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3-08-05 17:58: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优选]水浒传读后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浒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选]水浒传读后感15篇

水浒传读后感1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他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武松以及关于他的那篇文章《武松打虎》。

  武松是清河县的一名壮汉,他再去县治途中,路过景阳冈。传闻山中有吊睛白额大虫,但他却不以为然,毅然前行。武松在山上闲暇之余,大虫突然出现。武松大惊失色,回过神来的.时候吊晴白额大虫已死死地盯住了武松,像是一口就能把武松吃了一样。双方僵持了一会后就开始打了起来。最终武松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偷出右手打了大虎六七十拳,终于把大虫打死,但武松自己也已经精疲力尽,已经没有力气了……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有勇可以,但不能有勇无谋,一次虎口余生不能保证下次不会出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大意,不能掉以轻心,要有充分的准备。同时我们还要学习武松随机应变的能力,和他聪明过人的才智,以及他面对危险迎难而上的高贵品质。

水浒传读后感2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家喻户晓。它表现了当时社会老百姓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等级的贵践之分,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反映了受压迫老百姓的愿望。

  在这本书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急功好义的宋江,有智有谋的军师吴用,粗鲁仗义的鲁智深,忠厚老实的晃盖,武艺高强的林冲和武松。他们一个个豪气冲天,有智慧,有胆量,不贪生怕死,都是正宗的梁山泊好汉。他们在宋江的带领下,打倒了许多贪官污吏和欺负人民的小无赖,拯救了数不清的.无辜老百姓,最后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从的信任,作者也在故事情节中赞扬了他们超强的武艺和为了兄弟伙伴而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高贵品格。

  而整个故事的结局是惨痛的,在被朝庭的利用下,兄弟们有的死了,有的受伤,有的归隐山林。那本来轰轰烈烈的起义竟然失败了。兄弟们虽然已经拼尽全力的战斗,但还是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我把书的结尾反复读了好几遍,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因为那个时侯的环境不同,就算你怎么努力,终究还是这样的下场。

水浒传读后感3

  暑假里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让我印象深刻。

  这本书主要讲了因为皇帝的腐朽无能,发生了梁山好汉的农民反封建斗争。在《水浒传》中,我不禁被这108位好汉的英勇气势给震撼了。在所有的好汉里,我最喜欢宋江,因为他特别讲义气,在他还没上梁山时,就已经结识了很多好汉,凡是有人来找他,他必定好吃好喝的招待别人,不管是谁,从不厌倦,别人有难,他必定竭尽所能帮助别人,从不推脱,大义凛然,从此闻名,所以很多人都来投奔他,可见他这人又忠又义。

  我佩服宋江的人品,但使我更加震惊的是这107位好汉居然都听从他的命令,可见好汉们心中是多么的敬佩和信任这位领导者,没有内乱,没有反叛,大度且机智,让我钦佩不已。

  记得梁山聚义,在攻打曾头市晁盖被史文恭毒箭射死后,宋江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打退朝廷多次围剿后归顺朝廷,好汉也达到了108将,又相继两赢童贯,活捉高逑,让梁山的`事业发展到了鼎盛。

  关于宋江的英雄事迹还有太多太多,我佩服他的人格,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他是永远的“及时雨”宋江!

水浒传读后感4

  我酷爱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等,其中我最喜欢《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愤怒的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的罪恶,展示了北宋时期我国农民悲惨的生活;他塑造了一批不甘压迫、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和伟大力量,如“豹子头”林冲、“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等。

  梁山英雄的斗争纲领是“替天行道”,他们遵循的原则是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仗义疏财、平等互爱,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患难相扶,各无异心”的.社会小学》,《水浒传》一书以英雄斗争的事迹热情的讴歌了梁山好汉反抗的斗争精神。《水浒传》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等。

  当然,还有很多人为《水浒传》谱写了名言,如“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同心报国,青史留名”。

  总之,作者施耐庵动人的笔调,呈现了英雄好汉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水浒传读后感5

  在这个令人愉快的寒假里,我读了中国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本书讲述了从宋徽宗时期的历史故事,在一百零八水浒中的'每一个人物被刻划的淋漓尽致,宋江之仁、吴用之智、李逵之勇、鲁达之义……他们是天罡星和地煞星的化身,讨王庆、征田虎、破方腊,惜终被高俅,蔡京等四大奸臣害死。

  读完后,我深有感处:在一个时代最可悲的不是没有钱没有肉,也不是洪水旱灾,而是有一个昏庸的皇帝。因为在一个昏庸皇帝的统治下,无论多少贤才都会被陷害,排挤,终被斩杀、流放,而多少奸臣又用一肚子的甜言蜜语留在皇帝左右!所以一个国家的胜败与否,就在皇帝这一个人身上。

  我想如果我生在那样一个年代,我也一定要忠义做人,因为那样至少会无悔地死去,绝不做怕死鬼的傀儡!

