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议论文

时间:2021-08-27 12:59:15 议论文 我要投稿

自我议论文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我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我议论文15篇

自我议论文1

  《简爱》的作者曾意味深长地说:“人生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人的一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于是内心总经受着煎熬,但这才是真实人生。确实,没有压力就会轻飘飘的,没有压力肯定没有作为,选择压力,坚持往前冲,自己就能成就自己。

  从动物界来看,见过蝉蜕退壳的人都知道,要破茧而生,关键在于震裂蝉壳时使出了多大的力气,倘若力气不够或半途而废,蝉最终会窒息而死。

  看来,动物在创造他们的奇迹,他们将用出生以来的全部力量地挽救,甚至改变自己的一生。

  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都能实现零的突破,超越自我。

  残奥会“八朝元老“瑞典选手乔納斯.雅各布森在SH1级男子10米步枪立射项目比赛中夺得自己第14枚残奥会金牌后,又在SH1级男子50米运动步枪三种姿势比赛中,夺得残奥会的第二枚金牌。

  对于残奥会运动员来说,胜败已不是他们的期盼,而他们创造的是超越自己心中那堵坚硬的墙的奇迹。

  在男子百米T44级别的决赛中,大雨为这需要器械辅助的径赛增加了项目,领跑了大半段路程的美国选手马龙.雪利在接近终点时不幸跌倒。虽然痛苦让他忍不住流泪,但他仍然顽强地重新站起来走过终点。

  一位志愿者说,奥运会带给观众的是沸腾,残奥会带给观众更多的是感动。的确,在残奥会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运动员们的自信、坚持,更重要的是激发着他们永不服输的精神。

  纵观这些例子,我们知道,要续写传奇,需要实力,需要毅力,更需要超越自我。生活需要奇迹,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奇迹,超越奇迹。

  伟大著作《史记》的创作者司马迁,曾饱受牢狱之灾,但他立志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终于达成心愿,孔子膑脚,《宾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他们都用事实告诉别人,超越自己,超越别人,我能!

  《简爱》的作者曾意味深长地说:“人生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人的一生肯定会有。

自我议论文2

  老师常说:不能与不为仅一步之遥。母亲常说: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知道自

  己行不行。而对于“超越”这两个字来说,“为”又是很重要的一步。

  运动员的胜利,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坚持不懈。但如果他在赛前就已经认为自己不能胜过其他人而放弃了,那么他永远无法超越,更别提超越自我了。由此可见“为”与“能”的重要性。

  还记得以前练钢琴的时候,看到那七八页的琴谱就已经头晕了。所以想也不想地就对母亲和老师说:“这也太多了,可以不弹吗?”虽然知道退缩不好,但可能是一种对于这种事情的天生的恐惧吧,我还是放弃了。但现实总是不会如我所愿的。在母亲的“威逼利诱”下,我只好每天乖乖坐在钢琴边,留着眼泪一行行地反复练习。从单手到双手,从慢速到快速,从生疏到熟练。出乎意料地将这首曲子背了下来,而这也不过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我顿时十分佩服我自己。我知道,因为我的“为”,我超越了自己。

  于是,经过这件事我了解了“能与为”更深,更重要的关系。其实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能”,而是“不为”,一旦跨越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我们就一定可以下定决心将一件事情做好。这,就是最好的“超越自我”了。

  到了高中,才发现原来一切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容易。我以为考试不及格是一件很难的事,现在,它成了常态。我以为高中的功课会比初三轻松,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就拿翻译古文来说,以前,只要随意拿着古文书把翻译抄写一遍,草草了事就好。可现在的要求却是一字一句逐个对应,并且还需要依靠自己脑中知识的积累。比如《阿房宫赋》的翻译,那是第一次在这样的要求下翻译文章。记得那时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完成。借助着课下注释,字字对应地完成了。与参考书上的翻译对照,尽管有些字词不一样,但总体还是不错的。那时候,我忍不住想,为什么初中的时候不能坚持独立完成呢?后来有了答案,那时候在自己翻译之前,就已经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么难,一定翻不出,还是看资料吧。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依赖。觉得自己“不能”,于是“不为”。

  现在想来,要不是老师硬性规定说要自己翻译,我可能永远就“不为”了吧。对此,我还是十分感谢老师给了我“为”的机会,使我成功地超越了自我。

  所以,很多看来“不能”的事,实际上是我们的“不为”造成的,只要迈出了那一步,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了。

自我议论文3

  生活就是如此,不可名状的灾难毫无预知的降临在我头上,曾经的年少不知愁滋味,也不只何处找寻。望着医生像见人得了感冒的表情,我心里莫名其妙的冷了起来。不只那个冰冷的声音告诉我:休学一年。天知道休学一年对我来说的恐惧与压力。像我这样在重点边缘游荡的“幽魂“,休学一年间只是对我未来人生的死刑宣布。那可怕与无奈,像乌云一样,紧紧笼罩在我十五岁的天空。

  以长期请病假为由,在家休养了近半年。常常不知所以的流泪,脾气暴躁的像头驴,脸色也坏的没法见人。新书本翻起来像天书。可要知道,初三时请长假意味着什么,曾经幻想凭着旧时的基础和能力,应该内问题,可是我错了,拖着疲惫的身躯翻开书本,我的心登时凉了。我能怎么办,泪水打湿了桌上摊开的书本。我无助的的胡乱的抓着自己的头发。迄今为止,我不知道学校的课表,时间,一切的一切,甚至于连新老师我都不熟悉。

  一向活泼的完全失去了水分,满手的针孔和时不时来的难过,使我对这个世界完全绝望,只能不停的吃着数不尽的药。我常梦到我上学后的考试,成绩单第一页再也找不到我的名字,一切要重头再来,已没有了年龄的优势和一切的恐怖的事,醒来时经常是一身冷汗,曾一度怨自己,为何何不珍惜自己曾经的好身体,可如今又能增怎样?无论我怎样挣扎,也难以逃避现实。忘记了儿时伴我的水边落日,今日闲暇了,可得空看看了,可那浑圆的太阳,让我心痛,我的光辉还没有迸发,难到就永远消逝了吗?可现在一切都是未知数,整日闻得最多的就是青霉素和奇怪的中药味,那还能幻想?思绪到此,不禁伏案痛哭。

  故事往往到此结束,以我的颓废,浑浑噩噩额,告别一个美丽的青春。当我拿起了笔,描绘我昔日的种种,诉说一个个清晰美丽的脸庞。那乌云般的天空,又恢复了往日的灿烂。我还是我,依然是有点开朗,有点任性,有点忧郁,有点小聪明的我,一切都没有变,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放了一年假,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找回了以往的乐趣而已……于是我又找到了迷失的自我,天空依然艳阳高照,世界依然美好!

