩浆接触后,在高温高压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变质,又形成了颜色丰富、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

  xx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如大型泄水构造、抱卷层理、大型交错层理等。另在xx东坡还可以同时见到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两种沉积层序。测量岩层产状可以断定,xx地区当年有一古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各种沉积构造宛若一幅幅山水画,遍布于山林之间,给旅游、地质教学提供了一处理想场所。

  (4)接触变质带

  由于岩浆的入侵及对围岩的烘烤诸因素,在接触带部位沉积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变质作用。在xx极顶东麓可见紫色、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发生角化,但尚未形成角岩,以及沉岩体边缘不规则分布的黑色角岩。在火山岩中也可见到砂砾岩捕虏体。长达几百米的接触变质岩,将火山岩与沉积岩截然分开,宛如一条“黑色长龙”,极其壮观,具有非常高的观赏及科研价值。

  (5)其他

  xx是即墨西部平原地区的`一座孤山,且范围较小,故形不成其独立的气候特征,它与城区及中西部地区的气候状况无大的差异。由于xx地区地势较高,水资源相对贫乏,其主要水源为天然降水。

  xx因受地貌、岩性之影响,土壤类型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大体分为山体土壤和山周土壤两种类型。

  xx的山体植被由于地形及土壤状况,大致可分林木植被、灌木植被、草甸植被、作物植被四种类型。

  xx的的自然资源包括地质遗迹在内的矿产资源及植被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的极其珍贵,闻名于全国乃至于全球有的非常丰富,蕴藏于整个xx区域中。

  xx山体间的林木主要有黑松、雪松、侧柏、水杉、刺槐、合欢、火炬、拓树及其它林木。就目前统计,它的综合面积可达3000余亩,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尽管这些各类林木尚在幼年时朋,但它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

  三、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实习中有许多知识课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利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次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一个充分锻炼的自己的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马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宝安山、团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槐树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自然保护区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地质实习心得12

  姓名: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X年X月X日X年X月X日

  1概述

  继生产实习之后,此次毕业实习继续在***建筑科学研究院驻******(A标段)隧道工程监控量测项目组实习,有了生产实习的经验,此刻对于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资料以及各监测项目的操作方法已经基本熟悉。但由于自我在学校所学的并没有隧道专业,所以对于隧道工程的了解需要从零开始,在那里的施工现场感官的学习和了解让我对隧道工程的组成部分及关键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异常是新奥法隧道施工的每一步施工工序及各工程机械、材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然实习期间自我的本质工作并不是很多,但在工作之余坚持常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观察工人的每一步工序操作及注意事项,经过与现场的工作人员的交流,更加丰富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每一天坚持写工地日记,总结每日所学并融入自我的想法。实习仅仅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时间的第一步,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要学会融会贯通,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

  2实习目的

  2.1经过施工现场操作和参观,了解隧道和道路施工的基本工序和施工方法、操作要点,主要机具设备及用途、质量要求;

  2.2经过现场操作和学习,掌握监控量测的基本资料和监测方法,熟悉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基本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3了解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各方(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的职责;及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系统、各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了解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了解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与业务范围;

  2.4看懂实习工程对象的建筑、结构施工图;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围岩地质特点等。

  3工程概况

  ***为***快速路、主干路网规划中的七横线,西起悦来新城纵三路,东至两路老城渝航路,是连接渝北空港经济圈和北碚蔡家经济圈的一条城市主干道,也是连接***和两路老城之间的一条重要道路。

  本次招标的***(A标段)工程位于***两路组团,道路西起桂馥大道,向东下穿两路老城,构成***隧道,终点接区**北侧现状渝航路。

  ***东段为城市主干道Ⅰ级,双向六车道。本合同段的工程量主要包括:双向六车道隧道一座,长度分别为:左线867m,右线887m;隧道东侧出口有两条匝道长度分别为:

  A匝道285.589m、B匝道286.03m;新建主线道路长约640m以及终点附近渝航路改造段长约171m。

  ***隧道工程为该合同段的关键项目,该隧道位于:左线里程桩号为ZK0+510~ZK1+385,右线里程桩号为YK0+503.5~YK1+390.5处,分别长约875m及887m。隧道采用单洞三车道分离式复合衬砌设计;射流风机纵向送风方式通风;线路间距:东洞口开挖净间距约为1.0m,隧道净间距约为:2.0m,西洞口开挖净间距约为7.0m,隧道净间距约为:9.2m,隧道埋深10m~55m,属市政大口径浅埋隧道。

