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时间:2021-12-13 09:40:1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集合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集合15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

  在三国演义这部书中详细讲了东汉末年的情形,里面还有许多伟人,我从中还学会了许多道理。

  三国演义里主要讲了从汉灵帝昏庸无能,黄巾起义队伍庞大起,这才让汉灵帝才醒来,发兵抵抗翼巾军。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大国之间时不时就要打起仗来,每次到了打仗的时候不是刀光剑影,就是血肉横飞,让人读起来就像自己在这个惊险的战场上一样。

  我尤其敬仰这里的一个人叫诸葛亮,刘备三次去隆中拜访他,前两次失败了,第三次成功了。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后,刘备听了很是惊讶。刘备的兄弟,关羽张飞不服诸葛亮,诸葛亮用了他聪明过人的头脑和他一张能说会道的口才,最终还是把关羽、张飞说服了。刘备有个儿子,叫刘阿斗,又叫刘禅。刘禅很是贪玩,诸葛亮怎么教他也教不会,刘禅的爸爸死了后刘禅更是无法无天,刘备临死之前的遗言是:“诸葛亮一定要辅助好刘禅呀!”诸葛亮一口就答应了刘备,但是诸葛亮哪里知道刘禅已经无法管教,诸葛亮替刘禅费神费脑,最后因积劳成疾,病死在了五丈原。

  俗话说得好:扶不起的刘阿斗,每一个人都不要向刘禅学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

  1、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一道去投了刘焉。

  2、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尺五寸,以贩麻鞋、织席为业,不失龙子龙孙的风采。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一身英气,因杀死富豪流浪江湖。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以卖酒杀猪为业。

  3、刘关张与朱俊、孙坚进攻黄巾大胜。刘备被封为安喜县尉。到任四月,督邮来巡视,见刘备无礼物奉送,捏造“县尉害民”之罪陷害。张飞大怒,骑马来到馆驿,将督邮头发揪住,扯到县衙门前马桩上拴住,扯下柳条往督邮两腿上狠力鞭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根柳条。

  4、十七路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诸侯联军与吕布对峙于汜水关,吕布部将华雄杀得联军损兵折将。关羽请求上阵,曹操令人斟一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不一会,关羽已跃马归来,提华雄头颅掷于地上,而酒还是热的。

  5、刘备依附曹操,为防曹操谋害,于后园种菜为计。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对饮,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俩人。刘备听闻一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幸好雷声乍起,刘备急中生智,沉着俯身拾筷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

  6、刘备驻守徐州时,曹操率大军进攻。张飞献计劫寨,曹操早有准备,张飞败逃芒砀山,刘备只身逃往青州投靠袁绍。关羽被困于下邳,为保护刘备妻子甘、糜二夫人,他以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为条件投了曹操。

  8、曹操让关羽同甘、糜二夫人同住一处,关羽则秉烛于门外,通宵伫立,待二位夫人甚为恭敬。曹操极欲招降关羽,待之甚厚,送美女,赐金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关羽拒绝了美女和金银,只受了所赐赤兔马。

  9、刘备去往青州后,劝袁绍出兵攻打许都。袁绍派颜良出兵,连折曹操两员大将。曹操令关羽出阵,关羽一刀将颜良砍于马下,害刘备险些被袁绍杀掉。文丑为颜良报仇,也被关羽斩于马下。曹操表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10、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带甘、糜二夫人去寻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到了袁绍地盘,刘备却又去汝南投了刘辟。关羽在卧牛山收了关西大汉周仓,往古城与张飞、刘备相会。三人计议结连荆州刘表以脱离袁绍。

  11、刘备率兵进攻许都,曹操回师对敌刘备。刘备败逃于汉江,投荆州刘表,驻守新野。刘表染病,刘备赴荆州代为主持丰收祭典,蔡瑁因刘备反对刘表废长立幼欲借机杀之,刘备逃席而出,骑的卢马越过檀溪,躲过一劫。

  12、刘备逃离荆州后,遇见水镜先生,向他举荐伏龙、凤雏。刘备访伏龙、凤雏未果,却得徐庶,帮助他大败曹仁。曹操以徐庶之母为要挟将徐庶逼至许都。徐庶辞别之前向刘备保证觉不向曹操献一计,并且举荐了伏龙——诸葛亮。

  13、刘备与关、张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前两次都扑了空。第三次去时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张飞怒气大发,要放火烧房,被关羽劝阻。刘备等了一个时辰,诚心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为刘备礼贤下士之举感动,教以据蜀、联吴抗曹三分天下之策,出山辅佐刘备。

