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意义》说课稿

时间:2022-11-09 14:52: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分数意义》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意义》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意义》说课稿

《分数意义》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一) 内容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从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此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2根小棒

  二、 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与增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分数的产生

  课件展示P60的情景图,从图中你能读到什么?

  可能回答:“在进行测量时,有不足整数的线段。”或者“两个学生在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此时,我会指出: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时不能正好用正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设计采取简洁谈话、自然引入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分数的产生的必要性,更让学生体会出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之中。)

  2.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课件展示“一块饼平均切成2份”,并说明这是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产生的,并让同学举例说说生活中各种存在1/2的情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一个苹果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1/2……之后对比任意切成两份的情形,让同学们意识到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课件展示“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一条线段平均截成5段”,由此深化强调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学生的回顾已经知道的“分数“知识,使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3.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P61主题图,结合图中的5幅图分别说说1/4各代表的含义,并让同学们说说将这五幅图归类(注重引导学生说出前三幅图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后两幅图是将多个物体平均分)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平均分一个物体和平均分一些物体联系起来,从而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二)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1.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和构建单位“1”,因此展示了下面的例题:

  “6只熊猫能否平均分成若干份,要平均分,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首先,课件展示6只熊猫,问学生:有几种分法,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稍后请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回答,这时候,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1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6。也有可能说:我把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3。还有的同学说:我把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3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2。在同学们回答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三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通过观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三种分法是把6只熊猫看成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2.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12根相同大小的小棒,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把这12根小棒平均分成若干份吗?怎样用分数表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这时候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多媒体演示每种情形。

  小结:通过上面例题的讲解,我会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以前我们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现在我们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也可以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像这样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积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而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板书: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后称为单位“1”。)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单位“1”的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3.强化训练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和理解分数单位,我通过多媒体可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刚才同学们在平分12根小棒的时候得出了多种分法,将他们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总体的1/3,其中的2份是总体的2/3,其中的3份是总体的3/3。同样等分成4份或6份,也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分数。

  (课件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的名称)除此之外,像这样的1/2,1/3,1/4,1/6,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称为分数单位)

  (三) 巩固练习,加深应用

  为了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课件展示几组练习:

  练习一:看图形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的阴影部分:1/4,3/,8,5/9,5/6,并说明每组分数表示的意义。

  练习二:用分数表示绿色部分,并说明把什么看做单位“1”。

  (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现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吸收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

  接下来出示课本P62做一做。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请同学回答,在学生回答完后,请同学分别说出1/2,2/3,3/4,4/5,5/6的分数单位,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四) 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单位“1”的概念,分数的意义。

  反思:与学生共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

  作业:课后练习P63-64。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 板书设计

  (一)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后称为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称为分数单位。

  (二) 设计说明:

  本节课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平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均分多个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成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希望上述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优秀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师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新东方小学网还有更多优秀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和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供你参考。另外,我们还有三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和六年级数学教案等资料供你参考。

《分数意义》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等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及分数的意义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先来回顾旧知。

  在集体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画一画,写一写,选一选,涂一涂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理解单位“1”,感悟分数意义。

  教学中,一开始,由故事引入“平均分”“分数”两个概念,提出“生活中这样的分数有许多,书上也有这样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清分数的产生。

  接下来,让学生用学具在折、画表示一个分数的实际操作中回忆、复习已有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多种方法创造分数。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

  然后老师反问学生,究竟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再次自学课本,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小组交流,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再次体现“做数学”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先得出一个完整的“分数的意义”的概念,然后针对某些疑点、难点展开研究,逐步建立完整清晰的概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有序思维能力。

  第二个环节,认识分数单位,加深分数意义。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感受分数单位的特点后,先总结再自学课本,从而掌握分数单位。

  第三个环节:生活应用,巩固分数意义。

  练习设计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如:达标练习中的“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而且也注意到了练习的梯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个练习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如:“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选分数涂色”,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选分数,涂色表示分数,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个物体的平均分跨越到多个物体的平均分。让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展示。

  整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的过程中全面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个环节的提升,是逆向思维的练习。同样的一个同学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猜测单位“1”是多少,在比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到渠成。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分数意义》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学生自己寻找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建立分数的概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用4个简单的拍手问题,作为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回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的产生、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分数这么重要只学会分数的读写是不行的,引入新课分数的意义。

  (二)设问导学,探究提示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1/4作例子,让生小组合作,从身边寻找素材,如书,本,笔等等动手操作。来表示1/4。参照探究提示或例子完整的表述。