  4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建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勘测单位:***勘测院

  监控单位:***建筑科学研究院施工单位:***集团有限公司

  5隧道工程施工

  5.1施工工艺及开挖方法

  本隧道为大口径公路隧道,地质条件较好,采用新奥法二台阶分部开挖,左洞已掘进约450米,右洞洞口段明挖推进约100米,暗挖掘进约260米。新奥法是以控制爆破(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为开挖方法;以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经过监控量测控制围岩的变形,动态修正设计参数和变动施工方法的一种施工方法。对于本工程采用的长台阶法的作业顺序是:

  ①对于上半断面。用两臂钻孔台车转眼、装*爆破,地层较软时亦可用挖掘机开挖。安设锚杆和钢支网,必要时加设钢支撑、喷射混凝土。用反铲车将石渣铲运到装载机内运出洞外。加设钢支撑和钢支网、喷射混凝土构成闭合初支。

  ②对于下半断面。由于台阶不是很高,采用钻孔机直接钻孔、装*爆破,装渣运出洞外,初支拱架用钢支撑在边墙处与拱脚连接(如图1),构成闭合全断面,挂设钢支网、打锚杆、喷射混凝土。

  ③浇筑仰拱片石混凝土,布设排水管、防水卷材,绑扎二衬钢筋,浇筑二衬混凝土。

  5.2土石方爆破工程

  在隧道爆破施工过程中,首先的要求是炮眼的利用率高,开挖轮廓及尺寸准确,对围岩震动小。为了到达这样的目的,在采用新奥法施工过程中常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能够控制爆破轮廓,尽量坚持围岩的稳定。光面爆破是指爆破后断面轮廓整齐,超挖和欠挖贴合规定要求的爆破,其主要标准是:

  ①开挖轮廓成形规则,岩面平整;

  ②岩面上保留50%以上孔痕,并无明显的爆破裂缝;

  ③爆破后围岩壁上无危石

  在本工程中,采用长台阶法施工,当上台阶初支稳定后方可进行下台阶施工,此外上下台阶的距离不得小于50米,上台阶采用钻孔台车转眼装炸*(如图1),待装*完成之后台车用装载车拖出100米左右后爆破,然后用反铲挖掘机排危、出渣。对于上台阶来说,由于该隧道位于城区人口活动频繁地带,且埋深较浅(10~50米)地表建筑物较多,所以需要严格控制爆破震动对地表的扰动,所以爆破工程采取了少*量、分批次(掏心炮与边炮分开放)、打减震孔等减震措施。

  开挖下端面时,其炮眼布设方式有两种:平行隧道轴线的水平眼和由上台阶向下钻的竖直眼,前一种方式的炮眼主要布设在设计断面轮廓线上,能有效的控制开挖断面;后一种方式的爆破效果较好,但爆破时石渣飞出较远,容易打坏机械设备,实际中应根据实际情景选择。

  5.3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是利用高压空气将掺有速凝剂的混凝土混合料经过混凝土喷射机与高压水混合喷射到岩面上迅速凝结而成的,锚喷支护是喷射混凝土、

  锚杆、钢支网喷射混凝土等结构组合起来的支护形式,能够根据不一样的围岩稳定状况,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中的一种或几种结构的组合,在本工程中围岩较好的地段采用钢格栅配合锚杆、钢筋网片(如图2)锚喷支护,在围岩较差的地段(如软土、渗水严重地段)采用型钢拱架配合锚杆、钢筋网片加强锚喷支护(如图2)。锚喷支护结构既是光面爆破完成后的初期支护结构,又是二衬完成后配合二衬共同受力的永久结构。隧道爆破之后,围岩松动,开始变形,初期的锚喷结构必须保证围岩变形的程度,同时保证围岩、喷层、锚杆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和接触,使三者共同受力。

