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时间:2022-06-09 14:58:2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

  月亮,遥不可及的理想;六便士,唾手可得的金钱,地位,名誉等。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斯特里克兰,在看见月亮之前,他拥有大多数人羡慕的生活,爱他的妻子,可爱的一双儿女,体面的工作,不错的收入等等,可是突然有一天,毫无征兆的,他给妻子留下一张纸条,毅然决然的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到了法国,他过的并不容易,那些生活的苟且,从来没有让他有一丝退缩的心态,一句话,who care。好像只要能画画,别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外人异样的眼光,吃不饱穿不暖,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所以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吗[捂脸][捂脸][捂脸]。

  不过,人为了追求理想,到了无情的地步,还是人吗?虽然可能我理解有误,布兰奇追随斯特里克兰可能是一厢情愿,可还是伤害了斯特洛夫啊。

  后来,斯特里克兰去到了塔希提,和阿塔一起幸福的生活。他需要的就是阿塔这样的一个女人吧,无怨无悔,一心一意,甘愿做背后的女人,自己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剩下的一切都交给背后的女人。从这个方面讲,阿塔也是伟大的吧。在这里,斯特里克兰创造出了举世无双的名作,可是在他临死前却要去阿塔毁了他的作品。真是个倔强又奇怪的老头。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有人问我月亮喝六便士尼选择什么?我说我选择六便士[捂脸],是不是自己没有魄力呢?个人觉得,每个人都有理想,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必然是要舍弃一些东西的,可是同时也放下肩上的责任与义务,是不是太自私了呢?[皱眉][皱眉][皱眉]

  所以吾等注定是个普通人咯[皱眉][皱眉][皱眉]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

  故事中的主人公斯朱兰确实让人又爱又恨。他在中年抛妻弃子,说走就走,对家人没有一丝留念,我们会说他冷漠自私,没有家庭责任感。

  但他的出走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我们又会为他的勇气赞扬,一个人选择离开自己生活了半辈子的地方而去追梦,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勇气可嘉,精神可敬。

  他在朋友家生活时却和女主人陷入恋情,女主人死后他没有一点遗憾心痛之情,只觉得是女主人自己的错。我们会觉得他无情,蛮不讲理。

  他在巴黎漂泊期间遭受的种种苦难,只为追梦,可在巨作完成后又让人一把火烧了。他是个古怪的天才。

  毛姆笔下的这个主人公,一人兼具了多种性格,为了艺术而放弃家庭,古怪,冷漠自私,冷淡,残酷粗野,却又执着追梦,有时让人敬佩,有时让人同情可怜,有时让人恨的咬牙切齿。

  而德克这个人物形象,却是个善良懦弱,温良慷慨,很讲义气,很欣赏别人的才华,画作平庸,审美力非凡的人。

  布蓝琪却是个外表平静,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令人难以捉摸的烈性子,她精心料理家庭,她还渴望冒险。

  毛姆人物塑造相当成功,看完你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其中的人物。这其中没有一个人是特别让读者敬佩的,也没有一个人是特别让读者痛恨的。每个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想,这正是小说的伟大之处,也更接近现实,比起一些作者单纯塑造身上全是优点或全是缺点的人物形象更饱满和立体。

  书中虽主要讲斯朱兰为追求艺术放弃现实的故事,但其中还穿插了德克和一名医生的故事。

  德克在小说中最后带着巨大的悲痛回到了故乡,他如果不追画家的梦,也许会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木匠,然后娶了隔壁马鞍匠的女儿,在自己的故乡安稳地生活着。就不会遇到布蓝琪,不会看到自己最爱的女人和自己最欣赏的画家背叛了自己。他离开了伤心之地,也许经历过大风大浪后的平静才是他最终的选择和归宿。

  书中一名叫亚拉伯罕的医生,是个外科手术方面的天才,他放弃了可以名利双收的职业道路,而选择了自己衷情的一个美丽的城市,他在那里扎根生活,职务虽然很低,生活很拮据,但他的内心安宁,富足,快乐。

  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

  这取决于你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对社会和个人的要求。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毛姆说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

  初识毛姆,在我大四的时候,不是因为《月亮与六便士》,而是他的《面纱》,慢慢才对作者有所了解,包括这本耳熟能详的著作,还是去年加入读书打卡活动才真正读下来。

  毛姆真是一个好啰嗦的人,看到一半仍然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粗鲁、孤傲、自私无情、嘲弄简直让我可恨,而对遭抛弃的热爱艺术的斯特里克兰太太产生好感。不过,越读下去越为他的那股为无以名状的激情追求所打动,尽管他冷酷无情,尽管他摒弃所有道德,然而与之相比,我们都是俗世之人,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看似无关紧要的很多配角人物,画家迪尔柯·斯特曼伊夫、布兰奇·斯特曼伊夫、尼克尔斯船长、鲜花宾馆的约翰逊太太、布鲁诺船长、库特拉斯医生、他的土著妻子爱塔,一个个虽然笔墨不多,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每个人的故事都能成为独立的故事,形象令人深刻。

