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

时间:2023-12-26 08:07: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1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是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迟毓凯编著的,本书共有三大编十二章。其中,三大编由学生管理中的教师定位、学生管理中的影响策略、学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组成。里边从心理学角度对学生喜欢的十种教师是什么、如何做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学生管理的“七种武器”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这是一本给一线带班老师看的实用书,有利于帮助我们处理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何进行班级管理。这是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针对的是整个班级团体,涵盖所有人。作者从管理心理学中的团队发展过程入手,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分析了班级发展的四个阶段:组建阶段——磨合阶段——规范阶段——成就阶段。然后依据班级发展的这四个阶段,指导教师采取相对应的策略,分别是班级管理的指挥策略——教练策略——支持策略——授权策略。其中,在班级管理的教练策略里,还着重指导教师如何手把手培养学生干部,也有四步走战略:牵着走——扶着走——放开走——跟着走。每个阶段,每个步骤的重点工作,具体要怎么做,为什么要那样做,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书中都有详细介绍了。

  这部分内容对于新教师,尤其是新班主任,就是一盏明灯。不但能指引着路的方向,而且更像作者特地派了辆车,把新教师请上车并送一程,顺利度过这无助摸索探路的启程之路。我们现在都是大班教育,甚至是超大班,班级人数普遍达到50人上下。班级人数越多,对班级管理的需求和要求就越高。如果强行把管理和教育分开,可以这么说,班级是先有管理,之后才有教育,而且管理比教育更直接,见效更快。可是,在我们的教师教育之中,恰恰是极少涉及到班级管理这一块。绝大部分的教师,他们关于班级管理的经验,大多来自其本人的摸索和同校老教师传授的心得。而每位老教师的经验和心得却很不一样,因为每个人最终都只会形成适用于自身的.方法。另外,我们民族虽有管理的智慧,但缺乏管理的文化。我们都是处于乡土社会和熟人社会,要求的是克己修身,而且对持不同身份的人适用不同的规则。而管理更多是运用于生人社会,利用规则让别人去做管理者想做的事。

  很多人把管理认为是一种天分,不错,要管理得非常好,确实需要加上天分,但管理本身是一项技术活,作者在书中也讲到: “管理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许多管理能力需要学习才能获得。”只要管理有规律可循,管理就可以学习。那么管理是什么?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自己带头工作,带头做事,而在于让别人去做你想做的事。”管理中的奖励和惩罚,与对待学生个体的目的很不一样: “奖励一个人的目的不仅仅在受奖的个体,还是在给周边的人看;惩罚一个人的目的,也不仅仅在受惩戒的个体,还是在给周边的人看。”重点在于给别人看,杀鸡儆猴,而当众的惩罚的对象,往往还需要管理者善后。 “中国管理智慧中的诛大赏小: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管理,真的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技术,通过某些行为达到影响所有人,且让所有人朝既定的路线行进,真不是随便就可以学会。原来,我以为我对管理是七窍通了六窍,很轻视管理。看来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其实我对管理真的是一窍不通。再回想以前的工作,我总想以克己修身的方式去替代管理,真是无知,真是羞愧难当!

  与此同时,个人觉得该书中有几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断探讨和反思的。尤其是书中对于“破罐子破摔”型和叛逆型问题学生的处理这方面也很吸引我。我负责五个班的政治教学工作,确实个别班级中有这类学生,让我很头疼。书上说“批评一个学生的前提是他有自尊心,有好人感”,其实这些学生之所以犯错后丝毫没有悔改之心,恰恰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他才能持“我就这样,你能怎样”的态度毫不愧疚,他们其实也对自己有良好的期待,而无所谓的表情,只不过是面对可能的批评所做出的自我保护的姿态。面对这样的学生,可能再多的苦口婆心都无济于事,花点时间在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上或许会更有效。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2

  这个假期有幸读到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迟毓凯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一书,翻开前言,书中的一句话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法”,近年来,关于学生管理问题的著作颇多。尽管许多书中教育理念先进,但我认为操作性不强,所以有人将之戏称为“屠龙之术”,招法虽然漂亮,但实用性不强。与屠龙之术相比,这本书提供更多的是杀猪之法,把案例与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叙述通俗,读来醍醐灌顶。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部分:学生管理中的教师定位,学生管理中的影响策略和学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接下来我就其中我感触比较深的一些部分做一些分享。

  一、做有影响力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格的魅力胜过任何介绍信”。《学记》中也有句话叫“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我们喜欢一位讲课者可能是因为觉得他讲的课程比较有趣,而忽略关注了他的外貌或是否招人喜欢。但青少年学生就不一样了,他愿意学习一门课程,不一定是因为自己擅长,而是因为喜欢讲课者,即因为欣赏一位教师而爱好一门学科。

