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南心得

时间:2024-03-29 13:44:5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阅读指南心得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阅读指南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指南心得

阅读指南心得1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这是一则心理学寓言故事,讲的是螃蟹、猫头鹰、蝙蝠它们上补习班是为了去除各自的恶习,获得博士学位证明学有所获且知识丰富。可在实际生活里,仍然各行其是,并未改掉自己的恶习。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拥有再多知识,没有行动,一切都不可能改变。所以,行动力决定着你的能力提升度。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对于想要提升个人能力、掌握某项技能的学习者来说,阅读不失为获得知识的良策。而仅有知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将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使读书真正“活起来”。如何才能做到通过阅读让知识活用呢?《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公司法人销售工作,之后尝试独立创业。因受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观点的启发,大岩俊之开始走上阅读之路。通过长期学习与实践,大岩俊之实现了平均每年阅读300本以上书籍的目标,并在2010年正式独立创业后,成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等能力的知名讲师。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里,大岩俊之介绍了自己如何以行动思维贯穿阅读始终的阅读技能,他用丰富的阅读规则与原理详细讲解了以行动目标为方向确定读书目的、以寻求行动方法为目的获取知识、以习得的知识为指引迅速行动的三步读书法,教我们“让一本实用的书被实用地阅读”。

  一、以行动目标为方向确定阅读目标

  除非你是为了消遣,否则任何想要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者都不能漫无目的地阅读。不然,读了等于没读。为什么要带着目的去读书呢?

  大岩俊之认为:“带着主动意识去行动会更加专注,因此也会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获。”

  被多方推荐的阅读指南书《高效能阅读》中也这样说:“务必有意识地进行以‘行动’为轴、蕴含‘内在动机’的读书”。

  比如,你或许想学写作方法,或者想学育儿知识,也可能想学烹饪。那么,你可以找相关书籍来学习对应的方法。也就是说,读书是可以满足你内在需求的有效途径,更具动力与持久热情的读书应该是带着“目的”的阅读。

  对此,大岩俊之进一步指出:“明确目的,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再去阅读,这样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所以,得从行动目标出发选择书籍。具体怎么做呢?

  大岩俊之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先清楚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接着去实体书店概览序言、目录、后记等部分,实际接触书籍本身,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书籍;最后确定关于书的问题。

  什么是关于书的“问题”,大岩俊之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哪些信息对我达成目标是有帮助的?本书最重要的三点是什么?解决××的方法、提高××的方法、能够××的方法有哪些?”等等。

  按这些步骤去做,就能在读书时把更多精力放在目标和问题上,让你的读书有的'放矢,从而获得更多收获。

  二、以寻求行动方法为目的获取知识

  有了明确的目的和问题,接下来就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问题获取知识、寻求答案。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里,大岩俊之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阅读方法:“二八定律”和思维导图。

  “二八定律”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提出的,也叫“帕雷托定律”。具体内容是:“社会上20%的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会财富。”

  大岩俊之用本田直之先生的《杠杆阅读术》中的解释说明了读书也可以用“二八定律”来解释,简单来说,即:“全书最重要的20%,占有80%的内容”,而且最重要的20%中最重要的仅有4%。

  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只需要根据阅读目的重点阅读书中最核心的4%,阅读以后再付诸行动。这样比看完全书却全忘效果要好得多。

  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来获取知识呢?首先需要你在阅读时要根据之前确定的读书目的和问题做些准备工作。比如在重点处划线、标记号、注明文字、贴便签、折角,整理相关内容,把握思维逻辑等。

  接下来就可以按照阅读目的制作思维导图了。具体做法如下:“先在思维导图里面写上‘书名’‘发售日’‘出版社’等信息”,接着“根据‘阅读目的’‘深入思考的目的’的具体内容,继续往下写得出的‘答案’,最后添上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悟等内容。”

  这样就可以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与知识通过思维导图清楚地提炼出来,从而实现高效阅读。

  在未读到这本书前,我不知道读书也存在“二八定律”,但是在工作我经常这样做。高考对历史科目有四项能力要求,第一项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所以我在平时指导学生阅读史料时,都是从问题出发,迅速从阅读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再整理作答。我想,以后我可以对学生说:“阅读史料要遵循‘二八定律’,一份史料中跟问题相关的信息只占所有信息的20%”。

  至于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的板书就是最好的证明。好的板书一定能将一节内容的重点内容、内在逻辑清晰的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内容。