  一直觉得人生行走于天地间,犹如逆旅。最让人恼恨的是,世界之大,道路万千,但我们只有一个身体,一次只能走一条道路。选择了A,就不能拥有B;选择了B,就得放弃A。就像《月亮与六便士》的书名一样,选择了月亮,就捡不到六便士;要想得到六便士,就得低头不见月。也正因为人生的这种妙不可言,才能在每个人的选择上看出人本身的属性。

  有的人选择了月亮,比如斯特里克兰。人到中年放弃优渥的生活,抛弃妻子,跟随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学习画画,矢志不渝,更多的人选择了六便士,以获得金钱和名誉为荣。人不怕做选择,选择从来没有优劣之分,好的选择就是做完选择能坚定走下去的选择。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大部分人的痛苦根源都在于选了A,念念不忘B;选了B,又觉得A更好。读后感·放不下对当下无意义的质疑,却又舍不得当下生活的稳定和安全,不敢做出实际行动去改变。心态的左右摇摆,对生活的愤愤不平,对眼前人的不珍惜,对未来的空想主义,造就了各种不甘又不敢的拧巴人生。

  人永远只能走一条道路。喜欢月亮,就放下六便士,专心看月亮;低头捡着六便士,便放下对月亮的空想,专心来捡六便士。什么都想要,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最后感谢这本书给我的勇气让我相信当你下定决心想去做一件事,那么它的价值就无关才能、无关前途、无关一切,只与你去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做你想做的事有关,愿我们都能有勇气做出自己的选择,活出自己的人生。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4

  首先,感谢推荐《月亮与六便士》书籍的朋友!

  起初想不通《月亮和六便士》二者有何相连,读罢本书,猜想作者可能是说,美好理想和残酷现实是分不开的吧,这就是生活。

  作者在自叙方式,用幽默风趣、旁观者的冷静思考、深入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实地调查考研,从开始的缓缓叙述,到故事深刻引进到最后若罢不能,让读者可以完完全全被文字吸引,扣人心弦。从随心到走进再融入情节,从不解到“愤怒”即到理解再到敬佩,真正走过了一个读书的完好进程。惊喜!

  再,深深地被震到了,撇开世俗抽象而自私的爱情,现实中爱情从某层面上说本就是自私的目的性的,只是他敢说出不,深知“破碎”的爱情不纠缠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表现的手法近似变态而残忍,可是,现实中当一桩婚姻结束,结局可能比这更甚冷酷,不是吗?

  单单主人翁思特里克兰德在40岁富裕安定中义无反顾从生活中冲突出来,且又在贫穷潦倒、饥寒交迫、居无食空的情况下,短短十几二十年间超凡画出震撼世界的画,真正意义上的巨幅画作可能也只是在与世隔绝世外桃源中的几年产生,不得不说是一位天才。画境中他追求原始凌空的幻想和张力,爱情中他追求原本纯然的淳美和冲动,这种内心深处渴望的精神呐喊终于在通过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生死无惧中达到超越极限,这是凡人不可能做到的,正是伟大的终极所在。震撼!

  最后,书中的另一些人,如画家施特略夫、尼柯尔斯船长、旅店女主蒂阿瑞等等,正是他们的善良无私仁慈,造就了伟人的一生 ,引领了天才的传奇的辉煌,更让读者感到了世界人性的善良而美好 。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5

  首先,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的,刚开始的内容完全没有看懂,但是后来坚持看下去,发现后面的故事真的很精彩,看来,任何一本书不读到最后面,就无法判定谁是谁非,但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无法参悟书名的意思。(但是百度了一下,发现书名很有韵味——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感觉这指的就是斯特里特兰德)

  这本书主要的作者以斯特里特兰德为主线,描述了与这个人有关的作者所知道的事情。这个故事是这样展开的:斯特里特兰德是一位证券经纪人,有一位端庄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但是,突然有一天离开了英国,去了巴黎,所有人都说他是和情妇跑了,他的妻子很绝望,后来,托他的妻子的请求,作者去巴黎找到了斯特里特兰德,并从此结识了他,经过交谈才知道他是为了画画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斯特里特兰德谋划了很久,也处理好了身边的事情,作者为了说动他,告知他人对他的看法,说他对家庭不负责任,这么大年纪画画也画不出什么名堂,但是斯特里特兰德说既然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一切又有什么关系呢?

