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小学

时间:2022-02-22 20:46: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说课稿小学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锦集5篇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

  一、 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三、 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课件播放:千岛湖美丽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画面定格在千岛湖的最高峰 。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千岛湖游玩好吗?

  2、出示一组千岛湖游玩的信息:

  游船码头千岛湖最高峰

  坐缆车要 小时

  爬山要 小时

  宾馆 游船码头

  乘汽车要 小时

  骑自行车要 小时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你准备怎样游千岛湖,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

  得出:1/2+ 1/3 5/8 +7/81/2+7/8 5/8+1/3

  【设计意图: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5/8+7/8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导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

  1、独立探险究

  每人独立尝试3个算式,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4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算法优化

  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算法:

  (1)化成小数计算

  (2)通分计算

  (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6、 再一次请学生选择游玩路线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同时既培养了良好的验算习惯,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再次请学生选择哪种登山方式,并说明你的想法。有的学生会说乘缆车,这样节省时间;也有的学生会说爬山,这样可以节省金钱。这一小小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一次让学生在选择中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单一练习: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设计意图: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通分。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在这个大情景中又包含了3个层次的练习。】

  2、创设生活情境:

  目前我校正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品牌,图书室最近新买了一批图书。

  (1) 买来的故事书占总数的 1/4

  科技书占总数的 1/6

  基本练习:出示两条信息

  要求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可能列出 1/4+1/6 1/4-1/6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巩固新知,另一方面当学生在计算时出现有12、24作公分母时,通过比较,感悟出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最简便。】

  (2) 综合练习:

  在前面2条信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信息:连环画占总数的 1/5。

  要求学生求出:这三种书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出:1/4+1/6+1/5

  【设计意图:一方面由2个异分母分数扩展到3个,这是知识的又一次拓展,也是对教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

  (3) 思考练习;

  在前两个信息的基础上,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其他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尝试解决:1-1/4-1/6

  【设计意图: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考性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当场解决,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后去思考。】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请学生谈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板书设计 通分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再次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从而不断完美学生的认知结构。】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法则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

  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 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几分之一。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因此本节课我使用的:

  教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3)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4)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一个笑笑和淘气分食物的情境,4个苹果、2瓶饮料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可以得到2个苹果、1瓶饮料,分得的结果可以用整数表示,而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半块月饼,“半个”月饼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动手操作,构建新知”这一环节我又分四步组织学生学习。

  (1)电脑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一半正好是两份当中的1份。这一份是月饼的1/2,另一份也是月饼的1/2,使学生明白

  只要是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2。使学生初步理解1/2的含义。(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我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线给它的1/2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折纸并涂出所选图形的二分之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可能出现几种类型的正确折法。我先有意识地展示长方形的几种不同的折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

  接着再通过几道判断题,使学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再次操作,创造分数

  认识了1/2,接着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分数,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说一说还想认识什么分数,学生边说,老师边有选择地板书。同时鼓励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这样在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含义。找一找分数王国里的分数(放主题图的课件)不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而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比较分数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学会自己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写、涂、说、看四种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能力。

  A、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写,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的涂色部分。

  做一做的第1、2题(数学书93页)

  2、涂:看分数,涂颜色。(练习二的1、2、3题)

  以上两个练习是最基础的巩固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形成技能。

  B、应用练习、提高能力。

  3、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4、看:涂色的部分大约占图形的几分之几?

  课件依次出示图形,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猜测与验证的能力,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

  &%8226;(4)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评,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样性。使学生了解分数不但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部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力求做到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教材P8484,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掌握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培养数感和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

  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投影、题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T: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小兔安家的情境中进一步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出示主题图)

  二、新课探讨

  1、观察图,发现并利用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T:首先,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预设:图中左边有6只小兔,右边也有6只小兔(一共有12只小兔),还有4间房子。

  T: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有12只小兔,4间房子,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PPT)

  (板书: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学生齐读一遍完整的题目)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

  T:要求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实际上也就是要?

  预设: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T:应该用什么方法算呢?(除法)怎样列式?

  预设:124=3(只) (板书)

  T:想哪一句口诀?(三四十二)

  T:这个算式在情境中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把12只兔子平均分到4间房子,每间房子分到3只。

  T:刚才我们是自己观察图发现信息并提问解答,现在毕老师还有个问题,敢挑战吗?敢挑战的同学请坐直。

  问题二

  PPT:12只小兔,每间房子住6只,需要几间呢?

  T: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求什么?

  预设:求12里面有几个6.

  T:用什么方法来算?怎样列式呢?

  预设:126=2(间)

  T:想哪一句口诀?

  T: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把12只小兔按每间房子6只来分,需要2间房子。

  (口答:需要2间房子)

  T小结:这两个问题都是在把12只小兔平均分,所以我们都用除法来算,这里用到的口诀是(三四十二),这里用到的口诀是(二六十二),它们的得数都是12,以后凡是算12除以几,我们都用得数是十二的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

  3、填一填

  T:根据刚才我们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经验,看看能不能完成这个表格。能看懂吗?谁来解释一下?

  预设:第一行表示的是有几间房子,第二行表示的是每间住几只小兔。

  (1)类型一

  T:刚才我们是横向观察,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列,这里的2表示什么意思?要求什么?

  预设:每间住几只小兔?