  14、刘表死后,曹操南征荆州,刘表次子刘琮降了曹操。曹操攻刘备,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取荆州,弃新野而移兵樊城。后又弃樊城往襄阳撤退,百姓随其同行。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15、刘备往江陵途中,被曹军冲散队伍,赵云七进七出救下阿斗,张飞在长坂桥断后,叫随从骑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立马桥头,面对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大吼,吓死夏侯杰,曹操急令退兵,刘备在关羽、诸葛亮接应下退入江夏。

  16、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往柴桑游说孙权,舌战群儒,终于促成孙刘联盟。周瑜嫉恨诸葛亮才华不能为吴所用,派诸葛瑾劝说诸葛亮事吴不成,即起心暗害。诸葛亮以大局为重请鲁肃劝告周瑜共同对付曹操,不要相互谋害。

  17、东吴火烧赤壁,曹操被张辽救上小船,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望华容道逃奔,见无伏兵,大笑道:“人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依我看来,到底是无能之辈。如在此处埋伏军队我等就只好束手被擒了!”话未说完,一声炮响,关羽跨赤兔马,提青龙刀,拦住去路。关羽听了曹操哀告,心中不忍,放曹操一条生路。

  18、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乘胜追击,孔明用计派赵子龙乘曹洪败退智取南郡、赵子龙智取襄阳、关羽智取荆州,一气周瑜箭伤迸裂。后赵云取桂阳、张飞取零陵、关羽取长沙魏延杀主投降,招降黄忠。孔明认为魏延有反骨要杀之,刘备求情。刘备占据荆州。孙权派鲁肃来讨荆州。刘备、诸葛亮假意答应取得西川后归还,鲁肃回东吴受到周瑜责备。

  19、赵云陪同刘备往南徐同孙权之妹成亲,由于乔国老与吴国太的庇护,东吴不敢动刘备一根汗毛。又依诸葛亮之计,让孙夫人陪同刘备去江边祭祀,趁机逃回荆州。周瑜率兵追至江边,刘备与赵云已被被诸葛亮接应走了,周瑜第二次箭伤复发。

  20周瑜派鲁肃去讨荆州,孔明献计让刘备哭诉求暂住荆州,周瑜识破孔明的缓兵之计,决定用“假途灭虢”之计夺回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埋伏围捕周瑜,孔明又写信羞辱周瑜,周瑜被三气箭伤复发吐血而死。

  21、鲁肃举荐庞统辅佐东吴,孙权嫌庞统丑陋无礼誓不起用。庞统带着鲁肃的举荐信投刘备。刘备也嫌恶他丑陋无礼,派他任耒阳县令,庞统终日酗酒不理政务。刘备派张飞巡察,发现庞统非同寻常的治事才能。刘备自责道歉,任命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

  22、刘备带庞统、黄忠、魏延等人入川,刘璋要出城迎接,黄权苦谏,叩首流血,口衔刘璋衣袂,刘璋大怒,扯衣而起,黄权门牙掉落两个。李恢苦谏,也被推出。第二天,刘璋出城,王累倒吊在城门上,以死相谏,刘璋大骂,王累自割绳索坠地而死。刘备与刘璋在涪关会面。

  23、张松与法正密谋,要刘备在涪关相会时杀了刘璋,夺取西川。法正与庞统劝刘备在酒席上下手,刘备不从。庞统让魏延舞剑,张任挺身对舞;又叫刘封舞剑,刘璋部下纷纷上场,场面大乱。刘备与刘璋呵斥众人。刘备私下怪庞统陷他于不义。

  24、孙权想趁刘备入川时夺荆州,遭吴国太斥骂。听张昭之计派周善骗孙夫人过江。孙夫人听说吴国太病危,来不及与刘备告辞就带阿斗上船而去。赵云驾小船只身追上大船,夺回阿斗。张飞赶到,杀了周善,放了孙夫人,两人护送阿斗回营。

  25、 刘备进攻雒城,派黄忠打头阵,魏延相争。刘备劝说黄忠打泠苞,魏延打邓贤,先得营寨者为头功。魏延想先打泠苞,抢了黄忠的功劳,却被泠苞包围,差点被捕,幸亏黄忠救了他。后来他埋伏捉了败走的泠苞,将功补过。

  26、孔明派马良给刘备送信,预言庞统有难,让他作防备。庞统不听劝告,执意进取雒城,行前庞统马失前蹄,被掀翻在地,刘备把自己的白马与之换乘。张任带兵在小路设伏,看到白马以为是刘备,命将士乱箭射死庞统。

  27、庞统死后,魏延陷入重围,黄忠赶来相救。刘备派关平到荆州请孔明。孔明把荆州交给关羽。关羽称“既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听到死字心中不悦。交代他危急时“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关羽允诺遵命。

