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11-28 09:38: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汇总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说课稿汇总9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板块名山奇景中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著名作家丰子恺写的。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现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从古至今,人们赞美黄山风景的文字数不胜数,描写黄山松的诗歌和文章层出不穷。在丰子恺的笔下,黄山松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苍翠而坚劲;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丰子恺从黄山松的生活环境里,看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黄山松的姿态奇特。它的枝条坚劲挺秀,却是左右横生,不像其他树木那样,枝条是下垂的。长在悬崖旁边的松树,一面靠近岩壁,一面伸向空中,空中一面的枝条繁茂,而岩壁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样的形态让丰子恺发现了它的另一个特点:一心向着阳光。在这里,黄山松真的有着这些美好的情感吗?不是的,作者是用自己的心为黄山松添上了这样的美德。作者写的是松树,想的却是人。在自然界里,黄山松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环境艰苦到人们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黄山松生存下来了,还生存得很好。它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向阳的枝条。作者捕捉下了这些镜头,作者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悟,松树是坚韧的,人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只是,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倾泻在笔下,他仅仅是用他独有的简朴又蕴涵着智慧的语言,让读者慢慢去思考,细细去品味。因此,人们总是能从丰子恺简单的文字中,读出许多独到的'人生感悟来。这篇文章也是一样。虽然小学生未必能够完全解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东西,但是他们也能隐约感受到,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松,还想说点其他的什么。作者还写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他特别描写了“团结松”。从它的形态,从作者自己的凝思,从作者抚摩它产生的铁铸般的感觉等方面,把黄山松的“团结力”细化在人们面前了。

  整篇文章格调幽雅,行文舒缓,有对《本草纲目》的引用,有对黄山松本身的描画,有简单的议论,有与导游对话的描写。整篇文章的内容似乎显得有点松散。但是文章显现出清晰的脉络,以黄山松的三个特点为纲,把这一系列内容都蕴涵其中了。从课文的结构上可以看出作者安排文字的匠心。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根据课文结构上的特点,用课文中的话来概括黄山松的特点。

  2、积累文中好词佳句,学习本文构段方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并恰当运用修辞描写的方法,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练习仿写。

  过程和方法:创设情境,品读描写黄山松特点的句子,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说教学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这篇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思路非常清晰,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信息,了解文章文章的内容。通过观看黄山美景以及黄山松的图片,生动形象地启发感染学生,让学生感悟黄山松的特色,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帮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奇特,美丽。

  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仔细用心感悟黄山松的特色,同时更好地体会作者在描写方面观察细腻、用词准确精当。

  四、说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课件、课外资料。

  五、说教学过程

  1、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我以黄山美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之情,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黄山和黄山松。

  2、浏览文章,再现内容

  通过浏览课文,请同学说说黄山松都有哪三个特色?(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3、披文入情,载情入文

  通过抓住“不可思议”这个词,先学黄山松的第一个特色,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我主要通过出示一组松树生长在石上的图片,让学生欣赏黄山松长得如何,一步一步引出黄山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抓住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分析,品味,从中感悟松树的顽强精神。

  学完黄山松的第一个特色后,再让学生找到在课文的哪个特色里还出现了“不可思议”这个词语?自然而然就引出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强大的团结力。对于蒲团松和团结松的学习,通过学生去画描写它们具有团结力的句子来汇报完成。使学生从课文中的这些句子中体会黄山松的强大的团结力。

  最后学习黄山松的第二个特色,它的枝条生长得十分奇特。我主要抓住“它奇特在哪”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主要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来学习,并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奇特。

  4、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这么设计使得学生明确本文的重点。

  5、总结写法,指导写作。

  这篇文章比较长,但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你们发现了结构上的写作特点了吗?