  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大家一般都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喜欢美人”“我们喜欢喜欢我们的人”“我们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

  其中,我们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这一点很有意思,每个人生来都渴望被认可,被肯定,当一个人发现与另一个人有相似之处,那就更加肯定对方会认可自己,换言之,当一个人与自己有相同点,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我们的肯定和认可。而一个人受到肯定和认可的时候,开心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然而,寻找与学生的共同点,这只是教育的开始,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我们寻找共同点的最终目的是想让学生受到我们的教育影响,想让我们说的话能够影响学生的现状,即“跟”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后面必须要有一个“带”的过程,即把他们从不良情绪和状况当中带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先跟后带”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先表达对学生的理解和认可,找出他行为的合理处,再加以引导。

  二、做学生的重要他人

  在谈到“老师是否要与学生成为朋友”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时,书中提到要做学生的重要他人,这个观点让我心头一阵,产生灵魂共鸣。

  重要他人即对一个人的性格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如果老师能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那么它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肯定是有成效的。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过程当中,重要他人是不断在变化的,幼儿时是父母,小学时是老师,中学时是朋友,青壮年时期则是恋人,所以,教师应该根据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做好教师自己的定位。

  在中学阶段,老师想要将思想工作落到实处,就需要去做他们的“朋友”,但成为朋友的关键在于成为“有用、值得交的人”,这主要包括“有能力,会绝招”“有个性,重仪表”“有活动,善分享”“真诚,够意思”。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真的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吗?”,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交朋友是有益的,但是时机很重要。教师应该在权威不容置疑,学生对你皆敬且畏的情况下和学生交朋友,即“先严后宽”的原则,此时的学生觉得你的亲密态度来之不易,愿意与你接触,但同时,他们又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不会无所顾忌,但在教师权威还没有树立之前,千万不要急于交往。

  “先严后宽,严后必宽”不仅仅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一个法则,这也是教育影响的一般法则,父母教育孩子亦应是如此。

  三、学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教师如何惩戒学生

  从事教师工作以来,我一直对如何惩戒学生这一问题很是困惑,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思想独立且有个性,天然的对老师没有太多敬畏之心,这就不免出现一些消极违背甚至是主动破坏规则的人,那如何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惩戒呢?如何把握惩戒过严或惩戒过宽中间的度呢?在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迟毓凯教授认为惩戒学生应该坚持“诛大赏小”的原则,“诛大”即在惩罚的时候要抓典型,才能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否则就会给人留下“捏软柿子”的印象,赏小即奖励的标准不能过高,不能永远只表扬班中的那几个优秀学生,那根本起不到激励示范作用。书中还提到了几种惩罚学生的方式,例如物资性惩罚、社会性惩罚,象征性惩罚,都非常的实用,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直接采用。

  书中关于教育智慧还有很多,我就简单的谈了谈我印象最深刻,对我帮助最大的这几点。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一看,常看常新的好书,它将成为我以后的案头书、枕边书。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3

  不管是赞美,还是承诺,这两种方法都立足于从观念上去影响学生,主要的表现形式也都是说理型的,这也是我们教师熟悉和习惯使用的方式。然而,虽然说得很热闹但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教师试图通过说理的方式来影响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因为,对许多学生而言,他不是不明白教师讲的那些道理,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让他来讲,可能讲的比教师还要好,只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头脑聪明,心灵脆弱。道理都懂,但做不到。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要想增强影响力还要在认知观念之外想办法,比如情绪规律。

  人并非时刻都是理性地生活着,更多的时候,人们习惯于用心,而不是用脑生活。简言之,人们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并非都是理性分析判断的结果,很多都是情绪波动的产物。我从著名情绪心理学家阿瑟·阿伦做的一个经典的实验中发现:与人们的一般常识不同,个体的情绪经验并不是因为自身的遭遇,而自发形成,它是一种两阶段的自我知觉过程。在这一历程中,人们首先体验到的是自我的生理感受;然后,人们会在周遭的环境中,为自己的生理唤醒寻找一个合适的解释。比如,当我们的个体觉得浑身发热,心跳加速,手有点抖,接下来你会不由自主地到环境中去寻找线索,来解释此时自己的生理表现。如果此时你正碰到愤怒的大黑熊,你会感觉“真是可怕”;如果此时你正碰到令人神魂颠倒的人,你会感觉这是“爱慕或情欲”;如果此时你正拿到期末考试题,你会感觉这是“焦虑”,如果此时你在健身房,你会觉得这根本与情绪无关。也就是说,你的情绪体验更多取决于你对自身生理唤醒的解释,而不一定来源于你的真实遭遇。然而,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对同样的生理表现可能会存在着不同的,但都是合理的解释。有时候,人们会很难确定我们的生理表现是由哪一种因素造成的'。结合这样的理解,在青少年当中,所谓的爱情就是心跳加速之后错误归因的结果。那么结合这样的一个情绪规律,我们在和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可以利用这一原则。给学生解释早恋现象,可能是一种错误的归因。其次了解情绪规律,可以进行有效沟通。这一原则是:一当人们为自己的生理唤醒寻找原因的时候,归因不同,个人的感受也不同,二是当一个人情绪激动、心跳加速的时候,恰恰也是一个人容易拉近关系、受别人影响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和同学进行沟通,那就是一个有效的沟通。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的班主任生涯已经三年了,这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三年中有过欢笑,有过苦恼,这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自己才能深切的体会。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我最近阅读了毓凯教授所编著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是“不谈屠龙术,只谈杀猪法”。对于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的我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实例和解决方法是我最欠缺的,大理论和大道理太空洞了!

