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11-20 11:45: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3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东南亚》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个章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础。本课内容包括四个子目:“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和热带旅游胜地,今天我的说课主要涉及: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地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特征和城市分布,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此阶段的学生具备充分的好奇心,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与我国接壤、联系密切的东南亚。在知识学习方面,对于某区域的地形、气候、农业的认识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自然条件与农作物生产之间的联系上还无法进行完整的建构,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体会到自然要素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2.从水运的便利、水资源的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分析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东南亚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能够根据河流流向和山脉走向分析东南亚地形特征和城市分布特征,学生具备自己读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和城市分布特点。

  【难点】

  东南亚城市分布与河流分布的内在联系。

  五、说教法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地图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采用多媒体导入。用“湄公河游记”的生活地理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

  “渡船静静地依着喧闹的码头,在湄公河黄色的浊流里荡漾起伏,我的湄公河之行就这样开场了。

  湄公河渡口是个地点却不是个地方,但却是影片《情人》中不得不看的景致,因为湄公河渡口就是情人初次相见的地方,来到这里的是河水、是街道,是街道连接着河水,还有等待摆渡的人……”

  在学生看完图片和文字之后我会出示思考问题:在作者有关湄公河游记的描述中,有这样几句话“渡船静静地依着喧闹的码头”“来到这里的是河水、是街道,是街道连接着河水,还有等待摆渡的人”,试想东南亚的大河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便利?为什么这里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节课的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影片及与之有关联的旅游出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充满活力,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索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新课教学

  1.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本节自然特征重要的是地形和河流,针对地形特征我会在大屏幕展示东南亚地形图,让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判断东南亚的河流流向和山脉走向是什么?

  ②东南亚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这些问题对于学习了半年地理的学生,能够简单的回答出来:

  ①东南亚的山脉、河流呈南北向延伸。

  ②东南亚的山和河流相间分布。

  在学生简单回答后,我进行总结概括:东南亚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相间分布,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东南亚地形图图进行判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已学过知识的检验,同时也是更直观的理解东南亚地形的特点。

  (2)河流特征

  对于河流特征这部分,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通过“由此及彼”的迁移方法,把已经学习的亚洲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迁移到东南亚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

  在我多媒体出示“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和“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之后,我会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一起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有哪些?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

  ②这些河流之间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汇报小组成果之后,我会进行总结:从图中能够发现中南半岛的河流众多,主要的大河自东向西依次是: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在我国境内有着不同的河流名称,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这些河流之间的颜色表示地势较高的山脉和高原;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将已经学习的知识迁移到类似的知识,即对前面的知识有了检验和巩固,又掌握了同类知识学习的技巧。

  2.人文特征

  由于本节课的人文特征涉及的不多,只是了解的知识,因此我会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中南半岛的交通、农业、人口特征。

  【学生活动】东南亚交通便利,经过长期开发,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地区。

  3.城市分布

  在学生掌握了东南亚的自然特征之后,就是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自然要素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因此我会这样做:

  (1)阅读“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思考所示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图片,4人一组讨论问题:

  ①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何差异?这对河流的流速有何影响?应如何利用?

  ②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条河流的沿岸,分别属于哪个国家?

  ③总结出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讨论完成之后我进行点拨总结: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学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的河口三角洲。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最后我会进行总结归纳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点以及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地形特点: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河流特点: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交通便利,经过长期开发,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地区。

  城市分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主要城市有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缅甸仰光等。

  【设计意图】该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继续使用地图观察、思考探索的学习方法,通过地图反映的信息,掌握地理事实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因果关系。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和表述地理问题,根据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对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能及时总结归纳,反馈、落实课标要求。

  环节三: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活动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搜集沿河分布的城市,并分析其成因。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形式,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北大荒的秋天》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本单元主题是赞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本课以清新明快的笔调生动形象地介绍秋天的北大荒景色迷人、物产丰富。表达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天空、小河、原野三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景色迷人,第五自然段介绍北大荒物产丰富,第六自然段作者饱含深情地赞美北大荒秋天的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概括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并不了解,无论是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还是如今的繁华都了解甚少。教学前可让学生查找交流有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通过充分地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我在教学中还将采用“一点突破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再自主诵读、合作交流、真情感悟中获得美的享受。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课文内容及小学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我为本课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转”这个多音字的朗读。

  3.在诵读感悟中体会北大荒秋天的景色迷人、物产丰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北大荒秋天的景美、物丰。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是如何具体描写原野的热闹非凡的,并会进行仿写。

  本课的第一课时我将主要跟学生一起初读感知,交流北大荒的情况,理清课文脉络。指导写字中注意“荒”“燃”两个字。下面我将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作重点说明:

  本课的教学我将分三个环节完成。

  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深情导入,切入中心

  小朋友们,俗话说“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板书:北大荒的秋天)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北大荒的`秋天,你会选择哪一句呢?(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如果再用句中的一个词,你又会选择哪一个呢?(教师相机板书:真美)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此处的设计抓住最后一节直接切入本课主要段落的学习,以点带面,提纲挈领。】