  5.4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是钢混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钢筋质量和加工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承载本事,提前预制好的钢筋必须堆放整齐、有序,并注意防止雨水侵蚀,当钢筋表面有铁锈时为了保证其与混凝土的链接力必须除锈,在施工现场经过观察之后总结如下:

  ①相邻钢筋接头必须错开(如图3),即相邻钢筋的搭接长度必须大于50cm;

  ②钢筋在拱脚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和螺栓链接交错的连接(如图3),其余地方钢筋的连接采用机械连接,钢筋接头处的螺纹不能外露到套筒之外;

  ③对于隧道二衬的钢筋(如图3)必须成弧线形,对接处不能有折点,充分发挥钢筋的抗压强度;

  ④在浇筑混凝土前钢筋和钢模板必须除锈。

  ⑤双支封闭式箍筋的弯起角度是135度,单支箍筋的弯起角度是180度,钢筋断头弯钩增加长度为3倍的钢筋直径。

  钢筋工程是钢混结构中重要的环节,在制作钢筋骨架的时候必须严格控制,对于钢筋进场的堆放、编号,钢筋下料,钢筋的成形,绑扎,连接等,都已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感觉有很多不足,回学校之后应当加强这部分知识的巩固

  5.5防排水工程

  在隧道工程由于处于岩层以下的隐蔽性,决定了其防排水的重要性,初支完成后可进行防排水工程,该工程首先进行的是横向排水弹簧软管的挂设,弹簧软管的主要作用是横向排水,经过弹簧软管在防水卷材以外构成的管道将地下水搜集到纵向排水沟里面排出洞外;其次是防水卷材的挂设,防水材料采用沥青防水布(如图4),采用台车挂设,每一环宽度约3米,卷材之间的连接采用乳化沥青在高温下连接,防水卷材除了有防水功能外还有辅助横向排水的功能;隧道内的水最终都将搜集到两侧的排水沟内然后汇集到隧道外的排水通道。

  5.6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是隧道工程成型的最终一道工序,二衬的浇筑采用模车成型(如图5),在二衬的钢筋绑扎完成以后便能够推进模车,调整好模车位置之后,便能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研究到该工程混凝土方量的庞大性,所以在该工程现场建立了混凝土搅拌站,异常是二衬的浇筑,其每一环有10米左右,体积庞大且不能间断浇筑,一般每环的浇筑时间需要八个小时,当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运至现场泵送至模车以内,从隧道的两侧开始浇筑,逐步上升最终在拱顶处合拢,浇筑的过程中需要用振动棒经过模车上预留的窗口

  将混凝土振捣密实。二衬浇筑完成拆模以后,在环与环的连接处会留下施工缝,需要将接

  缝不平顺的地方凿平、勾缝。

  6隧道监控量测

  隧道围岩地质情景复杂多变,各种不良地质所导致的工程事故屡见不鲜。所以在隧道新奥法施工中,实时监控量测是新奥法隧道施工的关键,经过监控量测实时监测隧道的变形、结构的受力、围岩变化等来综合分析隧道的稳定情景。监控量测能够及时供给洞顶下沉、周边收敛、围岩内部位移、钢支撑受力情景等信息,确定施工工艺的可行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提出更加恰当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支护措施,实现隧道信息化动态施工控制,到达既能安全快速施工,又能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

  经过施工监控量测需到达的目的和任务:

  ①经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为确定围岩的稳定性、支护、衬砌的可靠性供给可靠的依据;

  ②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供给依据;

  ③经过监控量测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和险情进行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④经过监控量测,确定初期支护稳定性,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

  ⑤经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施工方法本身的发展供给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此次实习的主要工作就是监控量测,在实习期间内主要接触了地表沉降、隧洞水平收敛、拱顶下沉、爆破振动、钢架内力、围岩压力、地质超前预报、房屋倾斜等监控量测项目,接触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全站仪、爆破测振仪、收敛计、地质雷达、红外测距仪等,多数仪器自我都亲手操作过,其基本理论及操作流程均已比较熟悉。再加上去年的生产实习,这方面的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现已具备**操作的本事。

