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2-12-28 12:54: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音乐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5篇)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一节课能否成功,我觉得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根据本课内容,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教师语言的诱导和多媒体画面的结合,创设音乐情境,创造音乐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采用启发、谈话、讨论等方法,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感知。通过感受、想象、创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做到层层推进,循序渐进,把握重点和难点,并努力做到组织教学的语言精练并富有魅力,提问富有启发性,描述富有情趣性,过程富有连贯性,专业术语富有规范性。

  三、说教学程序

  结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

  环节:环节一、组织教学、调节情绪;环节二、节奏游戏、激发兴趣;环节三、接受新知、层层深入;环节四、创造表现、体验成功。下面我具体来说说各个环节的.设计:

  环节一、组织教学、调节情绪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音乐课上,我用一个故事导入:

  “有一位同学天真可爱,活泼聪明。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一幅美丽神奇的图画,一只精致的小船带着他飘呀,飘呀……他来到神奇奥秘的天空,看到充满生机活力的宇宙,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同学们,你们想听吗?”学生最爱听故事,这里用讲故事形式导入,能营造了轻松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奏响了一课的序曲!

  环节二、接受新知、层层深入

  第二个环节,我是分5个步骤进行教学的:

  第一步、聆听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聆听歌曲,做到有层次、有梯度的聆听。首先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使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意境。老师在课堂上的范唱是十分重要的,它的效果远比录音范唱好,因为这是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十分直观、亲切,使学生听觉、视觉得到最直接的享受。我先是有感情地范唱歌曲。听后教师提问思考:歌曲里的小船指的什么?在哪里飘荡?船上有什么?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接着教师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随音乐在心中默默跟唱,一同感受歌曲的情绪。(播放《小白船》MTV)

  通过两次不同形式范唱,学生对歌曲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了解,避免了体验形式单一的单调性,并为新歌的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步、歌曲学唱。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的音高,我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我把音的高低通过图形谱其实就是歌曲的旋律线,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先让学生随着音乐用手画出旋律线、看着旋律线来哼唱、再模唱,找一找难唱的地方来唱。起伏的歌词暗示着旋律的高低、走向,这样做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音准的把握能力,无形中解决了本课识谱的问题。这也是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学生要适当、适度、逐句、逐段的进行识谱。先请学生想想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心情来朗读歌词。充满感情的朗读歌词是加深学生对歌曲意境了解的一种艺术,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正确的朗读速度和感情,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含义,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找出难点由学生做小老师教唱。掌握一字多音或一音多字唱法。通过一系列活动,歌曲的学习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步、巩固歌曲。在巩固歌曲时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同桌互相凑到耳边轻轻唱、师生接龙唱、唱给好朋友听一听、推荐好朋友上来唱一唱,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达到正确地有表情的演唱。

  第五步,歌曲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发表各自的处理意见,选择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试唱,让学生在演唱中进行比较,最后确定处理方案。这样有助于他们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情绪,从而提高歌唱的表现能力。

  环节四、创造表现、体验成功

  在学生能熟练演唱的基础上,我提出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用打击乐器或者身体语言为歌曲伴奏,还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即兴表演。通过唱一唱、拍一拍、奏一奏、舞一舞,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体验和表现,加深了对这一音乐作品的感受,获得审美体验。

  这里我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来表现歌曲,可以是身体语言、也可以是打击乐器。师生一起跟着录音表演,教室里师生是又唱又跳又奏,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我的设想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此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一、说教材

  1、本单元的名称叫《欢乐的村寨》,介绍了苗、彝等各个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感受民族歌舞,我选择的《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名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为素材,抒发了巴塘人民对北京和祖国的热爱。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紧接着切分节奏都让人们感受到巴塘人民对北京首都的向往。

  2、本课的目标我通过三个层面来判定: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藏族的音调风格和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初步了解巴塘与北京的背景和对北京首都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及起创作与想象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3)、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了解切分节奏,高音能够用感情演唱,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体验藏舞中最基本舞步:弦子和踢踏步。

  3、教学重点:感受藏族音调风土人情,激发对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以及初步了解巴塘对祖国北京的热爱。

  4、教学难点:切分节奏

  二、说教法

  由于少数民族的歌曲种类多,知识面广,歌曲风格各不相同,为能帮助学生感受藏族民歌的音调风格及风土人情,我们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对汉族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让他们更好感受藏族民歌生活及风格,我制作了课件,学生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课形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2、课的导入以情感人,没清的音乐枯燥无味,在课标的三个层面上分别指出音乐对人的审美教育,音乐对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整节课以情贯穿,让学生通过学唱、表演、舞蹈来抒发巴塘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节奏难点运用舞蹈化手段教学:把藏舞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让节奏更加形象化、简易化、兴趣化、舞蹈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即学习了藏族舞蹈,又完成了教学难点。

  其次,课程整合、旋律模唱法、德育渗透法都融合一体,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自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如大胆放手,教师只有点拨引导,第一句高音学唱,教师引导情绪后让学生演唱,自我展示、自我学习很快完成难点。

  2、积极探究法:教师提供开放有趣的音乐学习情景,我让学生给音乐起名,让学生模仿各民族的舞蹈动作。一方面培养了想象创造力,一方面让学生更加知道平时要注重对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观察及收集。

  3、群体合作法:在学生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切分节奏难点解决中可发挥他们编创,让其互相帮助、启迪、促进,发挥群体力量,增强交往能力,共同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感受喜悦情绪

  (1)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音乐,学生聆听,并感受情绪和气氛,说说你认为是什么场景?

  (2)让学生给音乐起名

  (3)教师引入歌名,并导入喜讯到边寨,到各地方、少数民族人民的喜悦心情。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第九册第八课,题目是《秦之声》。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 、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通过聆听和感受民族音乐或戏曲文化,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 、 学情分析: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里和年龄特点,要通过一节课,就让学生熟练掌握戏曲唱段,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再加之现在的孩子平时对戏曲很少接触,这就为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 、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地方选学教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可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秦腔的艺术特点。

  四、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秦腔部分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土戏曲的喜爱;

  2、采用聆听感受法、反复练习法等学唱戏曲片段;

  3、学唱《祖籍陕西韩城县》

  五、 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点应是:学唱秦腔《祖籍陕西韩城县》难点是:准确的演唱旋律,填唱戏词

  六 、 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反复聆听法、讲解法、分组练习法、教唱法。

  七 、 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1.音乐导入激发兴趣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3.准确完整的演唱戏曲4.拓展延伸5小结。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音乐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戏曲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播放板胡演奏的经典曲牌,并设置恩问题:你知道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然后揭示板胡,简介板胡的音色及在秦腔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板胡曲牌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

  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板胡引出了秦腔。我通过对秦腔角色的分类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了秦腔角色的分类,并通过不同角色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然后主要针对本节课要教授的'生角的具体分类:娃娃生、小生、须生、老生。学生了解了这些后,我出示了一段《祖籍陕西韩城县》的视频,并请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属于秦腔的那个行当?学生由于有了前边的学习经验,就很容易说出该人物所属的行当为小生。然后请学生们翻书看《祖籍陕西韩城县》的戏词,请学生们自由发问。学生提了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我就给学生讲解《三滴血》的戏曲梗概。了解了故事内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戏曲

  我再次进行范唱,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谱子有何特点?同学们看出它的每句都是弱起。然后引出了秦腔的板和眼。第一拍为板,第二拍为眼。起落特点是:起于眼(弱拍),落于板(强拍) 。我们把它称之为二六板。从表现情绪上,二六板均有欢音、苦音之分。然后就是戏曲的分句学唱。我采用了传统的教唱法与分组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基本能跟着伴奏演唱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表演。并分组表演、评价。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我们陕西的地方戏很多,好听的也很多。我通过提问:你还知道陕西的哪些地方戏曲?有的学生说到了眉户、阿宫腔等。此时我还给学生补充了好几个剧种,并轻声哼唱了几句。这样更直观形象,使学生加深对戏曲的认识。