自我议论文4

  世界如墙,一切喧嚣仿佛被自己隔离在另一个世界。我看到了那个余晖中的自己,只有眼眸在闪动,却找不到那个自己。

  面对学习的压力,我一脸无知。

  希望时间能够带我去远方,却被一向公平的它拒绝。它只是说,没有梦想就远方的。

  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像你想的那样,其实, 有些事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我们唯有选择改变自我。只有让自己投入于其中,才能让快乐压倒无知

  爱迪生,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被世人称为“发明大王”,他从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上小学3年级时他便辍学了,这期间,做过许多活儿当过送报员,也打过零工,他本可这样度过他的一生,但他没有,他改变了自己,他在不断的更换工作中会抽时间去学习,而且他酷爱发明,在他的眼里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严酷的环境没有打垮他。是他的意志,使他改变了自我。

  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中,有一位被称为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她改变了自我。面对巨大的身体残疾它没有倒下,而是选择了笑对人生她用她的轮椅画出来最美的痕迹,也。许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打败请你不要埋怨上帝的不公和命运的不幸,那其实是上帝对你的偏爱,在给你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也同样拥有着许多改变自我的机会。于他人不和时,我们埋怨他人的小气,考试失利时,埋怨老师出题太难,而我们是否想到自己呢?我们忘了自我吗?不,没有,那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改变自我罢了。

自我议论文5

  村上春树曾写道:“绅士就是做自己该做的,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诚如斯言,或许承担相应的责任的确会有悖于我们的自我发展,但自在不成人,我们只有承担了一定的责任才能绽放生命。

  诚然,人要注重自我的塑造,畅游在自我的海洋之中。古来亦有这样的隐士,又如许由洗耳,巢父饮牛,竹溪六逸于徂徕山竹溪纵酒酣歌,迪拉德隐居汀克溪畔做一个“汀克溪的朝圣者”,他们独立于世间,超脱于凡尘,注重自我的发展、舒畅,颇有“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之意。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沉迷于自我,忘却自己的种种责任。鲁迅曾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确,身为人,我们终将难以摆脱各种身份绑定,终究要面对这一切。更何况古时隐士,怎知他们心中尚无一颗炽热的心。见黄宗羲仍思天下,以醒人,为“人格完全,可称无憾者”;又如梭罗栖居于瓦尔登湖边,享自我之宁静,却仍旧执笔写下《瓦尔登湖》令世人见之;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亦是孤独中“变成了孩童”,坦然说出“我爱人类”,踏上陆地去唤醒“那些陷入昏睡的人”。他们体现了自己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价值,并不只是与与世隔绝者相同,一昧求己而名磨灭,化为历史中的尘埃。所以,我们的自我发展或许不是“桃花源”式的彻底自我化,而是用自我的提升使社会提升。

  更何况,对自己的责任的承担更多的是对自身的升华。威尔逊曾言:“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与此相似,对责任的承担亦将带来自我的提升。忆往昔夫子奔波于诸侯之间,不断完善着自己的学说;梁漱溟植深根于乡村中,不断进行着对于自己的乡村建设理论地尝试,成为了先驱,他们把自己的学术奉给社会,社会也给他们插上“伊卡洛斯的翅膀”。所以承担责任并以此为镜掘己之不足,使自己留下的背影更加绚烂。

  反观当下,遑论沉溺在“小确丧”中碌碌无为之人,又有多少人成为了钱理群口中“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又有多少人成为了鲁迅笔下散发着冷气的人。“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社会中也没有任何一人能彻底摆脱身份绑定,所以为何不用自己的成长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仅仅是巨大画卷上的浅浅一笔,那不是也构筑社会的蓝图吗?

自我议论文6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恰如鲁迅先生的呐喊,当代青年,正应心怀天下,方能成就自我,勇立潮头。诚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在追逐“眼球效应”的当下,如果生命失去了电光火石,便难免被灰尘与浓烟所包裹,难以博得他人的认可。个体的生命价值亦将埋入历史的黑匣与尘埃,在“编俉之间”沦为一个个“草野之无闻者”。

  但墙角的火苗,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诚如艾青所言,没有谁能抽离时代踽踽独行,也没有不被时代的气质所涵养。于个人与时代的交叉点,自我价值之花方可绽放;而即便是最微小的使命,也扯动着文明承接中的一跟跟脆弱缆绳,讲述的真谛。

  可曾记否,马旭老人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大爱的奢侈;可曾记否,宋嗣海以一己之责,对“一带一路”倾力奉献。而孟子亦云:“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在时间获得奖励的不是美德自身,而是心怀天下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与时代同频共振,连结这“无数的人们”,不正是成就了穆尼尔·纳素笔下“对责任心的考验,和对文明的至诚”吗?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青年当心怀天下,不能忘却普度众生的悲怀与“为天下人谋幸福”的志向,也不能忘却踏歌前行、叩问“无数的远方”的勇气和“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誓言。面对凉山大火挺身而出的90后消防员,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发起人秦玥飞……怀揣“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对国家与民族未来命运的探赜索隐,亦是对自我生命中何者更为重要的艰苦谨慎的求索。

  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但更可贵的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以自己的温暖开化别人心头的冰雪,以自己的力量助燃文明之火种。是的,恰如熊培云所言,真正的慈悲亦是对人对己的双向成全,而真正的青年也应以“爱国的自大”心系天下,成就自我:让自己“栖息的桌子飘向麦地”,让自己“安坐的灯火涌向星辰”。

自我议论文7

  喧闹的屋子里,大人们正在热切的谈论着什么,他们一边谈着一边笑着,还有人毫不顾忌地吞云吐雾。我实在受不了,就打算出门散散心。

  青石板路,缓缓延伸,我沿着一条静谧的小河缓缓向前走去。

  突然,我的视线被一片茂密的竹林吸引,碧绿的竹子仿佛将此地围城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竹子高耸入云,给我带来一种缥缈的感觉。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缓缓抬脚,向前迈进。

  “汪汪……”一阵狗吠声惊得我停下了脚,我揉了揉眼睛发现前方有一处小小的房屋还有一只大狗。我有些许害怕,不敢前进。这时,从屋内出来了一个老爷爷,他安抚着那条狗,一边让我过去。

  许是被他慈祥的笑容打动了吧,我坐到了他的小屋中与他聊了回天。

  老爷爷告诉我,自己原本是个商人,一直在名利场上追逐着权势与财富,后来当妻子突然离世之后,他开始真正地看清自己的本心,开始认识到钱财权势一切都只是一场空,唯有真正地拥有自己才是真。

  然后他就毅然放弃了自己原本蒸蒸日上的事业,来到此处,种了一片竹林,在竹林中搭了一座小屋。当然,还带了那条和他妻子曾经一起抚养过的狗。

  说完之后,老爷爷像个顽皮的小孩子一样呵呵一笑,又转身从厨房里端来了两杯茶。给了我一杯,又继续说:“这茶是我妻子在世时最喜欢喝的,现在她不在了,我就多带了几包来,每次想她时,就喝上一杯。你尝尝,看怎么样?”