  后来,过了几年,作者觉得不想再过如此重复、如此循规蹈矩的生活,辞去了在英国的工作,去了巴黎(我觉得此时的他就如同当时离开英国的斯特里特兰德,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愿意为了心中所想,自私的抛弃一切,为了响应心中的召唤,不同的是,作者无组建家庭,所以也无所牵挂)。作者去找了他在巴黎的一位从事于绘画的好朋友a,a是一位非常善良、矮矮的有着一双圆圆眼睛的胖子,后来,与朋友的交谈中,发现朋友也认识斯特里特兰德,而且,a赞赏斯特里特兰德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经常向朋友推荐他,但是当时周围的人却不这么认为(插一句,虽然我不喜欢斯特里特兰德的为人,觉得他不谙世故、自私,但是确实不得不承认,优异的作品往往一开始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

  有一次因为有好多天没有见到斯特里特兰德,a显得很担心,后来打听到他生病了,a很担心,决心要找到他在哪里然后去看看他,a和作者在一家便利店打听到斯特里特兰德可能的住址,进屋发现他正瘫在床上,斯特里特兰德的嘴巴一直很坏,但是a还是下楼买了一些他需要的东西,包括斯特里特兰德要求的牛奶,还有他没要求的蜡烛等等,后来,a要求作者跟他一起回自己的家,一开始作者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陪他回家,后来他发现他要作者一同劝说a的妻子同意a将斯特里特兰德接回家料理(真心觉得a的心地太善良,太过于单纯,但也许是因为他觉得a是难得的绘画天才,对他很欣赏吧)。后来,也就发生了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一幕,a的妻子爱上了斯特里特兰德,要和他一起走,a为了让她过的舒服一点,却把房子让给他们住,天呐,这是多么善良的人啊!但是斯特里特兰德却将a的妻子视为暂时的满足他性欲的工具,画完她的裸体画也就不再需要她了,因为斯特里特兰德就是这样一个为了自己的所谓崇高的画画理想,会刻意不需要满足自己的天性,但有时候却也不得不需要满足自己。后来a的妻子自杀了,a也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后来,作者了解到斯特里特兰德去了塔希提岛,他是很适合那里,并于当地的土著居民结了婚,创作了很多名画,但是,随着斯特里特兰德的逝世,按他的遗言,他的妻子焚烧了他的画。后来,他的画在他逝世之后的若干年,价值连城,他因为画法新颖,填补空白而名声躁起(也许伟人的一生都是与普通百姓不同,也许为了天上的月亮,也无法看着脚下的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6

  这本书应该能算是一本比较好读的外国小说吧,不管是从书中的内容还是书中的思想,都会比一般的外国文学好理解。

  很多人都在讲这本书写的是虚幻与现实的对照,梦想与生活的竞争!书中塑造了蛮多的人物形象,主人公应该是斯特里克兰与斯特洛夫。两个人像是两个极端,一个为了理想抛家弃子,不顾一切,书中有一句这样评价斯特里克兰的话:他很可恶,但我必须承认他很伟大!相反,斯特洛夫,为了自己的爱情,也许爱情这个词用的不是很恰当,因为爱情也并不是很现实化的东西,那换成为了他原本幸福的生活吧,他放弃了所有,尊严,体面,物质等等等等,可最后一无所有!白岩松说:名著的魅力所在往往不是在于它的中心思想,而是它塑造了那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人物形象!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像斯特里克兰抑或是像斯特洛夫这样的极端化人物都非常少见,但是他们却能在文中触动到我们的心弦!周玄毅学长在一次辩论赛邀请赛中讲到:文学的真实 能打动人心的文章从来都不是瞎编乱造的!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只一次被触动,所以我想斯特里克兰与斯特洛夫少见,但肯定不会是虚无,那要怎样去评判他们的人生态度呢?或者是讲他们的人生态度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书中说:我以为,一个人因为看到另一种生活更有意义,只经过片刻思索就抛弃大好前程,这才需要足够的个性。勇敢走出这一步,绝不后悔,这才真有个性!

  当有一天你突然发现,现在的生活了无生趣,发现了另一种迷人的生活!你会不会,敢不敢放下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去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呢?也许在不要真正做出选择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自信豪迈的讲:会的,我将舍弃我的一切,为了我那崇尚的理想!可是,当你要真正放下一切的时候,是否还会一样!社会地位,家庭,物质,世俗的目光!抑或是当有一天你突然失去了原本幸福美好的生活,你会不会洒脱离去,还是像斯特洛夫一样苦苦挣扎!