  本书的作者迟毓凯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的所长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具有丰富的学校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与人才测评的丰富的研究经验。先说说我对本书的最大感受,我觉得本书所教的知识非常实在,它并没有像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那样给读者介绍一大堆高高在上的教育学理论或一大堆心理学现象,而是直接了当地给教师提供了很多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做法,对于我这种新教师来讲可以说是十分有用的,也真正做到了它书中的所讲的那样“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法”。

  本书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教师如何塑造自己,塑造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教师形象。第二个是如何管——学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人心有哪些规律,按照这些应该采取何种管理方法。第三个是何时管——学生管理中的情景问题,即什么时候才用什么样的方式管。

  作为新教师,我常常会在具体的教学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在处理自身与学生的关系上。一直以来,我都是以朋友的角色去对待我的学生,按照大学书本的做法,我们和学生之间建立的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相互关系,觉得这样做就能多一点接近他们,多了解他们的想法,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接受我这个老师到接受我教的科目。但是渐渐地,我就发觉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有问题的,问题就是在于与学生的距离太近、太熟,于是就很难在学生之间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一种属于教师的“威信”。但是迟教授却很好地给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提出要在学生之间建立“威信”,即要让学生“敬畏”和“信任”,一个有威信的教师,无疑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具体到主要分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专业能力,让人钦佩;二是人格魅力,让人喜欢;三是威慑力,让人害怕。其中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解决的是如何让学生“信任”的问题,威慑力解决的是如何让学生“敬畏”的问题。

  在批评学生的这个问题上,我也常常存在着这样的困惑,就是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尤其是批评一些常常犯错的学生的时候,他们或者已经习惯了教师对他的批评了,因此面对批评的时候已经能够做到“从容面对”了,这时候哪怕教师怎样对他批评,他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教师的`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以后,学生还是没有受到半点教育也丝毫不会产生改变的想法。在这里,迟教授又提出了一个“认识失调”的概念,他认为只有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才能有所愧疚;只有一个对自己有良好期待的人,面对自己的错误才会感到认识失调;也只有认识失调,对错误有多愧疚的人,才能修正自己,不断进步。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可以先谈学生的优点,帮助他建立自尊心,等学生的自尊心回来的时候,再点出其错误,这样的话,学生才能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和批评。这样一来,迟教授的建议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破罐子破摔”的学生。

  另外,迟教授还提出班级的发展和建设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1。组建阶段;2。磨合阶段;3。规范阶段;4。成就阶段,而针对不同阶段,迟教授又详细地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并通过简练的语言归纳了起来:组建阶段:需要实行的指挥式的管理方式:“我来决定,你来做。”磨合阶段:教练式管理:“我们讨论,我来决定。”规范阶段:支持式管理方式:“我们讨论,我们决定。”成就阶段:授权式管理:“你来决定,你来做。”

  以上所介绍的方法都是我在《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中感受较深的几个部分,而迟教授在本书中教授的内容和方法其实还有很多,其中还包括:改变学生的几大手段,怎样应对“叛逆”的孩子,怎样表扬和奖励学生,怎样培养班干部、以及怎样做一个会授权的教师等等。虽然,我明白到本书所教的方法并不能都运用到自身的日常教学中,毕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但是我认为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学习或者模仿迟教授这本书的部分建议和做法来尝试改进自己的管理学生的技巧,毕竟很多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然后再根据自身教学的不同情况作调整,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学生的思维。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5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提升个人素养,争做魅力教师——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在学校“读书沙龙”活动的倡导下,我认真读了《魅力教师的修炼》一书,该书分别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沟通魅力和反思魅力等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全面提升教师魅力,从而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读了此书得到不少感觉,我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段的进行教育实践,不断的反思才能提升自身的魅力。虽然我从教的时间也有四年,平时也注重自己的人格修炼,但还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修炼、提高,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学生喜欢的魅力教师。

  下面谈几点自己的努力方向与目标

  一、品德修炼: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而行”与“不从”就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所至。我们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而修炼教师人格魅力的关键所在是为师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品行,高尚的情操。