  在小朋友抓住课文中心之后,教师激励谈话,进入第二个环节:品味词句、感情朗读,享受美

  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来吧,轻轻捧起手中的课本,咱们走近北大荒,一起来发现美,享受美吧!秋天美在哪里呢?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想象意境,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自己认为美的词句。小组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里由本文中心句引导小朋友朗读全文,找出关键词句,品味全文,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不仅激发孩子们学习的自信与勇气,更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思考的甘甜。】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文中比喻的准确生动,拟人的形象巧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第2自然段:紧扣“一碧如洗”,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想象天空的纯净之美;再结合多媒体画面及生活经验,让小朋友认识“银灰、橘黄、血红、绛紫------”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语,感受流云的“五彩斑斓”(相机理解这个成语)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的美丽,延伸开去,找几个同类型的色彩词。

  第3自然段:抓住重点句品味小河 “清澈见底”。

  第4自然段:这是本课要求进行段式训练的重点部分,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将图文结合,采用默读,找中心句;再读,找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句子,体会出秋天丰收在望的景象,人们的情绪高涨,通过朗读将此情此景表现出来;最后通过先齐读、再分组读的形式让小朋友体会本节总分的构段方式。

  第5自然段:抓住“大豆摇铃千里金”等词让小朋友体会北大荒的物产丰富,人民勤劳。

  再次深情朗读“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深切体会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在学生们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将借助板书设计指导背诵课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借助板书指导背诵,不仅背得快,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学生在以后的课文背诵中会以此为镜,活记乐背。】

  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课间活动时,我们学校的操场上也是热闹非凡呀!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向大家介绍一下吧!由此进入第三个环节:仿照课文、片断练写。

  【贾志敏老师曾幽默地比喻:“阅读是作文的父亲,”阅读课最终的目的得落实到说话、写话上。苏教版教材特别注重读写结合,这样会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最后根据课文内容,紧扣“真美”一词,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原则,我设计如下板书:

  北 大 荒 的 秋 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的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我将从教材分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大方面说明。

  一、 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介绍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三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及大致功能,第四章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教材的特点,确定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释,体会生命的物质性,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3.重难点

  重点就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其中两种被动运输方式,学生已有扩散和渗透的知识基础,较易理解。难点是主动运输。

  4。教材处理

  学生学过呼吸运动中肺换气、肺部气体交换,已有对物质交换的了解。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学生对跨膜运输方式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层次。本节依次讲解被动运输方式、主动运输方式及意义。

  二、 教法、学法、教学手段

  教法:

  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思路为:展示现象→ 提出问题→ 解释原理 →总结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主动运输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物质出入方式的学习,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来掌握。

  3。教学手段:

  课件显示运输方式动画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利用“问题探讨”用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

  设立问题情景,创设物质跨膜运输的思维平台,为学生的有效发散思维提供背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二)几种物质运输方式

  1。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

  (1)多媒体展示扩散现象,引出物质运输的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入细胞的原因和方式,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自由扩散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自由扩散的特点。该部分内容简单,通过多媒体展示,使抽象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此时比较扩散和渗透两概念的异同。

  (2)进一步提出问题: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质双分子层,但对于细胞来说,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让学生尝试作出解释,再指出载体蛋白的作用,总结出协助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协助扩散的过程,学生有了自由扩散知识的基础,很容易得出协助扩散的特点,此时引导学生自主列表对比两者异同,并回答问题:①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 ②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③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为什么被称为被动运输 ?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

  (3)更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只有被动运输能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吗

  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这些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呢?

  师就讨论结果矫正,精讲点拨。主动运输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主动运输的过程,引导学生得出主动运输的特点。并组织学生分析三种运输方式异同。继续完成填表。

  提出问题: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各是什么?画出细胞对某物质的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度随细胞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图。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图展示各组成果。

  本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是对课本知识扩展和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总结,只有理解了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才能完成本环节教学任务,既突显书本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制作图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维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运输

  引导学生回忆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得出胞吐现象,提出问题:白细胞是如何吞噬病菌的。 显示有关图片。 比较其与跨膜运输方式的不同。

  提出问题: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3。与社会的联系

  简单描述囊性纤维病的机理以及病毒感染中,药物比较难杀灭病毒的

  原因

  4。技能训练

  指导学生就《技能训练》部分进行讨论

  (三)、反馈练习

  1。画出三种运输方式随细胞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图。

  2。当堂检测题

  针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不同而设计,让学生思考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部分内容本身并不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轻松,但是如果不把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在解题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在分组讨论中,虽然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还是从多角度对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由于学生讨论和交流比较花费时间,容易出现前紧后松或是前松后紧的情况,因此在时间上应当注意控制。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11-02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11-03

牛津8A说课稿 Online travel说课稿11-02

高教版乐理说课稿 跳动的节奏说课稿11-03

《比尾巴》说课稿08-21

《燕子》说课稿08-23

翠鸟说课稿08-19

左右说课稿08-19

春晓说课稿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