  梦想跟生活往往是不可兼得的,前面也讲了,像斯特洛夫与斯特里克兰这样的极端化人物也少,同时,我敬佩他们的勇气或者是爱的无限宽容,但是我绝不推崇他们的人生态度!斯特里克兰就像作者给他的评价一样,但在这我想颠倒一下顺序,他很伟大,但事实上他也很可恶!我钦佩他的勇气与面对世俗的态度,但也不耻于他完全为自己而活!斯特洛夫 我钦佩他的心之大,对所有的恶意笑面相对,可是我也不赞同他无底线的仁慈!

  月亮与六便士,孰重孰轻,可能在每个人的世界里会有不同的答案!可不管谁更重要,我想一味的追求某一种而对另一种不屑一顾,都是自大的!生活的魅力不在于你能拥有什么,或者是你追寻着什么高尚的东西!而是在你追寻的路上,一路取舍一路权衡,历经坎坷,最后终于在夹缝里找到能让自己舒服起来的相对状态!

  年少无知,也许会有很多偏见,到看完一本书总要写点东西安慰一下自己!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7

  看微博推荐买来的《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一直压在书箱未曾打开,想象着它讲述的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前几天拿出来看了几页,一个叫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奇怪的男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一夜之间突然抛弃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他去了巴黎哪里?在哪里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声不响走了……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毛姆的描写,在一波又一波疑问、困惑、思考中,如痴如醉读完了这本书。

  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一切去到巴黎画画。他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他对家人、朋友和一心爱他的妻子都非常残忍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地傲慢不屑,但他对艺术有着一种本能的、无法抗拒的追求。最后,他来到一个孤岛,娶妻生子,一心画画,终于创作了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但在得了绝症之后,他叮嘱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烧了他画在房子四壁的壁画,一件杰作就这样化为乌有……这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的整个故事。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本小说引发我对人生、生活的一些感触。在现实生活中,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往往被家人赋予一些价值观和努力目标;随之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影响的增加,逐渐形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人渴望名声,追求利益,希望名利双收;有人按部就班,日复一日,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有人如梦初醒,一骨碌爬起,去寻找自己梦想的生活。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你是想要“月亮”还是“六便士”?“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是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我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感恩生活,每天用心呼吸空气,静心感受生活,努力奋斗未来。我们是俗人,会被世俗所困,可能无法做到小说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那样追寻理想,但是能够做到不忘初心,吾日三省吾身,强身健体、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我们也会同时拥有自己的“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8

  梦想和面包,有矛盾吗?

  很久之前就知道《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有想要去借阅它。或许正因为没有认真了解过它,对于书名总是特别好奇。究竟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偶然的机会让我在图书馆遇见了《月亮与六便士》,(题外话:在图书馆我似乎永远也找不到我要找的那本书,总会意味遇见其他有趣的书籍。)但是我没有立即就拜读了这本书。而是和其他书放在了一起,一直到借阅时间过期了,我也没有看。当我拿回去图书馆还书的时候,神差鬼使的我还是又重新的借阅了《月亮与六便士》,才认真地阅读起来了。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魅力?

  那便是一旦开始了,就没有办法停下来了。

  我不擅于去评价作品的艺术性,或者深层次地去挖掘个中的含义。我只能就读后感还谈谈我的感受。

  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缓缓地向我们道来了故事。

  主人公克兰德原本拥有着看似幸福,平淡安稳的生活,但在有一天他突然放弃了所有,与所有人断绝了关系,离家出走去追寻他的绘画梦想。妻子克兰德夫人派了作者去游说他回来时,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愧疚与抱歉并拒绝回归原本的生活。克兰德夫人在认清事实之后,不得不开始自力更生,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身处在他乡的克兰德病入膏肓之时,有幸得到一位平凡的画家的赏识并且将他接回家照料直至他康复。可是克兰德却和这位画家的妻子私通,最后画家的妻子决定要追随克兰德,但因为得不到克兰德的怜惜最后自杀身亡。画家原本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没有任何抱歉之意的克兰德也流浪到了与世隔绝的岛上,重新开始了娶妻生子的生活。

  有人说克兰德他像着了魔似的,有人说他是受到了神的感召,但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义无反顾,丝毫也没有后悔当初出走的决定,在经历各种各样的不同场合的诱惑之后,冲出世俗的樊篱,走向了他心中艺术的至境。作者似乎在描述主人公的命运与遭遇,实际上却无时无刻不透露着探讨艺术与生活,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梦想与面包,有矛盾吗?

