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读书笔记?

时间:2023-11-14 07:32:1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什么是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读书笔记?

什么是读书笔记?1

  现在,我们的生活先进了,那都是科学帮得忙呀。当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不禁赞叹科学的无穷奥妙,只是的丰富多彩,让我感受到我就像天空中的一颗星星,太渺小了。

  《十万个为什么》这是一本十分好的书,让你有悬念在上面,如:什么是银河系呢?他会先问你,而你觉得好奇,就想看答案,这样,你就就学到了一个小知识,接着,你就想看下一篇。

  它还告诉我们宇宙有多大?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光年?什么是黑洞……让我知道美丽的星空深藏奥秘。

  它还告诉我海里有多少种鱼?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是怎样捕食的?是怎样繁殖的……让我懂得鱼儿们的'奥秘。

  它还告诉我一些植物应当生存在哪,不该生存在哪,生存范围在哪……让我知道植物是神奇的。

  以前,我们人们又飞天的梦想可是古人经常尝试,没一次成功。他们十分羡慕在天上飞的鸟儿。终于,我们通过鸟在天空中飞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科学,是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的,他可以造福人类,那么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发明更多的东西。

什么是读书笔记?2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科普书,它能让我们懂得我们平时不知道的知识。

  为什么海水是咸的,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为什么小鸟站在电线上不会触电,地球是怎么出现的,孩子们的脑袋里有数不尽的问题,《十万个为什么》里面都有解答。

  这本书里有很多分类,有浩瀚宇宙,我们的地球,中外历史,文化艺术,体育与国家,营养与健康。

  以前我不知道沙漠是怎么形成的。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我国的沙漠面积超过了70万平方千米,其中百分之90以上分布在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沙漠也很多,像非洲撒哈拉沙漠,约有800多万平方千米。

  风是制造沙漠的.动力,沙是形成沙漠的物质基础,而干旱则是出现沙漠的必要条件。风吹跑了地面的泥水,使大地裸露出岩石我外壳,或者仅仅剩下些砾石,成为荒凉的戈壁,那些被吹跑的沙砾在风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的时堆成许多沙丘,掩盖在地面上形成了沙漠,这就是沙漠形成的原因。

  这本书时有我们孩子最感兴趣的内容,它用语言和图片让大家获得知识,同学们有空去看看吧!

什么是读书笔记?3

  “教育”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到大,我们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可很少沉下心思考:人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赢得尊重?还是,享受乐趣……

  有这样一个人带我们深入了解,关于教育是什么,他娓娓道来……

  1、与教育相关的因子

  书的开篇并未直接说明“教育是什么”,而是从个体人被文化而文明成长规律图、三维九方认知体系图、三维九方课堂软环境图、群体人类被文化而文明进化路线图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关于教育所涉及的所有因子。这些平日里不曾留意的存在都和教育息息相关,从肉体到心灵、从认知到外在,每个触角都与教育有关,教育体系真庞大啊!

  2、教育是一个过程

  直到书本的第三章,作者才明朗地使用一次“教育”作为标题,阐述主题。“犹抱琵琶半遮面”,终于可以触摸到核心词汇了。章节开篇用了大量实例和数据,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可以模仿,但是“人的教育”不行,有关教育真正重要的'是“人的教育”,哪怕是教育创新,也是人的教育的创新。

  在这里,作者围绕“教育(人+环境)图——教育服务过程图、三维九方德育体系图——德育服务方法与过程图”两张图,分析体育、智育、德育和学生与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教育。简明解释各自要义,继续深入阐述各个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而不只是简单罗列,譬如作者讲到“体育是智育和德育的基础”、“体育包含智育和德育”。

  3、教育的方法论

  书本读起来并不枯燥,每一篇、每一章节,作者都会旁征博引,恰如其分地列举事例和分析其中的道理,并坚持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将落脚点落在A型、AB型和B型三类软环境课堂上,从软环境、与社会环境相适度、作为人的学生在三类课堂环境里的成长状态等方面对比分析,强调环境教育人,论证B型课堂软环境是有助于释放人性全部自然禀赋的世界主义的教育计划,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关于教育的维度和方向。

  4、教育关乎你我

  不从事教师行业、不为人父母,教育与我无关吗?当然不是的。在社会环境中,我们始终在接受教育,更新自身,作为社会环境的组成分子,我们与众人融合又塑造着社会环境本身,教育在其中,像空气一样,促进互动与融合。教育关系到每一个你我他,影响每个人的思维和言行,关乎祖国和未来,它无处不在。