  28、孔明派张飞领精兵从小路杀奔巴郡。严颜把守巴郡,拒不出城。张飞让军士四散打柴寻觅小路,扬言要连夜从小路进军。严颜想偷袭张飞,却被生擒。后被张飞感动而降服。

  29、张飞取了巴郡,严颜相助,沿路关隘皆被劝降。刘备连夜带兵偷袭张任营寨。张任退守雒城。刘备攻打四天,兵力渐乏。张任趁刘备退兵时出城追杀,张飞与严颜大军来救。张任退回雒城。

  30、孔明带大军与刘备会合,定计活捉张任。张任出城交战,被黄忠、魏延、严颜、张飞合围,赵云又堵住其退路。张任逃跑途中被张飞军士活捉,至死不降。刘备不忍杀之,孔明杀他成全其名节,刘备厚葬了他。

  31、马超带兵打葭萌关要生擒刘备,逼刘璋割二十州。张鲁派杨柏监军。孔明用激将法迫张飞立下军令状,让张飞打先锋,张飞与马超从午后杀到天黑,又点灯火夜战,难分胜负。刘备担心伤了二人,下令罢兵。

  32、孔明设计收复马超。先派孙乾贿赂杨松,让他送信给张鲁,答应退兵便保他为汉宁王。张鲁听杨松之言令马超罢兵,马超不从。杨松便散布流言说马超想背叛,迫使马超同意退兵,又命守关将士不准马超入汉中,马超进退两难。

  33、孔明用计离间马超与张鲁,使得马超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恰好李恢来降,主动请求前去劝降马超。马超埋伏兵士想杀李恢,却被李恢晓以利害所劝服,最终杀了监军杨柏,投降刘备。

  34、马超自告奋勇去劝降刘璋,刘璋决定投降。刘备听孔明建议,封刘璋为振威将军,遣送其全家到南郡公安。刘备自领益州牧,分封百官。要把有名田宅分给诸官。赵云劝阻,认为应归还百姓,令其安居乐业,刘备听从。

  35、刘备为保西川出兵攻打汉中。老将黄忠听从法正之计在定军山斩夏侯渊。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

  36、孙权以吕蒙为大都督,同曹军合击关羽,关羽被射伤。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治伤之后,关羽水淹七军攻取樊城,不料吕蒙却乘虚白衣渡江夜袭荆州。

  37、关羽率军往夺荆州,但士卒皆无战心,关羽大败退守麦城。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不从,弃麦城往西川撤退,路遇伏兵,关羽被擒。孙权斩了关羽首级,派人送与曹操。曹操厚葬关羽于洛阳,追封荆王。

  38、刘备称帝于成都。为报关羽被害之仇率兵七十万攻东吴。张飞因鞭打部将,被部将杀死,割首级献东吴。刘备葬过张飞,驻军白帝城督战。孙权派诸葛瑾劝说刘备,重结吴蜀联盟,共同对付曹丕,刘备不允。

  39、蜀军从巫峡建平起直至彝陵界口,七百余里结连四十余寨,进攻东吴。黄忠中箭身亡。刘备攻猇亭。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拒刘备。陆逊坚守等待时机。刘备移寨于山谷树林中避暑。陆逊趁蜀军疲困之时,夜里借东南风放火,尽烧连营七百里蜀军。刘备败走,被赵云救入白帝城。

  40、刘备在白帝城染病不起。诸葛亮赶来,刘备托以后事,并作出诸葛亮可取刘禅而代之的遗嘱。刘备病逝,诸葛亮立刘禅为帝,为后主,感念刘备知遇之恩全力辅佐幼主。

  41、刘备死后,诸葛亮率军50万南征孟获,采纳马谡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七擒七纵孟获,以德服人,使蜀汉后方得以稳定。

  42、曹丕病死,儿子曹睿即位,任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诸葛亮用马谡之离间计,散布司马懿谋反的流言,司马懿被削职回乡。诸葛亮乘机发兵汉中。蜀军出祁山直抵渭水,长安告急。曹睿启用司马懿任平西都督,拒守长安。

  43、司马懿老谋深算,上任后夺新城,斩了私通蜀汉的孟达,直逼汉中咽喉的街亭和列柳城。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不听王平劝告,执意在山上林木深处下寨。司马懿率兵围山,断其水源,蜀兵大败,街亭失守,司马懿攻下列柳城。

  44、失街亭后,诸葛亮迅速安排退兵之计。司马懿逼近诸葛亮所驻西城。城中仅二千五百名老弱残兵,诸葛亮料司马懿会认为自己平生谨慎,不会冒险,大开城门,让老军扮作老百姓洒扫街道,自己则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弹琴。司马懿赶来,惧有伏兵急令撤退。撤到武功山小路时,又遇诸葛亮事先布置的兵士大喊大叫,魏军不敢久停,尽弃辎重而逃。