  二、微笑教育:泰戈尔说过:“微笑是最好的名片。”试想,一个整天板着脸儿、不苟言笑的教师,怎么跟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只可能对他(她)敬而远之,因为他(她)即便可敬也不可亲。而反之,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要知道,一个人的笑容是可以具有多重意义的。一个教师脸上充满笑容,不仅使学生感到温馨,进而感到可亲,让学生愿意靠近你,愿意与你进行心灵的交流,而且笑容传递给学生的还有老师的关爱、信任,从而使学生内心树立起自信、升腾起希望,就如同冬日的一束温暖的阳光给人们带来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无以伦比的新希望。三、终生学习:自己现在的知识框架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拥有渊博的学识和灵动的智慧。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须知晓,你想给人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假如自己只有一滴水,如何给人一桶水?所以,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阅历是自己努力的方面目标之一。

  四、语言修炼:教师的语言魅力是体现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教师的课堂语言,更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相信当今课堂上精彩纷呈的课堂语言还不多见,自己还需不断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提高。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和一种有效的手段。感觉平时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的.点滴有所感悟、思考,但是用文字来做深层次的总结、提炼能力还有所欠缺,要不断加强。

  总之,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本书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指导我不断修行,教师朋友们,翻开《魅力教师的修炼》这本书,向你们未来的成功之路迈进吧! #__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多,可以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两字做起。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责任呢?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我一直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己的。

  在低年级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尤其是教师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的。如果一个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或不认真备课、随便应付,或对学生不管不问,那么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榜样?怎么能教书育人?

  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对所教课程的内容要非常熟悉,从教材、体系到知识点等都必须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难易恰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

  其次,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来讲,怎么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学习。

  相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缺乏活力的。因此,能否掌握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尤其是我们现在参加的二期课程,在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同时,必须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

  第三,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反思能力。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业务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索,而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责任心。

  关心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细致地辅导,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部书将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指路名灯。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6

  随着所教学生年级的升高,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学生长大了,也没有一二年级时那样“听话”。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越来越捉摸不透了。因此,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学生、管理学生成了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阅读了《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在这本书中给了我很多做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的方法。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是如果在我们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学生越来越不听话,对我们的教育置之不理,那教育便无从谈起。书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十分必要。”总体来说,提高我们对学生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树立教师的威信。书中指出:“从心理学上讲,人之所以受别人影响,其中一个很总要的原因在于信任,学生听你的是因为信任你。对于教师而言,如果学生对你所说的话信任度比较高,那么教育管理起来就更容易一些。”读完这句话我想到了一些家长经常会跟我说的一句话:“我们说的话他不听,没您说的管用,老师说的话就跟圣旨一样。”是啊,由于我们的身份是教师,由于我们的职业特点,在学习方面,学生便会更加信任我们。对于学生与生俱来对老师的信任,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信任我们。书中提到:“人们之所以受到别人影响的第二种原因,是恐惧。学生之所以听你的是因为敬畏你。”这个观点也在提醒我们,在与学生增进感情,加深了解的同时,我们要时刻保持学生对自己的敬畏之心。如果只追求与学生成为朋友,不注重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敬畏之心,即使和学生关系再融洽,教师的教育影响也是会大打折扣的。

  第二、善于赞美学生。 书中提到了“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其中有一个答案就是“我们喜欢喜欢我们的人。可以说,谁欣赏我,谁对我好,我就喜欢谁。”“实验研究也证实,告知某些人他们被别人喜欢或仰慕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回报的情感。这就是人性。学生喜欢那些认可和欣赏他们的教师,教师也一样,同样喜欢那些夸奖他的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在学生中有很强的影响力,就要学会赞美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达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如果一味以批评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则感受不到老师对他的喜爱,教育效果便不会太理想。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7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前阵子抽空拜读了迟毓凯老师《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一书,感触颇多。迟老师开篇就为本书定下基调:"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法!"自嘲理念可能不够先进,招法可能也不够漂亮,甚至姿势有些难看,但就是要实用有效。他志在让一线教师学会将一些基本的,甚至在心理学人中已经是常识的心理学规律,具体应用于教育管理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本书大致分为三个板块内容,第一板块首当其冲直指教师自我认识,第二板块指向"问题学生",第三板块教你如何管理班级。根据自身任教情况,我对第二板块——"问题学生"更为感兴趣。

  几乎每个班级都存在那么一两个"问题学生",老师在他们身上花费的精力比一般学生要多出好几倍,纷纷感叹尽管时而严厉训斥,时而苦口婆心,各种软硬兼施,家校联动,可往往还是收效甚微。迟老师提供给我们"七种武器"来解决问题学生,分别是赞美、承诺、活动、成功、榜样、人情、强化。每种武器,作者都详细介绍了其所包含的心理学原理原则,还有其适用范围和功能功效,最后还配上相应的现实案例。我对其中的两种武器特别有体会,写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武器一:赞美(培养自尊心,先扬后抑)