  这是阅读之后产生的思考。看似没有矛盾的存在,也又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排斥与对抗。

  有的人是非常幸运的,他的梦想与面包之间没有矛盾。他会因为成功实现了梦想,所以极大提高了生活的质量。这一类人都会特别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他们生存着的世界,对于未来总是充满着信心,那就就是大写加粗地表达着对生活积极乐观,正能量。

  有的人是幸运的,尽管他不是因为梦想的成功才带来的优质的生活。但至少他的生活没有扼杀他的梦想,只是不能在他觉得最正当的年纪的时候去追寻梦想,去实现它。他们暂时放下心中的乌托邦,努力着,奋斗着,直到有一天有了足够的能力又重新拾起那从未忘记过的梦想。虽然晚一点,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同样热爱生活。

  有的人是不那么幸运的,梦想与面包就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也就谈不上矛盾。那为什么还是不那么幸运的?因为选择了面包就必须放弃梦想,选择了梦想就必须放弃面包。正如那红玫瑰与白玫瑰一般,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不那么幸运莫过于源自他们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圆满的欲望。

  有的人是不幸的,那便是为了面包磨灭了梦想。如果说不那么幸运的人总拿“不得不”当做借口,那么不幸的人会告诉你“这才是现实!”或许有的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会把没有了梦想的人归类于不幸?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苦恼了很久,最后给出答案是:人们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总会寻找来这个世界的意义。换种表达方式,便是我们总在寻找人生价值。不管是意义还是价值,都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为什么会因人而异,我想那便是每个人的梦想或许多多少少都有点不一样吧。所以我们才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才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而当我们磨灭了梦想之后,我们活得都是一样的。因为需要生活,所以上班工作,回家吃饭。在我看来,这是不幸的,因为找不到价值与意义。

  我很羡慕那些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他们永远都在实现价值与意义的路上。而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永远在寻找价值与意义的十字路口。

  梦想与面包,有矛盾吗?或许有,或许没有。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9

  毛姆所写的,以印象派画家高更为主角的小说。

  好多年没有读毛姆的小说,但是在上大学期间倒是挺熟悉他,读过他的传记和他的《人性枷锁》、《刀锋》,觉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刀锋》一书的影响。

  这本《月亮和六便士》我愿意认为它是部不朽之作,因为它是描写高更的权威之作,只要人类仍珍惜包括印象派画作在内的艺术,这本书便不会缺少读者。

  不同人的角度看这本书,会对主角高更有不同的感情。这本书会把一个同样渴望“白日飞升”的文艺青年感动得热泪盈眶,也会让一个同情被他所遗弃的家庭的读者对高更恨得咬牙切齿。

  所以我不得不佩服毛姆的写作,他肯定也意识到高更行述的争议性,叙述者基本上采取的是客观态度,不容易看出毛姆的感情所向。但是在《刀锋》中,毛姆对于拉里的欣赏之情就不再遮遮掩掩的了,当然,里面的拉里无妻无子,他放下一切去追求理想,你无法说他在家庭及其他问题上的不负责任。

  摘录一些,这本是傅惟慈先生译的,译得很精彩。

  在我看来,艺术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就是艺术家的个性;如果艺术家赋有独特的性格,尽管他有一千个缺点,我也可以原谅。

  杰伊太太知道得很清楚,逾越礼规的言词是机智的灵魂,因此时不时地用不高于耳语的音调说一些足能使雪白的台布泛上红晕的话语。理查·特维宁则滔滔不绝地发表荒唐离奇的谬论。

  同情体贴本是一种很难得的本领,但是却常常被那些知道自己有这种本领的人滥用了。他们一看到自己的朋友有什么不幸就恶狠狠地扑到人们身上,把自己的全部才能施展出来,这就未免太可怕了。同情心应该象一口油井一样喷薄自出;惯爱表同情的人让它纵情奔放,反而使那些受难者非常困窘。有的人胸膛上已经沾了那么多泪水,我不忍再把我的洒上了。