  小结:这种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写作方法,可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可以应用。

  6、布置作业积累语句。

  从课文中找出写得美的句子抄写下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本文的掌握。

  7、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选择的说课的科目是语言,课的题材是听说游戏《盖楼房》。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语言发展很快,他们已不满足于会使用简单句来说一段话,而转向为词汇的丰富和会说一定的合成句,要理解掌握并且运用都需要经过一定场合的练习。而听说游戏就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为主,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在听和说的理解和表达方面。听说游戏就能有意识地帮助幼儿练习,让他们通过专门的集中的学习迅速地把握某一种句法的特点规律,并在尝试运用过程中提高熟练使用的水平。我选择的《盖楼房》这一听说游戏正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二、说话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帮助幼儿学习运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

  2、 注意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不重复别人的语句。

  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习运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话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 课前已学习过用“ΧΧ越来越Χ”的句型讲话。

  2、 鼓一面,录音带一盒。

  3、 两栋楼房墙基和可移动的楼层图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在教学中幼儿更好的进行学习,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主要采用了倾听法、示范讲解法、游戏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倾听法:教师敲鼓、放录音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学习兴趣。

  示范讲解法:老师范讲能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并在谈话内容及语言表达上起到示范作用。

  游戏法:在谈话过程中,如何使幼儿都积极发言,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幼儿对游戏本身有兴趣,用游戏法来刺激幼儿主动发言,克服困难,积极发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说话动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一、设置游戏情境。

  二、交代游戏规则。

  三、引导幼儿玩游戏。

  四、幼儿自主游戏。

  第一环节,设置游戏情境。

  活动开始时,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对幼儿说:闭上你们的眼睛,用你的小耳朵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敲鼓,敲鼓的力量由轻到重,速度由快到慢。启发幼儿用“ΧΧ越来越Χ”的句型表述。接着播放录音,录音机里传出来的风声由大渐小,猫叫声由响到轻,狗叫声由轻到响。教师根据幼儿对已有的词汇经验,提出问题:你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启发孩子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来表达事物变化的过程,如:风越刮越小,猫越走越远,狗越叫越响等。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来回答。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倾听法、提问法,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孩子们将听到用语言描述出来。20xx/7/10 17:08:17“ΧΧ越Χ越Χ”的句型,反映的是一个事物的变化过程,采用组织孩子倾听各种声音变化的差异感受事物的变化,创设游戏的情况。这种方式更能使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过程,也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作铺垫。

  第二环节,交代游戏规则。

  没有过多的去讲究环节上的花样形式而是直接通过语言向孩子介绍游戏规则,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比较容易,也能理解。我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楼房墙基图和可移动的楼层图引起孩子们了解游戏规则的兴趣。我说:“今天我们来玩盖楼房的游戏,不是用砖、水泥那些建筑材料而是让你们来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说话,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就可以给你所在的这一小组盖上一层楼,看哪一组的小朋友盖的楼房高?”这是游戏规则一,规则二是提醒孩子注意倾听别人的说话,不能重复同伴讲过的内容;规则三是不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谈话的孩子,说得不恰当或重复同伴语句的孩子,均不能给他盖楼房。

  第三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幼儿玩游戏。

  教师面向全体孩子,鼓励孩子们运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编说完整的句子,进行“盖楼房”游戏活动。如孩子们会说“太阳越升越高”,“气越打越足”,“花越开越美丽”,“人越长越高”等,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时教师引导孩子思考比较两种句型,即“ΧΧ越ΧΧ,就越ΧΧΧ”及“ΧΧ越来越Χ”,让孩子认识区别,鼓励孩子仿照“ΧΧ越ΧΧ,就越ΧΧΧ”的句型结构,说出新的句子来。如“风刮得越大,树就摇得越厉害”,“天越黑,小明就越害怕”。活动中我设计组织孩子思考、比较两种句型是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孩子在原有语言经验的基础上,习得新的语言经验,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从而强调了重点,难点在这也突破了。

  第四环节,幼儿自主游戏。

  这一环节,我采用分组“盖楼房”的竞赛游戏方式,先将孩子们分成两组,然后分别请两组的孩子用“ΧΧ越Χ越X”,“XX越XX,就越XXX”的句型创编语句,当某一组的某一孩子讲得正确又不重复别人语句的情况下,给这一组添上一层楼。最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楼房盖得最高,给最高的楼房插上一面红旗,表示这组小朋友齐心协力赢得了胜利。