什么是读书笔记?4

  流动的生命,流动的激情,蹉跎的岁月,易逝的青春,蓦然回首,消失殆尽。

  留下一分钟思考,人生的目标是什么?留下一分钟领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留下一分钟感慨,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留下一分钟探索,人生的真谛是什么?留下一分钟,细细咀嚼“人为什么活着?”或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不论我们现在干什么事,都是依照本性去做,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与其说是“天真烂漫”,不如说是“糊里糊涂”,懵懵懂懂地延续着生活,随波逐流,别无所能,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这样的生活就像是一觉醒来,黑暗朦胧中万丈刺眼的光芒,飞扬的心灵,落进了痛苦的躯壳。漫无目的的寻寻觅觅,人生的怀着一颗悲天悯人之心,长吁短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曾这样定义人生的意义。

  知世如梦,无所求心。人生固然一梦,但一生中也就只有一次这样做梦的机会,何不好好把握,岂能这样混混沌沌的度过呢。默默耕耘毫不懈怠的努力吧。付诸行动吧,要相信,一切皆有希望,每个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创造者。并且这样的创造,即使苍天崩溃,也不会泯灭不会淹没。那么我们应踏着骄阳,迈过江河,迎着星光,向着宇宙穹窿的尽头出发,无怨无悔的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真谛。让远处的圣光照亮我们的心灵,追求神往的终极,昭示我们从有限的.,苦难的尘世走向自在的解脱之道。帕斯卡尔感慨: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那么让我们开拓思想,坚定信念,探索我们人生的意义吧,即使脆弱也带着思想思考。

  追逐着前进,寻找意义的所在。它似清晨的雾霭虚无缥缈,似夜晚的繁星若隐若现,似流水中的落花漂浮不定。在天涯深处,在海角的尽头。这样的寻找令身心疲惫不堪。

  静心思考,让内心拥有宁静的海洋,让平和笼罩你的心灵,让友情,爱随之滋长,让生命即时即刻地舞蹈--人生不会暗淡,可以这般绽放光辉。

什么是读书笔记?5

  之前有读过康德的这篇《什么是启蒙》,那时仅仅是“读过”,知道它鼎鼎大名但却从未思量过原因,也未能料想它所蕴含的如此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直到在华老师的这次通识课上,才真真切切地体悟到了它的魅力,更为我的人生启发了一扇清新的窗牖。感恩此次机会。

  那么,我便在此记下我对《什么是启蒙》的理解和启发罢。

  文章一开始,康德就对启蒙运动下了定义:就是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的状态就是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了。

  在这篇文章中,康德将启蒙界定为“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种“不成熟状态”是人自己对自己的压抑而造成的一种不思状态。摆脱这个状态需要两个条件——外部条件,即需要别人引导;内部条件,即需要自己的勇气与决心。“独立思考”(Selbstdenken) 是康德启蒙思想的核心概念。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们并不缺少,只是缺乏勇气与决心不敢运用,所以是“自己加之于自己的”。

  接下来,康德分析了为什么绝大部分的人处于这样未启蒙状态。首先谈了内因的两个主要因素:懒惰和怯懦,这两点使绝大部分人处于未启蒙状况——他们自己愿意处于不成熟状态并受保护人保护。

  对于“懒惰”他是这样阐述的:处于不成熟状态是那么的安逸,自会有人替我操办一切,我无需去思想。

  对于“怯懦”他这样说:因为人懒惰的天性使得一部分人能借之以保护人自居,为了维持他们保护人的身份,他们会使自己的宠物愚笨,告诉他们企图独立行走是十分危险的,那些宠物便不敢去尝试行走了;其次,怯懦还由于人自己对新事物(未知事物)的恐惧而产生。

  介于这两点内在因素,“任何一个个人想要从已经成为自己天性的那种不成熟的状态之中走出来,是十分艰难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自身,“他们已经很爱好这样的生活了”;原因之二在于外部,人们从来不允许他们做这种尝试。

  康德认为,只有很少数的人通过自己精神的奋斗摆脱了不成熟的状态,并且从而迈出坚强的步伐。这些独立思想的人自己在抛开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传播这种精神——“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和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想其自身”。这些“很少数”本来或许有一部分是出于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中的,公众本来是被他们套上羁绊的,此时他们却在鼓励公众获得启蒙。

