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4 14:47: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设计意图: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用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复习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习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认识加法?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交流想法)?师: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计算加法时要用到加号(板书:+)也就是3+2?一共有5人。写成3+2=5(板书:3+2=5)认识加号,学生读算式。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图

  3、理解算法?提问: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各抒已见)

  小结:3和2合成5,所有3+2=5

  4、学写算式?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单数量关系的渗透)

  5、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

  (3)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设计意图:有前一例题的基础,这里可以简单一些,并且多进行同桌交流,给每个人更多的.`锻炼机会)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6、小结?“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能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看图列式(“想想做做”第1题)?依次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出图意,说算式,算法。?独立填写课本上的算示并求出结果

  2、先画一画,再填得数(“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看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画后算出得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两个小题?

  3、送信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动物王国国王送来了许多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必须把信送对(准确计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课将结束,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题设计成答对题得奖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加法计算从看图算到脱离图进行计算,从计算到课堂都达到了高潮)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再次带学生回忆加法的含义、加号、等于号,算式的读法,加法的作用)

  《5以内的减法》这一节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对于减法,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不能完整的表达出减法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先让学生观察动画情境图,说说图中表示什么意思。接着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吃掉、飞走、去掉、走掉“等等都要用减法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可以发展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练习的过程大部分学生对于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都是比较熟练了,只是对于算理就有点说不清了,需要教师着重引导他们理解减法计算的算法,我提倡算法多样化,可以从分与合的思考出发,或者让学根据自己从前的学习经验进行思考,在练习的时候,我通过运用开小火车等一些小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口算的速度。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2

  《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加、减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学难点,也是计算错误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

  1.操作学具理解进位与退位,形成计算思路。

  在教学口算与笔算、加法与减法、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的例题中,都通过摆小棒或拨算珠探索并建构计算方法。

  第74页例题列出的算式是24+6,按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么办?这时摆小棒能激活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摆小棒计算24+9,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算法可以多样化。各种算法虽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这种算法有三个优点:一是与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则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

  摆小棒计算30-8,拆开1捆、拿掉8根,形象地显示了从十位退1、个位作10的退位原理。摆小棒计算33-8,也可以算法多样化。“辣椒”卡通的算法更好些,是希望学生选用的方法。

  2.经常组织比较,及时整理知识结构。

  到本单元为止,先后教学了100以内加、减计算的多种情况。能否组织成合适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以及计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为此,教材有计划地组织不同计算情况的比较。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引导算法。第75页第2题的三组加法题,都从20以内进位加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第81页第2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思路,通过三组题的计算和比较,更好地应用十减几或十几减几计算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

  (2)通过比较,进一步理清思路。第76页第1题是三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每组题一道不进位、两道进位。进位加法里一道题和是整十数,另一道题和是非整十数。

  3.引导估算。

  本单元教学的估算仍要求估计加法的和、减法的差是几十多。通过估算,进一步体会并区分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计算能力。

  在教学估算前安排了铺垫。如第76页第3题中的54+3和54+8,都是54加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五十几和六十几?5+62和5+65都是5加六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几和七十?又如第82页第3题中的53-4得四十几,54-3得五十几,都是五十几减几,但得数差异很大。这些现象的发现、原因的思辨、结论的得出,成为估算教学的宝贵资源。

  在教学估算时,把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方法,积累估算经验。如48+3是进位加法,得数是五十多。6+52是不进位加法,得数仍然是五十多。学生独立探索估算的方法,应用了口算与笔算的经验,能促进口算与笔算水平的提高。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3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因此我们教师就应当积极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 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课件: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对学生说:“小猴子的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又遵守纪律,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下点击一个盘子和两个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们 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走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了“0”。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就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4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之前,我先复习15的认识

  第一环节: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0的初步意义就是没有的意思,证明学生对于0并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画了3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还有2个,又吃掉1个,还有1个,再吃掉1个,没有了,用0表示。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我发现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讲明白讲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会其他学生学会听。这些课堂常规的建立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学会坐学会站这些也需要在课堂里慢慢的养成。接下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 的用法和含义。在这个小环节里我发现虽然学生会举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讲的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比如我举的是妈妈买来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 个。叫了好多学生回答也是跟我类似的例子。很难发现跟我不一样的例子。

  第二环节: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发现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这里还可以表示起点,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这里是第一,(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开始就是数字0,从0开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需要老师来引导,然后再让学生们指着尺子齐读05,再倒数从50。

  第三个环节:教学0的书写,这个环节注意先老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写,要提醒孩子写字的`姿势。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很不雅观,人坐不直,头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近视。

  四,0的加减法运算;学生的普遍现象就是做做会做,让其看图说说,说清楚那三句话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练习。算式中各个数字的意思最好也让学生说一说。要照顾到全班同学。

  最后就是通过练习来加深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在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对于说话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5

  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用数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到公园里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时,学生说得非常全面。

  师:在你观察的同时,发现信息没有?在这里有没有数学问题?会解答吗?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搜集的信息多,发现的问题多,解决的办法好?