水浒传读后感6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江宋起义为主题,生动的描写了起义的全部过程,塑造了一系列起义英雄的形象。

  对于我来说,最喜欢的是书中的'人物。武松,他是一个硬汉,有着三碗不过岗及武松打虎的故事,我最爱看的就是武松打虎了,经过是这样的:他在冈上觉得有点醉了,就躺在一块大青石上休息,突然从树林中跳出一只大虫——也就是老虎,只见这野兽一扑一剪一掀,但都被武艺高强的武松躲闪过了,经过一场生死博斗,这只老虎被武松用拳脚给生生打死了,成为了冈下居民的打虎英雄。我佩服武松的勇敢和力量。

  我还佩服及时雨宋江的侠义、豹子头林冲的爱憎分明、花和尚鲁智深的正义,这一个个的人物,他们的机智、勇敢、为兄弟两胁插刀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水浒传读后感7

  最近我阅读了《水浒传》这本书,饱览了中国古代各位梁山好汉如何相遇,如何结拜的全过程。我敬佩他们的为人;敬佩他们的武功;敬佩他们的英雄气概。《水浒传》令我受益匪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感想很多,体会很深。

  《水浒传》中令我难忘的一段是妇孺皆知的“武松打虎”。武松年轻力壮,机智勇敢。当他听说景阳冈时常有老虎出没,隔三差五有人被老虎吃掉。一天晚上,他喝了十碗酒壮胆,然后径直上山。那只凶猛的'老虎听到了动静,以为又来了一个猎物,猛地朝武松扑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挣开了老虎的血盆大口,打得老虎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老百姓十分感激这位盖世英雄。

  《水浒传》中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我觉得这些好汉都十分勇敢,为老百姓除暴安良,这样的英雄也被贪*污吏所陷害,这些人简直是丧尽天良

  我十分同情这些好汉的遭遇,我真不明白这世上为什么会有好坏人之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多一些这样的“梁山好汉”,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安宁,世界将更加美好!

  我喜欢《水浒传》;我喜欢“一百零八将”;我喜欢《水浒传》中所有的故事。

水浒传读后感8

  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人对《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故事,提出了别样的看法。有人认为武松打虎是不保护野生动物,因此武松称不上英雄。

  为此,我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特点,重新审读了一遍《水浒传》,得出的观点是——武松打虎乃真英雄也。

  试想一下,古代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以武松打虎时并不违法。在当时,那只大老虎经常危害山下的村民,使大家苦不堪言,除掉老虎,也是众望所归。那天,老虎和武松对峙的时候,如果武松不把老虎打死的话,老虎就会把武松吃掉,人命可比虎命珍贵哦。再者,武松打虎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宋代,当时老虎数量可观,不像今天这么稀有;后来李逵不是一下子杀了五只老虎吗?可见当时虎有很多,猛虎伤人也是常事;当时人们是谈虎色变,官府也贴告示重赏能除恶虎之人。

  武松有勇有谋,他凭一身好武艺,凭着十八碗酒的后劲儿,出生入死才打死老虎,当武松为民除害后,受到官府嘉奖,围观人们个个称他是“英雄”。我们可不能让英雄在几百年后成为罪人。

  所以,武松当然是真英雄!

水浒传读后感9

  我读过许多书,从古代的《史记》到四大古典名著,从国外霍金先生所著的《时间简史》到《十万个为什么》,我都看过,一些书看过之后也就忘记了。可是,《水浒传》这本书,在我看了很久之后,书中的故事情节还萦绕脑海,令我难以忘怀。

  《水浒传》之所以如此令我难以忘怀,并不是因为它是四大名著之一,而是作者刻画的那一个个故事生动有趣令人难忘。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率军三打祝家庄,都让我十分欣赏。如果说让我最欣赏的一个故事,那就属武松打虎了。武松既没有鲁智深那么大的蛮力,也没吴用那样的智慧,却用运用智慧和力量力量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自知自己不是老虎的.对手,他先挑逗老虎,消耗完了老虎的气力,最终三拳两脚了打死老虎。想一想,实际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不仅需要蛮力,还需要一定的智慧。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摔跤,对手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人,无论怎么摔,我都摔不到他。我突然灵机一动,跳到他身后,趁他不备,一下子摔倒了他。我为自己的智慧感到高兴。

  《水浒传》,你的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我一个启发,你真是一本好书。

水浒传读后感10

  暑假里,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未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的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他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劫害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掌权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臣,下至恶霸地主、差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

  《水浒传》真是一本好书,同学们你们有空的时候也来看看吧!