  因此,公众的启蒙(在那些已获启蒙者的引导下)只能是很缓慢的。康德还对以革命为方式“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一场革命或许有机会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可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这样的结果便是“新的偏见也如旧的一样,将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倒是引我想起我们自己近现代的状况来了。在近现代,中国经过几次革命,经历了这么几次转身: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时代资本主义进行了短暂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但是,这些惊天巨变并未带来中国近现代社会特质(尤其是人格特质)的同步变化,很明显,我们的大多数人仍然好逸恶劳,惰性深重,老是期待凡事有人代劳。而这种凡事希望代为思考、代为决定的心态,就是家长式政权的温床。历史的事实已然摆在眼前:这种政权将民众的所有自由剥夺的干干净净,民众也因此丧失了一切权利。试问,一个以家长自居的政府,怎会懂得尊重人民群众,怎会引导人们群众启蒙,又怎会向人们群众学习?鉴于这一点,我们的国家,需要有独立精神的国民,我们的大众应自觉地当自己的主人——不再懒惰,不再怯懦,不能凡事求“代劳”,要运用自己的'理智,自己思考,自己决定,自己承担。这一点,康德早已为我们指出。

  对于我们21世纪的生活现状而言,或许正需要一场思想革命引起生活方式上的变革,具体而言即当一个社会上所有的人都珍视自己的自由时,私有制的生活方式(占有)才有可能改变——才不会演变成一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也许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这种自由岂不是会破坏共同体的安宁与团结一致?

  康德提出,这种自由诚然不是一般的自由,而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因为一般的自由有经验条件,夹杂着私人的利害关系,停留在这一阶段的人很容易成为偏见或成见的奴隶;公开的自由是纯粹由理性发出的命令,这种自由符合三个条件——它们是普遍的立法,公开使其有机会接受他人的评论;它们排除经验限制且并非为了某个目的,消除其片面性与局限性;理性应为目的王国立法,从而在理念上最终获得全人类理性彻底的解放。无疑,这种公开的运用是维护共同体的合理性的,是对自由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是促进启蒙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理性往往夹杂在人的自然必然性之中,自然领域的自由是应该受到限制的,所以,共同体/政府的存在是必要的,“就涉及共同体利益的许多事物而言,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机器,共同体的一些成员必须靠它来保持纯粹的消极态度,以便他们由于一种人为的一致性而由政府引向公共的目的,或者至少也是防止破坏这一目的。”在这一方面人们必须服从。在这一方面,人作为社会的角色是不自由的,而且也不能是自由的,因为他是在传达别人的委托,作为某个角色承担着某些义务。

  但是,人不能忘记自己还是个理性的人,“在做为一个学者在面向真正的公众即向全世界讲话时,则学者在公开运用他的理性上便享有无限的自由可以使用他自己的理智。”这一点的提出是在打破了宗教的桎梏后,将理性摆在了上帝的位置上——理性的要求更高、更纯粹。

  同时,共同体/国家应该明白,它不应有意地想方设法使人类保持在野蛮状态,它应给大众是自由,因为,没有一个共同体可以扬言可以对它的每一个公民进行“永不中辍的监护”,这样的扬言是在封锁人类的进一步启蒙,并且甚至错误的将人类囚禁在了启蒙中的继续进步的状态之中。人类本来的天性即是进步,这样的扬言是“一种违反人性的犯罪行为。”

  所以,康德对共同体的法律和统治者有这样的观点:

  共同体的法律即是这样一种东西——“一个民族是否可以将这种法律加之于自身”。法律是在一定的时期内维持一种制度好的实行,并能推动一种更好的共同体状态的产生,即使得每一个公民都得以自由的以学者的身份公开的对现行组织的缺点发表自己的言论并且能够提出建议。

  共同体的统治者不能向他的人民规定任何事,因为“他的立法或威望全靠他把全体人民的意志结合为他自己的意志”,只要他将使这一切真正的或号称的改善都与公民秩序结合,那么他的最高权利便得以维持。

  所以,基于这两个角度,共同体应该给它的大众自由。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自由的新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是之前不曾有的。

  过去在中国文人的世界里呆久了,而且呆的多是些缺少“浩然正气”的文人。素来不喜欢儒学的孔孟、“字如其人”的颜真卿、还有什么文天祥啊、朱熹啊,觉得他们活的太没有“自己”了,甚至有些“道貌岸然”。多喜欢些自由灵动的人、物,比如老庄、魏晋风骨、“惊若游龙”的行书,山水禅诗等等,觉得他们都是有灵的,自由而真实。

  正是对这种自由的追求,使我不止一次陷入生命的困境。现在想想,这种自由用文艺的话来说倒更像是一种“孤芳自赏”,所以冰心写了这样一首小诗: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第一次听到华老师说“所有人反抗所有人的战争”时,我简直震惊了,过去的近两年中,我不就是在一直持续着一场自导自演的节目:自己扮演着“所有人”,在不断反抗着我自己吗?

  哲学上,我所追求的这种自由,是被称作“自然性自由”(Natürliche Freiheit)吧!