  “二八定律”和思维导图我在工作中一直在使用,你也用起来吧,一定可以提高你的阅读效率。

  三、以习得的知识为指引迅速行动

  阅读技能类的标杆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这样写到:“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换句话说,实用的问题其实就是行动的问题。

  对于行动问题,大岩俊之认为:“知识,只有付诸行动才可发挥效果。”对此,大岩俊之给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行动方略。

  行动的第一步:根据自己实际能力设定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

  对此,大岩俊之建议我们根据“SMART法则”设定自己目标,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预见的)、Achievable(可达到的)、Realistic(实际的)、Time-bound(有期限的)。

  行动的第二步:问自己:“如果目标按100%算,你目前处在哪个位置?”即:一定要明确现状与达成目标间存在的差距。

  行动的第三步:根据现状写出要填补差距需要具体做些什么?在这里,大岩俊之建议我们使用5W1H的提问范例:“怎么做?和谁做?在哪里做?何时做完?”

  行动的第四步:从所写的所有具体行动中选取最想做的那一项开始,将所有行动分成第二天就能开始的小步骤。

  要使后续行动持久且有效,制定行动目标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比如计划做阅读推广人,就得懂得如何高效阅读、如何进行图书类写作(书评、讲书稿、拆书稿等)。基础阶段你可以定一个月完成两到三本书的书评任务,再多了就是超越实力能力,更别说完成一本书的其他类型写作。

  目标确定之后,就得明确目前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为缩小与目标达成时的差距你要做哪些具体行动。写出具体行动、制定计划很容易,关键在于能否行动起来。

  比如在基础练习阶段,我制定了一月具体行动计划:读完一本书,完成书评、讲书稿、拆书稿。可是两个月多过去了,我就写了三篇书评。讲书稿、拆书稿学习了方法但没实践过。工作忙、家庭事务多是客观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行动力差。所以,无论明白多少知识理论,不行动再多知识都是“纸上谈兵”。

  以上就是《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呈现给我们的“用行动思维贯穿阅读始终”的主要内容。另外,在这本书中,大岩俊之还介绍了高效率读书的方法(如超并列读书法、安排时间读书)、记忆方法(如故事记忆法、联系记忆法)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

  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

  古语亦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解决问题最好的的方法就是行动起来。愿我们纸上得来,终为行动所爱。

阅读指南心得2

  若若和小敏同时喜欢上了同公司的一位不但有学问,有品味,而且还特别有钱的日本男人。

  为了能够获得那位日本男士的青睐,对日语以及日本文化完全一窍不通的她们暗地里进行了公平的较量。她们都买来了市面上所有有关日语和日本文化方面的书来读。但没过多久,若若便不得不放弃了,原因就是她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终于读完了所有的书,但却收效甚微,甚至连一项资格证书的考试也没有通过。她只好默默地收起自己的一片芳心,低眉顺眼地过着和往常一样波澜不惊的生活。

  而付出了同样时间和精力的小敏,却与之完全相反,不仅顺利地拿到了职业口译资格证书,而且对日本文化的熟悉程度简直令那位日本男士误以为她就是日本同胞。后来,小敏又鼓足了劲考上公费留学到日本念研究生,甚至还拿到了硕士学位。虽然几经考虑并没有和那位日本男友走进结婚的殿堂,但是她的人生却因此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同样普通的两个女孩子,付出了相同的努力,为什么她们的人生却是截然相反呢?

  来自日本的大岩俊之最有发言权。大岩俊之在他的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中认为,如果我们无法把从书上得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一切只不过是“空读书”罢了。

  大岩俊之,日本Role Job的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曾经供职于四家公司担任法人销售,在这四家公司任职期间,他的个人销售业绩始终保持第一。

  之后在走向独立创业的道路上,他发现了“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于是,向来不喜读书的他开始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书。但因为无法掌握书中的内容并加以运用,他吃了不少苦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想方设法地积极参加一些有关读书的研讨会,不断地反复实践,总结出了一些个人读书上的心得,最终,他成了一名讲师,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而《实用性阅读指南》便是大岩俊之的读书经验总结。在书中,大岩俊之慷慨地与我们分享了如何有效率地读书,如何牢牢地记住读到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的知识付诸到实际行动中。