  由于偶然误差的影响使量测数据具有离散型,根据实测数据绘制的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散点图出现上下波动,很不规则,难以据此进行分析,对隧道的初期监测数据必须进行回归分析,找出隧道围岩及初支变化规律,以便为修改设计与指导施工供给科学依据。对初期的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选择与实测数据拟合好的函数进行回归,预测可能出现的变形值。常用回归函数有:

  7总结、体会

  经过这一个多月工地毕业实习,对隧道工程施工经过了从零开始的深入学习和了解,此刻对于新奥法隧道施工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从施工设计图开始,如何看图,怎样将图纸与实际工程对应起来,都有了现场的经验。实际的施工工序,如施工放线、钻孔爆破、土石方运输、初期支护、防排水、钢筋工程、二次衬砌、通风工程等都有了深入的了解。还有隧道工程中各种材料、施工机械的作用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熟悉了业主、监理、施工方、承包商、以及监控方在工程项目中的职能及执业资料。异常是监理在执业的过程中在现场的三控三管(成本、质量、进度控制;安全、合同、信息管理)的执行过程及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异常应当注意的地方都有了一部分的了解。当然对于自我实习过程中的本质工作,监控量测的了解应当是最多的了,在实习过程中经历了如何执行合同任务并协调好我方与施工方的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经过数据保证检测数据的证实可参考性,同时又要不让检测结果对施工有太多的约束而影响进度。

  经过实习之后对自我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在很多地方自我的理论知识都还不够健全和扎实,回到学校之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简单列举如下:

  ①巩固和加强统计学中回归分析的知识(如前几个公式);②三角形法则:海伦公式,三角函数;

  ③土力学基本知识及试验:击实试验,密度测量,剪切试验,压实试验等;④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桥梁、隧道、道路工程;⑤加强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工程辅助软件的操作技能;

  ⑥加强对建筑材料的了解,如钢筋、混凝土(配合比)、防水材料、沥青砼等;⑦加强隧道工程施工工序、注意事项的学习和了解。

地质实习心得13

  金秋十月,我们地理班开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实习。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大家都十分兴奋,。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很亲近,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积极地去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依傍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林州地区内各种现象都很奇特,并且出露良好,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林州简介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习地林州,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地质基础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 褶皱和断层构造

  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3. 地表形态

  林州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林州盆地。

  4. 气候状况

  林州盆地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行星风讲,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是基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重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

  5. 水文概况

  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砾石浅滩。

  6. 土壤概况

  本区土壤磷、钾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冲蚀作用严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 植被概况

  林州地区的天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

  8. 交通状况

  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内铁路连接京广线;国家干线公路胶(东)长(治)线横穿东西,新(乡)河(口)线纵贯南北,地方干线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设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9. 物产状况

  本区物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铜、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岩、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种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传统的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新的名优特产品不断涌现,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蚕茧等土特产品和花岗岩、大理石等优质工艺品,带着林州人民的勤劳、纯朴和红旗渠故乡的深情厚意,走出国门,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金桥。

  10. 经济概况

  本区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红旗渠奇迹,并培育了“红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再显身手。10万建筑大军以“红旗渠传人”的姿态。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县、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长治、郑州、西安、新疆等12个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门、科威物、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近几年来,林州旅游业发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拉动当地各项产业的发展。

  11. 旅游业发展情况

  林州市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名胜古迹闻名遐迩,素有“太行天然公园”之称的林滤山风景名胜区、龙头山风景名胜区和“人工天河”——红旗渠、国家级森林公园——五龙洞,以其独特的雄、险、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王相岩、惠明寺等文物古迹更引发华夏子孙的悠悠情思。“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运动健儿来此大展风姿。

  二、区域地层与岩性

  林州地区的地质现象比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完善的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太古界时期,以片麻岩、片岩为主的变质岩类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岩广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构造清晰可见,古生界中的灰岩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和早奥陶的白云质灰岩,在林州地区分布较广。新生界的砾岩在该区也很具有代表性。