  在大班开展竞赛性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竞争意识、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促使孩子更主动地参与游戏,发展孩子的听说能力。孩子们开展竞赛游戏活动中,除了鼓励孩子积极大胆的发言外,我还注意教育孩子发扬竞赛风格,与同伴友好相处。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有练习参与的机会,游戏多玩几次,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们成为真正活动的主人。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内容之一,学习本课时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还要学会用数学思维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本课时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八册第35页内容。本课时是学生已学习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数”后,作为一个拓展性的知识点出现的。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情景“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引入,求“平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继而导出“白色污染”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等问题。

  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再经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内容编排符合调查研究探索规律。 本课时的重点: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信息。 本课时的难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本课时关键:通过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的:

  1、经历对“白色污染”有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

  2、通过对“白色污染”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对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边生活的“白色污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开展以“白色污染”为题的课外活动,引导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时教材内容安排特点,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讨论交流法,兼并信息收集,观察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1、 信息收集法:通过询问,上网查找,查阅书刊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2、 谈话法:教师以交谈的方式参与课堂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情景。

  3、 观察思考法:数学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现“白色污染”,分析“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造成的危害,讨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教师:“白色污染”图片和所收集的资料。学生:分成5个小组,调查计算“平均每一个家庭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查找“什么是白色污染?”,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学流程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白色污染”图片。(路边树上挂满各种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里随处乱扔的塑料制品等。)

  2) 问:“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什么?”(指名小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词) [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2、汇报成果,展示能力。

  1)反馈:“什么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组回答)

  2)反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各小组反馈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3)教师反馈所收集到有关“白色污染”事例。(青海省有一百二十多只羊,由于吃下的`塑料袋长时间滞留在胃中,难以消化,被活活饿死;大兴南海子麋鹿苑有十只鹿因误食塑料袋死亡;长江葛洲坝水电站,由于江面遭受“白色污染”,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行,严重危害电厂供电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倾听他们的收获,赞赏他们的劳动成果,并鼓励他们自主探索]

  3、合作探讨,深刻体验

  1)思考交流a、观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b、交流:(各小组反馈思考结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学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里的农用废弃塑料制品等)

  2)小组合作计算:a、平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

  b、全校学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c、如果一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把全校学生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铺开,占地有多大? 反馈:(各小组反馈计算结果)。

  3)分析交流

  a、 思考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

  b、交流:(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白色污染”给自然及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视觉污染 二、潜在危害)[新课程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知识只有经过运用,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本环节我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知识去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探讨生活中的问题

  4、 深刻认识,激发行动1)讨论交流

  a、讨论:我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b、交流反馈:(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2)你将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否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环节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实际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5、课外作业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 什么是“白色污染:?

  2、 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3、据以上数据和收集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4、我们应该怎么做?

  5、你将怎么做呢?

  6、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 出来。

  (本课时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知识去观察现实社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导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健全人格,获得基本技能和素养。)

说课稿 篇4

  关于教学设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预计学生能对计算机整体性能决定因素形成清晰的观点,能知道四个关键部件的主要技术指标,能够根据技术指标来判断硬件性能优劣。

  关于教学策略

  本节课中,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枯燥难以理解的硬件知识的教学效果。采取的办法是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实物和图片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从认知配件到了解主要配件的主要参数以及讲解过程中操作演示到最后的软件测试,这一过程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

  本节课将教学目标设定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

  其中,“知识与技能”紧紧抓住课程标准中的“能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关键部件和技术指标”,要求学生知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关键部件作用及表达其性能的相关技术指标。