  轻轻摇动着,一股茶香扑面而来,从这茶香中,仿佛能看见老爷爷自己一直坚守着的本心。轻轻一抿,茶香蔓延于心中,一股淡淡的清苦弥漫于舌间。

  轻轻闭上眼,细细感受这清苦。是啊,老爷爷放弃了权势与财富,只愿去坚守那真正的自己,这过程虽然有一丝清苦,但我相信,一定会回味无穷。

  喝完了老爷爷的茶,他送我到了竹林外,又是来时的青石板路,依旧沿着河流缓缓前进,只是心境发生了变化。来时心中被争权夺利的喧闹充斥着,然而现在我知道了坚持自己,勿忘本心,要去坚守那真正的自己。我想大声地对心中的自己说:“前方的路虽然坎坷,但我一定会努力坚守真正的自己,坚守本心!”

自我议论文8

  一、道德生活之本质

  唐君毅写作《道德自我之建立》一书时,常念一切精神上的不安,陷于现实自我而不能自拔。根据许多年的思想结果,唐君毅不但“深信形上界之真实自我之存在”,也相信“人根本上是能自觉的”。于是,唐君毅认为道德生活的本质是“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之生活”。这里重点说人的道德生活的自觉性。我们对于我们自己和世界有不同的自觉态度,有了解之态度,便有科学哲学生活;有欣赏表现之态度,便有文学艺术生活;有支配实际之态度,便有道德政治经济生活。然而,道德生活与这些生活有明显的不同。比如道德政治经济生活都是求所有支配的,其中经济生活支配的是物,政治生活支配的是他人,而道德生活支配的是自己,换句话说,道德生活必须是自己支配自己的生活,是自作主宰、自律的生活,而其他文化生活是他律的生活,不是我们完全可以自作主宰的生活。在唐君毅看来,虽然我们可以承认人有纯粹的求自律的生活,我们就有了纯粹的道德生活,这只不过是观念的承认,要真能在实践中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是极难的,因为我们原始的支配态度是外弛的,如果要在实践中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那就必须把外驰的态度收回来,回光返照于我们自身。唐君毅深信“道德生活,永远是内在的生活;道德的命令,永远是自己对自己下命令,自己求支配自己,变化自己,改造自己。人必需要在自己真切的求支配自己,变化自己、改造自己时,才能有真正的道德意识之体验。”

  首先,既然我们承认了自己支配自己道德生活观念,也知道在实践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那么就要探讨人自觉地支配自己何以可能的问题。唐君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认识:第一,支配自己是比支配世界更伟大的工作。支配世界只是表示我们的意志力能够破除外界的一切阻碍。支配自己表示我们能够主宰这个意志力本身。按照常人的习惯,我们总是向外用力,支配世界。如果我们向内用力,就会看到向内用力的道德生活比外驰支配世界更为可贵。第二,你认识你自己时,要负有绝对的责任。第三,就自觉心本身的“能”来说,是超临于一切性格、习惯及环境之上,因此当下的自我是绝对自由的。第四,心之“能”与“所”本不相离,但“所”毕竟不是“能”,因此人真能注意心的“能”本身,就可自由地恢复其自由。第五,心本身的活动,是可以向任何方向开拓其行程的,可自己决定、选择其命运,因为,一切性格、习惯、心理结构,对于心本身而言,都是没有必然关系的。

  由上述可见,道德自由是从心之“能”本身来说的。在唐君毅看来,只在心之“能”本身,才可说有自由,也只有自觉心之“能”本身,才能获得实践道德自由。

  其次,仅仅认识了道德生活的本质,知道了入有自由创造的自由,并不能使人创造什么,要想真正开始道德生活的实践,就要走出人生目的在于“求快乐幸福,求某一些情境,求满足欲望,保持某一些生命活动的形式,过更广大丰富的生活,顺生命冲动”的错误观念。唐君毅认为,这些观点之所以是错误的,就在于它们通通不能做我们生活的最高指导原理。比如人生的目的在求快乐幸福,这只是受那些盲目的执着之流的支配,而否认人生有其他目的。唐君毅批判这些人生目的在于,它们都是在人的当下能自觉的心以外求人生目的,总以为人生的目的在于得到什么或合乎什么,都是被盲目的势力支配去找。在唐君毅看来,人生的真正目的在你当下能自觉的心中,换句话说,就是“你应当以为你当下能自觉的心之所自定自主的活动之完成,为人生之目的”。你只要做你所认为该做的,就是人生的目的。这样看来,唐君毅强调的还是人要自觉的活动,在实践中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不要为外在的势力所支配,而是要完成自律的道德生活。由此可见,唐君毅辨析“人生之目的在行自己应当意识对自己所下命令之说”,主要是承继康德之辨“应”与“要”之精神,与孟子辨义利之精神而来的。

  此外,唐君毅又从道德心理与道德行为的共性说明道德生活发展的可能。在唐君毅看来,人之所以能有此当下之自觉的心而成就自身的道德生活,就在于人有共同的道德心理。一切道德行为、道德心理的唯一共同的性质,“即为自己超越现实的自己的限制”。唐君毅分析了诸如坦白、爱真、爱美、向上奋勉、自尊等道德心理,认为这些道德心理都含有道德价值,都是可以从表现超越现实自我的限制处看的。比如,爱真理,“是要超越已有意见之限制,而摄取事理之本质,破除自己原认识之有限范围之行为”。但我们不能说爱真理而求真理者行为的价值在得真理,因为求真理的心理,只在开拓知识范围,只是为了领略一种真理,本身不含道德价值。求真的道德价值在于破除未知真时的暗弊一面,超越原来认识限制的一面。当然,这些道德心理除了自身的超越以外,还预设了自身以外的人或客观的自然存在。但就道德心理之所以成为道德心理而说,只有唯赖自己的超越活动,“唯此自己超越,为构成诸道德心理之本质”。由此可见,道德心理是否具有道德价值,不是从道德心理行为的效果上看,而是从超越现实自我的限制来看。唐君毅说:“在道德心理中,只有超越自己限制之自觉,是唯一在实际上有,且必须有的。此外,都是实际上不必有,亦不需有的”。因而,此能觉之心是无对待的。此心作为纯粹的能觉,它所谓的“自觉”只是对此“能”本身的自觉,这一自觉的“能”本身,才是与“现实自我”相对的“形上自我”,即中国哲人所谓本心本性。因而,此自己超越自己的限制,实质上是此心之能觉的自我超越,不停滞于旧能,由旧能过渡到新能,而旧能复投映于新能。这样看来,唐君毅主张道德生活行为本身就是目的,使自我不断地从现实陷溺中解放出来。道德自我就是在超越活动中肯定自己。人在道德生活中的现实自我解放,就是“形上自我”的实现。 另外,唐君毅认为,道德生活之所以成为道德生活,在于你有可以不道德的自由。如果要求有一道德生活的保障,那么你的道德生活就被保障的势力所支配,这样的生活就不是道德生活。直正的道德生活永远在实现你当下自己所定的应当命令。如果你要求具备保持道德生活,完成道德的自我,“唯一的方法只是使你摆脱本能冲动欲望之支配,你当自己遵循你自己之命令,去摆脱他们。”只要你真自觉地自己规定自己,体验诸多道德心理,你就可以过上真实的道德生活。当下的你的自觉深度、自由感的深度,决定了你的道德生活和整个人格的伟大与崇高。