  (5)列举单位“1”。

  设计意图:单位“1” 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学生分一分,借助动作思维使学生先获得鲜明感知,即直观地感知到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然后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突破了教学难点。动手分一分,还可以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单位“1”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1)写一写用哪个分数表示。(有1/3 5/6 2/5 4/7 1/2 3/8 )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观察、写一写、说一说使学生再一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这些分数的形成过程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简单分数的含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设计意图:创造分数能直观地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让学生在建立“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能抽取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推广。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设计意图:分数单位理解起来不难,所以放手给学生自学。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机会,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书p63T1—2。

  2、书p64T8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5份,1份就是它的1/5。同时也使学生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

  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意义》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1、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学习百分数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百分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对于百分数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已经或多或少地在生活中接触过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更是不清楚。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收集、分析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使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5、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从书本或生活中收集有关百分数的'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依托生活原型,实现再创造。选取与学生有关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法: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本课中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一)信息交流,引入课题

  1、学生展示课前调查资料

  说说这些资料是从哪里收集的?容易找吗?

  2、课件出示图

  师指出:像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3、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的百分数,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又表示什么含义呢?从而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二)自主探究,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图

  ①说一说图中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在自主理解百分数意义时,最容易借助已有的分数知识,也用平分单位“1”的方法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此时教师要明确指出:18%是 “谁”与“谁”相比较的结果?它表示谁是谁的18%?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里的“18%”表示的是“小学生近视的人数是全体小学生人数的18∕100”。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初中生近视的人数是全体初中生人数的49∕100 ;高中生近视的人数是全体高中生人数的64.2∕100。

  ②比较这三个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体会百分数便于比较的优点,同时提醒学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看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2)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数及它表示的具体含义(小组交流)

  (3)讨论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师:百分数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关系。通常人们把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1)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一种数比较相似,(分数)那百分数与分数完全一样吗?看下面的信息中哪个分数能用百分数表示?哪个不能用百分数表示?为什么?

  ①72∕100升的75∕100是54∕100升。

  ②一批大米有50∕100吨,售出它的80∕100,售出40∕100吨。

  (2)观察讨论交流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4、自学百分数的读写

  (1)自学看书,边看边想: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2)汇报交流

  ①这个符号“%”叫什么?(百分号)

  ②写法指导: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

  ③读法指导:先读“%”(读作:百分之),再读分子。

  (三)趣味练习,巩固提高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三点五、百分之一百五十、百分之九十八

  百分之零点一、百分之百

  2、从上题写出的五个百分数中,选择合适的填空。

  (1)火车提速后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 )。

  (2)1米是1千米的( )。

  (3)由于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

  (四)活动总结,反思提升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学习这节课的心情吗?

  四、说板书设计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分数意义》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

  (1)在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提问: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

  师:这就是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怎么读写百分数,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

  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要来复习有关知识。

  提问:这两道题的结果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是一个分率。)

  导入新课:由上面两道题可以看出,分数既可以表示量,又可以表示两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请你们看看下面题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我们今天学习的百分数又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投影)

  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六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提问:第一问怎么列式解答?

  提问: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怎么做?

  副标题#e#

  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讨论:怎样做才容易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呢?(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根据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小结: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时,一般要进行通分,使分母相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通常把分母化成是100的分数,这样便于比较。下面我们把这两个数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几,也表示三好生和年级总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练习。(出示投影)

  (1)一个工厂从一批产品中抽出500件,经过检验,有490件合格。合格的比率是多少?

  品与产品总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学校图书馆有文艺书900本,有故事书450本,故事书占文艺书的几分之几?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什么?(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提问:请你们想一想,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什么关系?(分组讨论)

  小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就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学习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提问:百分数和分数比,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同点:形式不一样。)

  百分数应该用什么形式表示呢?

  (1)写法: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表示。写百分数时,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后面添上百分号。例如:

  (板书)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2)读法:读百分数时,只要把百分号看作分母是100,百分号前面的数看作分子,就可以和分数一样读了。例如:

  17%?读作百分之十七;

  0.03% 读作百分之零点零三;

  15.2% 读作百分之十五点二。

  副标题#e#

  5.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讨论)

  百分数是分数中的一种情况。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又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所以分数后面既可以有计量单位,也可以没有计量单位;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没有计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125页做一做,在书上做,然后订正。

  2.第126页第1,2题,做在练习本上。

  3.(投影)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4)五(三)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4.填空:

  (1)一本书看了40%,表示占的40%。如果书是100页,看了页;书是 200页,看了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没修。

  (3)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因为有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可让学生讨论后解答。