  迟老师深知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于是在运用七种武器之前,已经充分探清了对手的底细。他说:对于师生关系,虽不至于成为敌我矛盾,但也绝非同盟伙伴,明争暗斗还是普遍存在的,就像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

  对于"破罐子破摔"的学生,他们总摆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或者"我就这样,你能把我怎么样",甚至直接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很多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简直失去了耐心,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任教班级中的一名学生,行为规范随意,课堂表现散漫,一到自然课的实验环节更是有如脱缰的野马,停不下得闹腾。纵使当堂批评或课后思想教育,也丝毫没有羞愧悔改之意,和班主任反映,班主任老师说,他早已习惯了批评、教育,现在仿佛穿着防弹衣,刀枪不入。

  此书中,迟老师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解决思路:"既然死猪不怕开水烫,那么,什么猪怕烫呢——活猪——那我们怎么办——很简单,救活了再烫。"一些学生之所以犯错之后还丝毫没有悔改之心,恰恰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用一个较低的自尊心来达到与犯错行为的协调,所以,他才能持"我就这样,你能怎样"的态度而毫不愧疚。所谓"将死猪救活再烫",即先用赞美帮学生找到自尊心,然后再批评他。

  想来也是,每次下课后留这个学生谈话,我总是上手就让他反思为什么老师要留你,之后的言语大多也是些不中听的批评。这类孩子早已习惯了被训斥的模式,我们这种思想教育充其量就是占用了他的下课时间,下次上课,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或许下一回,我可以试着先找找他的优点进行表扬一番,当他放松警惕,面露轻松,自我感觉逐步升腾、自尊心回来之际,再一剑封喉,点出其错误。确实,"一个自我期待良好、有自尊心的人,面对自己的错误必然心生痛苦,而这种痛苦才是改变的'起始"。

  武器二:人情(以关系保障,先拉后教)

  我们都知道,关系越亲近越容易答应一个人的要求。迟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亲人关系的运行法则是需求法则,即只要对方认可你是他的亲人了,什么要求都会毫无原则地答应。

  在学生时期与一年多的教师角色中,我自己也有切身体会。凡是接触比较多的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大多会完成得比较认真,课堂表现也会更好。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班主任的课堂会比其他老师更有效的原因。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老师是他们这个阶段的"重要他人",他们渴望老师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多和他们一起聊天一起玩。即使是我们所认为的问题学生也同样如此。迟老师在书中说:拉近与学生关系的要点在于,不是在课堂上、学校内如何谆谆教诲,而是应该在"学习之外的时空,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与学生发生互动",这样才能更容易拉近彼此关系。

  学校里,我们与问题学生交流最多的就是学业、纪律问题,总是老生常谈,絮絮叨叨,有时连自己都觉得啰嗦,更可气的是自己的付出总是得不到回报。迟老师建议我们多在课下与他们聊一些和学习无关的话题,比如假期去哪里旅游了,平时喜欢什么活动,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哪个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除了拼命让他提高学习成绩以外还关心他的课余生活,促进了情感交流。结合我们自己学校,老师们可以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时间,和孩子们跳跳绳、踢踢毽子,拉近师生关系,营造"家人氛围"。其实活动也是迟老师推荐的武器之一,"通过活动可以激活情绪,而在情绪激动时实施教育,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案例众多,可读性强,将一些心理学技术直白地运用于日常教学管理中。 类比形象生动,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版面有专栏有侧栏,设计巧妙。正如迟老师写这本书所希望的,读来感觉心理学不难懂,很有用!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8

  拿到这本书,第一眼看到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把心理学知识用于学生管理实践,用心理学智慧提升教师工作效能”。这句话把专家的先进心理学理念和基层教师的管理实践紧紧联系到了一起,深深地吸引了我。

  接下来,将与大家分享几点心得。

  首先是做学生的重要他人。小学阶段教师就是学生的重要他人。所谓重要他人,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过程中,起过巨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人生的不同阶段,重要他人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我们就可以好好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多一些期望和鼓励,可能会是他们一直前行的动力。而我们不小心的一句话,也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其次,书中说要做有影响力的教师。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有影响力呢?我认为是学生愿意信任并愿意跟随其共同学习的教师。书中通过任老师教游泳这样一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了这件事。

  任老师是一位新老师,而且被安排带一个难带的班级。这可让任老师犯了难,因为没有同学把任老师的话放在眼里。一次,游泳课上,任老师提议和大家比赛水下憋气。结果任老师凭借她的实力,轻松获胜。此后,大家都对任老师恭恭敬敬的了。