  最后,唐君毅对道德生活本质的分析,不仅仅限于个人的道德生活实践,还反省到“不伴随文化价值之实现之道德活动,虽对于发此道德活动之个人,为无憾;然对他人及社会道德之促进则有憾”。关于道德活动与文化活动的关系,在唐君毅看来,“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均统属于一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超越自我,而为其分殊之表现”。唐君毅在《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一书中,分别探讨了家庭、经济、政治、哲学等各种文化活动都是同一精神自我超越其自然性向分殊的表现,这也就说明了“道德自我是一,是本,是涵摄一切文化理想的。文化活动是多,是末,是成就文明之现实的。”唐君毅主张道德活动为一种与其他文化相对的特殊文化活动。人们从事道德活动就是为了实现道德价值,虽然在从事文化活动时,没有自觉的实现道德价值,并且各种文化活动的目的并不定在于道德实践,但“一切文化活动皆由我之自我发出,而辐辏于我之自我之内。而我之道德意识则为支配主宰自我,使吾人之自然自我化为常有文化之活动之自我;复使此自我之各文化活动得协调的发展,延续的完成;而建立吾人之道德自我者。”总之,唐君毅认为“真正最高之道德活动,应自觉的为社会之道德之促进,而从事文化活动,以实现文化价值”。

  二、心之本体――道德自我之根源

  唐君毅从道德实践指出,道德生活的本质为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超越现实的自我,从而显示出道德自我的尊严。然而,唐君毅进一步思考,这道德自我的根源在哪里?这样,他就开始了对本体论的追寻。一般来说,追求本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客两分的方式,一种是主客合一的方式。单波先生认为,唐君毅“显然采用了主客合一、天人合一的追寻方式,去探寻‘心之本体’,而且是由道德实践而进入的。”

  首先,唐君毅对心之本体的追寻,是从思考“什么是世界?我们当前的现实世界是否真实?”这个哲学上老问题开始的。他经过反省发现这个现实世界“是虚幻、是妄、是梦境”。最显著的理由在于它呈现于时间。时间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流转,是无常的。唐君毅反复思考,还是觉得“一切存在者必须消灭,时间之流水,如在送一切万物向消灭的路上走。一切的花,一切的光,一切的爱,一切人生的事业,一切我们所喜欢之事物,均必化为空无”。由此可见,唐君毅对现实世界空无的无奈,让他多次想逃脱这样的感受,可是越觉得它逼迫他,所以发出了“此现实世界是根本无情的”哀叹。进而,唐君毅看到现实世界永远是一自杀其所生的过程。人生每一活动所有的价值与意义都是唯一无二的,所以其消灭与过去,都是一可悲的事,这样的无可奈何再一次让唐君毅感受到“现实的世界,是一残酷而可悲的宇宙”。

  其次,唐君毅并没有落人佛家的空幻之中,他反省到对现实世界的虚幻、残忍不仁及不完满有一种不满,他要超越现实世界,向上追求真实的根源。唐君毅说:“我现在相信了’在我思想之向前向下望着现实世界之生灭与虚幻时,在我们思想之上面,必有一恒常真实的根源与之对照”。而此根源,不能在我自己之外,“当即我内部之自己”,“此内部之自己,我想,即是我心之本体”。唐君毅明白了之所以对现实世界不满,就在于我内部的自己,原是恒常真实的,但与所见现实相矛盾。由此可见,唐君毅先是怀疑现实世界的不仁,转而对于此怀疑心灵的肯定。此过程颇似西方哲学家笛卡尔论证“我思故我在”的过程。然而,两者的思想过程还是有区别的。笛卡尔所肯定的心灵,是一理智的心灵,而唐君毅所肯定的心灵,是一道德的心灵。笛卡尔由于我思所以证明“我”在,但唐君毅由于我不忍见世界的不仁与虚幻,以证明有要求仁与真实的“我”、“心”在,可谓是“我感故我在”。

  再者,既然肯定此道德的心灵,那如何证成我之心体的恒常、真实、善与完满的?唐君毅认为“我的心体之超临于时空之上”,因为心体虽然不可见,但心之用即思想可以说。思想可以思考整个的时间空间,这样思想的“能”跨越其上而超临其上。在时空之上,本身必不生灭,生灭只是时空中事物的性质。思想在生灭,只是在我回头看时,思想的表现而已,所以不是思想之“能”的消灭。这样,心体就超越时空,是恒常和真实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回头看现实世界的生灭变化,因为我不满残忍不仁的现实世界,我善善恶恶,那么这个念头的根源的心之本体,决定是至善的。并且,唐君毅发现一切道德心理都源自我们能超越现实自我,这说明超越现实自我的“心之本体”是至善的。这里的超越现实自我就是道德自我。同时他深信心之本体是完满的,因为它跨越无穷的时空之上,涵盖时空中的事物,必然是完满无缺的。

  其四,唐君毅认为“我的心之本体,即他人之心之本体。”因为我的心之本体是至善的,通过道德心理而命令现实的我,超越现实的我而视人如己,这就表明现实的人与我有共同的心之本体。进一步说,他人的心之本全由我所置定,就可证明他人的心之本体不外于我的心之本体。从现实世界看,我始终与平等相对,所以不会陷于唯我论。我与他人在现实世界中,认识活动也是互相交摄,就在超越的心之本体处相合。唐君毅认为此意即同于刘蕺山所谓“身在天地万物之中,非有我所得而私”及“心在天地万物之外,非一膜所得而囿”。

  最后,唐君毅进一步认为,“人我共同之心之本体,即现实世界之本体”。因为心之本体涵盖了现实世界。在这里,唐君毅从能觉且队类思维能力的无限性和超越性来论证心之本体的涵盖性。唐君毅印证了陈白沙所说的“人只争个觉,才一觉便我大而物小,物有尽而我无穷”。纯粹能觉是我本来就有的,只要我一觉,他便在。因此唐君毅最终认识到“我心之本体确确实实是现实世界的主宰,我即是神的化身”。 三、精神上升之道