  我把良心看作是一个人心灵中的卫兵,社会为要存在下去制订出的一套礼规全靠它来监督执行。良心是我们每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因为人们过于看重别人对他的意见,过于害怕舆论对他的指责,结果自己把敌人引进大门里来;于是它就在那里监视着,高度警觉地卫护着它主人的利益,一个人只要有半分离开大溜儿的想法,就马上受到它严厉苛责。它逼迫着每一个人把社会利益置于个人之上。它是把个人拘系于整体的一条牢固的链条。人们说服自己,相信某种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甘心为它效劳,结果沦为这个主子的奴隶。他把他高举到荣誉的宝座上。最后,正如同宫廷里的弄臣赞颂皇帝按在他肩头的御杖一样,他也为自己有着敏感的良心而异常骄傲。到了这一地步,对那些不肯受良心约束的人,他就会觉得怎样责骂也不过分,因为他已经是社会的一名成员,他知道得很清楚,绝对没有力量造自己的反了。

  这个女人显出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仿佛整个大英帝国都揣在她口袋里似的;一些高级官员的太太深知自己属于优越的'阶层,总是带着这种神气的。

  女人们总是喜欢在她们所爱的人临终前表现得宽宏大量,她们的这种偏好叫我实在难以忍受。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她们不愿意男人寿命太长,就是怕把演出这幕好戏的机会拖得太晚。

  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并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

  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他唱给你的是一个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心里重新听一遍就必须有知识、有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

  一般说来,爱情在男人身上只不过是一个插曲,是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务中的一件事,但是小说却把爱情夸大了,给予它一个违反生活真实性的重要的地位。尽管也有很少数男人把爱情当作世界上的头等大事,但这些人常常是一些索然寡味的人;即便对爱情感到无限兴趣的女人,对这类男子也不太看得起。女人会被这样的男人吸引,会被他们奉承得心花怒放,但是心里却免不了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这些人是一种可怜的生物。男人们即使在恋爱的短暂期间,也不停地干一些别的事分散自己的心思:赖以维持生计的事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沉湎于体育活动;他们还可能对艺术感到兴趣。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把自己的不同活动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间隔里,在进行一种活动时,可以暂时把另一种完全排除。他们有本领专心致志进行当时正在从事的活动;如果一种活动受到另一种侵犯,他们会非常恼火。作为坠入情网的人来说,男人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儿地干这种事。

  每逢一个人干出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的相识们总是替他想出种种最令人无法置信的动机。

  我很怀疑,阿伯拉罕是否真的糟蹋了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0

  美是一种隐喻。它如同海里的盐,蕴藏了上千年的矿物质,但却需要有可能上万年才会因太阳的自然曝晒而析出在岸边;倘若出现有心者刻意挖掘,却只需要几天就能收获大量的这些海之精华。

  虽然本篇对于美的描述堪称金句,但也并不是完全正确。他说“美是一种玄妙而奇异的东西,只有灵魂饱受折磨的艺术家才能从混乱的世界中将其提炼出来。”美并不是多么高深的学问,只需要一点运气和灵气就能创造出来。就如两汉时期那个谱下了旖旎绵邈《凤求凰》的司马相如,也并非经历了艰难苦恨繁霜鬓才学会苦中作乐把生活的艰辛提炼成优美诗句的。好比,一个高明的魔法师,不需要多么复杂的符咒和法袍,只需要一挥魔杖,轻启丹唇,咏唱咒语,便会有华丽的魔法从手中绽放。

  “当艺术家把美提炼出来之后,这种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的。”美的确需要有缘分的人才能理解。如同宋词中的用典,一旦理解典故与词的联系读者便会拍手称快,称赞妙笔。但倘若不解其意,便会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不赞同“要认识美,你必须重复艺术家的痛苦历程。美是艺术家唱给你听的音乐,要在你的心里再次听到它,你需要知识、敏感和想象力。”就如同我们在欣赏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作《奥菲利亚》时我们只需要知道她出自于《哈姆雷特》就行了,没必要知道作者和其余两位自称拉斐尔前派的好兄弟是如何穷困潦倒,被指责绘图不符合人体结构,也没必要知道被当成奥菲利亚的模特实际上是三人之一的女友,为了图画的真实性穿着睡衣躺在浴缸里,有一天浴缸下忘了续火,导致可怜的奥菲利亚得了重感冒。

  就如钱钟书所说,我们没必要知道下蛋的鸡长什么样。脱离作品本身的创作过程只是一项附加值,我们无法复制出艺术家的心路历程,自然也无法完全得知他们在创作时的所思所想。“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赏者看到的一些细节有时是始作俑者也没有料到的。因此没有正规记录的稗官野史只能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不该作为评价作品本身的砝码。

  美是一种隐喻,它不会那么明明白白昭告天下呼天抢地招蜂引蝶,它是含蓄内敛的。正因此它才不会被肆意采撷,懂的人自知其价值无双。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1