  我一直认为,乐于玩大型网游的人一定是积极入世者,他们至少是对游戏繁琐的规则不厌倦的人。而我们所栖居的人类社会不就是到处充斥着各种人创的规则吗?我不喜欢这些规则,原因有两点:一来我能力有限,不善周旋于众多头绪的事物之间;二来我认为天地万物天性绵展,才是自由。

  所以,我对孟子提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有质疑,对圣人推崇的中庸之道不屑,不喜欢理论和死记硬背,总之,反对一切别人认为合理的事情。

  为了拥有这种自由的状态,我曾打算过青灯独倚的日子——逃避(被武侠小说误导了);谁知阴差阳错下学习了一些佛法,明白佛门从未提倡一种躲、逃、消极的方式来面对人生,佛门的“悟”“醒”是人在经历了滚滚红尘之后方可懂的,是一种进出自如,而非一味地怯懦、闭目不视。对于这个充斥着规则的社会而言,圣人的中庸作为“游戏技巧”,未尝不好。

  孟子对教育的观点我也有了新的理解:凡是教育,都是在告诫人们遵守良好的秩序与道德,这是必须的,也是教育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吧。就算是费希特所提倡的新教育也不能免俗——新教育是在按照规则,确实可靠和毫无差错地塑造和规定其学子的现实生活活动,它消灭自由意志,给意志加以严格必然性和摇摆的不可能性,拥有一种必然性坚定意志的人,意志自由已经被消灭且合并到了必然性里,所以任何时候他没有可能做不同于他永远立志做的事情。

  这样看来,我的偏见是由于我思想的狭隘和误区造成的了。对自由的理解也是如此。

  康德提倡的自由主义是一种理性自由主义,其核心是人格的自由、自律和自主。这明显不同于我西方现代流行的基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所发展起来的放任自由主义。这种理性自由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公开运用理性,以推动社会的完善和进步。而且人们所服从的社会规则是以人们自己的意志所制定的,所以受其约束其实就是受我们自身意志的约束,这样,难道不是最高的自由吗?而那种自由的无限性蓬勃增长,最终的结局才是因人类欲望的无餍成为不自由,成为“所有人反抗所有人的战争”。借助合理的规则,即社会制度,使得“他律现实”和“自律要求”双双得以满足,这便是共同体/国家存在的意义之在了。

  这些便是我此次读康德《什么是启蒙》的所感所得,见识浅陋,仍待继续斟酌求索。记下此言,是望与众交流学习。缘于吾笃信:无论现在的起点何处,高低乃是相对而言,只要心有泰山之绝顶,竹杖芒鞋下,必定节节高升。

什么是读书笔记?6

  什么是读书笔记?这个问题似乎问的人很多,其实读书笔记也就是一些读书的心得和体会以及重要内容的札记。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书笔记,它不重在于你写了多少篇,写的怎么样?关键是你是否在读书时善于做读书笔记呢?明确做读书笔记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你的目标是什么?因此,我们在检查学生读书笔记的时候,不仅检查学生写了多少篇?更重要地是看学生读书笔记的内容,所表现出来的读书反思、读书方法、读书经验和读书目标等。

  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读书笔记不是把一本书的要点记下来就算。先记下这本书有多少篇,内容主要讲什么的。再记下其中的要点是什么,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意见。还摘出其中精彩的话,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到改正书中文字的脱误。从“三读其辞而悲之”看,“三”字虚数,表示反复读。可见韩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话,不是看过就算,是要反复读的。这就是韩愈写的摘要的读书笔记。里面确实摘记了要点,但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包括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还要对全书的内容作概括的说明。那就不光把一本书读过就算,读后还要思考,从全书的内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话都要考虑,直到对书中的错字都不放过。从这里,我们既可以学习怎样写摘要的读书笔记,还可以学习他是怎样读书的。

什么是读书笔记?7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推动力是命运,人生的横轴是因果报应法则,心生念,念生因,因生果,长远视之,因果必相合。”

  人各有命,相信命运的存在并不是什么迷信,反而能够帮忙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从而明晰生存之道。稻盛和夫以他一生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否定命运,徒劳无益,岂止无益,甚至可能有害。

  也许在这个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很多人不相信命运,更不会相信所谓的因果报应,稻盛和夫认为因果报应的“果”,有时候可能立现,但大多很难如此,倘若将时间跨度延长,20年30年来看,存善念,行善事,必得善果;动恶念,行恶事,必有恶报。

  稻盛和夫的观点也许有人看了将信将疑,嗤之以鼻,而随着年龄逐渐增加,越发相信了,相信本身就是一个信念,我们能够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我们的内心不能没有信念,信念会支撑我们度过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人生。