  唐君毅对心本体的追寻,采取了把形上本体与形下世界先分开再合的路子,得出现实世界的物质和身体都是心之本体的表现的结论,不过这样就容易引起人_种形上与形下、心灵与身体物质对峙的情调。所以唐君毅在探讳心之本体表现于文化生活各方面时,改为了把形上与形下,心灵与身体合一的路子,并指出“形下之身体与物质世界,即所以表现形上之心灵,形上之心灵实遍在于人之各种活动中”。也就是说,这是从人生来谈道德自我之建立。在这里,唐君毅提出了“精神实在”的概念代替“心之本体”,表示心之本体与现实世界是合为一体的。诚如单波先生所分析的,“他由人生的当下活动谈道德自我之建立,透视表现于这些活动中的形上心灵,不仅贯穿了道德实践的意味,而且把本体论引向与人相关的世界、人的生活世界,这就为他以后把道德自我推扩为生命存在打下了基础。”虽然唐君毅到晚年,他所建构的“心通九境”哲学系统,是把“道德自我”扩展到“生命存在”,但“最终仍归趋于超越的、理想的道德价值,守住了他的这一中心观念,并使之系统化、体系化”。

  首先,唐君毅从“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来论证人的一切活动是精神的。在唐君毅看来,从外面看,人是现实的物质界存在,人就是他的身体。身体存在于空间并与外物相对而存在,未来是否会存在无法保障,因为它只在时间中随物变化流转,所以是有限,不自由的。从内面看,人当下就是精神界的存在,是超时空的精神存在,这样的经验主体、活动主体,是永远在活动中求进展,并继续不断的要求新经验开辟,不是有限,有自由。通过这内外两方面的对比,唐君毅认为“人在根本上是精神、是自由、是无限,而非物质、非不自由”,因为从外面看人是物质,仍然是精神在看。我看我自己和他人的身体都是物质,这说明身体只是我与他人精神认识的极限与边沿,“所以从根本上看,人之身体亦是为精神所渗贯,而含精神性”。这样,人的身体成为人之精神与他人精神交通的媒介。在唐君毅看来,真正的人我精神交通,不仅身体是媒介,连我们身体所关联的一切外物都成为人我精神交通的媒介,这样看来,整个物质世界都是人我精神交通的媒介了。因此,从整个宇宙看,人的宇宙是一群精神实在,通过身体动作,互相照见彼此共同之形上的精神实在之存在,从而形成了“精神之交光相网”。

  其次,唐君毅认为,只要人人反省,都知道人在根本上是精神的。精神的目的在于超越现实的限制,成为自由的精神,体现形上的实在。因此,唐君毅说:“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说是精神活动。”由此唐君毅分析了“求个人生存的活动”、“男女活动”、“求名求权之活动”等十二种活动。唐君毅认为,由这此活动所代表的人类一切活动,都是精神活动,都是精神实在的表现。这些活动虽然从“量”上看人人各不同,但就“性”而言,都是人人具有的。他们之间的不同,只是高低次序的不同,只是精神表现的纯粹程度及表现方式的不同。由此可见,“一切人类之活动,都是属于同一的精神实在,只是同一的精神实在表现其自身之体段,一切人类之活动,在本质上是互相贯通、互相促进、互相改变的。”

  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分析,唐君毅认为人性根本上是性善的。因为,求真、求美、自尊等都是人类公认的善之活动。即使是个体求生存或男女之欲,也都是间接实现精神活动。因此唐君毅说:“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人之不断发展其善才可能。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了解人类之崇高与尊严,而后对人类有虔敬之情。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我们对于人类之前途之光明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相信人能不断的实践其性中所具之善,而使现实宇宙改善,使现实宇宙日趋于完满可贵。”

  再者,如果我们深信人都是求向善、求精神上升的,怎么这个世界有恶呢?唐君毅顺着孟子及宋明儒家的理路说:“罪恶自人心之一念陷溺而来。一念陷溺于饮食之美味,使人继续求美味,成为贪食的饕餮者。一念陷溺于男女之欲,使人成为贪色之淫的荡者。”人世间的罪恶可以善为工具,在于一念之陷溺。人精神的本质是无限的,但如果这一念陷溺于现实的对象而求其无限,便成为人类无尽贪欲的泉源。由此可见,唐君毅之所以把罪恶归因于一念之陷溺,就在于他深信精神的表现是善的,“恶只是源于人之精神之一种变态”。然而,我们这里就要反思,如果人精神是向善的,怎么又会因一念而陷溺于现实对象呢?对此问题,唐君毅认为,人精神上的沉堕,仍是求其上升,人犯罪仍是实践善。因为犯罪的人,在他最内在的自我要实践善,又不知道如何实践善,所以不得不经过精神下堕的过程,走向一条间接的路,即“人的精神之会陷溺沉堕于现实世界而犯罪,即是为的实现:“改悔罪恶、否定罪恶之善”。选择这条间接的路,回到正路上来,必须感受巨大的苦痛,才能够真正回头。既然恶之源,在于一念之陷溺,那么一念自觉之反观就是求精神超升最直接的方法。唐君毅说:“当相信当下一念,即可转移我们之一切罪恶。因为我们说一念陷溺,即通于一切罪恶;反面即是说,只要我们一念不陷溺,即通于一切之善。”

  最后,由上面分析可见,唐君毅旨在说明“人之精神根本是要求上升,以致他之犯罪,我们都说是出于精神上升之要求”,这就是一条精神上升之道。但这条道不能离开现实的物质身体世界,换句话说,人的精神必须表现在物体身体世界。精神实在所要求的,就是表现在现实世界,其表现于现实世界,就可以成其精神实在。因此,“精神实在即现实世界之本体,现实世界即精神实在之表现或妙用。”这样,我们就不会视现实世界的一切活动为卑下,在我们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赋以神圣崇高的意义与价值了。并且,在现实中,由于人的身体结构气质和环境不同,各人就会有不同的精神上升之路。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自觉保持不陷于现实对象,最终都会走向共同的最高理想人格即圣。

  综上所述,唐君毅从道德实践指出道德生活之本质为自己自觉地支配自己,超越现实自我,进而从怀疑现实世界的虚幻出发,追溯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发现道德自我的根源是心之本体。他探寻心之本体的理路就是“在道德实践中一念自反自觉,肯定道德自我,体会心之本体的形上性。心之本体的无限性是在对有限现实世界的超越破除中显示出来的,因此,超越性的形上自我必返回现实中,表现于现实世界,将现实的一切对象置于‘应该意识’之下,使一切生活道德化,使人的世界变成形上的‘精神实在’”。唐君毅把心之本体置于人之内,视本体为主体,开辟了一条“人生之路”。只要我们每个人有求人格上升的真实态度,互相欣赏人格之美,以助各人实现至善,使各种人的人格以其心量互相贯通涵摄,就是一条统一的精神实在的至真至美至善之实现的道路。我们从完成我的人格之念出发,也要求完成他人的人格,从事应有的文化政教的活动,帮助完成其人格,就会实现理想的人格世界。

自我议论文9

  远山,在静默里翻涌,寻觅着自己的高度。湖泊,在水流的静止中,思量他自己的深渊。泰戈尔的这段话一直令我深思,最终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坚持自我,提升生命的厚度与高度。看历史,想未来,以为只有坚持自我,这样才能不虚此生,取得不一样的成功。