  5.一个工厂十月份的产值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一百零八,写出这个百分数。十月份的产值比九月份的多了还是少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

  你知道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都在什么时候用百分数吗?(在计算优秀率、合格率、体育达标率等方面。)

  师:百分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希望同学们学好百分数并学会在实际中应用。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引用日常生产、生活中运用的百分数的例子,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对分数意义的复习,引出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做了铺垫。同时初步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教案通过对分数、百分数的分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百分数意义的练习,达到了在知识点的关键处或难点处进行重点练习的目的。在教案中列举了一部分生活中使用百分数的例子,目的是引起学生对百分数的兴趣,了解百分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学会使用百分数。

《分数意义》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和比的概念,以及用分数和比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又是后续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折扣、利率、税率、统计与概率等实际问题的基础。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基础资源。生活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已接触过很多的百分数,并且学生有学习分数和比的知识基础,以及利用分数和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一切都是学生学习本课时非常宝贵的基础资源。

  2、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对百分数意义的表述、关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以及百分数的正确写法这些问题都是我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四、学习准备

  学具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联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学生自主建构;二是注重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师生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都找到了吗?说说你是在哪儿找到的?

  师:老师从我们的班级中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找找看其中有没有百分数。

  (课件出示):

  (1)我们班男生人数占59,女生人数占49。

  (2)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7.76厘米,平均体重是40920千克。

  (3)喜欢乐器的同学约占全班人数的37%,喜欢绘画的约占24.1%,喜欢舞蹈的约占20.4%,喜欢体育的约占18.5%。

  2、揭示课题

  师指出:像37%、24.1%、20.4%、18.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3、确立研究目标

  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班级信息入手引出百分数,目的是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自己确立研究目标,是帮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我是学习的主人,要学我的数学。另外提供的信息中特别涉及到不同的分数和百分数,是为后面探究埋下伏笔。】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展开对新知的探究。

  活动一: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建构。

  课件出示方法提示:

  1、找出书中小学生、初中生近视率的例子,任选一个想一想:在这个例子中,有几个量,分别是什么,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照着例子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班级信息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3、举例说明如何读写百分数。

  4、试比较百分数与分数、比的异同。

  5、根据班级信息比较班内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活动就是充分让学生主动、独立地学习,让全员参与学习过程。但自主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放手,我设计了方法提示来帮助理清知识的脉络,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二:班内展示交流。

  学生依照研究目标逐个汇报,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倾听、评价,肯定正确,纠正错误,补充遗漏,强调重点。例如:

  1、百分数的意义。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百分数表示的含义,重在感受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从具体事例中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的读写。

  明确百分数的读写方法,特别是百分数的书写顺序。

  3、与分数的不同。

  除了读法、写法表面形式的不同外,结合实例对比,着重理解意义上的不同。

  4、百分数的好处。

  体验到百分数分母相同,易于比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班内交流是一个较大范围的交流,汇聚了更多人的智慧。它将个人的内部建构汇成了群体资源作为共享,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态势获得对问题较全面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看信息,说意义,谈想法。

  (1)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2)在某市学校附近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占30%。

  2、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

  百里挑一 一箭双雕 百发百中 十拿九稳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理念我设计了知识性练习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第1题。第2题,看成语写百分数,不仅增加练习的兴趣,落实的训练目标,也与语文学科相互渗透,增添了本节课的文化氛围。】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1、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是如何取得这些收获的?

  最后教师送大家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分数意义》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学习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的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理解单位“1”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和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文本阅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同时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形成技能。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求知欲,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是这样设计导语

  (1)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听课,根据老师现在的心情,大家能猜一个歇后语吗?此时我的心里真像十五只吊桶打水:

  学生:7/8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短短一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

  (3)运用旧知解决实际问题。

  2、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阅读课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所以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后又知道些什么?

  (2)说说自学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3)动手操作,创造分数,理解课文意思。

  (4)说出各分数表示的意义。

  (5)揭示分数的意义。

  四、拓展思维训练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工作了以下练习:

  (1)作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点击生活。

  (3)动动你的小手。

《分数意义》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节的资料。主要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组成。

  分数的产生,经过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进取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经过分铁钉、分硬币的实例,学生对“整体”有正确的认识,既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从而强调出单位“1”。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进取的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需要教师多关注、多引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充分的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经过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认识分数的产生,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实践中领悟必须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实践本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分数的意义。

  难点: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学生经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进取性。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经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经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终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环节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那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终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

  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经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之后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忙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明白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一样,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一样,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异常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经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经过不一样形式的练习,不仅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环节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经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本事。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我的板书注重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整体