  太古界

  太古界片麻岩是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中最老的,并且发育较为完善。这类岩层多分布在林州盆地西侧,呈狭长条带状,组成太行山的基部。

  在八达村出露有一些角闪片岩,它是一种变晶等粒结构,属于片状构造,其上覆岩层为远古界石英岩。这种岩石容易破碎风化,所以其上植被茂盛。其颜色呈暗绿色,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和石英。

  在白杨凹出露有一些由石英、黑云母等物质组成的花岗片麻岩,颜色呈红色,片麻状构造显著,其结构为等粒变晶结构,在高温高压下易风化,其中也含有长英岩脉,为林州太行中山的基底。在当地还出露有黑云母片岩,含有少量的石英且结晶程度较低

  在黄华村西500米处出露有钾长片麻岩,属于片麻结构,期间含有石英岩脉,另外在其右侧1000处也有花岗片麻岩出露。

  任村出露了一些钾长、花岗条带状混合片麻岩,其上覆地层是远古界石英岩。在两岩层间有一层砥砺岩。在太行山大峡谷隧道的的东口,在那些陡峭的石壁上,我们能看到其下部植被茂盛,是因为那是片麻岩易风化的岩性所决定的。

  远古界

  远古界岩层主要是一套覆盖于太古界片麻岩之上的棕红色石英岩和石英砂岩,于下伏的片麻岩之间呈角度不整合,在石英岩的底部可见到砥砾岩。石英岩和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西缘,厚约200米,构成太行山山体的悬崖陡壁。在石英岩及石英砂岩的层面上,可以见到波痕、干裂等层面构造,有些岩层有明显的交错层理。在石英岩层,节理构造发育,经侵蚀后常有崩离现象,造成石英岩峭壁。

  在合涧与石板沟之间的柿子凹出露有石英岩,X型节理发育,颜色呈白色或紫红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含有正长石和云母,石英集结程度好,成块状,另外在此处出现石英岩中含黑色线条的现象是早期海洋生物的遗体形成的有机质,岩石致密,经侵蚀后崩离形成了悬崖峭壁。

  古生界

  Ⅰ.古生界寒武系底层为灰岩和页岩,覆盖在远古界石英岩、石英砂岩或硅质灰岩之上,寒武系地层与远古界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寒武系在本区可分为上、中、下三统。

  下寒武系为红色页岩间以薄层灰岩,厚约百余米,性软,易风化,在地貌上长构成缓坡。在茶饭庄—石板沟见出露有典型的页岩,呈红色、浅灰色,叶理构造,能找到三叶虫化石,可推知其形成环境为浅海或滨海,比较平静。此处的页岩互成灰岩和泥灰岩。下伏地层为远古界石英岩,上覆地层为中寒武系的鲕状灰岩。

  中寒武系为后层状鲕状灰岩,厚约300余米,质地比页岩坚硬风化后构成高峻的绝壁,但绝壁的顶部浑圆,在三道河桥东800米处发现有鲕状灰岩剖面,属于张夏组鲕粒大小在1-2mm左右。这种灰岩的形成条件一般认为是海水中溶解的碳酸钙呈过饱和状态,沉积环境为潮汐和波浪作用的浅海,并且海水中富含泥沙等陆源碎屑、内碎屑、生物碎屑,且比较混浊。如图1所示

  上寒武系为薄层灰岩间以竹叶状灰岩,在本区出露不佳,厚度较薄。三道河桥东有出露,其形成过程大致为以前海洋环境恶化、动荡,与原来的灰岩磨蚀形成竹叶状,这种岩石也叫风暴岩。

  Ⅱ.奥陶系地层的主要岩石为石灰岩,覆盖于寒武系之上,与上寒武系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奥陶系下部为页岩本区未见出露;上部为厚层状深色石灰岩,厚达800余米,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南丘陵区域。林州市区东部的蜜蜂山以及合涧西北小丘中的奥陶系灰岩中,发现有珠角石化石。盆地东侧的奥陶系灰岩,常有闪长岩的侵入体穿插。侵入体周围的灰岩,在侵入体热力和化学流体的作用下,围岩有明显破碎现象,岩层紊乱。