  东方之星抢救英雄官东时,正是因为坚持自我,并没有花时间来思考自己,丝毫没有犹豫,就一跃而入,面对着那冰冷、漆黑、缺氧的环境,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这足以说明,坚持自我是帮助他登上生命巅峰的发动机。坚持自我,方能产生动力,启动强大的推进器。古往今来,达人贤士都十分重视坚持自我。

  坚持自我,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并且无法回避的'课题。只有正确对待自我,才可以让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在未来的路途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行。想一想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正是因为他坚持自我,在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由此可见,坚持自我方能让人生的鲜花绚丽多彩。

  悬崖边上的护梦人格桑德吉,坚持自我,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试想,若非坚持自我,他何以赢得人生的丰富多彩?只有坚持自我,才能朝着目标奔跑。有了自我,就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我们看重自我,是因为它能成就我们。

  山青青,水盈盈。我们都希望到达这样美丽的境界。自我我们将充满斗志,迎接新的挑战;我们会看到阳光,收获希望。

  我们应当坚持自我。就像这句话说的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所以我们才要坚持自我,要把人生这本书读好,着眼未来,实现自我。

自我议论文10

  坚守自我可谓是达成辉煌人生的唯一准则,是秉持自己人生尊严的重要基石。坚守自我象征着坚持自己人生理想的执着,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可以笑对人生坎坷的不变初心。只有坚守,才能使有限的生命绽放出绚烂而明亮的光辉。

  坚守自我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可。司马迁对事业的热爱与对自我责任的坚守不弃,方有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屈原对国家兴亡的忠诚牵挂,造就他在举世混沌时仍能以坚定透彻的目光,在花甲之年朗声上奏的坚守不弃,方有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告白,那是怎样的淡泊而执着,不因世事随波逐流的坚守。可见坚守自我,是跨越千山万水,征服艰难险阻的不竭动力。

  坚守自我亦是不留一丝遗憾的正确选择。遥望那赤壁之火,轰轰烈烈,是那样的义无反顾,又是那样的雄心勃勃,想必周瑜站在城头仰天大笑,笑曹操的丢盔卸甲,狼狈逃窜,以此庆贺自己坚守信念的战果。正因为他坚守当年立下“平定天下”的初心,方才有如此意气风发,如此不惧惊涛拍岸的气魄。坚守自我,是让人达成不惑不悔的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只要坚守自我,总能画出属于自己无悔的人生轨迹

  坚守自我,又谈何容易呢?在困难、诱惑前,总有人退缩停滞,忘记初心。只有那些牢牢铭记初心、坚守自己原则底线的人,才能抵御诱惑,在困难前乘风破浪,在成绩面前不会沾沾自喜,迷失自我。曾经的“烟草大王”,历尽艰辛后终于功成名就,却抵御不住权利和金钱的诱惑,从“红塔山”上跌落;再看历史上数不清的农民起义,哪个不是在进入充满金银珠宝的宏伟建筑后堕落沉沦,而最终失败。由此可见,坚守自我,坚守底线和初心,方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如果说人生是一枝凌寒独自开的梅,坚守自我便是那默默涌动的暗香,只要你耐住严寒,你的人生终将香远益清。坚守自我,以坚守应对千变万化,以坚守抵制诱惑,以坚守造就不悔人生,坚守自我,你的人生终将辉煌。

自我议论文11

  一个人,其最本真。最纯粹的,变是他的个人修养。这种修养体现在他的举手投足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是一种自我修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连的修养。也是古至今来多少,儒雅名士的修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潜的,修养。也许我们并没有像这般的,看透城市。有这般高深的修养。但我们,至少要有这个过程。有这个意识。什么叫自我修养?他有什高深。有时简单。有时繁荣似锦。有时平淡似水。在一个人浮躁不安时,不去打扰他。这边是你的修养。在与别人发生争执时,不轻易动手,这是你的修养。在被这个世界抛弃过后,你却报之以歌。这也是你的修养。面对那些挫折和不如意。有的人在阳光下哭花了脸。有的人在暗地里开了花。愿我们都能成为后者。为自己绽放,也为别人带来清香。其实,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你的修养。和你的光芒,从来都不会被掩盖。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这些不道德的行为,背后其实体现的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可能这些没有造成重大的损失。但是这个人的修养,已经崩塌了。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已经不复存在。我只愿带着金砂般渺小而闪光的品质。在一方静好,无常的土地上,为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我不是孔子那样爱天下,的圣人。可是我想把我的善良,奉献给这个世界。我没有,马丁路德金那样可以为黑人争取权利的能力。可是我真切的希望,即便是不同肤色的,我们,也可以一起谈论梦想。期待未来。我没有鲁迅,那样用笔做武器。唤起国人深思的才华。可是我想说,写下每一个令我感触颇深,的瞬间,然后分享给大家。这是我成长的一部分。也是我自我修养中重要的一刻。也许在现在的自己看来,这是无趣的。但我相信在某一天。他一定会令我瞠目结,实的形式,带给我惊喜。我也许不会成为一个满身骄傲的人。但我会在自我修养中提升自己。我期待着自己的蜕变。

自我议论文12

  伯牙因为有了子期,才共同演奏了心灵之曲《高山流水》,千里马因为有了伯乐,它才有了前进的动力。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人生就是一次次地与机遇遇见,有一次次与它错过而结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在遇到那个对的机遇之前,请展示你自己。

  帕瓦罗蒂是著名的男高音,他来中国选拔人才,在那么多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儿女演唱之后,他没有发现一个好声音。直到窗外传出一个高亢而又嘹亮的男音,这时吸引了帕瓦罗蒂的注意,一首《今夜无人入眠》已深深震撼了一个人的内心,像一棵种子深深扎根在帕瓦罗蒂心中,最终他获得了出国深造音乐的机遇。

  正如帕瓦罗蒂成功一样,他说“我的成功在于我在不断的选择中选对了自己施展才华的方向。”人生需要选择,特别是机遇到临的那一刻,它并不是近在咫尺,唾手可得,那样回显得毫无挑战。机会永远是给那些准备的人的。适时地展现自我,只要有实力,终有一天伯乐会垂青与你的。

  这让我想起了市井词人柳永,暂且不说他的身世,在我的印象中,他没有苏轼、白居易因政事不顺而求文心,亦不像李白、陶渊明那般求政不得而求山水,更不像孟浩然那样躲在终南山里窥京城。他低吟浅唱着,那时展现自我的机遇只有做官,但因各事不顺最终地只做了一个小官。他不是没有选择机遇,而是生不逢时。这样一对比,现在的我们显得无知又懵懂。在机遇面前不懂得如何推荐自己。推荐是一种态度,在芸芸众生里脱颖而出,除了实力还有态度。