  小组汇报,学生找到了好多信息和问题,并说得头头是道,例如在说捉迷藏游戏时,学生说“小朋友告诉我们有13人在捉迷藏,在找的有6人,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藏起来几人,因为藏起来的在树丛里,看不见,数不过来,所以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算出来”。学生说得太好啊!

  除此之外,学生还发现了文字之外的其他的信息,例如:玩丢手绢游戏1人丢,13人围成圈,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加减法问题,并作了正确的'解答。

  总之,从上学期就培养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

  1、找信息。找什么样的信息对解决问题有用,找到信息后,根据信息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提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数学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能解决的问题。

  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怎么解决,根据是什么。

  所以本节课运用了“半扶半放——全放”的教学原则,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自己提,自己解决,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亲身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同时通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

  在教学这一个单元时,我是通过预设生活问题,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孩子们有了认知的欲望,有了想解决问题的冲动,然后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小棍。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通过孩子汇报、表演、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利与弊,达成共识,找到解决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佳途径。

  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亲自主动动手参与、发现、类比出来的

  所以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单个的简单计算基本准确掌握,但对于

  灵活性、规律性东西掌握的较差,所以我认为《整理与复习》的设置确实解决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燃眉之急。这节内容的设置可以系统地梳理知识,并有助于学生在梳理知识过程中提升发现知识的能力,从中找到不同的规律及知识间衔接点,以主语须生在今后应用中能更加快捷、周全、准确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6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7

  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这部分知识实际是让学生巩固数射线,进一步建构加减法运算,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深化对求和、求差知识以及关系的理解。本课的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新知层层练习三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创设一个趣味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让学生描述数射线上的加减法运算,教给学生又一种计算的.新方法,渗透了思想方法的获得。在数射线上做加法、减法,实际上就是一个让孩子们进一步用数射线来建构加减法运算、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0是原点(起点),数射线上的1、2、3就是自然数;加就是往前跳,第一加数是起始点,加几就是往前跳几格,跳着点就是加法运算的结果(和);减则是往回跳,被减数是起始点,减几就是从起点往回跳几格,跳着点就是减法运算的结果(差)。往前跳与往回跳生动地展示了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由于《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这节课的内容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青蛙的家就在起点0那里,顽皮的小青蛙最喜欢在数射线上蹦蹦跳跳,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当学生看到漂亮的小房子,可爱的小青蛙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学习的兴致也被激发起来了。我借助小青蛙外出捕食这一童趣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在数射线上小青蛙活动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起点0那里画了一座小房子,所以小朋友根据箭头的方向就可以判断出小青蛙往大的数字跳,离家就远,以是往前跳;往小的数字跳离家近,所以是往回跳。接着我让学生用小青蛙原来离家几格,往前(或往后)跳了几格,现在离家几格?这三句话说说小青蛙是怎么跳的。由于用了比较儿童化的语言,学生说起来比较容易,表达得也比较完整,对图意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在此基础上我再问:要求小青蛙现在离家几格,用什么方法算,算式怎么列?因为学生理解了图意,所以都能列出算式。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都能根据所给的算式在数射线上跳一跳,并算出结果,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有了数射线的帮助,他们的计算速度比以前快了,而且他们也比较喜欢这种计算的方法。但是,在课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在做根据小青蛙跳的过程写出算式这个练习时,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错误。我觉得这可能是我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只讲了两道题的缘故,如果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再多出一道题让学生练习一下的话效果可能更好一点。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8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知识。为了让他们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浅。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我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如在教学例一时,我设计用两种颜色(10根红小棒、5黄小棒),让学生思考:从15中去掉9,该怎么去?学生能很快从10根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5根黄小棒合起来就是15-9的结果。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很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生计算方法也是参差不齐,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想加”来计算。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的数学方法。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9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想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0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能主动探索,学习0的`有关加减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与学生共同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快乐学习。