水浒传读后感11

  寒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书叫《水浒传》,我看了很久才看完。

  《水浒》这一本书,有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们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执,有的义气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聪明伶俐、足智多谋,有的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就个个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真英雄、真好汉。

  《水浒》里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可太多了。机智勇敢、知错能改、忠心耿耿、仗义疏财……然而,水浒里有一种更可贵的精神讲义气。在水浒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义气。《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哪个不是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他们这样做只为了一个“义”字,他们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在平日里,我们对朋友也要重情重义。这样,友情才能长久。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为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精神而赞叹,水浒的英雄你们的精神是伟大。

水浒传读后感12

  古典名著《水浒传》一书记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在到大破辽兵,剿灭叛党,却被奸臣所害,人头落地的故事。故事情节迂回曲折,惊天地泣鬼神,荡气回肠!&nbs

  合上书页,闭上眼睛,此时我心中爱恨交加。恨:我恨那些贪官污吏把这一百零八位铮铮好汉,害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发配边疆。打虎英雄武松,因为兄报仇,杀掉恶贼西门庆,被逼无奈,上了梁山……这些恶人仗势欺人,怎不令人生恨。p;

  但书中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精神又令我敬佩不已。我们且不说“及时雨”宋江和“小旋风”柴进仗义疏财,也不说“智多星”吴用的聪明过人,神机妙算,就说莽汉李逵。他生性鲁莽,可却不失英雄本色,他上孝敬老母亲,下为朋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作恶之人闻风丧胆。李逵虽然目不识丁,但一身正气,比起生活中,那些道貌岸然,背地里却暗藏祸心,坑害他人之人,李逵要可爱的多。

  我爱读《水浒传》,更爱《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他的言行时刻警示我:正义、仗义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水浒传读后感13

  我的《水浒传》已经变得皱巴巴的了,因为看的次数太多了。书里的故事,什么闹华山、曾头市、计赚卢俊义、大名府、李逵下山……个个都很精彩,更好看的是人物,有力大如牛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有为名除害的.武松,醉打蒋门神;还有粗鲁的李逵,还当了官……数不胜数,他们都加入了梁山,当了好汉,每次看我都想进去和他们一起,除了奸臣,为名除害。我觉得武松打虎最精彩,武松喝了十八碗酒才上冈,还真有老虎,武松几下就把老虎打死了,武松真厉害,老虎被他打的只剩一口气了。 水浒传真引人入胜,不过只有多读多看才能领悟到‘精髓’,不能只看故事,这样才能看到好汉们,嫉恶如仇的内心!

  我喜欢史进,他武功很高,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还崇拜他有个不普通的师父,很特别,他的师父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史进是个好心的人。

水浒传读后感14

  梁山好汉兴盛的时候,他们有一百零八人,可是,当他们招安进京时候,只剩下了二十六人。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朝廷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所致的。

  宋朝的腐败是因为重用奸诈小人,排斥有识之士。像高俅那样只会踢球和巴结皇上的奸诈小人被重用,而像林冲这样有胆有识的忠义之士却被拒之千里。梁山好汉那一个不是朝廷被逼上来的,他们个个都是人才,像林冲可以当武将,吴用可以当军师,卢俊义可以当文臣.梁山上的好汉得不到重用且不说,还被沦为草寇。

  由此可见,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你是一个有志之士,碰上了一个昏庸的国王,只会是奸臣挡道,自己报国无门。对自己来说是人才的扼杀,对国家来说是腐败和灭亡的标志.反之,碰着了一个开明的皇上,不仅自己可以大展宏图,国家也可以国富民强.所以人人都向往开明盛世,那些开明的皇上都被千古称颂。

水浒传读后感15

  近些日子,我又读了《水浒传》。

  可我认为《水浒传》这个书名有点不太合适,于是我便给它取名《英雄传》,因为书里面有许多英雄豪杰。

  在我7岁的那年读时,发现这个书不好看,因为书里面讲的都是打打杀杀,那个时候的.我不喜欢打杀。但我很喜欢书里的宋江,他结拜了许多天下英雄做朋友,而且还沉着冷静,做事果断。不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求贤若渴。

  时隔几年,我明白了,他们是大英雄。

  九岁这年,我又读了一次,这一次,我比上一回懂得了更多。从打虎的武松那里,我学到了为民除害的精神。从少年习武的九纹龙史进那里,我学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宋江那里,我明白了做事要冷静,不可妄下结论。

  当我现在再读这本书时,懂得就太多了,明白了做人要有英雄气概,不可贪心。还要勇敢顽强,不可以轻意退缩。

  虽说现读,我的感觉是这样,但不知道我20岁……40岁……50岁时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老师点评:你能采用纵向思维从7岁开始写起,思考自己不同年龄读书的感受,感受在不断加深,更体现了你成长。

【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经典读后感11-16

《水浒传》读后感09-23

水浒传读后感09-21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07-11

水浒传的读后感05-31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07-18

水浒传读后感09-20

《水浒传》读后感09-22

《水浒传》教案04-27

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