  45、诸葛亮退回汉中,为正军法,挥泪斩马谡,并向后主上表自贬职务三级,以右将军行丞相事。此后,诸葛亮又四出祁山,但都未取得进展。

  46、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兵屯渭水相拒。诸葛亮在上方谷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司马懿依样仿造中计,被蜀军劫去。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诱司马懿入上方谷,雷炸火烧曹军。突遇大雨,火灭雷哑,司马懿父子死里逃生。

  47、司马懿受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使者送去巾帼、妇人缟素之服及书信,激他出战。司马懿装出笑脸说:“孔明看我像妇人吧!”向使者打听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司马懿盘算:诸葛亮食少事烦,活的日子不会长久。越加坚守不出,静观事态发展。

  48、诸葛亮强支病体处理军务,积劳成疾,吐血不止。他知命不久长,就授兵书给姜维。八月,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年54岁。临终时暗中安排杨仪和姜维,在魏延谋反时,乘其不意杀了他。最后魏延死在马岱刀下。

  49、姜维遵照诸葛亮遗嘱,以木雕为诸葛亮像坐于车中,从五丈原徐徐退兵。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诸葛亮木像,司马懿吓得急令后退,被蜀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司马懿退兵。蜀汉全国举哀,葬诸葛亮于定军山。

  50、邓艾进军成都,刘禅出降。其子刘谌不降,割妻并三子头哭祭祖庙,眼出血而自刎。姜维为复兴汉室,假意投降钟会。司马昭中了姜维的离间计,令钟会收服邓艾。姜维与钟会商议谋反,因部下告发,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自刎身亡。蜀后主刘禅被送往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

  一次,我生日。爸爸给我买了本《三国演义》。

  当天,我就把它细细的品味了一翻。文中许多人物都被罗贯中刻画的栩栩如生。如:曹操的谨慎;诸葛亮的机智;刘备的谦逊;周瑜的小肚鸡肠……。其中人物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去赞扬如:关羽的重义;鲁肃的老实;……。

  《三国演义》顾名思义讲的就是三个国家的兴衰败亡。而这三个国家分别是指蜀、吴和魏。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争故事。

  先说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而且颇重义气在华容道放过了曹操。他忠于刘备,虽然最后战败但未降敌,最后还死于非命,但他的精神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然后我就说说诸葛亮吧!亮生来才智过人,刘备可视他为“国宝”啊!刘玄德三顾茅庐之中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了。在三国中,他无疑是最具才华的人了。而且在刘备病故以后还立下了许多大功,如: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军,在木门道伏杀魏名将张郃;夺取武都、阴平;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总的来说我看完了《三国演义》也应了诸葛亮那句话‘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

  书籍是一把钥匙,开启学识宝库的大门;书籍是一双翅膀,带我们在天空中翱翔;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进步的阶梯。

  最近,我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喜欢义胆忠肝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猛的张飞,讨厌狡诈多疑的曹操,心胸狭窄的周瑜,多管闲事的鲁迅。

  《三国演义》一共有一百二十回,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这一回讲的是:周末七国分争,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三结义,踏上了保国安泰的道路。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也挺有趣的,讲的是: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这使我想到了一句关于刘备的歇后语: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三国演义》让我想到了杨慎的《临江仙》:英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

  《三国演义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写的一部历史小说,文中写了魏、蜀、吴三国演义争霸,最后被司马家族灭掉的故事。

  文中重点塑造了三国演义的将领,比如:魏国的司马懿、张辽、许诸,蜀国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吴国的程普、黄盖、陆逊等。这些人物性格鲜明,各不相同,给文章增添了许多色彩。

  在书中,我喜欢的是曹操,因为他能屈能伸,在华容道下马求饶,是屈;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是伸,而且他还非常聪明,但是他有一个特别大的缺点——多疑,因为多疑,他错杀了杨修和吕伯奢一家。虽然人们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奸雄,但现在人们对历史的看法改变了,我相信人们会越来越认可曹操的!

  在文中,描写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的战争和事件,有的甚至成为了典故,比如:草船借箭、汗流浃背、望梅止渴等。

  《三国演义演义》不仅让我们丰富了阅读,还给我们描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了三国,可能很多人都会钟情于曹阿瞒,我也是他的粉丝一枚。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小小年纪,便被知人之士许邵断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想必,这也是罗贯中对曹操一生的褒赞,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成是能臣或奸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破黄巾,杀董卓,战吕布,平定汉中地,携天子以令诸侯。

  他的战谋与勇气是一方面,胸怀大器又是另一方面。不管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当益壮,还是“周公吐甫,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他愿一展宏图,招募天下“青青子衿”,还他星汉灿烂,九凤呈祥。

  有时候想想,若他不生在这魏蜀吴的夹缝中,不在这烽火连天、腥血横流的乱世中,他是否会掀起不一样的色彩?