  T:一个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还能找到什么相关信息?

  预设:有12只小兔(PPT)

  T:谁能能将这个问题完整地说一说?会说的请起立。

  预设:有12只小兔,2间房子,平均每间住几只?

  T:也就是要把12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来算?(除法)怎样列式?

  预设:122=6(只)(PPT)

  T:和我们刚才解决的哪个问题类似呀?

  板书:122=6(只)

  T:这个算式表示的是?

  预设:把12只小兔平均分到2间房子,每间住6只。

  T:再观察第二列,你知道是解决什么问题吗?谁能说一说?

  预设:有12只小兔,3间房子,平均每间住几只?

  T:怎样列算式?我应该写在哪儿?

  板书:123=4(只)

  T:这个算式表示的是把12只小兔平均分到3间房子,每间住4只

  T小结:这三个问题都是在求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所以我们都用除法来算。并且都是用小兔的总数除以房子的间数。

  (2)类型二

  T:再观察第三列的数据,你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吗?

  预设:有12只小兔,平均每间住3只,需要几间房子?

  T:实际上是在求什么?(12里面有几个3)和哪边的问题类似?都是在把12只小兔按每间几只来分,求需要几间房子。怎样列式?

  板书:123=4(间)

  T:观察最后一列,想一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预设:有12只小兔,平均每间住2只,需要几间房子?

  T:也是在求12里面有几个2?怎样列式?写在哪儿?

  板书:122=6(间)

  T:122=6(只)和122=6(间)这两个算式一样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单位不一样

  T小结:单位不一样,说明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一个是求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一个是求需要几间房子。虽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平均分,但我们都是用除法来算,并且都用到了得数是12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3)观察表格,找规律

  T:接下来,请同学们整体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a、竖着看,把这一列的两个数2和6相乘,就是把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只数和房子的间数相乘,得到的都是小兔的总数12,说明我们计算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b、横着看,小兔总数都是12,房子间数越多,每间住的小兔的只数就越少,房子间数越少,每间住的`小兔的只数就越多。(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观察)

  T:看似简单的表格里却藏了很多的小秘密,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4、解决问题

  T:12只小兔,每间房子住5只,3间能住下吗?

  (1)学生先在题单上算一算、比一比。想好的和同桌讨论,说一说你的想法。

  (2)老师分别找几种不同的方法展示

  预设1:35=15(只),12<15,所以3间房子能住下12只小兔。

  预设2:123=4(只),4<5,12只小兔住进3间房子,每间住4只就可以了,每间住5只肯定能住下。

  预设3:125=2(间)2(只),12里面有几个5就需要几间房子,12里面能找到2个5,所以需要两间房子,还剩2只兔子,需要1间房子,所以3间房子能住下。

  T:1个小圆圈表示1只小兔,有12只小兔就画12个圆圈,5只小兔住一间房,就5只一圈,一个大圈表示一间房,需要3间房,能住下。

  T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有的用乘法来算,

  有的用除法来解决,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我们分析。所以,小朋友们要多动脑筋。

  T:接下来,我们就来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教材P85练)

  1、解决问题(教材P85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T:第一个问题是求什么?

  预设:24里面有几个3

  T:怎样列式,想哪一句口诀?

  T:第二个问题是要把24怎么样呢?

  预设: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T:怎样列式,想哪一句口诀?

  T:这里都是把24平均分,所以都用除法,并且都是用得数是24的乘法口诀。

  2、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教材P85第5题)

  (1)你能看懂这个表格吗?说一说。

  (2)知道每个盘子里放6只杯子,求有几个盘子,只有一个数据,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设:杯子总共有18个

  T: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从图中数一数,总共有18个。

  预设2:观察表格的第一列,有2个盘子,每个盘子放9个杯子,29=18(个)

  T:观察第二列,要解决什么问题呢?用什么方法去算?怎样列式?口诀?

  预设:有18只杯子,每个盘子里放6只杯子,需要几个盘子?

  T:第三列两个数都不知道,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想得数是18的口诀)

  T: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预设1:总数都是18,横着看,盘子越多,每个盘子里放的杯子数越少。

  预设2:竖着看,杯子的总数都是18,盘子数每个盘子里放的杯子数=杯子的总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小兔安家

  平均分 除法

  (1)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 (2)需要几间房子?

  124=3(只) 126=2(间)

  122=6(只) 122=6(间)

  123=4(只) 123=4(间)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5

  我确立的小课题是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应用课《自行车里的数学》,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普通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二是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新课程理念,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3.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自行车的速度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在小组的组建,成员的`分工,以及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在组建小组时,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把活泼好动和沉默寡言的分到一组,学习好的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分到一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弥补。

  2.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把每个小组的六个成员编上号,(1)号是组长,(2)号是首席发言人,(3)号是声音调控员,(4)号是计算员,(5)号是记录员,(6)号协同计算员计算。

  3.在合作学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比如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懂的问题虚心求助于别人;组长善于组织学习并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点想法,具体的做法会体现在教学中。

【数学说课稿小学】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小学数学优质说课稿02-28

小学数学说课稿07-29

小学数学说课稿11-03

小学数学说课稿优秀02-09

小学数学《认识乘法》说课稿02-23

小学数学《比例的应用》说课稿07-29

苏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01-10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01-11

【荐】小学数学说课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