  而对于“过程与方法”,教师设计了一个2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模拟选购的CPU与机房计算机的CPU的性能指标来判断它们的运算能力孰优孰劣。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能够从互联网上搜索到自己模拟选购的CPU的性能指标,要能够利用软件CPU-Z来检测出机房计算机的CPU的性能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的含义来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二个活动,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测试软件Super _pi的说明来使用它直观地感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在小组里互相讨论、交流见解,培养学生团队学习的意识。

  关于重点、难点确定

  知道计算机关键部件主要技术指标的.含义及其数据的获得的方法。

  能对硬件性能指标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一、引入:从生活常识入手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等部分组成。那么请问主机箱内有哪些主要部件?哪位同学打开看过来说说

  二、新课教学:(师生共同活动)

  决定计算机性能的四大方面

  实物展示并讲解

  1.Cpu 厂家

  主频 数据位宽 高速缓存

  如何安装,教师实物演示

  2. 内存条 硬盘 实物展示

  内存容量、存取速度

  提问:打开word软件,用键盘敲了一段文字,问如果突然断电后文字还是否存在

  操作:查看自己机器内存条大小

  查看机器内存的使用如ppt所占用的内存

  3. 显卡 展示实物

  显卡作用:将显示讯号送显示器你所看到的画面都是显卡来处理完成的。

  性能指标: Gpu 显存大小

  查看机器:显卡控制面板设置

  安装了独立显卡时 ,显示器连接线只能接独立显卡接口

  4. 主板 实物展示

  架构作用,给内存条,声卡,显卡,硬盘等,提供负载位置。现在的主板大多数称为 整合型主板 集 声卡 网卡 显卡 于一体。

  三、学生活动一 cpuz测试

  学生活动二 自己看课本,计算机性能测试 super-pi

  学生活动三 安装主板上几大主要部件

  四、课堂巩固与检测练习题 2题

  五、小结与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知了一些电脑配件,了解了一台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CPU性能、内存的容量和速度,以及显卡和主板的性能,知道了这些部件的主要性能指标,大家回去先了解一下自己家里电脑的配置性能,同时希望大家课后有时间到数码广场了解了解一些电脑配置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站来进行一次模拟攒机。

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计数的基本原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计数的基本原理包括分类计数及分步计数原理,这两个原理是学习排列组合的基础,是推导排列数、组合数的重要理论,同时也给出了分析解决排列与组合问题的思维方法。因此,在整章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分类计数原理及分步计数原理的区别及应用

  教学难点:对复杂事件的分类及分步。

  二、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归纳总结进而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两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计数的基本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计数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四、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关键。正所谓:“学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得之深固也” 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让自己去发现。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的教与学的情境。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根据上述情况,我设计了如下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五、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我会给出以下一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国热情。

  看到图片,有的学生马上脱口而出:“中国女排”。

  我说:“对,这正是中国女排在去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的画面,好,现在假使你是一名统计员,我给出如下比赛规则: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6支队伍进行循环赛,决出4强,再由这四支对进行淘汰赛,那么请问,夺冠的`中国女排总共进行了多少场比赛?

  这时,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困难。

  接下来,我又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习本章的知识:排列组合。而在学习排列组合时,通常会用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分类计数原理及分步计数原理。

  在导入课题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到概念的。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首先,我会结合图给出问题1:

  问题1:从北京到广州,坐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从北京到广州共有多少种走法?

  学生很快说出这道题的答案(答案:3+2=5)

  由这道题,我们可以得到分类计数原理

  接下来,我再结合图给出为问题2:

  问题2:从广州到北京,必须先乘火车到上海,再于次日乘汽车到北京。一天中,火车3班,汽车2班,从广州到北京共有多少种走法?

  (答案:3*2=6)。

  这里,我启发学生,这个问题与前面的问题同吗?

  学生会回答不同。那么,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前一个问题采用乘汽车或火车中的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

  但后一个问题必须经过先乘火车再乘汽车两个步骤才行。

  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又是多少呢?