  其实听完了这个故事,会发现这个事情和课堂教学似乎没有关系。但也正是这件事说明能在学生当中有过人之处,同样可以获得学生的信服,成为学生心中有影响力的教师。

  最后是学生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青少年情绪容易激动,有时还会发生同学之间的肢体冲突。这时候其实教师跟他们说什么道理他们都是听不进去的,所以当学生发生冲突,如果有旁人在场,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先把激动的`学生情绪平稳下来为第一要义。

  不要用情绪处理情绪。学生情绪激动的时候,老师也用激动的情绪去处理问题,就很容易发生冲突。许多学生冲突的案例表明,冲突事件的起因往往并不大,但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往往具备学生情绪激动、周围人群围观、教师价值判断三个条件。

  情绪激动时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人群围观,学生往往更为顾及自己的脸面;教师的价值判断,即当场就指出谁对谁错,即使说得对,也会使被批评者难堪。这三种因素集中在一起,就必然造成严重后果。

  从书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观点。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仅仅凭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教育是艺术,更是科学。我们必须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教师的自我定位,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教书育人的生活。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它,让我踏上了人生的旅程;它,让我走进了时空的隧道;它,又引我步入生活的殿堂、知识的海洋。读了《智慧背囊》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怎样对待自我、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怎样思考。

  其中,一篇名为《笔友》的文章让我颇为感动。因当时流行与笔友通信,一个羞涩的大学生为此以一位居住在洛杉矶的女士,作为写信对象。两人一写就是几年,大学生逐渐成家立业,他与笔友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长,一天那个“大学生”收到了笔友的死讯。原先,他的笔友早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在最终的包裹里有一张照片,相片中的是一张美丽而又慈祥的脸,是令人珍爱的脸。

  多么令人感动啊!两人虽然数隔千里,却依然心灵相通。看来,友情并不在于空间的距离,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依然能够给遥远的朋友送去一份温暖的祝福。

  此情此景,我怎能不想到此刻的情形呢?小学六年中,朋友无数,可再过几个月就各上各校,真心朋友从此分离,怎样不会感到伤感?这样一别,真的不知何时才能见面,而又何时才能一同坐下促膝谈心呢?我不由得想入非非,不是期盼着“死党”永不解散,就是愿时常联络,让我们之间的友谊永不靠站。期望我与“铁哥们”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根植物,当它生根发芽后,就永远不怕暴风雨在不经意间袭来。

  《智慧背囊》这本书不得不让我在阅读中成长,在书香里体会。是它为我开启了智慧的天窗,为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走进它,我似乎靠近了尊严,体验尊严的高贵;走近它,我又仿佛靠近了人格,感受人格的强健;走近它,我逐渐靠近了宽容,体会宽容的博大。更主要的是它让我打破了心灵的束缚,把浩瀚的海洋装入胸膛,让心帆远航。

  《智慧背囊》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经历,就是人生之海中的.一杯水。一则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智慧背囊》,它让你感受心灵的海洋,一段话语,一个细节,就是生活之树的一片叶。一段平凡的对话可能隐藏着伟大,一个生活的细节或许造就了永恒。《智慧背囊》它会引你走进生活的阳光。

  请看一个关于鱼的故事: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渔人看他太小,并且很美,便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一天它游来游去,总是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之后鱼长大了。在鱼缸里转身都困难了,小女孩便给它换了更大的鱼缸。它又能够游来游去了。可是每一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境便会暗淡下来。它有些厌恶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不动,之后甚至不吃食物。女孩看它可怜,便把它放回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向高兴不起来。一天它看见另一条鱼,那鱼问它:“你看起来闷闷不乐啊?”它长叹一声说:“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样也游不到它的边!”是的,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一片广阔的大海,你也犹如置身于狭小的鱼缸,而找不到自由与欢乐的感觉。

  《智慧背囊》它为你开启了智慧的天窗,为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走进它,你就靠近了尊严,体验尊严的高贵;走近它,你就靠近了人格,感受人格的强健;走近它,你就靠近了宽容,体会宽容的博大。更主要的是它让你打破心灵的束缚,把浩瀚的海洋装入胸膛,让心帆远航。

  我很早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智慧背囊》这一本书,因为它是一本能够使我学会思考的。

  前几天,我又看了一本,其中的一篇《独木桥的走法》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文章是这样讲的,一天,几个学生来问一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心态对于一个人会产生什么影响?他听了,带着他们去一个黑屋子里,穿过了屋子里的独木桥,然后,心理学家把灯打开了,在昏黄的灯光下,几个学生看见了在独木桥下方的几条大蛇。这时,心理学家问:谁敢从我们刚才走过的独木桥上再走一次呢?过了片刻,才有三个人犹豫地走了出来,战战兢兢地过了桥,速度比上次慢了一倍,其中一个还是爬过去的。这时,心理学家又打开另几盏灯。他们才发现有一个防护网在桥下头,这时,他问谁敢过?这一次,谁也不说,因为,他们都在想这网结实不结实。谁也不敢走了。