  第五环节:小结

  本课的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参与戏曲的演唱,并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你觉得秦腔是否像你以前认为的那么难?此时的学生对戏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秦腔的兴趣。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小螺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课的重点教唱歌曲。第四课共需三课时进行,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紧紧围绕《小螺号》。《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轻快有趣的歌词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性格活波好动,热情开朗,通过前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学习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简谱试唱,对音乐的情感也有初步的理解。不过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将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提高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自主创编等活动同学们能够学会理解这首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四、说教学重难点

  1、完整正确地演唱歌曲。

  2、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3、注意后十六分切分音符的演唱。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渔夫帽、海螺等。

  六、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一套课件,不用粉笔板书。歌曲曲谱、乐谱知识中的符号、歌曲动画等全部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使学生感到形象、美观、直观、生动。

  七、说学法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学会歌曲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习;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曲,并得到爱的情感教育。

  八、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故事导入: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会通过语言为同学们创设一个故事情景,通过故事的引入吸引同学们注意力。同时我的故事和接下来的歌曲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同学们歌曲的学唱进行铺垫。

  当时的课堂情境是这样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在新课开始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生活在大海边的小朋友,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傍晚,阿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乐!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大海边,欣赏着美丽的海边风景,深情地吹起小螺号,螺号声声换船归。同学们想听听小朋友的.螺号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首好听的歌曲《小螺号》。

  二、新课教学

  1、歌曲欣赏: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曲。新课教学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因此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动画歌曲,每次欣赏之前提出设问;如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

  3、出示歌谱。边看边听,然后回答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上的问题。

  2、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现出大海辽阔、海滩的无际、美好的心情。

  (3)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演唱歌曲。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对唱、领唱等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曲演唱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全体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给与激励。

  四、巩固拓展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自然风声、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汽车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等。请各小组堂论、创作的新歌词,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展现创新能力。

  2、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3、师生各扮角色发唱不同的乐句,进行创新演唱歌曲。

  4、创编表演亲情故事。招一名同学扮演阿爸,一名同学扮演孩子,阿爸带上渔帽,孩子拿上螺号,老师弹琴学生拿着螺号唱歌,阿爸听到号声满载而归,和孩子唱着歌一同回去。。。 通过音乐剧的表演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同学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使我的课堂丰富多彩。

  五、小结作业

  音乐剧结束之后我会向同学们说明今天所学习的歌曲情感,鼓励他们回到家里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过程,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5

  我说课的题目是《在葡萄架下》,选自湘教版的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七课,本首歌曲调活泼欢快,歌词简洁明快,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和装饰音效果更是增添了浓郁的新疆地方色彩。

  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简易的音乐基本技能,培养初步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如何在教材实施中体现课程标准?如何让课程标准指导于教材实施呢?通过反复思索、准备和反复分析,最终我选择采用了本首歌的第二课时进行教学。

  我是这样设计的:

  1、指导孩子通过装饰音(上波音、下滑音)的学习,体验新疆语言的特色,从而引导学生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体验新疆歌曲的特色。2、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新疆舞曲知道新疆音乐的节奏特点、通过了解新疆舞蹈,学习新疆舞蹈,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和舞蹈组合创编。3、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的方式,贯穿全课,让学生从老师的解说、图文说明、合作活动等体验感受新疆音乐的文化内涵(如热情的人民、新疆特色乐器、吐鲁番自然风情、丰富的物产、新疆语言特色等),从而使学生萌发对新疆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以音乐文化为主干进行歌曲新授,让孩子在情境体验、在情感共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欣赏新疆音乐,调动学生的“想”,开启音乐思维

  本课在一段热情奔放的音乐中开始,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自信而又愉悦地跳着优美的舞蹈进入教室。在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下出现一幅中国地图,通过老师的富有情境式的讲解,学生了解了新疆的地理位置、民族特色、乐器特色等,继而通过欣赏一段热情奔放的《新疆舞曲》,要求学生感受新疆音乐的节奏特色,通过与上节课学习的《在葡萄架下》歌曲的节奏对比,找出新疆音乐的节奏特点,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音乐本体(如节奏、速度、情绪等)进行想象,开门见山地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极其鲜明的节奏特点,以跳动的音符激荡起学生内心跳动的情感。

  二、节奏舞蹈律动,调动学生的“动”,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课强调以动觉为切入口,因此我在揭示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型后让学生自己拍一拍节奏,并利用铃鼓的敲击(现场演示)带领孩子拍一拍新疆音乐的基本节奏。然后媒体出示新疆舞蹈组合图,老师讲解并演示新疆基本舞蹈动作,学生跟着老师学习跳新疆舞,并结合刚才出现的新疆节奏,请学生采用拍击和舞蹈组合相结合的方式,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一跳,共同体验新疆人边拍击手鼓,边舞蹈的样子。人人参与的自主实践将无声的人体节奏和有声的音乐和谐地表现出来,这是进一步理解音乐和体验情感的过程,孩子通过自我显示的形体之美、神韵之美诠释着音乐运动的内在变化。

  三、交流风土人情,调动学生的“听”,感受新疆音乐的文化内涵

  感受了一番新疆音乐的热情奔放,体验了一阵新疆舞蹈的欢快活泼后,孩子们更有冲动和欲望想要走近新疆,了解新疆更多了知识,通过启发孩子用先前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相互交流,传递信息。都说每个孩子就是教学的资源,而教师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这些资源。因此,在他们的各抒己见之后,我结合介绍葡萄的特色,把学生引入美丽的吐鲁番,通过媒体图文介绍吐鲁番的葡萄之乡葡萄沟,特色乐器等等。

  四、学唱新疆民歌,调动学生的“唱”,展示音乐风格

  古人语: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叹之,叹之不足,故咏歌!在经过了大量的实践体验和感情积淀后要唱好这首歌曲已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用歌声生动地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在装饰音演唱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新疆语言的特色,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即:学习新疆人卖羊肉串的叫卖声,引出学习下滑音和上波音的演唱方法,结合聆听老的范唱使学生很好的展现音乐的.风格。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亮点,它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自信的展现自己,个性得到了张扬。怎样唱好这首歌?这一过程我特意设计了“帮助老师表现歌曲”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讨论、设计、自我选择喜欢的朋友、喜欢的表演方式等来表现歌曲。

  五、创设音乐情景,调动学生的“创”,表现音乐文化

  怎样表现好这首歌?这一过程我特意设计了“帮助老师表现歌曲”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讨论、设计、自我选择喜欢的朋友、喜欢的表演方式等来表现歌曲。因为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了他们的手中,培养了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的能力,学生们兴趣盎然。最后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在葡萄架下”,让学生自由创编,通过唱唱,跳跳,演演,奏奏等方式进行。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最大程度地渲泄和释放内化的情感。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新疆,这样升华了“新疆是个好地方”的主题。

  整堂课的设计意在让孩子富有兴趣,富有情感地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了解音乐文化,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快乐,让孩子快乐中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做一个自信、乐观、善于合作的人。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9册第5单元《故乡》的唱歌教学《故乡的小路》。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内容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把握新课标、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故乡》,通过三首聆听作品和两首表演作品,表达人们对故乡的怀念。《故乡的小路》是一首合唱歌曲。纵观第九册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单元的唱歌教学里都有一首合唱作品,而第五课的两首歌曲《故乡的小路》和《如今家乡山连山》都是合唱歌曲,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说说这首歌曲

  1、歌曲的内容:这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抒情歌曲,以思念故乡的小路、小路旁盛开的小花为载体勾勒出作者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怀念,从而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时内心激动的心情。

  2、歌曲的旋律及演唱形式:歌曲分为齐唱和合唱两个部分。

  齐唱部分:曲调平稳,着重表现对往事的回忆。

  合唱部分:曲调有所起伏,情绪较为激动,抒发了对故土亲人的思念。

  3、歌曲的节奏、节拍:每一个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中间附点四分节奏,尾音在一个3拍的长音结束,同一节奏贯穿全曲。变拍子的运用使歌曲的情绪更加丰富,让歌曲既有追忆童年的欢悦,又有思念故乡的一丝惆怅。