  例如:引导学生理解“0”表示没有这一含义,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毛掉毛”这一动画情境让学生从视觉上初步感知0的第一个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接着,让学生猜罐子里的硬币加深对印象;最后,还让学生举例说明,用放磁铁强调。这样,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0表示没有的含义。

  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有关0的加减法,为了让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一个数加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一个数减0,结果也等于这个数本身的规律。我先让学生看图列出有关算式,再举生活中例子让学生列有关算式,最后让学生自己举出类似的算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上的组织教学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首次到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对周边一切都很好奇,加上多媒体教室相对教室大得多我没带扩音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纪律较涣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做到一手抓组织教学,一手抓学科教学,两手都不能误。

  二、调控课堂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时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但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考虑到课件的问题,所以在个别环节显得啰嗦。如,“三毛掉毛”环节,学生说三根毛都掉了,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成了光头,我应该顺势引出:没有一根头发用哪个数来表示。可考虑到下一张课件,却做到一再啰嗦三毛头上有三根头发用几来表示,二根头发用几表示,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而后才问没有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致使教学显得啰嗦。

  学无止境,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把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随机调整预案,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作为努力的一个方向。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十几减几内容,主要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的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开课,就是一组口算,大部分就是十几减9的口算,为十几减几做好铺垫,着重让学生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小猫吃鱼的图来让吸引学生的兴趣,来引出今天的内容十几减几,然后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得出和十几减9的方法完全一样,学生学起来也是比较轻松掌握了十几减几的方法,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例三的内容,目标是进一步复习巩固掌握所学的十几减几的内容,难点是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首先是给出了问题的信息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第二个部分是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由的提问,加减都是可以的,但本节课主要是要注意减法的练习多一些,在本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大胆的说,让学生在说中体会有原来的看图列式向看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就这一节课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在后面的练习中,还将有大量的训练,来巩固着题部分内容。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一次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所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了10-11的主题图,12页的题目,这样让他们对十几减9的做法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时,先复习9加几的口算,对后面的十几减9的想加算减做个铺垫,新课开始时,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出生活中数学问题,气球图能够得出15-9=,然后让学生自己数得出多少,后汇报15-9的方法,老师介绍破十法,有学生说出想加算减的方法也进行了小结,本节课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十几减9的两种方法,但对于困难学生还是不能有正确思考方法,在后面的练习课中,我将有针对性的加强辅导,争取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十几减9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十几减9的练习课反思

  本节课是对十几减9的内容的一节练习课,也是学生先完成了13页的题目,好在上课的时候有时间讲解,主要是对于破十法的再次巩固练习和掌握,对于想加算减的方法也是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达到孰能生巧的地步,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基本上掌握的比较熟练。

  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这个单元进行一个系统的巩固,首先我就对本节最主要的20以内的推诿减法表进行了复习,形成表格,在表格中来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一遍学生更好的来记忆表格,为以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还对提问的图和信息结合的题目进行了练习,重点是能够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11

  《减法》这一单元的内容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对应,教学内容有三段:第一段教学十几减9,第二段教学十几减8、7,第三段教学十几减6、5、4、3、2。

  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引导学生把每种算法都理解了,最后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想。经过调查,发现当时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都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想的,还有一些是学习有一定困难的。想加算减是个好方法,可是对于一些口算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难度还是蛮大的。这时,我巧妙地进行了引导。我问学生,你们猜猜老师喜欢哪种算法呢?学生很好奇,我说我都喜欢,但我更喜欢破十法。我又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破十法呢,有好几个学生都说破十法好算,好想,一下就能算对,而想加算减的方法有时候要想好几次才能算对。我对他们的理由给予了肯定。这样,利用学生的这种向师性,我轻而易举地拉拢了一部分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的学生。后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看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学生发现了一种计算十几减9的更为简便的.方法,也就是十几的个位数加1就是最终的得数。在这里,我特别向学生提问:这是为什么?经过引导学生知道了这并不是巧合,其实这样的结果与想加算减的方法是一致的。

