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读后感

时间:2023-08-25 09:50: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乌塔读后感(锦集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塔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乌塔读后感(锦集15篇)

乌塔读后感1

  放手,让孩子飞翔

  《乌塔》一文像一块石头,投入我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让我不禁深思:爱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让他(她)自由飞翔?

  《乌塔》主要讲述了“我”在罗马碰到了一位名叫乌塔的小姑娘,并得知她独自一人正在游历欧洲,读到这里,我的心被震撼了,中国孩子在家都被宠成了“小王子”“小公主”,更别谈独自出远门了。而外国家长却能让孩子“试飞”,自由翱翔在世界各地。

  当我读到“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时,更想到中国父母对孩子那“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溺爱。而这样娇生惯养的孩子,别说独立了,甚至都毫无主见。

  又读到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时,我的心中仿佛激起千层浪,是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中只能了解片面,实地游览才能让你身临其境,领略所有。但中国家长则背道而驰,绝大部分家长坚信:书本就蕴含着所有。却不明白实地游历才是最好的一本无字书。而更有小部分家长,他们是绝对不会让孩子单独出门的。我真的不明白,爱孩子,为何要剥夺他(她)成长的机会?

  想想生活中,那天,我已经和几个同学约好一起去绿道骑车,一切安排妥当,却唯独遭到大人们的反对,理由一连串:万一摔着怎么办?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万一……我在懊恼的同时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让我们试试呢?

  放手吧!让我们自由飞翔!我们会用行动来证明我们长大了!

乌塔读后感2

  我听到乌塔这个名词,就觉得很新鲜,乌塔是不是一座黑黑的塔?还是一座停着很多乌鸦的塔呢?读完课文以后,我大吃一惊,原来,乌塔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中国的孩子像一只风筝一样被父母拽在手里,而德国的孩子却可以像小鹰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中国的孩子大多在家里都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德国的孩子个个都是从小到大闯出来的,特别勇敢,特别独立。“这次趁暑假游历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的回答道。”读了这段话,我不禁佩服乌塔勇敢又独立的精神。

  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可是德国的孩子们认为光从电视中认识的.世界总不完美。就像我一样,我经常从电视、电脑上看见过北京,但只有我来到北京亲自感受,它的美才更深深地感动了我。

  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时间准备了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发广告单,每个周末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乌塔做事好有计划啊!我们要向她学习如何有效的制定计划和有效的规划时间。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认识了做事有准备有计划,聪明、喜欢旅游、勇敢、独立、合理安排时间的乌塔。

乌塔读后感3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我的心里十分难过,因为在国外,那些孩子的父母都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我们呢?父母既不会放手,自己又过分依赖父母。

  乌塔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她在三年前就准备好去游历欧洲。于是她在这三年里为了挣旅费,帮餐厅或超级市场发广告单,假期里还陪别人家的孩子玩。出发前她在家里已经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并为了熟悉那些地方的风土人情,还读了好多有关那些地方的书籍。旅游途中她还不忘每到一处就给家人写信或及明信片报个平安。而我们呢?每个人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什么事都不用做,只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乌塔呢,则是一只翱翔在天空的雏鹰,正在熟悉辽阔的天空。

  父母对我们呢,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我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衣食无忧的生活。久而久之,我们就变得退化了,丧失了独立生活能力和大胆创新的能力,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虽娇艳美丽但经不起风吹雨打,可是父母们你们知道吗?只有放手,才能让我们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只有放手,才能培养我们的`独立性;只有放手,才能让我们成为翱翔在蓝天下的雄鹰,而不是笼里的鸟儿。爸爸妈妈,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吗?

  学了这篇课文,我认识到:我们不应该做温室里的花朵,我们应该出去闯荡,做自立自强的孩子!

乌塔读后感4

  我慢慢地读完《乌塔》,课文中乌塔那么热情,开朗,自立能力强的好品质深深地感动了我。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当我读到“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当然。”她很自然的回答道。

  乌塔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多么的强啊!再看看我,都上小学四年级了,还因为别人说:“一般鬼都是在晚上吃小孩。”而不敢单独睡觉,都这么大了还和爸爸妈妈一起睡。

  说起来真是惭愧呀!