  4、歌曲的结尾:以哼名重复结束,仿佛还沉浸在无限的思念之中。自由延长记号的使用,使人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声断而情不断,声止而情未止的意境。

  二、分析学生、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很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能准确的判断和说出音乐速度,情绪,力度,以及演唱形式。知道4/4、3/4拍的强弱规律还能用动作表现出这些规律的特点,同时他们也接触过一些合唱作品并演唱过合唱歌曲。但是孩子们在演唱这些合唱作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对第二声部的感觉不清楚,只会听第一声部的主旋律。2、第二声部的音唱不准,特别是当第一声部加进来时,找不到自己的音。3、两个声部在合成时声音不均衡,不统一,不和谐。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第二声部的学习和演唱

  2、加强在和声里对第二声部的学习和演唱。

  3、加强两个声部的合成训练

  这些具体做法我会在教学过程里加以展示

  三、综合分析、说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和我区提出的三性课堂,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抒发对家乡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并指导学生用优美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3、在学会第二声部的基础上,能用和谐,统一,均衡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目标2和目标3定为教学重难点

  四、培养能力、说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点拨者、调控者。”所以为了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将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聆听、交流、合作、创编、评价”等学习活动,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1、情境创设法:如导课,合唱教学环节。2、体验法:如聆听范唱。3、合作法:如二声部的合成4、探究法:如歌曲的创编5、对比学习法,如#4音的学习等。

  五、说教学过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发现作品所描绘的音乐意境是“优美、深情、美好的”。因此,在设计课堂的整体基调时,“优美、深情、美好的”就成了我追求的色彩。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是怎样体现这一整体特色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聆听歌曲《故乡的云》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呢?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歌曲《故乡的云》,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师;请生谈感受。歌曲优美抒情,抒发了游子们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谭老师虽然不是生活在海外的游子,可也是远离家乡到成都来生活和工作的一个人,每当听到这样的歌曲,那种思绪万千的.心情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无限遐想……

  设计意图:聆听相同类型的歌曲,给学生营造一种思乡之情

  (二)、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聆听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他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是优美、深情的,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回忆)

  2、聆听录音范唱

  师:请生边听边随老师打拍子并体验这首歌曲的拍子有什么特点?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3、自学第一声部

  师:听了这么优美深情的歌曲,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

  a、跟范唱小声的哼唱。

  师:你发现他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节奏卡。他们的节奏都是相同的,每一个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中间附点四分节奏,尾音在一个3拍的长音结束。

  b、歌曲里有一个变音记号,你知道他在哪里吗?

  师:出示#4记号,并通过钢琴让学生感受#4和还原4的区别。#4是在还原4的基础上升高了半个音,这样他离5的位置就更近了但是又没有到5,他处在4和5之间。

  c、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歌曲的结束句有什么特点?

  以哼名重复结束,仿佛还沉浸在无限的思念之中。自由延长记号的使用,使人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声断而情不断,声止而情未止的意境。

  d、跟琴演唱歌曲

  师:在演唱时注意歌曲的弱起,#4音,以及歌曲结束句哼名音的演唱。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把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的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我能从你们的歌声里感受到你们对家乡的热爱。如果说第一声部是小路的话,那么第二声部就是小路上的小花,因为有了他使路上的风景更加美丽,更加迷人,让你流连忘返,同样的,歌曲也因为第二声部的加入,使音乐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

  1、老师范唱第二声部。

  师:你们觉得第二声部的音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呢?你们能跟着琴声轻轻的哼唱吗?

  2、跟琴小声的哼唱

  注意:一边哼唱一边聆听琴声,把音唱准。

  3、在和声里学唱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对第二声部比较熟悉了,我弹两个声部的旋律,你能听出第二声部的旋律吗?

  a、在和声里聆听第二声部的旋律。

  b、在和声里哼唱第二声部的旋律。

  c、在和声里加上歌词演唱。(2-3遍)

  4、在范唱里演唱第二声部。

  设计意图:通过对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四)、二声部的合成

  师:“小花”的声部我们已经学会了,来,孩子们让我们把他装扮到小路上,好吗?

  1、师生分角色合唱

  2、生生分角色合唱(生生分角色合唱又可分为男女生合唱,小组与小组之间合唱,个人与个人之间合唱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师:在二声部的合成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a、一声部的声音过大,听不到二声部b、唱不准二声部的音c、两个声部之间的声音不和谐不统一等情况。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会采取以下办法:

  a、先让学生唱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

  b、请一声部的同学小声演唱,二声部的同学大声一点演唱

  c、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

  设计意图: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的音乐的亲身体验。

  (五)、情感升华,歌曲处理

  师: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好吗?首先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1、合着伴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讨论歌曲的情绪,哪些地方唱的平稳,哪些地方唱的激动。

  3、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自然地、自信地歌唱。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六)、拓展延伸,创编歌曲

  师:启发学生根据歌曲节奏的特点,特别是3拍长音的地方进行创编,比如采取轮唱的形式,行成回音的效果,丰富歌曲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学生的音乐创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行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总结: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让我们共同热爱我们的家乡,让我们用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最后在歌声里结束本课。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10册戏曲欣赏课东北二人转——《黑土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说课。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人转是地方戏曲曲目,它是东北人培育的一朵民间艺术之花。距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以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呈现着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东北人的喜爱,它代表着东北的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

  教材首次将地方戏曲作为欣赏内容呈现在小学生音乐学习活动中,与以前的欣赏内容增加了更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通过该课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东北地方戏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民俗文化。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地方戏曲,为今后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地方戏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当今的城市孩子喜欢和崇拜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大多排斥,对中国的戏曲更是觉得乏味和无聊。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戏曲”欣赏课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

  (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本课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二人转音乐的各种要素、表现手法做出整体性的反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二人转的美,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基于以上理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听赏、感受东北地方戏曲,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能够哼唱二人转《猪八戒拱地》的唱腔,并模仿、体验二人转的各种表演风格。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教学活动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二人转愉悦的欣赏过程。

  2、在探究和表演活动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东北二人转的听赏和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民俗文化。激发学生发扬和传承东北民俗音乐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二人转。使学生对地方戏曲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会哼唱二人转的唱腔并表演二人转或二人转的小曲、小帽等。

  经过对以上的分析,我做出如下诊断:

  在现今科技、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仅凭传统的录音机和教材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就体现了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五、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听”为主,,过于注重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教学资源单一,欣赏过程枯燥;感知通道单一,学生不能充分理解乐曲的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听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1、教学资源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资源不足,扩展学生想象和思维空间、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

  2、可以为“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提供环境,让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够做到真正的主动参与。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进行我的教学活动。

  教法——“视听结合”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点击课件,边放边说)上课伊始,我请学生欣赏《我的家在东北》这首歌曲。通过MTV的画面和歌曲的歌词让学生感受到东北的'美丽富饶,黑土地的宽广辽阔,以及东北人的热情豪放。

  接着抛出问题:请同学们分别说出我们东北好在哪里?你知道有哪些特色?

  在师生交流中使学生在物产及文化方面对东北有所了解,为自己是东北人而感到自豪,以喜欢东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喜欢表现东北的通俗音乐进一步产生想要了解东北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二人转。(打开首页)进入今天的学习重点环节。

  视听结合感悟欣赏(打开网站,边说边操作)

  教师打开学习网站,初步让学生感受二人转,然后进入二人转介绍栏目,让学生根据首页上的内容,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二人转的由来、发展历史、特点、表演形式;以及二人转的唱腔曲牌、道具、乐队、二人转的小曲小帽。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打破了以往欣赏课上来就听,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多个感官去感受、欣赏、了解二人转。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了学生学习抵触情绪,为后面的学习哼唱和表演奠定了基础。

  引出重点个性化学习

  学生通过初步感知后,开始进入到欣赏学唱唱腔环节,教学选择《猪八戒拱地》片断展开学习活动,首先我先让学生观赏这个片断。(播放视频)

  然后让学生分析二人转有哪些表演特点?