  3、比较归纳——深化概念

  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 “知其所以然”是数学学习的关键。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深化概念是这一关键所在。因此,对于这两个原理的学习,我注重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原理的异同,深化这两个原理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掌握原理的使用。

  4、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

  例1:某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甲组9人,乙组11人,丙10人,丁组9人

  (1) 现要求该班选派一人去开会,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 若要求从四个小组中各选一人去开会,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5、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学生经过以上五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计数的基本原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我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分为两个方面。

  (1) 巩固型作业:P197页 1-3题

  (2) 思维拓展型作业:P197页4、P18.1、3

  六、设计说明

  1. 计数的基本原理

  1. 分类计数原理定义: 例题1

  2. 分步计数原理定义 例题2

  3. 两个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例题3

  投影屏幕板书设计:

  2. 时间安排:

  课题引入约5分钟,概念的形成6分钟,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约6分钟25分钟,小结与作业约3分钟.(注:一节课40分钟)

  结束:以上,我仅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设计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明矾、勺子、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老师巡视观察

  1、提出操作要求: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盆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

  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是哪个盆里的东西让它浮起来的?那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开始时的三个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这个盆里的东西?

  四、揭示谜底,

  小朋友通过两次实验,发现了(X)颜色盆里的东西能让土豆浮起来,这个盆里的奇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来端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什么?(盐)对了,这个奇妙的东西就是平时妈妈做菜用的盐,小小盐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调味还可以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找一找,好吗?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Book3Unit 3 My friends A部分的了Let’s leam 和Let’s find out。本册在本套教材中起着个“过渡”这样一个作用,由听说逐渐转向听说读写,逐步渗透书写,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四会单词的加入。而本单元的四会单词又是比较难的一单元,本单元主要围绕“我的朋友”即如何描述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来展开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几个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单词或词组,如: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并且能结合句子“He has…,She has…,She is… ,He is…”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难在单词的灵活运用上以及个别个别单词的发言,如quiet,thin, 所以我在安排教学时,把单词和句子结合起来,把单词的运用做作为重点,而不是单纯的认读单词。

  二、 说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为旗帜鲜明的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必须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的就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设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因此,基于以上观点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friend, long hair short hair, stong, quite, thin等单词和词组。

  2、能听懂、会说My friend is strong/thin. He has short/long hair/big eyes/small mouth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和用英语说话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对学生进行关心朋友,朋友间要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人物相貌特征的词汇。

  难点:quiet的发音。

  三、 说教法、学法:

  (一) TPR活动法

  用TPR活动法生动愉快地让学生适应上课,开始进入状态,同时更是一个对以前的学习内容的复习,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做铺垫,为学生展开新内容提供知识基础,也为课堂气氛增色不少。[

  (二)词不离句、单词与句子教学相结合:每一个单词或词组出现后作相应的运用,以及替换练习,这是一种语言的内化和创造过程,使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单词,并有利于单词的运用以及接下来的会话教学。

  (三)小组学习法:每四、五人一组,在互动中互相启发产生思维的碰撞,同时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而培养学生和伙伴合作的意识和策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生也在独立与合作的交织中调控了自身的学习,变得自信、自强。

  (四)练习法:最后设置一个读短文和写的练习,让小学英语从听说走向听说读写,为以后的“写”做准备。

  (五)竞争教学法:本节课中两大组竟赛描述My friend. 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学内容上,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大体上分为四大块;

  (一)热身和复习

  安排Let’s do 和 Look and say .

  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复习旧的语言知识,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也是通过TPR活动让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为英语学习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二)新课呈现

  1,运用复习中的旧知引出新知,long hair ,short hair.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并及时运用。In our class. Who has long hair ?.Who has short hair.?

