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时间:2022-02-19 14:24: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内容,是学生在了解了昼夜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教材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提出问题;2.建立相对运动的概念,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3.认识世界时区图。

  教学重难点分析

  地 球上的不同地区,谁先迎来黎明?这实际上涉及到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问题。本课在学生认识地球自转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因此,在本 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落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上。主要通过几个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的概念,先由模拟实验,指向谁先迎来黎明的关键是地球的自转 (这里面我安排了几个层面,先是由学生来模拟太阳和地球自转,让学生初步领会,然后,再用手电筒和地球仪让学生更进一步从直观立体的角度去感受。)接下来 是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是通过体验在运动的时候原本静止的物体好像在作相运动的。最后根据地球以太阳为参照物,根据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来解释地球自 转的方向。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从而落实重点。对于时区的认识我把目标定位得比较低,让学生初步了解时区,知道各地区存在着时区差,会看,会简单地计算, 能在生活实际用运用。

  教材处理

  在备课时,我尝试了在情境中学习科学课这样的一个模式,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处理。我把教材上研究不同时区的两个地方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地点变成了中国和英国。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国和英国距离比较远,学生更容易联想到时差。

  2、0度经线正好通过了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英国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国度。在营造了一定的情境后,让学生有一种想去的欲望时,知道时差便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需求。探究便是有需要而探究,而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

  教后反思

  有上这节课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乐于认知和探究呢?而且地球和宇宙单元本身知识点是比较难的一个单元,因为很抽象,缺少生活体验,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想到了情境教学,尝试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本课中,我创设了一个关于英国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思考。

  1、图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想去英国的欲望。

  想去英国,那么英国在哪里?于是先从地球仪上了解它们的位置。知道从中国到英国是从东向西走,明确了这两个地方在地球上的相对位置。而一东一西,正是研究时差比较明显的地域前提。

  2、创设中英通电话的情境:激发学生要了解时差的愿望。

  从通电话的困难,顺时导出了时差的概念,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知道我为什么要去了解时差,因为它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句话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这是我尝试去做的,虽然还做得不是很好。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相关文章:

《谁先迎来黎明》教案09-10

谁先发芽教案03-31

黎明的通知教案04-14

大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04-28

大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04-29

大班数学活动:让谁先吃好呢03-20

大班数学活动:让谁先吃好呢?04-29

黎明的通知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黎明的通知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黎明的通知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