  2.分数单位:单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分数意义》说课稿9

  一、说教学资料: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资料。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经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本事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构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本事。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2、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经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能够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经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产生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经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公平?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关注平均分的对象,感受平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异常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之后以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头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忙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平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之后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思考不一样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一样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一样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分数也就不一样,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习,深化新知

  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不仅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终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分数意义》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第73—74页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4.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三角形纸片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三角形纸片和火柴棒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意义》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基础。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可以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设计,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对一些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地整理和加工,抽象出分数的本质特征,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单位“1”的理解与分数意义的归纳。

  教学难点:分数单位的理解

  四、说教学设想

  1、《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应此,在设计上我让学生“填一填”、 “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最后在“想一想”中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精炼自己的思维,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分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举例大量感性材料后再归纳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指明了道路。

  (二)整体感知

  1、整体出示例1的图: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让学生独立完成,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旧知,重点是放在分数所表示什么上,学生边叙述老师边板书,突出“平均分”、“表示这样的”关键词,然后告诉学生月饼我们可以称作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可以叫做一个图形、1米长的线段可以叫做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可以称作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者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一个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因为这是规定的,所以有老师来告诉他们,接着用追问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

  2、接下来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说说3/4是把谁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呢? 5/8、3/5呢?

  3、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例子说说什么叫分数。引导学生慢慢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样学生由感性的认识上升了到理性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认识分数单位

  1、在学生认识什么叫分数的时候一气呵成认识分数单位。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接着让学生找出3/4、5/8、1/3的分数单位

  3、我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它的分数单位是?100份呢?a份呢?若干份呢?让学生很快领悟到分数单位的含义。

  4 弄清一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在后面的练习中抓住本课的重点进行训练

  1、把谁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分,表示这样的几份。

  2、桃子图用追问的形式,为什么涂得都是2/3,桃子个数却不一样呢,从而让学生抓住重点:找准单位“1”。

  3、分小棒意为让学生明白单位“1”相同的时候,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一份数也就不同了。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活学活用。

  4、从直观转向抽象,找出生活中分数的分数单位“1”,让学生轻松解决难点。

  5、激趣练习:请2个学生站起来占谁的几分之几。

  6、“破碎的数”引发学生对分数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分数意义》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经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忙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经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能够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能够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之后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供给具体实例来帮忙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构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明白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本事。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我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经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进取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经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能够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能够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能够是一个物体的14,也能够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头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能够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供给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能够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后,能够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经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把“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供给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研究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我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本事。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经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终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经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我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教师多多指导。

《分数意义》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小数和分数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会学习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或少百分之几等百分数的相关运算,故而本节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阶段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都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具备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所以根据学生情况,我会使用更加带有启发性的方式教学,鼓励学生开放思路,并对其加以正确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书写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提升数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法、写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通过一家人某一年的恩格尔系数表,讲解恩格尔系数的作用,并利用大屏幕展示其中的百分数,请学生观察这些数字。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数字吗?知不知道这些数字的含义?从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顺势引出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分数意义》说课稿14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史。

  (2)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六、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七、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八、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2、在古代,人们已经遇到这样的问题,请看第60页上面的插图。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请看第60页下面的插图。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例子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有了初步再现,展现了分数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传播了数学文化。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 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这堂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堂实践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设想,使我得到很多启发。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能用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教学目标的重新认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我认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确定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

  以人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理念。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仅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学习交流、动手实践等数学学习活动来发现知识,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2、 着力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步骤,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等学习活动,获得了快乐数学知识,学生的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体现在两大特点;一是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重视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判断、交流、动手操作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二是做到了学生能自主探索的知识,教师决不替代。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多种平均分的方法;分母、分子不同时出现,就是让学生看到分母就想到平均分,看到分子就知道表示这样的份数,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自己弄清楚分母、分子的含义,并能用分数表示;对不懂的地方和发现与别人不一样的,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加以解决。这样就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发挥创造的空间,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 营造民主、宽松的探索学习氛围

  这节课从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学习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这种积极的氛围,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相信学生、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二是注重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的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地协作学习,真正懂得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面对新知识,敢于提出一连串想知道的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广泛地探讨,使概念内涵充分揭示,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化对分数的理解。整节课都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获取知识。

《分数意义》说课稿1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xxx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但“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而它们又在学习分数的知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建立单位1的概念和理解分数的意义上。而教学难点则应放在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单位1的概念。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我的设想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本课具体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首先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分数的一些知识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课件,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 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 ,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我的设想是通过小结,既能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结,又能让学生产生后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我是这样小结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