  但时代是英雄的栖息所,英雄是时代的炫彩者。

  或许,曹操生来就该在这血液权谋中成就一生的辉煌,留下后世几千年的喟叹。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7

  好词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

  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好句

  1、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孙策)

  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4、赔了夫人又折兵。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7、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8、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马谡)

  9、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赞》(徐庶之母)鼎镬,古代烹饪器,此指鼎镬烹人们酷刑。伏剑同流,指刘邦时期王陵之母,与徐母是一类人。断机堪伍,孟母曾把布机上的线剪断,以“废学如同断线一样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学的孟子。

  10、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1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孔明对孙权(鲁缟,鲁国的丝织品,据说是最薄的。强力的弩剑到了射程终了时,已经没有力量了,即使是鲁缟也不能穿破。)

  12、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1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羽)

  14、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祢衡)

  15、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6、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评孙权)

  17、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曹操

  19、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20、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

  21、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2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3、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交之获也。——韩卢,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是海内的狡兔,韩卢追东郭二者都精疲力尽,死于山下,过路的农夫不费一点力气把它们捡走了。

  24、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敦)

  25、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26、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

  27、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评张飞)

  28、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袁绍)

  29、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袁绍)

  30、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

  31、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3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4、马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

  36、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评赵云)

  37、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对刘禅)

  3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40、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

  41、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吕布(李肃说吕布反叛丁原后)

  4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水镜曰刘备(语出《论语》尽管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讲忠信的人)

  4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4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对刘备)

  45、吾手中宝刀却不老!(黄忠

  4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7、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关羽

  48、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49、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严颜)

  50、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读书笔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开始就是脍炙人口的词句。没错,这首词句就是出自我国古代一部历史小说的开篇词,它的名字叫做——《三国演义》。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人物的历史舞台,把许多人物刻刻画的淋漓尽致,使我不得不掩卷长思……

  《三国演义》是明清时代的一部断代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里人物众多,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谁是正面人物,谁是反面人物,都是很明确的。这部书主要塑造了三个典型: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

  先说曹操,太多数人都说他奸诈,也有人总结说他“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他做事周到。“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但总说到底曹操也有好的方面,他还是为人熟知的杰出诗人、文学家。曹操站的地位高,形象广,方面广,脑子复杂,非封建史家,非世俗人所能理解。

  再说关羽,他比较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青枣,青龙偃月刀,后加上赤兔马’关羽是神不是人,而且加上历代加封,直封到:‘盖天古佛’成为人神的极致,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做人有忠有义。但到了三国时期,封建道德的头一个字忠就很难完成,对忠的要求也很严格,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了来,这样不但算忠,还是难得可贵的忠。

  一个国君想要建立一个好的帝国就必须有一个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忠臣,而诸葛亮诸军士就是这么一个人,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事实证明,诸葛亮也不是一个草包,他显智慧,展英才,‘草船借箭、空城计……’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则‘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看出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忠、义、识’还不够,还需要‘胆’就像赵云一样,几乎百战百胜,他也称‘赵子龙’,他其实为曹操效过力,但后来归顺了刘。

  我们少年就应该从小具有诸葛亮的‘识’,赵云的‘胆’,但关羽的‘忠、义’我们似乎就不必太难为自己,做好自己本分就好了。《三国演义》里还有义绝、奸绝、智绝。关羽见证了义绝,曹操见证了奸绝,诸葛亮见证了智绝。读过这本《三国演义》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的流转,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本书真是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当想起那不朽的中国历史,我不禁又走进了那充满热血的地方——《三国演义》,在这个学期我与学生共同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这本书记载了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故事,在这个民不聊生,连年战乱的时期没有皇帝,没有王者,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马厉兵,个个雄心勃勃,使我真实地感觉到了那段被封尘已久的历史故事。

  书中的这段话使我感触深刻:“曹军水寨里的船只立刻着火,般只都被铁链锁住,无法散开,火势蔓延开来,水寨全部烧着,曹军就如一堆蚂蚁,四处逃窜,只见满江的火,满天的烟,上下通红,照耀如同白昼。”这段话将曹军比作蚂蚁,在极大的火势下四处逃窜,曹军的混乱与狼狈尽收眼底,三路军进攻曹军水寨,汽势浩大,更证明了曹军不义之军必败的道理,“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之弊,也在那不得和人的环境下,然而终究是瑕不掩瑜,曹操总无愧于英雄之名,惟一可惜的是曹操生性多疑,以致刚性自用,不然赤壁之战总该有另胜负之写。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何也?没错!这正是稳中求胜的情怀大志,历千百年来,有多少英雄冲锋在前,心中永怀正义之情,爱国之心,在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有心计,刘备说过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有干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道,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好的结局……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但刀光剑影之下,鼓角争鸣之中,总躲不过一个满头华发,黄尘裹身,英雄,英雄之说本戏言耳。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从这本三国史册中,我真正认识到了自己,足享用一生,其实《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个真理,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礼;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读三国,让我走进了那充满热血的地方,走进了人生的战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9