  学生在反复的欣赏过程中,总结出,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表演诙谐幽默等等。

  通过视听觉的感受以及特点的分析,学生对二人转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马上在此时提问:

  这样有趣的曲目,你们想不想学着表演呀?在这里我没有仅仅强调学唱,而是鼓励同学们可以根据视频学习二人转表演中的其它原素(如舞手绢)。(《猪八戒拱地》一直播放到这个里)

  下面是学生学习过程:

  1、看视频跟唱、学唱(视频)

  3、男女分角色学唱(视频)

  4、教师指导难以唱准的“小节”(照片)

  5、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与分角色演唱表演自己喜欢的环节)。(照片)

  6、学习舞八角巾和扇子。(照片)

  7、鼓励学生模仿和创编有自己特色的二人转(视频)

  8、与教师搭架子表演(视频,一直放到下面的语言说完)

  此时师生融为一体,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学

  习感受二人转的曲调、表现形式、道具等,学习乐趣不断加深,对二人转所代表的东北的民俗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理解。从而突破了难点。

  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课至此时进入了教学的高潮,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获得了成功感,教师在此时趁热打铁,提出了另一个目标,(进入网站)二人转除了小曲这种表演风格还有其它的表演风格,你们想不想欣赏其它几种表演风格呀,能不能试着再学一种?

  随即老师打开学习网站,根据学生的要求去欣赏其它几种表演风格。

  阎学晶的《二十四节气歌》(小曲)

  小帽《小拜年》

  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还跟着哼唱了一段(视频)

  学生们通过多媒体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之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更进一步拉进了学生与地方戏曲的距离,使之更加喜欢我们东北的二人转。

  (视频)课近尾声,我请同学们说出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热爱,发扬光大东北的二人转的情感油然而生。最后,我请同学们站起来挥起手里的扇子、手帕,载歌载舞。在热烈的气氛中共同展现东北人的热情和豪放情怀,在欢快的二人转演唱中结束本课。

  七、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为音乐课堂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境的创设者和被情景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的情感主体,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刚刚的教学片断中,以为各位评委充分展现了课堂教学效果,我就不加以详细的叙述了。

  在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尝试中,证明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欣赏课整合其教学效果是优于常规教学的效果,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同时不要过于注重“视”,忽略了听与唱。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评委点评。谢谢。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8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牧笛声声》中的一首民乐合奏欣赏曲。

  整个单元以“笛子”作为主线,引领学生更好的学习民族音乐。欣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为江苏民歌《紫竹调》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民乐合奏曲《紫竹调》是抒情、悠扬、委婉的民间小调,极富江南乡土气息。乐曲结构为单乐段,在一遍合奏之后,分别由笛子、琵琶、二胡三种乐器加花演奏,使乐曲有不同音色变化,作品表现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学情分析

  我校共有学生759人,其中外来务工者子女共计756人,占全校总数的99.6%,而且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自身音乐素质较差且程度参差不齐,除了课本上的音乐知识以外,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或者主动学习音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自信心相对较弱,不能自如的表现自己。基于我校学生现状,我针对五年级的四个班级做了一个关于学生籍贯以及对家乡戏曲了解程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籍贯大多在安徽、浙江、福建、东北等地,并且有一半学生的出生地就在上海,关于家乡戏曲知识几乎是一知半解或一概不知。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重组与拓展,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二期课改中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

  1、听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感受沪剧曲牌的韵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与同伴分享体验和表现的快乐。

  2、知道《紫竹调》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能够根据演奏乐器音色的不同来划分乐曲段落;初步了解沪剧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

  3.在听、动、演、赏、创的过程中,运用比较、模仿、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民乐合奏《紫竹调》优雅、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

  教学难点

  在深入学习、感受乐曲音调特点的基础上,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相关乐器模型、扇子、丝带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创设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场景,这种场景能将学生带入与乐曲内容相应的氛围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采用的是情境创设法,播放歌曲《箫》的FLASH,利用多媒体切入教学,直观、生动的再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带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表演宝宝学会吹箫以后摇头晃脑的可爱神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模仿起吹箫的动作,从而有效的组织教学,营造出一个和谐、欢愉的课堂氛围。

  歌曲《箫》是四年级第二学期学过的一首歌曲,它采用了“紫竹调”的曲调,表现出浓厚的江南小调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此处,我运用了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承上启下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由此过渡到新课欣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就显得十分自然,进而揭示课题,并运用讲解法简介民乐合奏的《紫竹调》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在课件中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为确保所讲解知识的准确性,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这本书中,我了解到:“紫竹调”原是一首30、40年代流行于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歌词多因情而发,没有固定版本,其曲调被沪剧吸收,成为上海沪剧曲牌,之后才被改编为复调形式的民乐合奏曲。

  以上环节大约用时4分钟

  二、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之一。良好的听觉思维能力,包括对音乐要素以及曲式、题材等方面的把握与理解的能力。音乐基本要素的思维能力越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就会越深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民乐合奏《紫竹调》优雅、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我结合教材分析,决定从音乐基本要素中的音色入手。

  1、初听整首乐曲,感知乐曲的情绪,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要素为乐曲划分段落。

  此处我采用了对比法来引导学生。这首乐曲和以往学过的.乐曲有些不同,以往是根据乐曲的情绪、速度、旋律、力度等来为乐曲划分段落的,今天,我们来认真听听这首《紫竹调》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即使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演奏乐器,也能听辩出是根据演奏乐器的不同而划分的,也就是音色的不同。

  2、欣赏第一次合奏部分,并说出有哪些乐器演奏?

  在这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几种民族乐器及其音色特点,因为已经是四年级学过的内容,此处不会过多讲解。

  了解民族乐器的“四大件”:琵琶、二胡、笛子、扬琴。

  结合《活动与创造》中的习题,完成下列填空:

  二胡属于(拉)弦乐器,琵琶属于(弹拨)弦乐器,而扬琴属于(敲击)弦乐器。

  此时我采用示范法,准备好乐器模型,一边哼唱乐曲旋律,一边演示“拉”、“弹拨”、“敲击”的动作,使得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一个动态的情境,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学生的感受也就愈发深刻,为下一个环节做了铺垫。

  3、欣赏由不同乐器演奏的三个乐段,听辩主奏乐器,伴随乐曲的音调,模仿该乐器的演奏动作。我采用了律动法,引导全体学生尽情的感受乐曲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

  以上环节,我分别运用了对比法、示范法、律动法,以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方式来解决教学重点。

  以上环节大约用时14分钟。

  三、以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素材并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音乐创作必备的基本语汇和方法后,以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音乐创作。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在深入学习、感受乐曲音调特点的基础上,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欣赏最后一次合奏部分,采用表现法,播放江南水乡的一组画面, 并提供乐器模型、扇子、丝带等道具,供学生模仿演奏动作,或表演江南水乡撑船、采菱、唱戏等等,表现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生活的情景。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自主选择擅长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教师分别加入到各小组,进行即时地、动态地评价,也可采用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评。意在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乐于创造、敢于创造、学会创造。

  这一环节大约用时7分钟。

  四、音乐学科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机整合

  在教材中挖掘内容,无痕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更多的了解、学习优秀的地方戏曲,传承民族文化,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是我们音乐学科所应承担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1、欣赏了民乐合奏的《紫竹调》之后,拓展观看MTV版沪剧《罗汉钱》的选段《燕燕做媒》,感受沪剧的无穷魅力,同时用讲解法简单介绍沪剧。

  沪剧是上海地区的代表剧种,流行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它源于民间,语言生动,音乐柔和,委婉动听。沪剧唱腔音乐来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广采博取,逐渐形成了其丰富多彩的曲调以及独特的风格。