  我从“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看出乌塔是多么的注重实践,可我呢?整天在家里看书,

  看了一本又一本的',仿佛我的世界里只有看书,虽然看了这么多的书,可到头来却没能用学习来的东西去生活中好好实践一番,都快变成书呆子了。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有计划性的小女孩,她每到一处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

  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还给家了寄张明信片。

  哪像我,星期五晚上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星期天晚上“加班”。

  我慢慢的读完了乌塔,也一点点的经受着一场心灵的洗礼。

乌塔读后感5

  这学期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一篇作文——《乌塔》,一看题目我就被吸引了,因此我读的非常认真……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暑假期间独自一人游览整个欧洲的事情,她在去一个国家之前,先查看这个国家的资料,一切都是由她自己安排的,她是多么独立啊!读完后,我陷入了沉思……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和乌塔相反的人。就说我学校的一个人吧,他是一个五六年级的一个大哥哥,我在上学路上见过他奶奶送他上学的情景,可我并没有看到书包在他背上,而是在他奶奶的背上,他在前面轻轻松松地走着但他的奶奶被落在后面。我想:我比他还小一些,都能自己背书包,而他却把书包让他奶奶背,真不应该。

  当然,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和乌塔相同的,比如我的铁哥们之一——陈沐阳,他每次做完作业后,就会收好本子。有一天,我去他家玩,他还在做作业,他做完后,就收好作业本,玩完玩具后,他也把玩具收拾好。我想:我要向他学习。

  我也有和乌塔一样的事,每个星期二上作文课前,我都要去买晚餐,有手抓饼、烧烤、面包……我每次都安排的很好。

  乌塔这个小女孩真厉害!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乌塔读后感6

  在这几天里,我学了一篇名叫《乌塔》的课文。使我感悟深刻。

  课文讲述了“我”在一次旅行中偶遇了乌塔一一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我”在与她的'交谈中得知,乌塔趁着这次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地。为了这次伟大的旅行,她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聊到最终,她给了我一个启示:爱孩子,就要给他们自由,放手让他自我去完成。

  学完课文后,我心中思绪万千:乌塔,一个14岁的小姑娘,一个人游玩欧洲,假如换做是我,可是连想都不敢想啊!但乌塔,不仅仅心中抱有这个目标,更何况还实现了它!那里也正是我对乌塔的钦佩之处。

  乌塔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自我:小时候的我是家里的“国王”,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爸爸妈妈自我却挑起了家务的担子。可我呢?连双袜子都不曾用水浸过。

  一个周末,父母有事外出,我不得不一个人留在家中。临走前,爸爸交代我:“儿子,一会儿把卫生间里的衣服洗一下。”“哦。”我懒洋洋地应一句。

  这活儿看似简便,对我却十分伤脑筋。我把衣服泡在水里。“我在洗手间耳濡目染,这点只是小意思!”唉!我也期望如此。可惜事与愿违:我对衣服又哄、又拧、又扇耳光,可它们仍不怀好意地冲我嬉皮笑脸。到了大中午,洗衣任务还没完成。

  此刻,我洗衣服肯定不会那么笨拙了,可我仍忘不了小时候的事情。我依旧忘不了那句千古名言: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乌塔》要告诉大家的,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乌塔读后感7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不禁愣住了,心中感慨不已。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人游走四方,竟把足迹遍布了大半个欧洲!这可是何等勇气,令人勇闯天涯;那又是何等懒惰,让人足不出户呢?

  在中国,有谁哪怕是大人能独自走上个十天半个月游遍亚洲已经要让人捧上天了,可欧美遍地的小冒险家们已经屡见不鲜。恐怕我不用谈美国“惊世骇俗”的'对于中国学生可望不可求的教育法,也不用说枯燥的大道理,单看看身边的小事就知道为什么美国一些乞丐都叱责中国人 “胡闹”:若有秋游、夏令营之类的活动,哪怕两三里路也会有家长不时地“跟踪大部队”;每个人总不会一无是处,而家长们总是“恨铁不成钢”,稀里哗啦地把杂七杂八的补习班一股脑儿泼到孩子身上,反倒越学越糟……这类事情基本上遍布三分之二的家庭。能怪孩子不争气吗?只能说家长太溺爱,被树阴蔽护的芽苗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整日地对孩子“捧在手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背在背上怕摔了”只能害了孩子。独立,孩子才有进步的空间。

  再看看乌塔,一个仅大我3岁的女孩,整整准备三年游走欧洲!让我到她那么大也就是3年。我能准备好吗?不能!我能下决心吗?不能!我有她的胆量吗?没有!究竟为什么?为什么?不得而知。奉劝老师们上这堂课不要问学生“敢像她一样吗”,答“敢”的话,你对他们关于诚实的课全白上了。

  那么,你们敢吗?唉,我也是有此心,无此胆呐!