  读到这儿,我就明白了这位心理学家为什么这么做了。其实这座桥并不难走,可桥下的大蛇对他们造成了恐惧,于是,他们就丧失了平静的心态,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所以证明了心态对行为是有影响的。

  但人生又何不是如此的呢?在应对各种挑战时,失败的原因可能不是你势单力薄,智力低下。而是你把事情分析的太透彻、太清楚,研究的太周全,才可能会被困难吓倒。倒是那些什么都不明白的人,才更能勇往直前。

  在走我们人生的独木桥时,如果我们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我们才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都说:大路好走,独木难行。更何况,独木桥下还有大蛇呢?所以,我觉得应对困难坚持平静的心态,才可能会有成功的期望。同样是独木桥,但将它的环境了解的透彻,它就越难走。

  《智慧背囊》教会了我思考,它带给我的,将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1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班主任来说,读懂人心工作才会游刃有余。要读懂学生的内心,学习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后迟毓凯老师的著作《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本书紧紧围绕“学生管理”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从教师的自身定位、心理学上相关影响策略和管理的情境等方面详尽叙述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有效方法。“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法”真正把专家的理念和教师的实践联系起来了。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教师如何塑造自己,塑造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教师形象。第二个是如何管——学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有哪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应该采取何种管理方法。第三个是何时管——学生管理中的情景问题,即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管。

  本书第一章——《学生管理的关键》,就让我茅塞顿开,深受启发。

  一、爱心价值几何?

  “爱孩子是老母鸡也会做的事”,如果把爱心定义为教育的关键,就太小瞧教育的复杂性,也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简化甚至侮辱,而且还给许多教师造成了心理压力。显而易见,“爱心”还有“耐心”、“细心”、“恒心”、“虚心”、“责任心”等等的“五心说”、“六心说”并不是学生管理的关键。

  二、名师方法也失败

  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里提到的许多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让我们折服;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成为“受宠新贵”,李镇西、窦桂梅等教育家我们也都一一追随他们的脚步,可实践起来还是问题百出。看来我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发挥名师方法的作用。

  三、班主任是天生的吗?

  管理能力是天生的的吗?领导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些人格特质与领导的有效性确实密切相关。自信而不自大的领导会坚定队员成员的信心;外倾的人更愿意让人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果断、情绪稳定、热情、幽默等有这些特质的`人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班级管理能力,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培养起来的能力。

  所以,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管理有效,至少考虑三个因素:教师的自身定位、相关的影响策略、管理的情景因素。

  书中干货满满,如第九章提到的《班级管理的教练策略》,以案例和管理心理学角度向我们讲述了培养班干部方面的技巧,分析了磨合阶段的矛盾来源,着重指导教师如何手把手培养学生干部,最后总结出班干部培养的“四步走”战略,即牵着走——扶着走——放开走——跟着走。而每个阶段具体的方法,以及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班主任工作是门艺术,更是门科学,需要专业的学习和不断地科学实验、实践、反思得真知。这本书恰到好处地用心理学知识解释并处理了一些常见的学生管理问题,有利于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症下药,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提高。希望更多青年教师能亲身感受这本书的魅力,让自己的工作更愉悦,生活更美好!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11

  这一次教师读书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所教的知识非常实在,它不像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那样给读者介绍一大堆高高在上的教育学理论或一大堆心理学现象,而是直接了当地给教师提供了很多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做法。

  本书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教师如何塑造自己,塑造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教师形象。第二个是如何管——学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有哪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应该采取何种管理方法。第三个是何时管——学生管理中的情景问题,即什么时候才用什么样的方式管。

  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在处理自身与学生的关系上。一直以来,我都是以朋友的角色去对待我的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的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相互关系,觉得这样做就能多一点接近他们,多了解他们的想法,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接受我这个老师到接受我教的科目。但是渐渐地,我就发觉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有问题的,问题就是在于与学生的距离太近、太熟,于是就很难在学生之间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一种属于教师的“威信”。但是迟教授却很好地给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提出要在学生之间建立“威信”,即要让学生“敬畏”和“信任”,一个有威信的教师,无疑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具体到主要分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专业能力,让人钦佩;二是人格魅力,让人喜欢;三是威慑力,让人害怕。其中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解决的是如何让学生“信任”的问题,威慑力解决的是如何让学生“敬畏”的问题。最理想的角色状态是“不怒自威”,这一点也是我非常希望能达到的一个目标。当然,作为教师,不一定能力、魅力和威慑力都强,但必须要和你所教的学生特点相适应,换言之,你的三种能力虽然不是项项都强,但恰好满足了管理学生的需要,这就够了。也就是说教师不一定做有超强影响力的人,但要做学生的“重要他人”。