  2、戏曲大舞台,演唱自己家乡的戏曲

  由于我校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教师首先采用示范法,唱上两句二人转《小拜年》,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哼唱几句家乡戏,哪怕只是哼出了一句,也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如果学生不会唱,就播放相应的视频资料。

  根据学情分析,我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

  安徽——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浙江——越剧《梁祝》

  东北——二人转《秦香莲》

  以此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家乡戏曲,充分体现了无痕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逐渐喜欢优秀的民族文化。

  这一环节大约用时10分钟。

  敬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音乐课本第十册第六单元的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溶入其中。

  2、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京剧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中国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京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谓博大精深,流派分呈,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智慧和审美追求,熏陶、娱乐,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听到回响于街头巷尾的流行音乐,在习惯于大众文化的威力的同时心里常常感到一丝遗憾——做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在那里?所以我选择了欣赏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艺术知识溶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在活动中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并让学生明白宏扬中国的戏曲京剧艺术人人有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处理: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根本无法全部讲完。因此,本课结合欣赏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时选取了京剧的发展,唱腔、板式、表演形式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让学生欣赏、模仿在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4、教学对象:

  初中一年级学生

  5、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的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对比欣赏来了解和感受“西皮”、“二黄”两种唱腔的基本特点;通过对唱、念、做等表演动作的模仿,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6、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探索、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

  7、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胆的进行模仿真正的融入到京剧艺术中去。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教学方法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了:

  1、情境教学法:

  以京歌《粉墨人生》作为学生进教室时的音乐,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被京剧这种前所未有的氛围包围,再以京剧的出场方式与问好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贯穿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京剧氛围,不仅让学生充当票友,还让学生当演员,把课堂变成戏台使学生身临其境,欣赏感受京剧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京剧的鉴赏能力。

  2、谈话法:

  用于导入新课和介绍京剧的发展、行当及伴奏乐器等通过师生互动引学达标。

  3、体验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视频、音频等媒体多看、多听、多想,从各方面去体验、感受京剧的魅力。引导学生亲身做各种形式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模仿表演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唱《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的片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4、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较多而课堂时间有限,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教师在呈现课件的同时口头讲解,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同时还能让学生接受大量的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习兴趣,生动的舞台剧照,清晰的脸谱图片等,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晰、更快捷地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选自《南海风情》的第三课时《什么结籽高又高》。在这一节课中我安排了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这歌曲选自歌舞剧《刘三姐》。《什么结籽高又高》由著名音乐家雷振邦编曲,音乐素材多来自广西壮族民歌,是一首活泼风趣流传很广的歌曲。歌曲采用2/4、3/4变换节拍,用领唱、合唱的形式,使用渲染情绪的衬词“哎”带有某种“呼唤性”,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形成了歌曲淳朴诙谐的风格。

  【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他们学习的经验是一种课程资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音乐知识上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已经具有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自控能力。他们对音乐兴趣浓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已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时也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根据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和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置的。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通过学习,感受广西壮乡的优美山歌,了解他们的生活片段。

  ②过程方法目标:积极参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在体验、探究、创作的过程中,积极的艺术表现及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③知识技能目标:感受山歌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与山歌相关的音乐文化。

  【重难点】

  重点:学唱山歌,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难点:对山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这首歌曲并解决了节奏基调上的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穿于以审美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会有情感,学会唱歌不是目的,要把培养情感和审美渗透到音乐之中,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是培养情感和说呢没能力)

  二、说教法分析

  1.情景教学法:(多媒体制作课件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视听上的有效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通过对广西人文地理的欣赏,把学生仿佛带入了广阔的广西大地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成,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

  2.启发开放式教学:(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每个学生感觉不一定相同,所以我采用启发开放式教学)

  音乐审美中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多运用语言这一根据的艺术魅力,口头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优美、诗意的语言引导下,完成对音乐作品已经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最终的审美效果。

  3.采用“引导——激情——拓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使课堂结构有理有节,抑扬得当,从而使学生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师的课堂设计自觉有序地进行有效性学习。

  4.听唱法:听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从音响中获得,所以我采用听唱法。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一、导入:广西景色图片,介绍山歌,观看刘三姐对山歌的视频,(背景音乐《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讲解山歌有什么特点,山歌歌曲内容都与什么有关。

  二、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聆听感受体验山歌。(体会一领众喝,说出是哪里领哪里和的,详细讲解“哎”的唱法,要求具有呼唤性,但不能大声喊叫。认识延长音记号及波音记号。)

  1、学唱歌曲

  (1)解决难点变换3/4拍子的小结,划拍唱歌谱。

  (1)采用问答、师领生合、生领师合、等各种形式学唱歌曲。(注意八分音符与八分附点音符的正确教唱。)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不同要求进行反复聆听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里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我运用了视觉图像法帮助学生学习。

  四、拓展

  欣赏壮族“三月三对歌节”的盛大场面,感受对山歌的热烈气氛,采用《什么结籽高又高》的曲调自编歌词,举行对山歌比赛。

  五、课堂总结

  师: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的歌曲也很多,今天我们学习了壮族的山歌,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找找其他的民歌,最后,让我们唱着《什么结籽高又高》结束本课,同学们,再见!(生边唱边走出教室)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本次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九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课1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歌曲《木鼓歌》。

  《木鼓歌》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技能目标: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感受、听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习的愉快。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为了使同学们很快进入到歌曲内容中去,我用观看课本上的插图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欢快。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观看插图让学生感知佤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用打击乐器、自编律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运用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生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造、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本课中这种方法我主要用在学生打击乐器和律动上。

  六、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合作学习体验创新、拓展延伸、。

  七、教学反思:通过为歌曲用打击乐器伴奏和简单的舞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了他们积极探索,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说湘版音乐教材五下《祖国在我心中》教学设计。本课由演唱《祖国印象》、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读谱唱歌《美妙的歌声》、活动《给下载的音乐存档》四部分组成。

  我选择演唱《祖国印象》和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进行说课。《祖国印象》歌曲朴实无华,音乐充满活力,轻盈、舒展的旋律和富有动力的节奏,抒发了少年儿童赞美祖国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我和我的祖国》曲调起伏流畅,旋律优美、热情奔放,尽情抒发了“我”和我的祖国犹如“浪花”和“大海”一样彼此依存,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扩展,感受体验和创造活动能力增强,音乐感受与鉴赏方面他们能体验到音乐情绪,能用语言作描述;音乐表现方面能掌握和运用正确姿势,自热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在综合艺术性表演活动中与同学合作,体验,能对他人表现作评价;音乐创造方面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创编与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参与表演。

  三、说目标

  音乐课程最核心目标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本课教学中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技能学习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3——6年级应该保持音乐学习兴趣,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知、鉴赏、表现等方面能力等要求,拟定以下目标:

  1、能用深情的歌声、自豪演唱《祖国印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在跟唱和听赏《我和我的祖国》时能感受、体验到“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八六拍子歌曲的特点和体验歌曲中对祖国的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由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

  根据五年级学生特点,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感受八六拍子歌曲特点和歌曲中对祖国的真挚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并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运用情景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聆听感知法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观赏评价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录音机、《祖国你好》、《祖国印象》、《我和我的祖国》等音乐

  (二)教学思路与环节

  情景视唱“祖国你好”——→听赏体验“我”和我的祖国情感——→演唱感受“祖国印象”——→拓展升华爱国情感

  (三)教学流程

  情景视唱《祖国你好》————————→(视唱练习)

  1、播放音乐《祖国你好》,师生随乐互动,创设轻松、热闹学习氛围

  教学开始就播放歌曲《祖国你好》,从听觉出发,利用歌曲欢快热闹的情绪,动感的节奏吸引学生的心灵,在老师带动下随乐律动,释放心中快乐激情。

  2、教师引导学生用热情、自然的歌声向祖国问声好

  此时的课堂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们非常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于是,老师在音乐进行的同时简单告诉学生这首歌曲名叫《祖国你好》,表达了祖国人民欢欢乐乐,祖国龙腾虎跃盛世太平的繁荣景象。随即在老师的手势指引下,全体学生声情并茂用真诚地歌声向祖国问好。

  感受与鉴赏————————→(听赏《我和我的祖国》)

  1、第一次听:感受歌曲情绪和节拍特点

  提问:用一个或两个词语形容歌曲的情绪?歌曲的节拍特点?