乌塔读后感8

  乌塔是一位14岁小女孩的名字,这个故事讲述了这个女孩独自一人在各国旅游。

  当我读到文中的“这次趁暑假游历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终还要去希腊。”时,我大吃一惊,一个才仅有14岁的孩子居然独自一人去了那么多地方。我想起了自我,什么事都要父母帮忙做,就连去书店买书都要缠着父母,犹如一朵生活在温室中的花,依靠性很强,遇见困难从不会想办法解决。

  我想:中国的孩子此刻必须都这样,吃饭要父母哄着吃,睡觉也要哄着睡,有些甚至连自我穿衣也不会。其实,这些大多因为家长们太溺爱孩子,不明白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总认为孩子这不行,那不行,不愿放手。

  这篇文中提到“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仅有我们亲自做了才会认识事物的真正一面。

  我想对中国孩子们说:“不要做母鸡翅膀下的小鸡,要做雄鹰搏击长空!”也想告诉中国的父母们:“请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放手吧!”

乌塔读后感9

  在星期六早上,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读完后,我受益匪浅。

  《乌塔》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游欧洲的故事,反映了外国儿童强大的独立生活和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当我读到“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惊醒了我……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我的内心十分惭愧,因为我自强的力很差,而乌塔自强能力却很强。

  我每次写完作业都出去看电视,从来不检查作业,而且把书桌弄得乱七八糟,我总让妈妈来善后。还有一次,学校举行校运会,妈妈早早起来,煮好早餐,装好水,叫我起床,帮我把衣服穿上,叠好被子,拉起我的`手陪我一起去学校,几公里路程她都喋喋不休的说,让我注意安全,跑步前要做热身操……我总觉得妈妈就是我的女佣。另外我看到一张报纸,知道了中国人的父母太溺爱孩子,含在口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摔了,我们都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而外国父母不是这样教育的,他们是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生活和技巧,我多么希望我的妈妈也能像外国父母那样教育孩子,相信孩子,放手让我自己去面对生活的事情。

  在这里我呼吁,希望我们零零后不要再当父母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我们也要像乌塔那样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做新时代的小主人。

乌塔读后感10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反驳道。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呀,爱孩子,难道不该让他们学会独立吗?

  通过这篇文章,我能感受到乌塔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此同时,她也在我心中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并让我回忆起了在生活中的`一件事。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总是看见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背着书包独自走在校园,看着他们自信的眼神,我的心里也不禁产生了一丝羡慕:为什么他们能自己进校?为什么我不能自己进校?是因为我太小了吗?可我不小啊……我一定要去问问妈妈。

  “妈妈,您们把我送过马路,剩下的路由我自己走完吧。”我央求妈妈。

  “不行,孩子,你太小了,不安全。”妈妈果断的拒绝了我。

  “不用担心,我要学会独立,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坚定无比地说。

  妈妈半信半疑的点点头,把书包递给了我。我接过书包,和妈妈说了声再见,一蹦一跳的向学校走去。

  在路上,我的脚步飞快,生怕后面有人来抓我,这时,我心想:周围有这么多同学和家长,怎么会有坏人呢?看来,是我多虑了。正想着,我放慢了脚步,但还是时不时地朝后面张望一眼。我遵守交通规则,一路靠右行走,注意避让来往车辆。我就这样不慌不忙地进了学校。这有什么不安全呢?我心里不住地想。

  今天,我独立生活的能力又向前迈了一小步。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迈出一大步,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孩子!

乌塔读后感11

  我读了《乌塔》一文,眼前浮现出了一个自强、勇敢、细心、自信、独立坚强的小姑娘。

  乌塔小姑娘年仅14岁,却游遍了欧洲许多有名的景点,而且所有费用都是自己挣的。我们呢,连学校举行的野炊活动都要父母来帮忙,而且买菜的钱都是父母给的.。还有的人12岁了都还和父母一起睡觉,不能自己独立生活,自觉性也比外国的孩子差,吃饭、睡觉也要父母督促,写作业也要父母监督才肯写。乌塔早在11岁就准备了全部工作,想得很周到,她的父母也不放心,但乌塔有办法。可是我们中国的孩子呢?却是父母娇生惯养的宝贝,我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新闻:有一个17岁的男孩子连叠被子、扫地、洗桌子、拖地都不会。

  还有一次,语文老师告诉我们,她在网上看见了一个新闻叫“中国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意思是有些人让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比赛攀山,中国孩子有的觉得背包重,就扔了一些饮用水;有的在半路上吃光了食物;有的向日本孩子求助。等攀上山了,中国孩子气喘吁吁,但日本孩子强健有力,而且还剩下了一些食物和饮用水。有人问他们:“已经上山了,你们为什么不把东西吃光?”日本孩子说:“只要有一点路,就不能吃光食物。”