  相比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代里,当那些或大或小的机会降临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总会少年老成地说要做个低调的人,把机会留给别人。事实上,我们真的甘心做绿叶而为了衬托别人么?我想不是这样的,我们没有沈从文先生如水一般兼容并包的性行,也没有苏东坡那般放浪于形骸的豁达乐观。我们只有抓住机会,像蜗牛般一步一步往上爬,才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自我议论文13

  有些人认为“梦想”之所以称之为“梦想”是因为它只是一个天方夜谭,犹如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想而不可及;但他们却忽略了就是梦想促使人类奋进,对生活重见希望,激发了人类心中的动力,从而一步步地从荒蛮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进步。几百年来,人们梦想有一天能畅游在蔚蓝的天空,像雄鹰般自由飞翔。然而,有人认为这犹如阿拉丁所乘坐的“飞毯”,是一个虚幻、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梦想。

  中国明代的万户经过数次实践、勇于创新,他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点火发射,消失在了无际的夜空中,不幸火箭爆炸,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03年莱特兄弟历经了4年多时间的探索实验,终于在美国北卡莱纳州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飞天梦。

  是什么一直支撑着、激励着他们不畏危险地一次又一次的试飞,把人类过去几百年的梦想从神话变成了现实?是梦想的力量,它激发了人们将内心的潜质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梦想的引领下,经过不懈地改进创新,开创了人类出行方式新时代。梦想的力量势不可挡,梦想的动力不可估量,梦想的精神世界信念永恒。只要有一颗创新,进取的心,梦想不再是梦和空想。

  这让我又想起了玛丽·居里,一个竭诚献身工作和为科学牺牲的杰出的女性。她终日在一个废弃的破棚子里,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提炼纯净的镭,经过漫长的三年,居里夫人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放射性元素——镭。在她工作卓有成效时也未曾止步,而是更进一步地继续研究镭。渐渐的,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的隐退,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但居里夫人为了自己宏伟的梦想仍不断的探索,追求真理,又发现了新化学元素——钋。她相继获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还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奖。这些荣誉是居里夫人用宝贵的青春和生命换来的,实属不易,是她内心潜藏在深处的梦想和坚定的信念在精神上一只支持着她。

  每个人都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只要对梦想付诸行动,不懈地追求,不断地实践,梦想,不再是梦,不再是空想!敢于梦想,敢于创新吧!无数事实证明创新源于梦想,创新成就梦想。

自我议论文14

  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议沦文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思维能力跟不上,再好的文笔,再完美的章法结构,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在现今议论文写作当中,部分学生为了证明自我观点而故意对一些事情视而不见,把不利于自己的观点遮蔽,总是在“自我精神领地”里欣然自得,这不仅仅是思维惰性的表现,同时也是滋生狭隘、偏激的一元论和二元对立思维的温床。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缺乏批判意识,仅仅停留在非黑即白的单环思维层次,对现象或问题的认识是混沌的,导致写出来的议论文往往持一种“偏见”,在对立当中无法自拔,毫无说服力与生命力。

  事实上,很少有重要的问题能用简单的“是”或绝对的“否”来回答。如果人们用非黑即白、非是即否、非对即错或者非恰当即不当的方式思考问题,就是在使用二元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指对于一个本来有多种答案的问题,而假设它只有两种可能成立的答案。我们有时会只看到和提到一个问题的两面,就好像这个问题只有两面一样,这种习惯会对我们的思维造成巨大的破坏性影响。如果认定结论只有两种,我们就是在用一种不谨慎的态度进行推理,而这会大大减少结论十富的可能性。

  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理论预设是:在理性和逻辑面前,任何人或思想都没有对于质疑、批判的豁免权。一是任何思想都可以、并且应该接受质疑和批判;二是任何观点和思想都应该通过理性的论证来为自身辩护,任何思想都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力。

  因此,写作议论文要树立反方意识,甚至预设反方的立场。简单来讲就是,既要同应反对自己的人,同时也要进行自我质疑。就是寻找不足,不仅寻找对方的荒渗和不足,同时也寻找自己立论的不足。通过寻找到不足来完善自己的观点,比较周密地得出自己的结论。即使结论确立了,还要考虑结论的适用性,是否适合每个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否则,这个结论依然有漏洞。

  一、质疑思辨:走出“选择性失明”误区

  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围绕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故意对一些事情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有选择性地挑选某种利于自己的观点,把不利自己的观点遮蔽,我们称之为“选择性失明”。

  辩论是很艰难的,因为有的人“选择性失明”,而且试图把自己的偏见强加于人。在议论文写作中,不少同学也这样做,这是议论文写作的大忌。

  下面这段文字节选白某省20xx年高考的一篇优秀作文,大家来看一下论述有什么问题。

  因为有个别人被时间所胁迫而失去内心的白南,就把时间对于我们人生的宝贵意义给遮蔽、否定了,这叫强词夺理。这篇文章经不住质疑。孙绍振先生是这样评价的:“这种论断是片面而荒谬的,人的生命质量固然有时因时间所迫而失去内心的丰富和自由,但是与之相反,时间就是生命,人生的竞争取决于时间者比比皆是,不论是产品的创新、学术的发明、战事的胜算、策略的制定,每每取决于速度,取决于分秒之间。所谓先下手为强、捷足先登、寸阴寸金都是从正面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的结晶,而事后睹葛亮、放马后炮、吃后悔药则是从反面对虚度时间者的批判。”

  议论文写作应坚持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观点的成立是有条件的,理性地分析就是把这些条件分析清楚。二是要考虑为什么有人持反对观点或实施相关行为?有无合乎理性的因素?会造成什么后果?三是要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有漏洞?有无普遍的意义?需要补充和完善吗?

  二、自我校准:关注反方的立场

  “批判性”这个词,英文为“critical”,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对于“批判性思维”一词,大家可能会有一个误会,认为就是否定、颠覆的思维,所以现在有人把这个词翻译为“审慎性思维”,以避免误会。当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熏要内容,但批判性思维,不仅是批判别人,也包括自我质疑、自我批判。阐明白己的观点,不仅要同应质疑反对自己的人,也有必要自我质疑,这一点容易被忽略。人们常常以为,质疑就是为了否定别人,如果质疑自己批评自己,岂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吗?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实际上自我质疑和质疑他人一样,都是为了寻求观点的正当性,为我们的分析论证提供必要的理性的支撑。

  我们来看一篇作文,看看它是如何质疑批判的:

  “流星”固然无依无附,转瞬即逝,但它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了辉煌的生命,亦不枉此生。“扎根大地”虽然很有意义,但如果无法触及生命的天空,视野和境界终究无法广大高远。该考生很清醒地认识到物质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不是同一个概念。作为流星,物质的存在消失了,但是流星散发的光芒可能长久照亮阴暗的世界。该考生发现了作文材料中观点论点的不足之处,找到了流星价值的合理性,所以这篇文章能够在30万考生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

  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写作有几个要求:分析假设;避免过度简单;谨慎地周密地得出结论;解释结论对时间和环境的适用性。我把这些要求概括成四个字:自我校准。自我校准的前提就是自我质疑。