  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没有按照教材的要求让学生去摆小棒,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给的喇叭图,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营业员,让学生思考怎样拿走喇叭?有一名学生说:先从盒子外面拿走5把,然后再从盒子里拿走3把,最后还剩下7把。我随即引导出先算15-5=10,再算10-3=7这种算法。接着又有一名学生说:直接从盒子里拿走8把,盒子里还剩下2把和盒子外面的5把合起来剩下7把,也就是先算10-8=2,再算2+5=7。我让学生说说这两种拿法,你更喜欢那一种呢?喜欢两种拿法的学生人数差不多,认为第一种好的认为最后还剩的喇叭都在盒子里,那就不用整理了;认为第二种拿法好的觉得只要拿一次,很方便。我随即引导,如果不看喇叭图,就看算式,你认为哪种想法更好呢,这是大多数都认为第二种想法好。我接着引导,还有其它算法吗?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想加算减的方法。最后,我问学生喜欢哪种算法,明显地喜欢第二种算法的学生比较多。

  在教学十几减6、5、4、3、2时,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我在教学时方法并未多强调,在练习的量上增加了,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得以增加。

  本单元的习题值得一提的事复习题的第10题,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假设法,特别强调看得见的不能假设了,假设的只能是看不见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总之,计算教学需常抓不懈,本单元虽然上完了,但还需天天练习避免遗忘,也需要通过练习让学生的口算速度得到提升。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教学是一节期末总复习的教学,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情景创设。

  因为复习很可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什么兴趣,如果学生没什么学习的兴趣,那课堂教学很可能就会成为无效的教学,更别提什么优效的教学了,所以我觉得复习课更应该关注学习情景的创设。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告诉他们我给他们带来了精美的“数学智慧大门”的图片,可要看到它就要获取5把金钥匙。这样学生一下子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来。

  2、落实双基,关注发展。

  落实双基,就是在课堂中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使复习有“深度”即:复习横向要全面,纵向要透彻。教学中复习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教学中也采用不同练习题类型如填空题、口算题、笔算题、分析改错题、加减法应用题、提问题并解答问题、文字题等。教学中采用了“算一算”,“猜一猜”、等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落实双基的同时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

  3、习题设计具有灵活性、整体性和开放性。

  如“猜数”一题的设计就使学生思维灵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到了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数形结合”一题的设计是在基本练习题基础上稍作变化的习题,是具有综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认识、区分几种图形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思维辨析能力得到了提高,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碰撞的过程,引领学会学生数学思索,渗透了数学思想,达到“一题多用”的效果,使习题的设计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

  总之本节复习课的教学基本实现了: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做到了融会贯通。

  课后也发现了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在辨析改正错题时,学生自我归纳总结错点后老师应该归纳,要用既简练又符合学生记忆的数学语言如:进位不加,退位没减,数位不对齐,加减不分等来进行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生记忆。

  思索探讨的问题是:

  1、复习课中如何处理知识回顾和课堂归纳总结?

  2、怎样使知识回顾具有实效性?

  3、怎样的知识回顾才能利于构建学生自我知识系统中的“知识链”,而不是短期的知识“独立体”?

  4、有时可不可以不进行知识回顾,就如这节课“10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如果让学生回顾,能回顾什么呢?假如回顾出口算和笔算的几种情况,是不是不如让学生能灵活进行口算和笔算呢?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13

  今天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总体上来说难点和重点基本突破,但是我觉得学生却有很明显的被牵制学习的痕迹,在学生到前面演示的时候,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认真去看,心思不在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这个环节过于着急,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一点思路,去讲解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强制的灌输知识,因此立即反映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并不理解我的意思。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知识学得太死了。

  如果再让我修改一次教学过程,即使时间再紧张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都是一节课40分钟,后者是让学生自己去追求知识,以生为本,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相差多少。虽然也是花费了4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怎样会的?能记多久?这都是我头脑中的一个问号。

  本来应该是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节课,由于我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课堂就是学生的,那些附属品只能是一种附加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亮着自己的眼睛,时时确定好谁才是课堂上的“航标灯”。不等式教学反思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比赛场次教学反思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14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刚刚过完一个双休日,学生们就要学习新的知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心里早就做好了接受学生错误的准备。对于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课堂上体现地比较充分,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而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这个要求对于各个层次学生来说肯定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及时达成。反思这堂课,应该有一些感受想要与大家分享。

  【情境,不单纯为了新知】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前置,为新授做了有力铺垫】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一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朦胧地产生一种意识】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四道题目,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横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

  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1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路。合作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减法》教学反思01-17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1-30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11-20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2-13

加减法教学反思01-02

5以内的减法教学反思01-19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1-22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04-22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