  2,运用黑板上的人物图形,紧接着教授strong 和 thin 通过图片中人物的对比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并及时运用。Who is strong? Who is thin? 用学生身边的人使学生说得亲切,熟悉,更易接受,易于信息的接受和生成。

  3, Let’s chant 及时巩固新学的两组词汇 long hair, short hair ,strong, thin. 并为下一个单词quiet创造一个情镜,由大声的朗读转为安静的场景。

  4,quiet的教学,利用场景让学生明白安静的意思,再分析人物,由场景的安静转入描述人物的文静。让学生逐个理解,并注意发音。让学生看清教师的口型再读,突破难点。

  5,听录音,同桌共找,后再跟读

  听音共找是比试,以促进其认真听并且积极辩音,又能让学生自觉做到眼、耳、手、脑共到,跟录音则是让学生接触到有英语本土味道,较纯真的.语音,模仿地道的语言、语调。这对与我们这些没有在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的学生来说非常必要,特别是教师本身在这方面有欠缺,更应让学生多听录音。

  (三)趣味操练

  趣味操练以My friend为主线来安排:

  ①描述教师的朋友(看图片),让学生会用一个一个句子描述friend的外貌特征。

  ②让学生描述自己的friend,由一个个句子提升到几个句子或是一小段话。经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学会说一段话。

  ③再由说一段话过渡到阅读并理解一段话(四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好动,注意易分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而比赛是最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所以在操练时始终结合分大组“比赛”激励学生来说,大胆的表述。

  (四)巩固和延伸:

  ①准备了一个写的练习,选用词汇,写全短文〈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为以后的写作作准备,真正落实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

  ②描述自己的家人,扩大所学词汇运用的方面,使学生更好的在生活中运用词汇。

  这就是我本堂课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希望各位老师给我多提宝贵的意见。

说课稿 篇8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8~110页,排列。

  课标要求: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

  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是“探索”, 指的是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核心词是“规律”。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要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在交流中内化规律,并能进行应用。

  教材分析: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探求新知发现规律。在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三个人排一排照相,有那几种不同的排法?”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探究中体会有序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然后小组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统一认识,体会到有序思考的优势,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当学生有序的把发生的所有可能列举出来时,我又追问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出来吗,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只想一组,然后推算出共有多少种排法。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史灿烂辉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本主题是对古代文化成就的汇总。《卓越的工程》就是中国灿烂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先秦至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卓越工程的集中展现。此课与秦国商鞅变法和秦朝的统一有密切关系。同时本课中有我们熟知的都江堰,两千多年来她一如既往的滋养着成都平原的天府儿女,还有中国文明象征的长城,这又与我们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厚。初一学生情感体验强烈,自主意识开始增强,表现欲也很旺盛。加之本课内容对成都地区学生来说也较为熟悉学习热情更高。但现阶段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又由于地处农村,实地参观了都江堰和长城的学生极少甚至没有,缺乏对其的感性认识,了解其历史也更少了。,这些都是本课教学中应考虑的学情。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及教育规律,和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特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知识目标:

  1、记住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和修建时代,记住秦长城的东西两端。

  2、理解都江堰的功效和秦长城的价值。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提高学生把握历史现象发生的空间的能力。

  2、通过想象都江堰、长城等重大工程的修建情况,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想象能力。

  3、通过对都江堰工程示意图的剖析研究,学习和初步掌握评价工程效益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卓越的工程,认识和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2、通过都江堰特点的学习,认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都江堰和秦长城。首先二者是古代文化卓越工程的突出代表,其次都江堰是我们家乡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长城又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了解它们也是必须的。所以将二者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

  都江堰选址和设计的科学性。初一学生缺乏相关的工程建筑知识,理解水平也有差异,在分析和探讨中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因而将其列为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

  根据新课标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针对历史学科特点、本课内容和现阶段学生身心状况,采取了情境烘托、设疑讨论和分组导学的方法,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从而圆满完成导学任务。

  1、引导法:尽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3、设问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领悟,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学法

  1、问题法

  为了进一步使学生了解都江堰相关知识,让学生主动发问于“小导游”,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都江堰的兴趣,实现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善学好思良好学习习惯。

  2、分组讨论法:

  在秦长城的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用一句话评价秦长城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既明确了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3、自主学习法:

  在秦长城基本知识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在学习郑国渠时,用提问法,培养学生自主筛选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首先,联系时事“5.12”地震,用设问法,导入新课:

  “5.12”特大地震,至今仍让我们心有余悸,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四川许多景区受到严重破坏。但有一项地处重灾区、有20xx多年历史的著名水利工程却安然无恙,仍一如既往的发挥着滋养成都平原,造福天府儿女的功效,你知道这项神奇的工程是什么吗?