  一,如何有效率地读书

  1.确定自己读书的目的

  天气渐冷,马上又要过年了,所以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考虑要给自己买一件新款的既保暖又修身的羽绒服。然后我每次逛街的时候就会发现,大街上几乎所有的年轻女孩都穿着今年新款时尚的羽绒服。而事实上街上穿新款羽绒服逛街的女孩子并没有那么多,只是由于我的关注,注意力焦点集中了,所以变得很在意。

  读书同样也是如此。当我们带着“目的”去阅读,明确地想要知道自己“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专注,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也就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了。

  2.要有时间意识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了时间意识,效率都会迅速提高。

  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家里的冰箱空了,今天不能再加班了,必须得去超市进行采购了。然后你在工作的时候就会格外在意时间,工作效率也比平时要高很多。

  同样地,我们可以针对一本书制定具体的阅读时间规划——比如“此次阅读时间是一个小时”“今天没什么时间,所以就读30分钟!”……

  这样一来,我们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度、注意力集中度以及我们的读书速度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3.利用二八定律,着重掌握书中精髓

  在此之前,我和大部分人一样对读书始终有误解:认为好不容易花钱买来的书,必须要从头读到尾,全部理解才行,不然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精力,结果每次读书,我的心理负担就特别特别的大,甚至会半途而废。

  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二八定律”认为:社会上20%的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会财富。

  同样,书上的知识也能用此定律解释。本田直之在他的《杠杆阅读术》中就提到:

  “一本书里的重要内容占20%,再从其中抽取80%后,所提炼的要点只占16%,如果是200页的书,就只有32页是关键内容。”

  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要试图全部理解,要毅然决然地学会断舍离,果断舍弃书中非必要部分,着重掌握书中重要的部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而且读书的成就感也会大大地增强。

  二,如何牢记读到的内容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阅读烦恼:明明是读过了的书,为什么却总是记不住书中的内容?然后就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问题了。其实这根本就不是我们的错,是因为人类大脑的构造原本就善于忘记。

  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0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种现象,并将其命名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如果我们不主动记忆的话,只消一天就会忘记大部分内容。所以,想要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四维导图,来加深阅读记忆。

  “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托尼.博赞提倡的.一种思考方法,是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四维导图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可用于演讲、会议、项目管理等,原因在于使用四维导图不仅可以整理思路、拓展四维、提高构思水平和记忆力,而且还能够通过使用关键词简短地总结出大篇幅的信息来、图标等还能增加视觉效果,让人一目了然。

  制作阅读四维导图只需A3以上大小的素色纸张,6种颜色以上的水性彩笔和一本书即可,我们可以按照阅读目的、总结一本书的章节和标题(或小标题)、整理书中自己感觉重要部分等三种方式来制作读书思维导图。

  如果我们想要自己对于读到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强化记忆。

  三,如何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约翰·菲希特说:“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有行动起来了,才会有所结果。

  学过的知识也是一样,只有自己去尝试实践、付诸行动,才可发挥其效果。

  1.设定具体的行动目标,思考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当你读完一本书以后,你首先要问自己的是,接下来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把自己想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写下来,认真地思考自己的现状和行动目标之间的差距。

  2.将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确定行动的先后顺序

  有些人与行动目标的差距比较小,而有些人与行动目标的差距就相对离得很远,所以我们要全面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给出5个以上具体的行动方案,然后按照优先顺序排列,从诸多条目中,选出一条自己最想做的。

  3.立刻开始实际行动

  已经确定了需要实施的事情了,那就马上开始行动起来吧!

  读到这里,想必你也一定彻底明白了若若和小敏的人生迥然不同的原因——仅仅想要单纯地依靠阅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是不可行的,唯有将读到的知识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切实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命运的画板才能完全任意自己来着色。

阅读指南心得3

  读书多了,难免会有这样的感受,似曾相识却想不起具体的内容。工作中遇到问题印象中是见过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法,却又想不起具体可实施的方案。偶尔发出感叹,年纪大了记性不好。那有没有一种神奇的记忆法能够将看过的书扎根脑海不忘记呢?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中指出,时间越长,能够记住的东西就越少。阅读的内容越多,基数越大,时间长了能记住的内容就越少。那有没有一种可行的方法,只记录每本书的精华部分,把庞大的内容基数缩小,按照人自然遗忘的速度,留存下来的还是精华内容呢?《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是一本解决遗忘问题,还能实操的一本手册。书中有详细的阅读与记录的方法,能有效的解决阅读遗忘的问题。