  今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演义》。里面主要讲了:东汉末年,因为皇帝的懦弱无能,朝廷非常混乱,使那些奸臣,污吏更加狂妄。巨鹿郡的落第秀才张角与弟弟张宝,张梁,组织几十万人同时起义,他们号称“黄巾军”,就引出了各路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坚等。最后,中国经过他们的争夺,分裂成三块:魏国,蜀国,吴国。在战场上,多少条人命没了,多少好汉牺牲了。

  我最喜欢里面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的友情使我十分感动,每当有困难时,他们三个都并肩作战。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每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帮助他(她),和他(她)一起解决困难。

  《三国演义演义》里的故事情节非常有趣,又是令人憎恨,又是令人欢喜,又是令人悲哀,也又是令人高兴。里面的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像曹操,他一心想要雄霸天下,让所有人都听从他,拥有当时的“二乔”,可最后既没有得到“二乔”,又没有雄霸天下。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副局长,他想当上局长,就不择手段地去谋杀局长。到最后,反倒没有当成,就被警察送进了派出所。所以,一个野心不要太大,结果会不堪入想。

  三国演义——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时代,其时间虽然短暂,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英雄所展示的忠义,仁勇,智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

  “讥王新城吊庞士元诗,以落凤坡为题,不知‘落凤坡’见习凿齿《襄阳记》,非小说演义装点之词也。”

  一

  钱锺书《谈艺录》(补订本)559页,引《随园诗话》论作诗不可用小说,又引严元照《蕙櫋杂记》讥渔洋用落凤坡事。其实,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六,已有一条及之,早于严元照;钱先生仅引《柳南续笔》卷一讥渔洋文用“生瑜生亮”。

  叶廷琯《吹网录》卷五“柳南随笔续笔有应订正处”条,则为渔洋作了辩护:“讥王新城吊庞士元诗,以落凤坡为题,不知‘落凤坡’见习凿齿《襄阳记》,非小说演义装点之词也。”

  我因为好奇心,遍检清人校辑的《襄阳记》《襄阳耆旧记》,结果一无所得;又翻今人的《校补襄阳耆旧记》《襄阳耆旧记校注》,也不见“落凤坡”的影子。不知叶氏所读,是什么人间异本?“自惭陋不之知”,姑记于此,俟博雅者之教。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写曹操在华容道,对关羽说:“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按,庾公之斯事,见《孟子·离娄下》:“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春秋》并无此事,惟《左传》襄公十四年云:“尹公佗学射于庾公差,庾公差学射于公孙丁。二子追公,公孙丁御公。子鱼(庾字)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射两軥而还。尹公佗曰:‘子为师,我则远矣。’乃反之。公孙丁授公辔而射之,贯臂。”所记似乎是一件事,但具体情节迥别,人名也小异。

  曹操把《孟子》误成《春秋》,典用的也不切,大可以嗤笑;不过,话又说回来,丢魂失魄之际,还能记得起《孟子》,也够难为他的了。——怪不得他自诩“老而能学,惟吾与袁伯业”。我不明白的是,熟读《春秋》的关将军,何以于此“巨谬”,毫无察觉,一声不吭。莫非云长读《春秋》,也只是附庸风雅,“遮遮眼”而已?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写刘备“三顾草庐”,见诸葛家中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此固非杜撰,而确是诸葛文字,只小有不同;诸葛亮《诫子书》云:“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见《诸葛亮集》)而诸葛之语,也有所本,见《淮南子·主术训》:“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七修类稿》已经指出过的。

  又第八十五回写刘备“遗诏托孤儿”,其遗诏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注,这话也是真的;其本诸《淮南子·缪称训》,则尚无人指出:“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按,《三国志集解》引何焯说,以二语本《易·系辞下传》《新书·审微篇》)

  刘备一生,虽说“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不甚乐读书”,死到临头,才劝自己的儿子:“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不过,他家的《淮南子》,必定是寓目的。

  

  刘备托孤之时,谓诸葛亮曰:“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吕思勉读史札记》第四三二则拈出《三国志·吴志·张昭传》注引《吴历》载孙策临亡,托弟权于张昭,所说类似之语:“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来加以比较,“互为发明”;并认为:“世皆以为豁达大度、推心置腹之言,实亦不然也”。