  原来听说,故事的主旨是讲述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原型高更),离开妻子,去追求艺术梦想的故事。实际读完,这是一个男人,从非常世俗走向非常自我中心的故事——这不是一个道德评价,他对世俗价值体系抛弃后,开始了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坚守,从此以后,在他的体系内对的事情,在别人的体系看可能就荒谬绝伦。

  主人公突然离开固有家庭,妻子、儿女,然后去法国学画画,生活潦倒但意志坚定。这一段,作者借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说自己也无法理解。对我这个读者来说,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超越”故事

  然后,他就病了。好在,斯特洛夫——一个欣赏主人公的人——对快病死的主人公伸出援手,无微不至照顾。但主人公勾引了(不管主观客观)斯特洛夫的妻子,且他们的爱并不是互相的——主人公坦诚,就是欲望。

  后来,这个女人自杀了,主人公也没什么好脸,因为他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女人,甚至认为“爱他”的幌子不过是一种枷锁

  我在这里放弃了对主人公的同情,我只能说毛姆给了一个很好的人性描述,却并不把此当做什么值得追捧的事情——六便士虽俗,但月亮也有点让人胆寒

  最后的高更得了病死在了大溪地,临死前创作了非常有名的《我们从哪里来》的巨幅作品。在艺术上获得了极高的成就,画作的价值也随之攀升。晚年的他,也有了另一个“制得住”他的女人服侍他,过的不好也不坏。小说在讲述者回到主人公前妻处讲述故事时结束

  斯特里克兰是个怪人,极端但有成就,所以值得一写。这其中的变化的因果关系毛姆也说搞不清,折射出来的世俗社会的人情世故倒是很细腻。对于这样子抛弃世俗追求想法的人,我相信作者的评价是辩证的——这样的人物是立体的,他们愿意自己承担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痛苦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如果惹得别人遭受苦果,这就真的很难评价了。因为艺术价值的崇高而破坏了别人的家庭,致人死亡,这种事情着实发生在谁身上都是悲剧。

  我听说一些受着世俗生活带来的精神纠结的朋友羡慕这样的人,我的看法是,精神解脱的方式有很多种,极度自我为中心并不是唯一的办法,千万别因为这本书出名就跟着学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2

  月亮是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我们世俗的生活。

  人性本恶,欲望无处安放,需要为所欲为。成年人的善是自我救赎,是粉饰。

  难以想象高更拥有这样传奇的故事,在中年为了内心隐秘而蓬勃的创作欲望抛妻弃子,摆脱了一切世俗投身艺术。是不是艺术家都天生为一种欲望所驱使,肩负着表达上帝的使命?不管他们在不在乎,上帝的使者仍需世俗的悲悯,他们在这里经受苦难,也在这里播撒美好与希望;在这里赎罪,也这里在救赎世人。

  或许伟人的境界,是我们普通人永远都达不到的高度。如果是我,不会因为理想而丢下责任,丢下情感,我觉得这太自私,太不负责任。

  所以,我终归只是一个普通人,想和普通人一样,渴望拥有正常普通生活的,普通人。

  世人眼里天才都是疯子,那里是疯,其实只是做了世上大多数人不敢做的事,放弃世人以为的舒坦日子,世人做不到就认为做到的人是疯子。

  我很佩服疯子,我却做不到,所以我成不了天才。

  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既不在月光下显得鄙陋,也不在六便士面前显得骄横。

  即使是天才,一路走来,也是有过客相助走过,伤害和无视别人的善良是不对的,即使是天才不也还是要吃饭嘛~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3

  这是我第一次很自觉地想写一些关于我读过的书的感觉。我想写下来这份感觉,主要是因为这本书给我太多的震撼了,压的我踹不过气来,我迫切的需要通过写作这一方式来缓解心中的那份沉重。

  看过《月亮和六便士》后,我一直笃信作者毛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伟大的心里学家。尽管在此之前,同时在此之后,我并没有看过有关毛姆的简介,我的这份笃信我是很坚定的。这本书对人的心里的细节描写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心里的分析,让我十分震撼,以至于我到现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还没有得到平静,甚至是连语言这个我最为熟悉的东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说了。尽管这本书给我带来这么强大的震撼,以至于我都不能好好的说话,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书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认为查尔斯。思里特克兰德寻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新的灵魂。对这句话,感触颇深。一直以来,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告诉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于是我以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才华,我便可以一鸣惊人,成为万众瞩目、名留史册的人物。可是当我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亲身经历与感受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事迹与存在,"我"看着他抛弃妻子,看着他又如何伤害对自己最真的朋友,这样一个未被社会传统价值观的人为何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