  心生念、念生因,我们就会经常查思自我的思想,我们是否时常在抱怨,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否有利于他人,有没有尽心尽力地做好自我的工作。

  古今中外的各种宗教、学派、思想等很多很多,然归纳起来很简单,都是教导人们要“积德行善”,大道至简,可是真正通达的人却不多。

  稻盛和夫是很推崇《了凡四训》的,命运法则与因果报应法则两相呼应,虽说命由天定,因果报应法则的力量足以改变命运,正所谓向善、行善,必得善果。

什么是读书笔记?8

  寒假里,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之超级动物宝贝这本书。

  《十万个为什么》让我对大自然的有了初步了解,有了探索其中的兴趣。因为它让我在很多有趣的事情中了解、探索了自然奥秘,例如:长颈鹿的个头那高,脖子有两三米长,它是怎样在水池中饮水的呢?真让人不敢想象。而这一切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它们想喝水时,必须把两条前腿大幅度地叉开,或者直接跪在池边,这种姿势对长颈鹿来说,维持很久的时间也是很难的,因此它每喝一口水,都要站着休息一下,反复这种动作也实在太不容易了,为减少这种麻烦,长颈鹿已养成了耐渴的习惯,它们一般喝的水比其他动物要少。还有狼的眼睛为什么是绿的,小猫的胡子有什么用? 书中这样的事例讲解有很多很多,我们不了解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妈妈告诉我很多爱读书的人能把一本本厚书读薄了,就是把书中的`知识牢牢记在了大脑里;也能把一本本薄书读厚了,把每本书中的知识点又相互联系起来,产生了新的知识,更加丰富了自身的知识面。

  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好好读书,多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什么是读书笔记?9

  我喜欢看科学类的书,特别是《十万个为什么》,我买了整套,一套里有很多本书;有关于鸟的、鱼的、昆虫的;有气象万花筒,神秘的宇宙,人类世界……我最喜欢看《昆虫世界》这本书。

  从《昆虫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一篇关于蚂蟥的,原来蚂蟥会吸人的`血,为什么呢?因为蚂蟥身上有一套吸血结构,包含颚、嗉囊和噬液腺。蚂蟥的嘴上生有三个颚,成品字形排列着,每个颚上长着很多锐利的小齿。蚂蟥用吸盘吸在人或牲畜的皮肤上,然后用颚咬破皮肤,把血吸进去。同时蚂蟥分泌出能抗血凝的噬液,使血液顺利流进它的嘴里。哇!蚂蟥好可怕呀!我以后见到它就立即走了。

  虽然蚂蟥这么可怕,但却可以治病呢!人们利用蚂蟥吸血的特性可以治疗一些病,用以排除局部淤血,毒血等。这样我又学习了一样本领。

  书本有很多本领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应该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更多的知识,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的朋友。

什么是读书笔记?10

  寒假给了我一个机会,使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读更多的书。真没想到书的魅力是那样的大,竟使我如醉如痴。我读了很多的课外书,但是有一套书却更让我拿起放不下,放下又拿起,它就是颇负盛名的《十万个为什么》。

  从60年代起一直到80年代,《十万个为什么》一版再版,发展成为20多册的成套的书籍。爸爸给我买的是盒装的,十分精美。里面分数学、物理、天文,还有化学、气象、植物等册,门类繁多,无所不有,好像一部大百科,我几乎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书中展现的天地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千变万化,

  那样的丰富多彩。每一个为什么都是一个世界,每一个世界里都藏着许多的奥秘,好像正期待着我们去探索。合上书,我仔细体会着每一个为什么,我觉得一下子懂得了许多许多,一下子感受到了生活的魅力,一下子鼓起了我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的勇气。

  你知道为什么人在地球上不会掉下来呢?那是因为地球周围有强大的地心引力;你知道为什么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吗?那是因为当时正值冬去春来的时候;你知道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吗?那是因为不倒翁的底部面积大,重量全部集中在底部。你知道金字塔的高度最早是如何测量的吗?你知道尼罗河为什么会定期泛滥吗?为什么?为什么?这些在《十万个为什么》中都有解答。它就像是航海的灯塔,远足的`路标,找到答案时,你会豁然开朗,我真庆幸有这样一本书。

  我还发现了有许多问题在《十万个为什么》里并没有解答,我便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宇宙是无限的,知识也是无限的,我们目前的科技还仅限于这个范围之内,所以有许多问题是我们目前无法探究得知的。”

  啊!《十万个为什么》是多么的精彩,我要把它们通通装进脑子里,一想到未来,一想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就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