  所谓的重要他人,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过程中,起过巨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如果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那么他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一定更有成效。

  迟教师还介绍了不同阶段的重要他人,比如中小学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美的教师,小学阶段喜欢妈妈式的美教师;到了我们高中阶段,学生喜欢个性独特、有自己绝活的朋友式的教师。幼儿园阶段孩子 的.重要他人是父母,小学阶段孩子的重要他人是老师,中学阶段孩子的重要他人是朋友,大学阶段孩子的重要他人是恋人。做父母的要注意从如何做好自己孩子的重要他人,到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选择不同生命阶段的重要他人,都非常重要!至于自己作为一个教师,能否能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需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

  书中介绍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其中还包括:改变学生的几大手段,怎样应对“叛逆”的孩子,怎样表扬和奖励学生,怎样培养班干部、以及怎样做一个会授权的教师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学习或者模仿迟教授这本书的部分建议和做法来尝试改进自己的管理学生的技巧,将所学所思运用到自身的日常教学中,然后再根据自身教学的不同情况作调整,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学生的方法。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12

  假期阅读了迟毓凯先生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一书,感慨良多,书中的一些观点给我困惑已久的疑问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答。特别是第八章:班级管理的指挥策略,让我受益匪浅。

  迟毓凯先生认为教师管理学生的行为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指挥性行为。什么是指挥性行为呢?就是告知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如何做,其实有的时候这种管理也不告诉学生,为什么学生只管听从老师的指挥就好了,通俗点讲,这种管理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专制性的管理,采用的是一种单向的,至上而下的沟通方式。第二类是支持性行为。在这种管理行为中不直接给学生答案,反而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自己能做到对学生充满希望,这种管理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民主式管理是一种双向的,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的沟通方式。在教师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以上哪一种管理行为更有效呢?最好是两者结合,该专制的时候专制,该民主的时候民主。该专制的时候专制,该民主的时候民主,那么什么时候该专制什么时候该民主呢?管理行为的选择依据的是一个班级发展过程中学生心理背景的变化,在班级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学生的心态是不同的。

  在这个特殊时代,部分学生抗压能力薄弱。该如何惩罚学生?当下的学生思想上独立自主且充满个性,对老师没有太多敬畏之心,所以在组织教学中难免有一些消极违背甚至是主动破坏规则的行为。如果老师的惩罚过于宽松,那么正常的教学秩序必然被干扰,影响班级的学习范围和效果。如果老师的惩罚过严,那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导致师生矛盾甚至是家校矛盾。

  迟毓凯先生提出的“诛大赏小”原则十分有必要。所谓“诛大赏小”,是传统中国的管理智慧。正所谓“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换言之,奖励一个人的目的不仅在于受奖励的个体,还是在给周边的人看,惩罚一个人的目的`也不仅在于惩罚的个体,还是在给周边的人看,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本来就是常被欺负的对象,如果犯了一点点错误,教师却搞得满城风雨,一定要对其严惩。这对于其他同学的警示意义不大,因为这让学生觉得你老师只会找软柿子捏,只会处理一些我们平时都欺负的软蛋而已,所以在进行惩戒的时候,教师最好找一些典型的错误难搞的份子来处理一下。不仅对别的学生有警示作用,而且也会有效地树立起自己的威慑力。

  作者还讲到,奖罚要从小进步开始,如果一个教师将奖励的基准定位的太高,每次都奖励班级里那几个最优秀的人,那么对于其他人而言,这种奖励是没有激励作用的。因为对他们来说,由于先前基础的限制,可能再多努力也难以达到老师的要求,所以还不如不努力。然而,如果教师连学生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奖励的话,那么除了受奖励者之外,也给其他的人提供了一个信息,连这么小的事情老师都给予了那么大的奖励,我也不难做到,我努力努力也会得到奖励,这样会激发更多学生进步。

  教育是一门有影响力的学问,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过程。教师的工作并不能仅仅凭借爱心和耐心改变学生,它更需要智慧。学生的管理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和科学,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提升。

  书中关于教育的智慧很多,我就突出谈谈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总而言之,迟毓凯先生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一书给了我很大的收获,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常看常新的好书。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相关文章:

读智慧背囊有感09-13

用爱心和智慧铺就学生的成材之路 班级管理反思()04-14

智慧的表达自己的智慧--智慧作文宣言04-14

为学生创设智慧的作文平台04-14

用爱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04-15

你了解学生的强势智慧吗04-14

学生需要充满爱心和智慧的管教04-14

坛经的智慧读后感12-19

《智慧背囊》读后感04-28

智慧背囊读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