  按,清桂馥《晚学集》卷五《书蜀志诸葛亮传后》:“胡冲《吴历》云:‘孙策临终,以弟权托张昭,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此与先主之言,正自相同。其所以为创业之英主与。”所引相同,而先鞭早着。吕氏《复顾颉刚书》尝叹前人考证之作,散落不易寻觅,如西人所言:“研究一事一物,往往从头做起,转较搜集昔人已成就者为易。”(见《顾颉刚读书笔记》卷九)其必不知桂馥文,而有此闇合,否则这条短札,可以不作了。

  首次徵引及桂馥,或为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后来田余庆《蜀史四题》之“刘备托孤语”一节(见《秦汉魏晋史探微》),又作过专门讨论,所据的文献,大抵即本于周。并且,与周书相同的,也没提吕氏《札记》。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注引《曹瞒传》:“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曹)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三国演义》第一回写曹操出场,就说到此事。

  按,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二“王韶罔上陷老成”条:“郭逵为西帅,王韶初以措置西事至边,逵知其必生边患,用备边财赋连及商贾,移牒取问,韶读之,怒形颜色,掷牒于地者久之,乃徐取纳怀中,入而复出,对使者碎之。逵奏其事,上以问韶,韶以元牒缴进,无一字损坏也。上不悟韶计,不直逵言。自后逵论韶,并不报,而韶遂得志矣。”所用之计,与老瞒之所为,如出一辙;是否有意的仿效,不得而知。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

  吾身边有一位“操”也。

  那天,我和她一起回家。一个人端着一盆水走了出来,好像是没有看见我们一样,径直把水泼了过来。我闪开了,但她却成了落汤鸡。

  我正准备冲上去质问一番,却发现自己的手被她给抓住了。她冲我摇了摇头,粲然一笑:“算了吧,她不一定是存心的。就放了她吧。”“好吧。既然你这个当事人发话了,那,就算了吧。”我把她往回家的路上推,“快回家换衣服啦。小心感冒了。”

  她,就是我的、有菩萨般心肠的好邻居,沈新月。

  我要向二“操”学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2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曹操,他为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的坏人,但是他的军事能力仍然很强,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它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大英雄。

  最值得我欣赏的是,他那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之战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话“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的态度。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3

  《三国演义》,一首用血肉之躯、灵魂之石谱写的历史悲曲。在刀光剑影、断壁残墙、千军万马之下,那种忠信仁义、生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又岂是卿卿我我、纸醉金迷所能比拟的?从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逐鹿群雄,东征西讨,最终却被历史所淘汰?

  但,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对人才求贤若渴,而许攸就是一个实例。当初,袁绍骄傲自大,不采纳许攸意见并羞辱他。后来,许攸投奔曹操。没想到曹操竟连鞋也顾不得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见到许攸倒头便拜。作为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级人物,面对贤才,能屈能伸,不耻下跪,这是一种何等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为'大丈夫'!他,拥有远见卓识,凭借天子这个有利筹码,'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兵荒马乱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战中,凭借他的文韬武略,以少胜多,一统北方!但却又因他的多疑、刚愎自用,而令多数的战争以败局收场,令他的有才之士负屈含冤。神医华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里曹操因疑虑华佗借治病之名杀害他,却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狱中。难道,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为吗?

  那么,刘备是英雄吗?也许有人会举手投足地赞成。或许也是,刘备着以仁义当先,以仁政治国,三顾茅庐邀诸葛,真可谓集德仁义于一身的圣主。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谈吐看似随意而闲适,却处处咄咄逼人、暗藏杀机。刘备心知自己羽翼未丰,仍需借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谈吐中不断后退,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巧渡难关。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质疑过?我认为,在某些时候,刘备毕竟也是'官'场之人,心思紧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还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白帝城托孤时他对孔明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请自取。'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纵,便让一个抵三个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从,抽泣着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必善用心计的刘备一定是贻笑九泉了吧!若这不算,那么吕布之死又怎么解释呢?作为历史上礼贤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为又何以成英雄呢?那袁绍呢?我认为他色厉胆薄。爱才却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谋划却无决断,贪生怕死,目光短浅,看见蝇头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