什么是读书笔记?11

  “雨水是怎样形成的?”、“太阳到底是什么样的?”、“月亮离我们有多远?”……

  我最喜欢问“为什么?”,妈妈说我的小脑瓜里装着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常常弄得她“头疼”,问得她“张口结舌”,妈妈说,既然你想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奇妙,我就送你一本书吧。于是,妈妈到书店给我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却帮我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难题。

  这本书分别介绍了可爱的动物,有趣的昆虫,奥妙的太空,蓝色的海洋,还有生活小常识和神秘的地球。给我讲述了深奥的科学原理,帮助我认识世界,让我养成爱动脑筋,爱提问,爱探究的好习惯。

什么是读书笔记?12

  踏入佛大的校园,体验大学的生活已有大半个学期了。在这个不长不短的日子里,面对学校安排的课程,身为大一新生的我,彷佛什么也没有学到。反而对大学的生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在迷茫中,闲来的时候,我看了这本《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书。也对我在大学的看法有所感悟。

  当初,寒冬腊月,手脚不能屈伸的时候,我想着心中美好的梦想坚持不懈;当初,酷暑难耐,汗流浃背的时候,我为着美好的梦而在题海中争渡。但是,经过高考及填报志愿后,我得知自己进入了佛大。我的心被一股低落的情绪所占据。

  低落的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以师兄为身份的作者向我讲述了他在大学的体会。他面对别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满地都是”的时候,能底气十足地说“我是一个大学生”。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却不能自信地说出这句话。更说不出“我是佛大的学生”这句话。

  无独有偶,在佛大中有许多学生都像我一样有这份自卑感。相信这份自卑感大部分是源于我就读的是佛大,这不上不下的学校。以及我认为自己的未来已经由读什么大学决定这种人生观。随着我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懂得了作为大学生的我要在大学学什么。大学不是技校,我除了能学习一门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一种思维,一种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使我感到了一丝的欣慰。至少,我是和一般的技工有所区别。但仍然不能消除我心中的自卑。

  随着我对这本书的进一步阅读,以及在佛大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的人生观也许不是正确的,我的这份自卑感也许是庸人自扰。在我看的这本书中列举出大量的例子证明了名牌大学生中也所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作者还道出一个本质:你所就读的大学再有名气,校园再美,硬件设施再齐全……到了毕业的`时候,你什么也带不走。也就是说,你唯一可以带走的就是你在大学期间所学到的东西。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如果要学习的东西相同,在哪间大学都是一样的。

  我尝试接受作者的观点,改变自己的学习观、人生观。后来我发现,自修的时候,有很多人都是专心致志的:课余期间,也有很多同学拿出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阅读;佛大的社团活动是那样的丰富充实。每个人都好像相当享受这种生活并期待着未来。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看到的是河滨校区残破的校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自卑感在此生活。

  观点上的改变,使我看到两个截然不同的佛大。

  此刻,我不得不相信,学习观、人生观、世界观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套用书本的话就是人生观、世界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作者与书本的观点不谋而合,而经过我的亲身体验,我觉得学习观、人生观、世界观影响着人的学习、生存方式,左右人的情绪,决定人的未来。

  因此,我更加觉得人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对于像我一样就读在佛大或类似大学的人来说,面对各名牌大学,我们不必产生自卑感。因为名牌大学毕竟只占少数,而各名牌大学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端正态度,积极地去看待。其实,名牌大学和我们的差别就只是他们基础比我们好一些。而这些差距完全可以通过四年的学习补上。对于一般技校的学生,我们也不能沾沾自喜,看不起别人。同样地,我们与他们的差别只是我们的基础比他们好一点。四年之后谁优谁劣,无人知晓。所以面对他们,我们要端正思想,时刻处于一种紧迫的状态,催自己奋发向上。

  可见,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性,尽管我之前早已定下的人生观因各种原因而根深蒂固,我也尝试着去改变它。通过树立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乐观的人生态度,用积极进取的目光去对待问题,来正确地把握人生,领悟人生的真谛。

  从上文,我得出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一生的重要性。而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但是一个人的人生观相信通过以往的实践经历早已定格在一个人的心中,要去改变它是多么的困难。虽然人生观难以改变,但是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还是可以的。一个人的态度可能会受一首歌的影响,也可能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发生转变。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应从态度做起。