  听赏要求:用XXXXXX|随乐进行拍击

  《我和我的祖国》是八六拍子的歌曲,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八六拍子。为更好感受歌曲韵律感,节拍感,特意在听赏前指导学生对最简单八六拍子节奏XXXXXX||进行练习,在听赏同时随乐拍击这个节奏进行听赏。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体验到音乐的情绪,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的,所以提出疑问“用一个或两个词语形容歌曲情绪”。

  2、第二次听: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情感

  提问:歌曲中将“我”比作什么?祖国比作什么?

  “我”和我的祖国之间存在一种怎样的情感?

  听赏要求:身体随音乐摇动,根据歌词,安静聆听

  随乐熟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3、第三次听:全曲跟唱

  要求:老师带领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轻声跟唱歌曲,加上适当手势动作表现演唱,表达“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不分割情感。

  学生是活泼好动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围绕听赏的音乐,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做出各种即兴身体动作,唱一唱歌曲主要片段,这种综合性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使听赏音乐变得有情趣,学生乐于参与。

  表现————————→学唱《祖国印象》

  1、讲讲你眼中的祖国

  目的:激发学生用语言描述祖国,逐步引入《祖国印象》歌词

  2、初听《祖国印象》感受歌曲情绪及节拍特点

  ⑴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安静聆听歌曲

  提问:你感受到歌曲情绪是怎样的?(轻盈舒展....)

  ⑵老师带领学生用XXXXXX|的节奏跟随歌曲伴奏

  提问:你感受到歌曲有什么特点?(中速、动感、有活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中唱歌教学也得围绕“

  听“这个中心来完成。学唱歌曲第一步在于听,在听中体验歌曲中赞美祖国的自豪和幸福的`音乐情感,轻盈舒展的旋律,达到音乐教学“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3、跟琴声模唱旋律

  第一:教师带领学生用哼唱法,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哼唱旋律:

  第二:学生分组分乐句哼唱,采用对比教学,学唱方法

  重点指导:“祖国啊,我们的祖国”一句旋律的哼唱,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进行学习。

  在学生对歌曲情感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我会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动情哼唱,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我用示范演唱和学生分组对比演唱的方法,鼓励评价相结合,根据学生的需求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教学。而学生运用听唱法、跟唱法享受和表现音乐旋律的美感,从师生间评价中得到成功体验。

  4、播放录音跟唱歌曲

  第一:学生自主跟录音原唱填唱歌词

  第二:从唱清楚歌词出发引导学生填好歌词

  绝大部分学生本能喜欢歌唱活动,而此时对歌曲旋律达到一定熟悉程度,情感上也得到了一些感染,按奈不住想用更美丽的歌声表达心中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情。自主跟录音填唱歌词既是情感的释放也是情感的表现,在填唱活动中,在一字一句朴实无华的歌词中,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教师的这种教学行为鼓励了学生歌唱的自信心,使学生踊跃参与活动。

  5、跟琴声填唱歌词,采用老师范唱或者学生听琴声的方式纠正音准和节奏

  教学中进行反复枯燥练习会使学生失去演唱兴趣和积极性,为此在纠正学生歌唱音准节奏问题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从歌曲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启发和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

  6、跟录音原唱填唱歌词,找出歌曲中表达对祖国热爱和赞美情怀的歌句重点唱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我会对学生是否“有表情地唱歌”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从引导学生挖掘歌曲中重点乐句,高潮乐句出发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理解和表现。

  创造————————→拓展升华爱国情感

  1、师生同唱歌曲

  师生声情并茂同唱歌曲《祖国印象》不仅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歌曲情感的升华。学生们积极主动深情、自豪地演唱让歌声回荡在教室里久久不能平息,而学生与祖国心心相应的情怀也久久不能平息。

  2、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聆听歌唱祖国的歌曲,写首小诗表达对祖国的爱下节课与同学老师及交流。

  激发学生从不同音乐作品中感受对祖国的各种真挚情感,并尝试用写话,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感悟和爱。这个活动是对《祖国印象》第二课时铺垫,让人意犹未尽,期盼下次学习的到来。

  本课设计从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听促进开展任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注重音乐整体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声情并茂演唱能力和以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音乐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歌曲《小熊过桥》。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小熊过桥》是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九册第四课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G大调6/8拍的由多种演唱形式组合而成的歌曲。歌曲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活泼跳跃的旋律ABACA的回旋曲式结构描绘了小熊过桥由害怕到勇敢跑过桥的前后不同心理对比。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

  二、说教学法

  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勇于探索创造。他们喜欢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因此我打算采用:兴趣引入,教授欣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本首曲目的特点。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基本理解音乐中简单的回旋曲式结构,通过形象记忆和歌曲对比。提高基础音乐修养。

  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较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小熊过桥》,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

  三情感目标通过小熊过桥这个故事启发学生在困难面前应该做勇敢自信的人。其中我把学生能够较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小熊过桥》作为本课的重点。学生能够基本理解音乐中简单的回旋曲式结构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来谈谈我的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1、第一个环节:用童话的方式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我会有两个提问来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试过自己单独走过一个独木桥呀?”2、“那你们第一次过独木桥时的心情还记得吗?有没有同学可以举手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与想法?”当同学们回答完自己的心情与想法后,我会马上顺着这个话题,告诉他们:“今天,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只小熊也将要走过一个独木桥了,它的心情会和你们一样吗?”这样提高学生想要去认识这只小熊的兴趣。

  2、第二个环节:,我需要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熊过桥》的动画片,当然,播放的背景音乐正是本节课要学的歌曲。我会要求学生在看与听的过程中思考:1、小熊在桥边依次遇到了什么动物?2、小熊出现犹豫的时候哪一句音乐反复地出现?你能数出它出现了几遍吗?这里我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提示。不一会学生就能告诉我:老师,小熊在桥边依次遇到了乌鸦鲤鱼。而小竹桥,摇呀摇,有只小熊来过桥。这句音乐出现了三次。这样,就可以引出本课的难点——回旋曲式,我会介绍一下回旋曲的定义,回旋曲式是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补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接着,我拿出标有英文字母ABCD的卡片,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乐段,其中,把大家听到的重复的那个乐段归为A段,其余的乐段让学生在我的带领之下去思考,去讨论,然后请代表出来用ABCD的英文字母展示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出来摆卡片的时候,我会再次播放音乐)。聪明的同学很快就把正确的答案ABACA摆出来了。但是,无论结果如何,是坏是好,是对是错,我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肯定,并做出简单的点评。这一环节是我的教学难点,可并不是我的教学重点,因此所占用我的.时间并不长。

  3、第三个环节:在这一环节里,我的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学会唱《小熊过桥》。由于在上一个环节中已经听过这首歌曲两次,学生已经对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印象,接下来,我会用一句“小熊现在正害怕地站在桥边,如果你们可以学会唱这首歌,小熊就有走过独木桥的胆量了,你们愿意帮帮它吗?”这样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再借用钢琴,音箱等教具,当学生在反复多次的音乐声当中,对歌曲《小熊过桥》由陌生到熟悉,从而把歌曲主动地变为自己的东西。

  4、第四个环节:结束前面三个环节,我会继续牵引着他们的童话思绪进入第四个环节,我会再让学生看一次《小熊过桥》的动画片,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想,“小熊站在桥上害怕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用什么动作可以展示出来呢”“乌鸦在树上笑它的时候又该怎样用肢体语言给展示出来呢?”将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到本堂课的一个最高点,让他们根据歌词,去编排一些简单舞蹈动作,并排成一个完整的微型歌舞剧。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排练,在经过3—5分钟的排练,请出有代表性的一些组出来合着音乐进行表演,而台下的同学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合着音乐演唱。通过歌舞表演,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遇到困难时和小熊一样勇敢自信。将童话故事贯穿于教学的四个环节实施之后,我的本堂音乐课也轻松地完成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评委老师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4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在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我一堂音乐欣赏课《土耳其进行曲》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说教材、说学生