  读了《乌塔》一篇文章我懂得了,一定要学会独立、坚强。

乌塔读后感12

  最近,我读了《乌塔》这边课文,让我受益匪浅。感触最深的是中国和德国的对孩子的教育截然不同。

  课文讲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的事。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们要养成独立的习惯,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大人。

  我身边的朋友,放学的时候,一半是自己回家,一半是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接回家。每天学生放学的时候,学校四周真是人山人海,全都是接孩子的大人。放寒假的时候,家里的孩子不是补课,就是写作业,玩游戏。可乌塔就不一样了,她是一个独立的女孩,为了这里旅行,它利用假期时间出去打工,为此整整准备了3年,我们别说旅游了,连平时出去玩,大人都是全程陪同。

  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下楼玩,父母不放心,自己出去旅游,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父母总是说我很小,外面的坏人太多,外面的.危险太多,反正就是总有各种理由阻挡我出去,慢慢地,慢慢地,我也习惯了他们了周到的照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从心里佩服乌塔这个独立的女孩!

  我觉得中国的父母应该给孩子多一点独立自主的机会,使我们得到更多的锻炼的机会,将来的生活会越过越好!

乌塔读后感13

  《乌塔》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很深得印象。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趁着放暑假的时候游历的整个欧洲。他并不害怕危险,为了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去计划和规划。每到一地便先查询那里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到困难时能够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邮递明信片,让家里人知道自己的处境,从这里,我看出了乌塔行为上的独立和思想上的独立。

  最近,我看了一本20xx年第24期的《读者》,上面有一篇题为“看看德国的富家子”的'文章使我感动。主人公马可的父亲家产上亿,他却从不伸手要一分钱,他独自打工求学,他自信,坚强,不向困难低头,不因为家庭富裕就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上一些挫折和苦难,我们现在奋力的读书,就是为了去克服它们,使你不要在生活中走弯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行万里路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周密的计划,还需要独立性。而这些我一样都不具备,假如我们都像乌塔一样,那么一切困难都休想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乌塔读后感14

  学习了《乌塔》这一文,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文中写了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用了三年时间,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阅读了很多与这一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饭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朋友玩。在暑假里,一个人游历了整个欧洲。在我们中国有哪几个孩子,自己独自一个人到其他国家去过。

  我时常看见这样的情景,妈妈抱着孩子,爸爸从包里不断地拿出零食来,爷爷奶奶一边哄着他,一边讲着笑话。我想,这虽然包含着伟大的母爱,还有父爱,但是“小皇帝”会成会合适的栋梁之才吗?我的'心不是甜的,更不是自豪的。而是苦的、涩的……是童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吃着好吃的,玩着好玩的。有电视,有儿童图书,还有游乐园……孩子们淋浴在妈妈温柔的怀抱中,无忧无虑,什么也不过问。但是,爸爸妈妈却不让孩子们单独一个人出远门,害怕孩子们迷路。所以,每当孩子提出要出去玩时,爸爸妈妈就会像忠实的管家一样看着孩子。

  与乌塔相比,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点:乌塔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她。我也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但我和乌塔却有着绝然不同的生活:乌塔一个人游历了整个欧洲,也不害怕。我却独自一人在家,也会害怕得要命。更不用说一个人到外面去玩,全家人都会忐忑不安。

  总而言之,乌塔,我打心眼里敬佩你的勇敢。

乌塔读后感15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思绪万千,想了许多,读后感《乌塔读后感》。这篇文章讲述了12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乌塔为此做了3年准备,她一边想尽办法挣旅费,一边阅读和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游历欧洲打下了坚实基础,体现了一名外国小孩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如果拿中国现代的小孩子和乌塔相比,中国孩子的'自主能力远远比不上乌塔。中国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封闭式的,只让孩子读课本上的知识,很少参加社会实践。除学习外,其他事情都不用管,要吃的有吃的,要用的有用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渐渐失去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由父母“牵着走”,遇到一点点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问父母,找大人。而国外的教育是开放式的,让孩子既学习课本知识,又参加社会实践,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乌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的。当她梦想游历欧洲时,不等不靠,完全靠自己动手筹资金,做准备,享受着生活的快乐,也展示着人生的意义。乌塔的故事象一面镜子,启迪了我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小培养自己动脑动手能力,做一个自强不息的栋梁之才!

【乌塔读后感】相关文章:

《乌塔》教案02-20

乌塔说课稿11-12

《乌塔》教案03-04

《乌塔》说课稿范文03-15

语文《乌塔》说课稿03-02

乌塔的教学反思03-12

《乌塔》说课稿范文12-22

乌塔教学反思01-08

《乌塔》教学反思02-20

《乌塔》读书笔记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