  我有一个同学也是考进了佛大,但是他觉得他读的专业太冷门而对他专业的课程吊儿郎当。还经常向我抱怨。正是因为他对自己专业的态度一直处于抗拒消极的态度,所以他感受不到大学的美好。专业冷门,就意味着将来没有前途吗?在我读的这本书中正好持相反的观点。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换另一种眼光、态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其实只要我们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看待,我们反而不难看出就读的专业冷,进入学术圈则更加可以大展身手,冷门专业比热门专业更容易获得成就。况且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也不是和自身的专业对口。

  所以,因为就读一间不太理想的大学,或者因为专业太冷而处于一种消极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端正我们的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端正我们自身的态度做起,我们须做到认真。需要每一件事都认真地去完成。不要因为就读的学校不理想,或专业太冷门而对学业漫不经心,吊儿郎当,甚至处于一种悲观消极的态度,这样不但不利于学习生活,还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发展。

  其次,我们还须做到务实。用这本书的说法就是我们要充实地过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所选择地去学习。不要以为社团活动安排的满满的就叫充实,也不要以为用所有的时间来学习就是好。脱离实际,盲目学习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乐观和进取也是端正我们态度的一大要素。就如上文所说的,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差距只是他们基础比我们好,读冷门专业比读热门专业更能大展身手。相信以这种乐观、进取的心态去面对读大学,我们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向前迈进。

  这本书,作者以一个师兄的角度,将自己如何去读大学的经验用相当亲切的话语告诉我,结合这几个月来我在佛大的学习生活,我的思想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也使我明白到人生观,人生态度的重要性。而我自身的自卑感也消除了不少。

  用积极上进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自己,我们的每一天都有新开始,我们会越发觉得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看了这本书,我的收获相当丰富。我相信它将指导我将来更好地去学习,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什么是读书笔记?13

  看到一个故事《为什么不能多吃巧克力》,我很喜欢吃巧克力,看到这个故事,我忍不住跑到冰箱里拿了两块黑巧克力和爸爸分享。但爸爸说“不能多吃哦,你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原来巧克力吃多了会影响食欲,就不想吃饭了,长期这样就会营养不良,影响小朋友健康成长。

  书上建议说“最好饭后吃巧克力”,我庆幸地和爸爸说“幸好我们刚刚吃过饭了”,爸爸又笑起来了。

什么是读书笔记?14

  孙向阳,现就职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当过数学教师、班主任、学校教育科研员。在各级各类的教育论文评选中多次荣获一等奖,教学赛课也曾获一等奖第一名。是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担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兼书记期间,学做思想与行动兼具的学校教育管理者,创办过名校的分校,经历了多种类型学校的历练。从事基础教育研究以来,发表教育论文数十篇,主编著作三部。

  暑期全员培训时,拜读了孙向阳老师的《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一书。书的前言部分清晰阐明他的观点:教科研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而是教师的一种真实的生活和成长方式,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师的研究要贴近实践,研究自己身边的问题,研究真问题,并努力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和创新,让学习引领自己的教科研,让创新丰富自己的教科研,让教科研更好地促进日常教学。这本书分为四个章节五十条逐一阐述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的`是什么:第一章给教科研定位:教师成为研究者;第二章给教科研定题:做针对实践的教科研;第三章给教科研定法:做教师自己的教科研;第四章给教科研以表达:说教师自己的话。

什么是读书笔记?15

  上个月在旧书店看到了《逻辑学是什么》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很不错,于是就做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逻辑启蒙书,沿着两条线索进行叙述:一条是历史的线索。作者在每一章的序言部分都向我们介绍一个哲人,让我们与那些伟大的逻辑学家们面对面的交谈,从而了解到他们的性格与贡献,同时也了解到逻辑学的来龙去脉与历史发展。我想,这种历史性地介绍是大有裨益的,它会让我们对逻辑学有更加系统的认识,而且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条线索就是逻辑学的体系构架和基本内容,这也是全书的重点所在。作者用生动幽默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逻辑的起源、逻辑是什么、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批判性思维以及逻辑学的地位等内容。作者在

  第一章“逻辑起源于理智的自我反省”中向我们介绍了几个著名的悖论——说谎者悖论、芝诺悖论、半费之讼和麦加拉疑难。还介绍了公孙龙的论断和逻辑的基本规律,让我们对逻辑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接着,作者在第二章则揭示出逻辑的本质,即“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通过读书,我了解到欧洲中世纪发生过关于信仰和理性关系问题的论战,一方是极端信仰主义,另一方是理性护教主义,他们用若干理性的论断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我由此想到,像上帝存在这样的事情,也要通过推理、论证来支持和确立,那么还有什么东西不需要经过推理和论证呢?足见理性主义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多么根深蒂固,多么影响深远。而逻辑学正是从这种深厚的理性主义土壤中生长