  教材分析

  《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这首奏鸣曲作于1778年。据说在二百年前,土耳其国王访问欧洲时常带乐队随行,使别具风格的土耳其音乐传入欧洲。当时欧洲的一些作曲家喜欢将异国情调的音乐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出现了“土耳其热”。贝多芬也曾写过一首《土耳其进行曲》。

  莫扎特在这首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曲首标上“土耳其风”一语,故而得名为《土耳其进行曲》,常被单独演奏,并改编成各种演奏形式的器乐曲。由于旋律流畅,风格清新,此曲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甚广,经久不衰。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是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欲、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我校虽地处农村,有特长的学生寥寥无几,但通过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学生也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五年级的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和探索、创造音乐的活动能力较强,喜欢律动及各类音乐活动,具有一定的识谱及拍击节奏乐句的能力。

  教学目标

  《课标》中提出音乐课程的定位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课程”。音乐教育的审美,往往表现为人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创设艺术环境、渲染情感氛围,在审美体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当中。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定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简单生平以及其生前的几个小故事。

  2、能正确听辨、拍击,知道进行曲的特点,重在节奏,如:╳0|╳0|╳╳|╳0|。

  3、记忆乐曲主旋律,并能独立模唱。

  4、知道音乐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速度的变化或者力度的变化等。

  5、知道《土耳其进行曲》的几个主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故事,吸引学生,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

  2、把曲子分成4段,分别讲解每一段的各自的特点,并用学生便于接受的图文板书来分析乐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莫扎特的传奇故事可以吸引学生,音乐的律动可以感染学生。

  2、让学生集体参与乐曲的表演,感受进行曲的风格,感受《土耳其进行曲》的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进行曲的特点,知道进行曲的主要节奏,能一边听乐曲一边进行“伴奏”,知道《土耳其进行曲》的曲式结构。突破节奏学习的枯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教学难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表现、培养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二、说教法、说学法

  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播放图片及音乐,将视听结合,同时结合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画面和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特点。本课教学内容以听为主,因此在教授歌曲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分段试听、模唱法、启发联想法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听、拍、唱、赏等教学环节,让学生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和正确的节拍、速度表演《土耳其进行曲》,并能感受不同节拍不同速度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潜移默化的消化本课难点。

  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敢于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音乐。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集体参与,使学生在听、拍、唱、赏等活动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音乐律动、体验等活动感受音乐,使他们对音乐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教育理念: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把“美”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将体现在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每一次评价、课间的.每一页界面、课堂的每一处声响。本节课的“美”主要体现在莫扎特的音乐天赋美、乐曲的旋律节奏美、莫扎特的人生信仰美,以及同学们的表演意境美。

  教学过程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上一堂欣赏课。(教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师:听过吗?一般在什么时候听过?

  师:知道为什么叫进行曲吗?

  师:一二一0,一二一0,一二三四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欣赏的是一首响誉世界的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它是由世界音乐大师莫扎特作曲。

  二、介绍“乐神之子”莫扎特:

  1、莫扎特故事:关于他神童的往事,有两件:第一件是他爸教他姐姐玛丽安娜弹练习曲时,他在旁边玩。他姐姐怎么也弹不好,所以只能不停地挨打,不断地挨打,手都打肿了,3岁的莫扎特看不过去了,就爬上去替姐姐弹,结果顺利地弹了出来,他爸惊呆了。由于莫扎特无师自通自学成材的天分,成功导致他姐姐从此对钢琴彻底散失信心,改为往家庭主妇的方向努力。并且他弹另一首曲子时,那曲子音阶比较长,莫扎特太小,手不够长,总来不及收回来,于是他聪明地用双手分别控制了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中间的那个音节用他的鼻子来完成。

  2、简介乐曲背景:

  师:《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据说在二百年前,土耳其国王访问欧洲时常带乐队随行,使别具风格的土耳其音乐传入欧洲。当时欧洲的一些作曲家喜欢将异国情调的音乐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出现了“土耳其热”。1778年,莫扎特在这首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曲首标上“土耳其风”一语,故而得名为《土耳其进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音乐大师莫扎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赏析乐曲:

  (旋律流畅,风格清新,速度稍快)

  主题A:

  师:乐曲有三个不同的主题,我们来分段欣赏。首先请听第一段,同学们听完请告诉老师你们听完的感受。(播放A主题)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欢快、愉悦)

  师:听完之后同学们谁能哼出这一主题的旋律呢?

  师:老师用一个图谱来帮助同学们记忆。(播放音乐,生听第2遍,师画图)

  师:哪位同学发现了图谱有什么规律?

  师:说明莫扎特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作曲家,不仅注重旋律美还注重形式美,这是他成为音乐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伴随音乐,用声音da来模唱第一个主题、一部分同学打节奏,一部分同学用手势画图。)

  师:同学们,第一个主题我们应该用英文字母什么表示?

  生:字母A(板书A:活泼轻盈)

  主题B:(播放B主题)

  师:这个主题与上一个主题在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生:大,强,重……

  师:力度大表示了什么?

  师:用beng来模唱(幻灯片展示乐谱)(师弹奏,生跟唱,要求爆发有力)

  师:为什么叫进行曲?

  生1:旋律

  生2:节奏

  师模拟表演节奏:╳0|╳0|╳╳|╳0|,并讲解该节奏,强调掉该节奏是这首曲子成为进行曲的灵魂。(生表演该节奏)(播放B,生用节奏伴奏表演)第二个主题用字母B表示。

  (板书B:铿锵有力)

  主题C:(播放C主题,师画图谱,生听)

  师:反复记号,要唱两遍。

  师:观察图谱,发现什么规律?

  生1:前后有呼应,中间有变化。

  生2:有上行,有下行。

  师:又一次说明了莫扎特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经过深思熟

  虑,反复推敲的。(播放C,一部分生摇“沙锤”,一部分生画图谱)

  (板书C:流动不息)

  尾声:(播放尾声,师画图谱,生听)

  师:图谱像什么?

  生:烟花。

  师:为什么要放“烟花”?

  (板书尾声:宏伟壮观)

  四、复听乐曲:

  1、忆一忆,辨一辨

  师:刚才我们分别赏析了3个主题和1个尾声,相信大家的脑海里都留下了一定的印象,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如果听到A就用1示意,听到B就用2示意,听到C就用3示意,听到尾声就举拳头示意。

  (师随机弹奏各部分,学生给出相应答案)

  2、听一听,摆一摆

  师:一边听,一边做记号,请你们用笔记录下音乐的轨迹。听到A就用黄色B用红色C绿色尾声用粉色。

  (播放完整乐曲,生摆乐曲结构)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它的结构:黄红绿红黄红粉(幻灯片)

  师:有一个主题出现的次数最多,是哪一个?

  生:B

  师:次数最多是主部,其他的叫插部。像这样主部重复多次与插部交替出现的曲式叫回旋曲式结构,所以土耳其进行曲又叫土耳其回旋曲。

  3、听一听,演一演

  师:刚才每一段的动作还记得吗?老师把整首曲子放给你们听,请你们把刚才的分段表演串起来。

  (播放完整乐曲,学生表演,教师指挥)

  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非常的投入,心情舒畅吗?有专家曾经研究过莫扎特的音乐,发现他的音乐还具有治疗精神疾病的效果,他说:莫扎特的音乐比较简单,总是让某一旋律多次重复出现,而且是以我们大脑喜欢的模式重复。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也是这样吗?