  《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是日本的大岩俊之,Role Job法人,也是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能力的讲师。因发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开始对“阅读知识—获取知识—付诸行动”进行反复实践。《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是他精心总结的实用性阅读技巧,既可以提升阅读效率,还能实际运用处理问题。

  提升阅读效率的方法

  要有时间意识,规定每天读书时间。成年人的时间基本上是碎片化的,很难空出整块时间不受干扰的阅读,要养成每天固定时间固定时长阅读往往会被各种节奏打乱,很难一直保持阅读平衡。如果能够事先定好阅读计划,比如阅读时间、阅读次数,那么在阅读中就会自己把握读书节奏,比漫无目的的读书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工作中会有这样的感受,下班后有聚会,当天的工作效率就特别高。阅读也是一样,固定每天阅读时长,忙碌时固定读20分钟也是极好的。久而久之,书就轻轻松松的读完啦。

  不要试图全部理解书中的内容。有学者说:“读书最大的目的是了解自己不知道的内容,而不是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读十几遍”,所以读书只吸收自己有用有价值的东西即可,哪怕读一本书只学到了一种方法或者观点,并且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那阅读就是有价值的。阅读时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遇到某个不理解的内容就卡在那里无法往下读了,如果忽略那一段不理解的内容,似乎读到后面又明朗了,所以学会摒弃部分不理解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本书的精华部分只占全书的20%,如果能集中火力找出精华的20%消化并吸收,那基本上书的内容就已经掌握了,让我们一起对书进行“断、舍、离”吧。

  同时阅读多本书。书籍是分种类的,工具书、励志书、文学、杂志、小说等,工具书最废时间和精力,小说杂志最轻松。精神状态好有整片时间,我就会读艰涩难懂的工具书;晚上睡觉前就轻松的读一小段文学小说,上下班的路上看杂志、鸡汤类能快速消化的书籍。同时阅读好几本书会主动思考搜索前面已阅读过的内容,相当于把书回忆了一遍。根据心情、时间长短间歇性的读书,既有助于涉猎广泛内容,又能轻松的获取知识。

  学做笔记,归纳重点

  把握书的结构层次《高效能阅读》中提到阅读前一定要先看目录和序言,与《实用性阅读指南》中提到的把握书的结构层次是一致的。看书的目的是学习新知识,通过目录去了解书本的整体概况,就可以锁定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翻到相对应的页码直接开始阅读。掌握书的.结构层次就好比去欢乐谷玩过山车,拿到地图找到过山车所在位置,直奔目的地。掌握书的结构层次,带着探索的目的性去学习,既可以主动的去吸收相对应的知识,又能高效利用时间。

  思维导图提炼重点,归纳书籍内容“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托尼·博赞”提倡的一种思考方法,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关系梳理图,比如说以前念书读《红楼梦》,里面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就会在白纸上手动画图记录人物的关系,这种人物关系图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应用很广泛,不仅可以帮助梳理书籍的重点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是非常实用的工具。比如项目里的树状图、组织架构图的拆分等等都是属于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步骤拆分,层层梳理就轻松的提炼出了重点内容。以后需要回顾书本的内容,直接看思维导图就相当于把书重新复习了一遍啦。

  将书本上学到的方法成为行动目标

  按照SMART法则,逐步达成自己的目标。看工具书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看起来方法很棒很不错,运用起来却无从下手。要将书本上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改变原有的模式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并且需要克服某些困难。SMART法则是把学到的方法变成可视化可监控的一种步骤。SMART法则翻译过来就是具体的、可预见的、可达到的、实际的、有期限的,运用SMART法则之前首先需要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将目标按照这5个选项步骤进行拆分,用5个指标实时监控自己的进度,可以反向检测我们距离目标的差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在工作中尤为适用哦。

  古语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实生活中别说百遍了,重读一遍估计也是少之又少。能够把读到的书快速的消化吸收,这不是取巧,是一种能力。经常听到有人说读过那么多的书,依然过不好一生,不过是阅读思维没有转换过来,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大量的输入,当下的阅读要求的是输出,可以理解为说出来、写出来和用起来。

  让我们一起把阅读的节奏放慢一点吧,把书中的内容方法真正的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不为阅读而阅读,不急功近利,我想,这才是阅读的价值所在吧!