  Ⅲ.二叠系地层覆盖于奥陶系灰岩之上,并与奥陶系灰岩成假整合接触。全系地层共厚300余米。下部为海成的石灰岩层建议陆相岩及煤层,上部全为陆相沉积。上覆地层为二叠系红色砂岩、黄绿色页岩。东冶水库西北的磁铁矿区有二叠系时期形成的砂岩,呈灰绿色,属于他色,接触变质结构。

  新生界

  Ⅰ.第三系主要为一套砾岩,其组成成分多为石英岩砾石,表面较为圆滑,颗粒大小不一。其胶结物质为红色粘土及红色砂质粘土,胶结疏松。因为红色粘土易被冲刷,故常常在地表留下成堆的砾石,在山谷和河谷阶地多有此种出露。

  在合涧桥北有第三纪上新世砾岩出露,胶结良好,其中碎屑以灰岩为主。胶结物以钙质为主。主要为碳酸钙,磨圆度好,下伏地层为马家沟灰岩,与之呈角度不整合。

  在柿子凹,河流凹谷旁阶地有砾岩出露,是第三纪沉积河漫滩,在第四纪以来被河流下切形成阶地,砾岩开始出露,其碎屑大部分为石英岩,钙质胶结物较多,砾石下粗上细,有些粒径宽达9米,平均10—20厘米,分选性差,磨圆度不好。在桃园村也有砾石出露,碎屑物为石英岩、石灰岩及页岩。属于钙质胶结,分选性差,磨圆度一般。

  Ⅱ.第四系在本区主要是 红色土以及黄土。黄土中常见有浑圆状砾石夹层,黄土呈柱状节理发育,具有石灰性反应,属地表径流堆积而成。

  在小寨村桥西出露有黄土剖面,颜色上浅下深,可以辨别出其上部为马兰黄土,下部为离石黄土。其中离石黄土无层理、节理发育,质密,若遇盐酸会剧烈起泡。

  实习感谢

  为期5天的实习结束了,但它对我的影响却深深烙在我们心中。这次实习让我们见识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更让我们了解到自己懂的知识还很少,让我们更加努力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地质实习心得14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可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景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教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确定背斜、向斜的本事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午时我们结束地质实习,回到学校。

  三、实习的资料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包含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教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十分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可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包含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午时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午时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教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终教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日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并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能够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景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教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确定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教师说过一会就明白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教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教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明白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经过直观的感觉来确定,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十分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终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确定。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午时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地质实习心得15

  在实习进行的过程中,我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脑子里没有像样的知识网络或者说是地质体系,由这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才是我处处碰壁的原因所在。在野外观察,信息量繁重,干扰条件太多,自己没有坚硬的理论来作为依托是根本不行的。虽然旁边有老师的细心启发和讲解,可是在野外还不像在教室,书本就放在面前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可以翻查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一旦知识点反映不过来,再加上野外实地中必须去掉相当大一部分无关的'现象,才能中从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对于我来讲,没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做铺垫,无怪乎会产生对老师的启发询问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了。

  在野外实地观测,一个观察点和下一个观察点之间应该相隔很长的距离,更有甚者一天就只能观察一个地点,而每一个点都有其特殊的成因,构造,形态,以及以后将会产生的变化等等,所以对于每一个观察点的记录与测量都是相当重要的,这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分析整理得到结论都是至关重要。

  由于是第一次野外实习,野外行动,记录,测量都没有任何经验,完全靠老师的讲解才能记录,对于有些测量还得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才能完成得到数据,这些都是缺少实习经验所致,尚可理解,可是有了这次经验之后,对于以后学习及野外实习便能有更好的指导。

【地质实习心得】相关文章:

煤矿地质实习心得12-04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09-16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1-23

地质实习报告02-04

地质实习报告02-04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5篇03-18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09-13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12-13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