  正是初夏。

  刚下过小雨,打开窗子,躁气扑面而来,望着湿滑的石板路,无奈笑笑,随手捧起一本书,就着细细的晨光,品着。

  尘土飞扬的战场,随着淡淡墨香,渐隐渐显在眼前。

  那是珠迸于玉盘,露撒于香兰,凤鸣于东山,龙啸于天穹。时急时缓,时扬时抑。时为流水潺潺,时为泰峰崩裂。

  踏过苔痕上阶,草色入帘,弦音漫漫,满室盈人,香火微明。帘外,正有三人跪坐。忽,弦丝慢转,时有鸟雀稠啾,往来轩外。忽,弦丝一紧,时有三马嘶鸣,奔于林内。声愈促,弦愈急,霎时戛然,满室寂静。卧龙居内,弦音再漾,羽扇轻摇。

  看过朔气满天,雾色拂弦。笑意漫漫,满室醉人,依旧阖目。篷外,立有三千草人。忽,鼓声轻响,时有鱼虾往来,潜于水中。忽,战鼓雷鸣,时有万箭齐发,啸于雾中。声愈促,箭愈急,霎时戛然,满湖皆静。木船篷内,笑声再漾,映澜无声。

  走过火光冲天,杀气四溅。肃气漫漫,满室煞人,旗声呼啸。岸边,正有八万战船。忽,铁链抖动,时有喊杀阵阵,回于湖上。忽,木浆快摇,时有火声阵阵,定于船上。声愈促,心愈紧,霎时戛然,战声皆静,赤壁崖上,刀声依旧,一骑无声。

  书与我,已然两个世界,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轻倚在三国的路口。听风声四起。像这样,倚在窗口,看一行行隽永的文字,坐拥一杯茶的温暖。这样的静,能让一颗心在浮华中得到应有的云淡风轻。

  我想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故事中会看到不同的内在,有的人看三国,看到了阳刚之气,有的人看三国,看到了阴柔之美,有的人看到了喧嚣,有的人看到了婉约,只有用心品,总能品出不同的滋味。

  每次轻抚淡黄色的书页,不由自主地想起黄沙纷飞的战场,慢慢的,渐隐在清茶中,消失在檀香弥漫中。

  爱三国,爱你的动中之静,捧着书,回味慢下来的时光。

  点评:一、构思巧妙。开头简洁,交代初夏时节,因气躁心烦随手拿起一本《三国演义》,主题部分采用蒙太奇手法,将《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故事: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三个故事以电影镜头式展现。结尾“看一行行隽永的文字,坐拥一杯茶的温暖。这样的静,能让一颗心在浮华中得到应有的云淡风轻。”既展现了名著的艺术魅力,又照应了开头。“爱三国,爱你的动中之静。”点明主旨。二、语言凝练。多用短句,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能做到这些,堪称不易。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人人皆知。

  其中,《三国演义》是把《三国志》通俗化之后所作的书。由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读得懂的史书,变成几乎连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勉强看下去。

  它的作者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据说他还是施耐庵的学生,曾经一起从事小说著述。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长篇小说。

  他的这些历史演义,歌颂的主要是圣君贤相,英雄豪杰,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上强盛时期的向往。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史小说,是罗贯中在民间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取材史籍、民间传说和戏曲,把零散的三国故事、传奇,写成可一部七十五万字的名著。

  《三国演义》主要一五条线:汉朝灭亡是引线,晋国统一天下是终局,中间是三个国家的兴衰的主线。这几条线交互联络、交叉,成为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三国演义》是以蜀国为正统写东汉末年到晋统一全国之间的史事。尤其以魏蜀两大国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干;写魏、蜀两方时,又以蜀国的故事为重点。

  写蜀汉时,则以诸葛亮为中心;在写诸葛亮时,又以隆重决策为关键,这说明了作者维护汉家正统的思想。

  《三国演义》中有姓名和行动的人物约四百多个,其中写的出色的便是三绝。

  曹操的形象,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奸”,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则是残暴和狡诈。

  他一方面消灭异己,另一方面又开脱自己的罪名。同时,他又不是头脑简单的暴君。虽然要一心杀死异己,他十分明确的把握着“当杀则杀,不当杀则不杀”的原则,从不一意孤行。另一个字便是“雄”,他志向高,心怀天下,富有政治谋略,能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不计较一时得失。所以称曹操为乱世奸雄。

  关羽是有名的英雄,他文武双,智勇兼备,在他复杂的个性中有民间色彩,又有封建色彩。因此,他在劳动人民和统治阶级中,有同样的地位和威望。

  诸葛亮是罗贯中着重刻画的人物。

  作者在他出山前和死后69年只用了五十回,而他出山时的短短二十七年就永乐一般以上的篇幅来写他的活动。由于作者的极力刻画,使他成了年近乎“完人”的人。

  《三国演义》被作者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真当之无愧为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集合15篇】相关文章:

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集合15篇)

2.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热】

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热门】

4.【荐】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5.三国演义读书笔记【荐】

6.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

7.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推荐】

8.【热】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9.【推荐】三国演义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