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个人心得

时间:2023-03-07 13:48:0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理教育个人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1

  经过网上教育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真实感受颇深!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经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简便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我的人格,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

  经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

  为了让学生构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为了让学生构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仅有构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必须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2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我认为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透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忙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带给心理援助的过程。

  透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必须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参与到了群众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忙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到达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必须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构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带给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齐共同努力,不仅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带给心理方面的服务。个性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

  而且在那里我能够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忙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能够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忙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3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4

  上周五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习,让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想我应该深入思考这几个问题了“希望得到什么成就、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循序渐进的行动”!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些教师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对学生教育管理时,我们要经常想到学生是一位“受教育的人”他应该享受到老师给他带来的,慈母般的爱,必要时给某个学生要有身体的接触,比如说学生扭扣掉了,在教室里帮他缝上,他会感到很幸福,在其他学生面前感到很骄傲。别看我学习不好,看老师多喜欢我。

  老师大部分,都有偏向心,有的学生的成绩不好,我们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对待他,去挖掘该学生身上其它方面的长处,比如劳动,体育,画画等,要用赞扬的语气跟他说话,鼓励他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做为教师要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5

  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的思想还不成熟,成长过程中会面对许多问题,所以我们需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利于青少年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青少年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6

  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

  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欢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境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教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仅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仅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7

  我这次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教师心理健康网上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聆听了专家的视频讲座,对心理健康有了了解,学习了专家的专题讲座,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次培训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安排得当,收获很大,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忙。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认真学习培训课程,完成作业,用心互动交流。透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让我掌握了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了调控职业倦怠感、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心理压力的潜力,增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的潜力,收获颇丰。

  如果没有这次心理健康培训,我或许还是会认为教师是没意思的职业,或许还是不会更理智更清醒地认识我自己,认识教师。此刻我懂得了,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离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太远。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有着渊博的学识,还有着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就应乐意去理解生活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做一个教师,就不可避免地要扮演着多重主角,变换着多重身份。要很好地调适这种不可避免的主角冲突,首先就要自强素质,让自己有潜力去应对这些主角的需要。而不是总说此刻的学生怎样怎样不好管,做教师有如何如何难。要学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因生活而影响工作,也不要因工作而影响生活。当自己有足够的潜力,能把自己工作中的各种事情处理好,那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怨言,自然就能更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职业和日常工作,就能在工作中有热情,有干劲,并最终有成就感。因此,我们务必重视自身地继续教育,不断加强各方面学习,让自己与时俱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不断变化的学情,做一个至少合格的教师。

  透过本次培训,1、让我掌握了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明确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2、让我掌握了调控职业倦怠感、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心理压力的基本技能.3、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4、增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的潜力。5、我更进一步懂得:教师在生活中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一个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

  因此,在安排工作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不要把自己当成工作的机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养足精神才会有更好的工作效果。不管工作有多忙,也要抽空为自己泡点儿茶或者冲杯咖啡,长时间的坐着从事一项工作的间隙必须要站起来活动活动。假期,多去户外散散步、爬爬山,参加朋友聚会等。只有这样,才能以用心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要明白成功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首先要认识自己,读懂自己。我们到底有多少对手,到底有多少条路子,恐怕我们说不清楚。但有一个对手,正是我们自己;有一条路子,那就是勇于走你自己的路。说实话我们无权选取我们的工作环境,但我们要尝试着在教育这块沃土里展示自我形象,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我将把我这一个月学习的成果与我的同行们一齐分享、交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心理健康的园丁,为祖国培育出美丽健康的花朵。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8

  经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当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应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应对自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我的'心理,明白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简便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理解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我具备较强的适应本事。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所以,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本事。要坚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经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职责,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本事,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团体坚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职责,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资料,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感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职责。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能够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能够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好自我的时间,增强自我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9

  学习《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后体会颇多。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中的《散落的钞票》一文中,通过人们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中,使学生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和谐是要大家来共同维护的。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关键。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10

  我们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健康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但是心理的健康经常被我们忽视。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少年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少年,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青少年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因此,青少年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学校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学校生活。

  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11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习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学习错误的,还不如不学。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习理论。然后在学习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阅读这类的好书。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路也会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宽广。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12

  在科学技术飞速提高,知识的今日,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可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梦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齐,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欢乐的基础。所以,在大学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确定自我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必须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此刻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终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境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所以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能够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坚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坚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理解,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能够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忙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当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我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13

  来到新晓掰指算算已有两个年头了,本学期中我校建立了“阳光心语室”,我光荣的成为了心语室的一位志愿者,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姐姐”。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从此以后对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不由的留心注意起来了。

  我们的宗旨是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适应与发展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使学生能适应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环境,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缓解情绪困扰,消除心理危机,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寄宿生,在校时间长,家庭生活环境复杂。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机和困惑。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同学的来信,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类回信,最大程度的给予了心灵的帮助。

  本学期3月26日,我很荣幸的同李主任参加了太原市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学的年会,听了名师们的示范课。下面是我对此次活动的一些感想和大家来分享交流。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那节由尖草坪一中朱洪杰老师讲的“唠叨、暴躁的表现”课堂中围绕学生在家都发生多被父母唠叨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孩子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造成家长唠叨以至于暴躁的表现呢?老师设计了这么几个大问题来进行的。其中又在小环节中有一个特别精彩的部分让我至今难忘,学生经过讨论老师提出的在家什么时候会让家长唠叨发脾气,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变现的淋漓尽致。当时场下也是掌声不断啊!这足以证明学生是能够理解体会到家长的心理角度的。在此老师也进行了总结分析:

  1、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2、父母的工作压力大;后面又通过播放老师对家长的一次采访录音,学生在课堂中听到了家长的心声。家长对孩子唠叨、发脾气的那份无奈;家长担心孩子的理由。学生通过课件上的父母是如何为自己的孩子时,那份真挚的爱时,联系实际你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体,有可行性。这时孩子们动手写出了自己的行动计划。在课后老师还留了作业,那就是“给父母的一份信”。学会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课后的总结那就是:让学生理解父母,让父母理解学生,让理解搭起孩子与父母的桥梁。

  那么具体自己的工作中又该怎么做呢?自己也在不断的查找资料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片面见解仅供参考。希望也能让老师们进行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柯赖齐亚和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14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15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对我来说,这次的教育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教育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教育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教育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心理教育个人心得】相关文章:

尿酸多少正常03-03

50岁突然不来月经正常吗01-11

更年期如何保持月经正常01-13

绝经后半年又来例假正常吗01-19

儿子妈妈关系不正常怎么办02-24

开公司需要多少钱02-17

还阳卧害了多少人02-23

乳胶床垫克重多少合适02-25

儿童每日需要摄入多少肉类补充营养?03-01

减肥茶一盒多少钱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