阅读指南心得4

  我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指南》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回顾《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主要讲述了《纲要》制定的原因、目的、性质、任务、外部原则、内部原则及自身特点;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主要讲述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目标(该领域重点追求什么,其主要的价值取向)、内容与要求(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与此同时,该领域教育的内容自然地负载其中)、指导要点(点明该领域知识的主要特点,其教和学的主要特点;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主要讲述了幼儿园教育的根本原则、活动含义、基本原则、各方面的原则、教育活动目标、内容、形式、环境、一日生活、幼小衔接。第四部分教育评价:主要讲述了幼儿园教育的功能、主体、实施原则、主要内容等。

  二、品读《指南》

  1。社会现状

  在生活习惯上,孩子们还是普遍滞后的,如“有一个小女孩都快5岁了,特别内向、懦弱,每天在幼儿园都尿裤子,尿完还不敢给老师说。课间活动,她几乎从来不和别的小朋友玩,感觉有些小朋友总是欺负她,经常看她脸上、胳膊上被抓得一道一道的。”再如“有个小男孩在幼儿园里从来不吃亏。看到别的小朋友拿有好吃的、好玩的,他伸手就去抢;别人如果不给,他张口就咬。“老师警告过,如果孩子再咬伤人,就要我们换幼儿园。在家里也真管教了呀,但是从来都没用。”等等。

  2。《指南》学习

  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乱象和误区,《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它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培养提出建议。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它是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按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需要,对家长的科学育儿具有指导性作用。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它更符合现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指南心得5

  4月7日下午,我有幸在实验小学阶梯教室聆听了祝士媛老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点解读。祝老师就《指南》制定的背景、作用和意义、结构和内容、与《纲要》的关系及实施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在座的老师分享了美国的教育标准和日本的教育模式。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身为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在幼儿园安全重于一切的压力下,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限制和包办过多。祝老师有几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自己,那就是“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度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职责带来孩子的无措”,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候,处处都是一个“过”,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独立,如何才能长大?

  其次,我们要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是《指南》,对我们幼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引和导向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和实施《指南》的重要意义,关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整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习。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和游戏中,多提供一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和方式,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最后,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包括相关文件、专业理论的学习,观察、分析、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多与同事交流、研讨,促进自己保教能力的提升。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剂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充分阐述了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儿的学习发展目标,强调幼儿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经验、兴趣出发,关注个体发展差异,不能一刀切地评价孩子的发展等等内容。此部指南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与《纲要》里面的五大领域发展目标相比,提出了更详细、更具体的目标。每个领域分为子领域、目标、子目标,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发展水平、老师怎么教提出了要求。后面还提出教育建议,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这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对于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培养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教师要对幼儿的发展目标有个清晰的认识,《指南》的学习,对我们老师的教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关注幼儿的健康,根据教育目标创设适合幼儿身体发展的游戏,让孩子体格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再次,关心幼儿,热爱幼儿,平等对待和尊重幼儿。因为爱是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最基本的前提和需要。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广泛、具有适合个体发展的机会,积极鼓励幼儿操作、探索和与人友好交往,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学习了《指南》,老师可以帮助家长了解育儿知识,让家长认识孩子发展的规律,知道孩

  子什么时候该学什么,怎样做才是适合孩子发展的,也让家长意识到“小学化教学”“强迫孩子上兴趣班、特长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新家长育儿理念,共同树立科学教育孩子的思想,家长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师,家园配合教育,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得到科学的发展。

  有了《指南》,接下来我会更深入学习,以专业的知识、灵活的反应,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体会学习了指南后我觉得在教育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二、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三、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有了《指南》,接下来我会更深入学习,以专业的知识、灵活的反应,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

  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阅读指南心得6

  20xx年4月22日,我认真观看了曾老师关于“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和实操指南”的讲座。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阅读素养;第二,阅读目标;第三,阅读的乐趣,来自讨论和分享。其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阅读——细,是一个关键的角度。

  一、关注文本的细节,引导学生去感受整本书阅读。

  通过书中的细节,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文章的事例,可以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细节;通过使用文本的核心细节,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因为精彩的文学作品,是会隐藏细节的。引导学生品读这些细节,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关注阅读目标的细分,促进学生去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阅读策略是为学生达成阅读目标服务的。阅读的目标分为学段阅读目标、学期阅读目标、单本阅读目标、阅读任务目标等。文本的阅读细分要有目标,否则文章就会显得无力。阅读目标要细分,要结合每个年龄阶段,进行具体安排,要想让学生的阅读技能呈现螺旋上升,就需要有一系列细分的目标。