  明确:学习内容为都江堰。

  同时用多媒体展示都江堰市区震后的惨状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无损的场面做对比,导入今天的学习主题1——都江堰。

  再了解哪些学生实地参观过都江堰。然后,让1-2名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开展一次“震后都江堰一日游”的活动。正式进入新课教授。

  【此环节联系了,同时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实体现了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此设计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兴趣。】

  (二)、新授课

  1、都江堰与郑国渠

  环节一:教师先请小导游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展示都江堰图片。

  通过学生的讲述,教师让同学们对都江堰的地理位置和修建时代等基本情况有了明确了解。同时,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上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1和能力目标1。

  环节二:运用问题法,教师组织学生向“小导游”主动提问,此中有“导游”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加以辅助。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都江堰为什么要建在岷江上?

  2、宝瓶口的作用是什么?

  3、飞沙堰的作用是什么?

  4、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仍牢固使用,它是用什么方法修建的?

  【此环节是针对都江堰这一重难点,采用学生主动提问,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一种“生生互动”的方式,既进一步明确知识,又培养学生善于提问、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上就完成了知识目标2和能力目标2的要求。】

  环节三:首先教师用设问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1、请归纳都江堰的特点。

  2、都江堰对“天府之国”有何作用?

  3、都江堰能沿用至今的原因?同时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4、除都江堰外,秦国还在何处修建了哪一项水利工程?

  接着让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四人为一小组,推选小组长为发言人,一个组员做记录,组员轮流发言,再全班交流,由小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对郑国渠这个知识点的处理是纳入第三环节的第四小问题,一笔带过。

  【此环节针对学生可能涉及不到的问题和疑难问题设问,以此突破难点,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学习探究能力。】

  2、秦长城

  基于学生没去过北方长城,却对龙泉金龙长城非常熟悉的情况,做了以下设计:

  环节一:用比较法,并借助多媒体学习秦长城相关内容。先由教师提出学生身边的景区——金龙长城,并讲解其基本情况(现代人以发展旅游为目的`,效仿北方长城而修建的。)接着,立刻请学生阅读109页,插入多媒体提示秦长城修建的原因、起止点,让学生思考二者的区别,再请个别学生发言。

  环节二:用小组讨论法,代表发言,用一句话评价长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以上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之区分现代旅游景点和历史古迹,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突出秦长城这一重点。】

  3、灵渠

  灵渠这一部分属于学生自学,此节内容可以让学生运用刚才所学方法在课后自行完成。此处就不进行教授,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总结

  师生一起利用板书总结本课主要内容,意在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整体认识,宏观上把握全课内容。

  【通过以上对中国古代卓越工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为祖国而骄傲的情感。】

  (四)、作业设计:

  1、做多媒体上的达标训练

  2.为参观奥运会的外宾,介绍中国古代卓越的工程。

  3、举出中国当代1-2项卓越的工程。

  【作业设计的意图在于使学生在关注历史的同时,也要关心当今社会的发展,达到升华本课主题的目的。也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收获的喜悦。】

  六、板书设计

  特点

  都江堰 作用

  水利 郑国渠

  卓越的工程

  原因

  防御----秦长城 起止点

  地位

  【本板书设计紧扣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性和提示性,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强调突出作用,明确写出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这次说课的内容,我相信通过这节课,可以使学生真正的了解中国卓越的工程,更加热爱家乡和祖国。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11-02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11-03

牛津8A说课稿 Online travel说课稿11-02

高教版乐理说课稿 跳动的节奏说课稿11-03

《比尾巴》说课稿08-21

《燕子》说课稿08-23

翠鸟说课稿08-19

左右说课稿08-19

春晓说课稿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