  也就通过作者不断的记述并且引起潜意识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人,他在成长中必须要做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他们抛弃以前的生活基础,被人们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及社会道德败坏的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些时候,早就已经忘却了社会道德对他们的审判,他们心中有的只是一个新的灵魂。但是这个新的灵魂在他们刚抛弃以前生活基础的时候,还没有成行,还不足以让这个新的灵魂发挥到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地步。于是他们需要继续磨练,需要在社会里面辗转,寻找一处真正适合他们新灵魂居住的地方。这样他们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价值。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4

  每个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不同,所以才有了五彩缤纷的美景和故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都被现实的欲望绑架,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后会让自己驻足反思,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曾经的梦想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性的弱点是什么?

  《月亮与六便士》代表了两个不同世界,梦想是天上的月亮,现实是地上的六便士,不同的追求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无论为了生活而追求现实的理想,还是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现实的生活,人生百态,都是一次生命的旅程,每一种生命体验都需要被尊重,你不懂别人的灵魂,就不要对别人的选择评头论足。

  通过对比,毛姆把理想与现实,纯真与伪善,真挚与虚荣,用最原始的方式把人性的弱点:虚伪、贪婪和懦弱赤祼祼地展现,用无情冷酷的纯真撕掉热情似火的伪善面具,让真善灵魂回归原始,回归自然!

  生命是一场旅行,愿我们都可以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被纸醉金迷的现实所打败,愿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能够始终保持初心,不被人性的软弱金钱的利剑所拖累!

  但愿活出真善美不是一种错[太阳][太阳][太阳]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

  生活中更多的是不理解与不被理解,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前半生过着世俗的生活,家庭美满幸福,工作顺利多金,却突发奇想,成了一个“艺术家”,物质与精神一直存在矛盾,如果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我过我的生活,爱咋咋地,我开心就行。”毕竟能够享受这种精神上绝对愉悦与自由的都为少数,我们会讥笑放牛娃的故事,我们又何曾不是放牛娃?为什么读书?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什么工作?为了赚钱。为什么赚钱?老婆孩子热炕头。又让人联想起世界荒诞的本质,人类也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繁衍生息,问为什么这么过活着?因为老祖宗们都是这么走下来的。

  人文学科的悲哀,也许就是看淡了人世浮华,却还是想轰轰烈烈地活出自己,以前的我是个悲观主义者,认为一切都是徒劳,一切只不过是存活的斗争,当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又当上了乐观主义者,认为人生是明媚的,过去的晦暗是能够被改变的,现在的我,更多了些理性,也许还是幼稚的,也没什么值得讥笑自己的,毕竟世界的本质都是荒诞,我只是天马行空了一下,也无伤大雅,在生存面前,任何困难都不称其为困难,哪怕活得悲哀,过着蝼蚁般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值得恸哭的,还有勇气选择活着,不需要太高贵的自尊心,像是罗翔老师说的我们拿着自己的剧本,登上不被我们选择的舞台,也并没有很多的选择机会,所以我们没必要去羡慕别人的剧本。就想打游戏,单纯的开始,可能以为自己十足非,直到发现了氪金用户的存在,这时候,又贫又非的我们选择了拼实力,但是后台程序会给你一些自信打败部分氪金用户,但是最终仍无法打败他们的高级氪金用户,这难道不是生活么?有时候很佩服会打游戏的人,不管是思维、操作能力还是人生态度,他们往往会成熟一些,“游戏说”也是文化起源说之一,现代有多少人已经不会游戏了,没有精神上的愉悦,还哪里来的创造力?哪里来的生动活泼的感情?也不是为网瘾少年辩白,只是觉得他们生来并不是丝毫自制力都没有,也不是生来脑子里只连上了无线,可能他的舞台太过枯燥无聊吧,只有在游戏中才能体会到真正的自我。似乎有点偏题了,回归正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选择,如果你正困顿于现实世界,那就好好的与内心世界聊一聊吧!

  读书真的让人宁静,不知不觉也就过上了大三的生活,又一个岔路口即将来临,以前我会很畏惧,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突然想起来我爷爷说:糊口饭吃总能做到吧?有点不争气,也一直很讨厌“糊”的态度,但现在想想,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有了最低生活保障,为什么要去惧怕失败呢?命运选择了我,我也同时选择了命运。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相关文章: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04-02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04-14

《鼹鼠的月亮河》读书笔记04-03

六年级读书笔记03-16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通用15篇02-18

经典读书笔记03-11

桂林月亮山导游词04-07

看见读书笔记04-14

孝经读书笔记04-08

《史记》读书笔记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