  自我校准有什么要求呢?反省自己的推理过程并检验产生的结果,判断自己的思维是否缜密,审视自己是否有知识上的不足,所用材料是否太陈旧,或者是否过于主观感性。

  下面是一篇文章的结尾,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自我校准的。

  本段论述比较客观辩证。“慢”确实是一种智慧,但不能因此否定“快”的价值。只有在不该快的时候和不该快的地方,“慢”才能体现出价值。“快”是外部世界节奏加快竞争增强的要求,但也是急功近利的体现。我们要批评的是“一味求快”,因为它是对自然规律的漠视。快是追求效益,快能先拔头筹;慢可明察秋毫,慢能统筹全局。快让我们不拖沓偷懒,不虚度年华;慢让我们不焦躁盲从,不急功近利。我们不只追求速度,更要追求质量;有意义的慢,也不是缓步前进,而是为快储备动力。“快中有慢”和“慢中有快”也是一种智慧。

  三回归理性:谨慎地得出结论

  由于写作过程中被反对方的缺席,所以写作者有义务提出假设,充当帮助对方进行辩护和自我质疑批判的角色。站在反对方的立场上,问问自己为什么反对这一结论,是什么样的推理促使自己反对这一结论?扮演反对结论的人,能更容易看出隐含在论证结构中的假设。这点常常被我们忽视。

  下面看一篇优秀习作中的一段:

  查农说,合理证明的核心是诚实;不要歪曲你的思考去证明你一心想要证明的;不要夸大其词得出不适当的结论,也不要只因为某个想法与你平素相信的不一致就冲着天空大声喊叫它是错误的。要怀疑那些其所说的不合常理、不合逻辑的人;要小心那些以逻辑之外的基础为依据想要骗你接受某些事情的人。

  议论文写作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批判性思维。作家狄马深思“苦难和伟大的关系”,他说:没有人喜欢苦难,却有无数赞美苦难的诗篇,这是不是很荒谬呢?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相反,在很多时候,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苦难可能是生命的财富,但在多数情况下,苦难却让生命黯淡,甚至彻底沉寂。尤其是对那些没有选择权而不得不牺牲和受难的人,赞美他们的苦难无异于助纣为虐。这荒谬的苦难哲学,常常以对受难者的赞美,来转移我们对苦难根源的追问。从这个意义看,苦难哲学不啻一味甜美的麻醉剂,它的功能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瞒和骗”。要实现理性思辨地说理,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从论证的情感态度、知识积累、观点积淀、逻辑演绎等多方面去解决。当我们学会发现那些习以为常的所谓真理后面的渗误,质疑批判就可以由此展开。成功的批判性议论文得益于清醒的怀疑与省察的态度和意识。

  偏向一元价值或二元对立的演绎写作,经常陷入机械的教条主义,或形成偏见,或上纲上线毫无理性。为此,从思维方式入手改进写作教学,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提高和操作的空间也比较大。批判性思维中的自我校准,不仅在乎观点、结论,在乎论据,更在乎得出结论的方式和过程,在乎思路展开的逻辑。在阐释与分析的过程中,过程呈现严密,观点得以修正,立场同归理性,知识得以甄别,掉书袋的“文艺腔”和“伪圣化”的假大空也许因此而减少。如何避免选择性失明?如何避免非理性的议论?这不仅是写作策略的问题,首先得有一个正确态度,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质疑批判、理性思辨要避免封闭的议论,不要简单基于二元对立。成为有思想的人,有独立人格的人,有自由思想的人,这才是批判性写作的最终目标。

自我议论文15

  人,总要经历几个历程,迷失自我,浑浑噩噩,找回自我,才能走向成功。 ——题记

  在生活中,人们之所以忙忙碌碌,迷失于荒漠般的人生,正是因为缺失了对北极星的寻找和向往。我们始终走在迷失与寻找的道路上。你想走到成功之一的终点,你必须朝着它前进,坚持走下去,不放弃。

  中国有句俗话:…“人贵在坚持”。然而,乔布斯不就是这样吗?乔布斯——美,在计算机业中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计算机个人品牌的打造者。他,一向如鱼得水,在计算机业中可谓是一个重量级大咖。但,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让世界企业遭受金融危机。乔布斯所在的公司也没有幸免。因为这场巨大的灾难,至使乔布斯被公司裁决,并被迫有生之年不许再踏进公司半步。这件事使得乔布斯懊恼不已。但,他没有放弃自我,坠落不前。他无家可归搬到了桥底下生活。有公司以高薪水的诱惑去聘请他到公司去上班,他一票否决,没有答应他们,只是每天以这样的方式活着:早上早早地起了床,一边啃冷馒头一边研究如何让公司重振当年辉煌。就这样,过了三年。三年后,他想到了重振公司的方法:那就是全新推出个人品牌计算机系列。他拿着策划案走进公司,被人纷纷议论。但经过重要关卡,公司终于答应了他这个做法。计算机个人品牌刚出市,产品就被一扫而空,公司业绩突飞猛进。最后,他赢得了公司工作人员及全世界的青睐,和重回公司担任职位。

  刚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便让我惊叹不已。其实,乔布斯只是一个普通人。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才能成为我们眼中的不平凡的人,才能赢得全世界的青睐。

  马云,出身在农村,他曾经初中位毕业,可如今却成为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的一生坎坷。他去招聘许多工作,都被公司拒绝门外。原因居然是因为知识水平不够,初中没毕业,这无疑是对他的心里造成的巨大伤害。他曾迷失过自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找回了自我。他又去应聘工作,其中一家就是肯德基店。然而,这次的结果不令人遐想,他又是被拒,原因是长得不好看……后来,他放弃寻找工作,走上创业的道路,他苦读书,计划创业。他发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网络已现市,他便苦心研究,终于创造“阿里巴巴”平台。如今,时间证明了一切,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还有许许多多像这样的成功人士,他们不相信命运,从迷失中找回自我,朝着梦想前进,哪怕遍体鳞伤,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当然,也需要一点诀窍。人的生活,就像走在荒漠中,有些人之所以忙忙碌碌,迷失在荒漠中,是因为缺少了对北极星的追求和向往。有些人,生活过得充实,没有迷失在荒漠中,是因为他看到了沙漠绿洲,有着对北极星的深切追求和无比向往,他会朝着北极星走去,终将走出沙漠。

  梦,就在前方,而你,在哪里?梦,就在你脚下,如果你迷失了自我,那么请找回自我,辨别方向,一步一步走向梦想,如果你正在朝着梦想前进,那么请你不要为了看沿途的风景而逗留太久,继续向前走吧,我相信,这样,梦,就不会离你太远。

【自我议论文15篇】相关文章:

1.自我议论文

2.微笑议论文

3.中考议论文

4.时间议论文

5.班门弄斧议论文

6.英雄议论文

7.宽容议论文

8.团结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