  三、慢慢地读,从中去建立推理策略。

  曾老师建议老师们一个文本至少要读3遍,崔老师也提到讲《草房子》的老师读了20多遍。通过慢慢地读文本,教师才能够去关注到导语、情节、人物、主题、写作等阅读教学的策略。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许多书是多少年前读过的,仅凭记忆中的'那个轮廓,是难以做到细读的。

  假期,我自己慢慢地读《红楼梦》,结合《蒋勋说红楼梦》这个系列的书,帮助我对这本书才有了新的认识。慢慢地读,教师需要,孩子也是需要的。曾老师的讲座中,提到了阅读既是孩子灵光乍现,也是教师自身的感染成长。结合自己读书过程,我很认可这个观点,而且也陶醉在实践的路上。

  通过观看这次讲座,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可以在复学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假期,我布置了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孩子们选择《西游记》的最多,男孩子也有很多选择《三国演义》、《水浒传》,但是女生极少选择读《红楼梦》。

  我希望孩子们在家的日子里多读名著,我希望通过我的“细”读,可以让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收获满满......

阅读指南心得7

  我在空余的时间仔细的翻看、品读了一番,在阅读过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的同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指南》是一本师幼共同的“成长册”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还是有真很多的深意,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二、《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三、《指南》是一本强调自主探索的“经验集”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生活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要想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够找到答案。

  或许我对《指南》的解读还不够深入,还比较片面,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阅读指南心得8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中华诗文的内涵,更深刻地领悟诗词等古文蕴含的无穷文化魅力,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这个活动,受到了我校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全校上下引起不小的轰动,校园里掀起了诵读古诗词的热潮。早读课、课前一分钟、午后闲暇、自习课上、甚至课间的谈话中……随时可以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诵读声,到处洋溢着诗词悠远的韵味。

  当我翻开《经典诵读》这本小册子时,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一句句动人心弦的古文,一条条发人深省的论语,一则则寄意深刻的寓言……或让人顿悟、或让我心醉。这些诗文,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委婉忧伤,有的`极富深意……凡此种种,都让人回味无穷,越读越觉得饶有兴味。

  这次的“经典诵读”我们高年级学生以诵读唐诗、宋词、论语、寓言小古文和弟子规的内容为主。当我吟咏唐诗时,仿佛看到了优美而又安静的幽林景色;品读宋词时,仿佛听到词人在叹息着心中的淡淡的忧伤;在赏析《论语》精选语录时,仿佛听到一位长者在对我们循循善诱;在诵读《弟子规》时,仿佛看到一群知书识礼的孩童在成长。

  就拿里面的一个古文寓言《螳臂当车》来说吧,故事生动地讲了一只螳螂想用手臂来挡住一辆车子的经过,却自己被车子压死了,以此告诉我们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的道理。这“当臂的螳螂”却并不是出色的勇士,而是个自不量力的可笑人物。后来,“螳臂当车”演变为一句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被运用和受到启发。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也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获益匪浅。记得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打羽毛球的时候,一开始,我自信满满,总以为打羽毛是很容易学会的事,所以,我牛皮吹得可大了,说自己可以打得很好,可以让他们俩都惨败。可是到比赛的时候,爸爸一个扣球,妈妈一个高球,我才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菜,打球的技巧有那么多,我还没掌握好,所以我一个都没接住,脸都丢光了,还被他们开玩笑取笑了呢,说我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啊。那时候我真觉得自己就是故事中那只可笑的螳螂,羞愧极了。我也因此对这个教训记忆犹新,对这个成语的深意,刻骨铭心了。

  像这样给我启发,让我在生活、学习中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起来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满江红》、《劝学》、《游山西村》等都是我百读不厌的名篇佳作,我已将把它们一一牢记在心。

  中国还有很多灿烂的文化,这些诗文只是其中最动人的精髓部分,我们只有不断去诵读,不断去积累,才能更好地去体会和领悟诗词的魅力,感受文化的力量。让我们都来诵读诗词古文吧,在经典中赏读诗词,在诗词中品味经典!

【阅读指南心得】相关文章:

学习《指南》心得12-30

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07-12

指南家长心得体会12-23

幼儿园教育指南心得12-23

儿童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0-15

学习《指南》心得体会08-01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南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04-14

学习指南心得体会08-20

国学经典的阅读心得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