  (有兴趣的同学聆听吉他版本、古筝版本、爵士乐版本、口琴版本等多版本,培养学生听辨能力。)

  五、小结: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曲子的心情是舒畅的、激动的,这也反映了莫扎特本人的作曲动机同样如此。同学们,莫扎特是神童,从小表现出惊人天赋,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尽管莫扎特乃旷世奇才,尽管他享有极大的荣誉,可他的政治地位不高,在大主教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奴仆,因此他的后半生可以用凄惨来形容。孩子夭折,妻子重病,经济拮据,但他依然坚持作曲,生活苦难没有压倒他,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他在音乐风格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表现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人的尊严的追求,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我们不仅要欣赏莫扎特的作品更要欣赏他的人格,这就是老师今天要告诉你们的。

  板书设计我采用图文式板书—清晰明了,具有艺术性、启发性,将难点进行突破,形象生动,让学生一目了然。

  四、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绪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音乐教材。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百花园》。接下来我将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围绕“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对本单元进行阐述。

  一、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会发现,它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总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来丰富情感体验和陶冶高尚情操的。这个课程总目标又是通过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表述的。

  1、第一个层面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教育目标来说,它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第二个层面是“过程与方法”

  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的方式。对于审美教育来说,大多是体现为“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许多目标就蕴含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亲身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进行模仿、积累,才会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

  3、第三个层面是“知识与技能”

  上述目标又分为三个学段,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中,分别是1-2年级的第一学段、3-6年级第二学段和7-9年级第三学段。

  (二)学段目标

  今天,我所说的教材就处于3-6年级第二学段,它的教学目标有: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及感受与欣赏的能力,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其它音乐表现、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它的内容标准概括起来又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

  (三)内容标准

  (1)感受与欣赏

  (2)表现

  (3)创造

  (4)音乐与相关文化

  (接下来我也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材阐述)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册教材的编写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以主题单元为框架,共有9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各不相同,每个主题下又设有欣赏教学、歌唱教学、音乐知识、编创与活动等内容。使得教材无论是一册、还是一单元都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的内容结构是由“经线”“纬线”交融而成。“经线”是指各音乐要素。如:音高、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贯穿其中。而“纬线”则是以“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文化”等系列版块渗透其中。

  3、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册教材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百花园”。其中汇编了四首作品,有以花寓意的四川民间小调《盼红军》;有借花抒发美好生活的河南民歌《编花篮》,有借物喻人的《牡丹之歌》以及沁人心脾,仿佛艳丽多姿的器乐曲《花之歌》。在教学安排中前两首是表演唱,后两首则是欣赏曲目。通过学习《编花篮》等这四首音乐作品,能够使学生感受四川、河南等民歌的特点与风格,在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己寻找歌曲中富有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再通过聆听乐曲及进行最后环节《花之歌》音乐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通过音乐所表现出的各种花景,享受百花给人们带来的温馨与快乐。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通过以上这些学习,感受与欣赏,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歌曲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进而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这达到了《音乐课程标准》第一领域的要求,即:感受与鉴赏。

  接下来学生体验四川、河南民歌的特点,完整、有表情的参与歌曲《盼红军》和《编花篮》的演唱,采用独唱、齐唱、合唱等多种形式表现,再通过自制打击乐器,舞蹈等创编渲染气氛,完成曲调填空创作,这样又培养了学生表现音乐及创造的能力,又达到了《音乐课程标准》第二、三领域的要求,即:表现与创造。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地方民歌的鲜明色彩,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又通过结合音乐和伙伴合作进行表演,体会了百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真切感受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这又达到了第四领域的要求,即音乐与相关文化。

  4、本单元在教材中的纵向整合

  本单元是人音版小学教科书“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相关文化”主题系列中内容的.展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突出音乐特点”,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的理念。五年级”百花园“这一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模仿腔调,练唱旋律等,感受不同地方音乐特点,理解“百花”的美丽与多姿,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也为以后有关民族音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要说的是的第三个环节:说建议,我也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大方面进行阐述)

  三、说建议

  (根据课标和教材特点,我先说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创设音乐情境,以美育人。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更有效的来感受它,在体验的过程中带领孩子们感受它所表达的情绪,以获得审美的能力,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在课堂伊始,我设计首先伴着优美的音乐(盼红军伴奏),请同学们有序的进入教室,(播放课件)这时我说“欢迎大家来到音乐百花园,看,花园里的花儿都在为你们竞相开放,你们问到了那扑鼻的芬芳了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伴奏音乐及多媒体画面等创设情境,使孩子们能迅速进入音乐的氛围,拉进教学内容与孩子们的距离,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亲近感,走进教学内容的百花园。

  又比如在歌曲教学环节中,在学习四川民歌《盼红军》中,我利用听、唱、画、念、拍、说等多种学习手段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歌曲中旋律不难,但段落、唱词较多,为了使学生们能清晰地分辨记住歌词,我采用设问“歌曲中都唱到了哪几种花?采花都献给谁?节奏有什么特点吗、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是么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歌词,感知歌曲的内容。随后有利用电子琴和节拍器让学生跟节奏读歌词,帮助他们将歌词与节奏进行初步的融合,也为后面的学唱做了铺垫。在此基础上,我会趁热打铁安排他们“自学曲谱”“自学唱词”等步骤初步完成歌曲《盼红军》的学习任务。

  新课标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歌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教学理念,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他们动手动脑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增强了自信心!

  2、善于引导,培养审美情感。

  本单元歌唱教学中的表演唱歌曲《编花篮》是一首我们河南民歌的代表作,具有突出的河南豫剧曲调特点。可特色究竟蕴含在歌曲的那些旋律中呢?如果能引导学生感受到最具特色的乐句,也就抓住了歌曲的核心。于是我以整体感受歌曲为出发点,巧设问题“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找出最有特色的乐句,就是唱好装饰音中的前倚音,突出具有浓郁的河南民歌特点,怎样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重难点呢?于是我通过让孩子来听琴和听老师范唱的方式,先来这样演唱一遍没有装饰音变化的乐句,(范唱歌曲前几句),然后再加上歌曲中有装饰音的乐句和结尾衬词“那哈依呀咳”,运用河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及唱腔,,再对比范唱一遍,就又彰显出了这样的效果(范唱),这样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了两种声音的不同变化,并声情并茂地进行模唱及练习,初步掌握及感受河南民歌的特点,也更深刻体会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课堂上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大家都是主创人员,我们和学生应当是彼此相互沟通的。老师用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孩子们,帮助他们培养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其实,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我们应当启发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而不是用标准答案去束缚他们。在创编活动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来创编歌词,孩子们在老师给出的游戏项目中进行小组间的配合,有负责写歌词的,有负责编动作的,有负责演唱的,在表演中还可以是打击乐伴奏、舞蹈等,形式不限。这样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又鼓励了他们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帮助树立自信心,进而培养学习音乐兴趣。

  (二)评价建议

  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评价机制。

  1、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以关注学生发展为主线的纵向评价为主,以横向评价为辅。

  (三)最后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也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们来说。

  1、要以音乐教材为基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提供的参考资料,从教学实际状况出发,以音乐教材为载体,设计出即体现音乐艺术审美,又具个性的课堂教学。

  2、合理使用音乐教学设施。

  在这一单元中就用到以下这些教学工具来辅助,已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件展示)

  3、挖掘学生自身资源,发挥教师资源优势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挖掘、开发和利用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能力、及已掌握的音乐技能等因素,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和参加音乐类的表演、比赛等,给予展示的空间,(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校组织孩子们参加的一些文艺表演和比赛(课件)。这是我们每年六(1)前夕举办的校“七色花艺术节”,在艺术节期间,孩子们可以参加声乐、器乐、舞蹈、曲艺、书画等多种项目的比赛和展示,既丰富了第二课堂,又为他们提供了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更有效的体现了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成果。

  音乐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学科,它给予孩子们的是丰富的感受和美的熏陶。在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世界的道路上,我们只有认真研读课标与教材,才能把“无声的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们在新的音乐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感受灵动课堂、高效课堂,乘着歌声的翅膀,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