  出来的,它的精髓就在于教会人们进行正确的推理和论证,识别、揭露和反驳错误的推理和论证。

  在第三、四、五、六章,作者分别详细地介绍了几种逻辑类型,即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和归纳逻辑。我从中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和理论,受益匪浅。第七章主要介绍如何让思维更严谨、更清晰的方法,以三大理论为支撑:定义理论、论证理论和谬误理论。最后,作者在第八章系统地阐释了逻辑学的地位及逻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在基础学科中,逻辑学位列第二,同时它对哲学、语言、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科有着特殊作用,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

  以上是这本书大致内容的概括,下面谈一谈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感悟。 首先是“白马非马”。我很早就对这个论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因在于“白马”按常理来讲就是“马”,而公孙龙却说“白马非马”,这其中又蕴藏着什么玄机呢?这个典故出自公孙龙的《白马论》。《白马论》里面说,有一次公孙龙骑马过关,守卫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这么一说关吏也被他弄糊涂了,于是连人带马一起放过关。对这个问题,公孙龙进行了自己的论证,概括起来有三点:

  “ I.从概念的外延看,“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非马审矣。”“马者,无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马独

  可以应耳。无去取非有去取也,故日:白马非马。”也就是说,“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如何;“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相应的颜色要求。由于“马”和“白马”的外延不同,所以白马 非马。

  2.从概念的内涵看,“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日:白马非马。”这就是说,“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3.从共相的角度看,“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不包括颜色,仅是“马作为马”。而“白马”的共相包括颜色。于是,马作为马不同于白马作为自马,所以白马非马。”

  从表面上看,公孙龙的论证似乎是正确而严谨的,但在我看来,他不过是运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来以假乱真。偷换了什么概念呢?就是“非”字的含义。按以上公孙龙的论证来说,“非”可理解为“不等于”,“自马非马”是说“白马不等于马”。这种解释将属和种、类和子类区别开来,因此是一个正确而科学的命题,而“白马不属于马”是一个虚假、1错误的命题。公孙龙通过“白马不等于马”这一概念来偷换“白马不属于马”这一概念,从而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同样,偷换概念的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生活中,它可以在对话中化1 选自《公孙龙》子今译

  不利为有利,对一些刁钻的问题作出巧妙的回答。

  我们回到“白马非马”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讲,“白马非马”是在进行诡辩,作者的表述是:“他是通过‘白马不等于马’来论证‘白马不属于马’,因而是在进行诡辩。”公孙龙有意识地运用谬误的推理、论证形式去证明“白马非马”,而这个观点本身是错误的,他的论证也似是而非。通过分析,我们便清楚了解了“白马非马”的来龙去脉及内在实质,同时对逻辑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

  书中对于归纳逻辑合理性的探讨引起了我的兴趣。作者给出的标题是:“归纳方法是合理的吗?”我个人觉得:归纳方法是有其合理性的。尽管从逻辑上讲归纳是无解的——逻辑不能提供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答案,这也是休谟的困境所在。但归纳逻辑的合理性体现在:首先,人类在茫茫宇宙中生存,所能采取的认知策略就是归纳,这体现出一种必然性。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认识事物,但总有一些新生事物无法认知,于是归纳就为人类提供了捷径。其次,人类从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中发现某种确定性和规律性是非常合理的,归纳正是人类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探索和追寻。再次,人类有可能建立起合理的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即归纳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留存下来为人类使用。总之,对于归纳逻辑合理性的探讨至今仍在继续,我们希望通过对归纳的研究使逻辑学的研究领域更加开阔、更加深远。

  作者还在书的最后一章谈到逻辑对于哲学的重要性。由此我想到中国的哲学,心中不禁感慨,中国的哲学中实乃鲜见逻辑思维的影子。中国自古讲求“天人合一”,这种思维长于神秘的直觉、顿悟、感应以及笼统的综合和概括,却拙于精细的分析与严密的论证。如:道家的“道”,儒家的“天命”、“仁”,佛家的“禅”等,都是某种宏大、抽象、模糊的形而上学之物,不像西方的“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比较容易地领悟和掌握。从而导致中国的哲学十分神秘、虚无,难以相互学习、交流,难以评判,也就难以把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去抓住本质的规律。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西方逻辑早在明代就传人中国却发展得如此缓慢的原因。中国的理性觉醒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也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进程。所以说,熟悉和运用现代逻辑,对于中国哲学界来说至关重要,是逻辑让哲学走向严格和精确。

【什么是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人为什么活着》读书笔记02-09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笔记02-20

[精华]《十万个为什么》读书笔记07-13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笔记经典(15篇)09-05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笔记精选15篇12-27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笔记(15篇)11-30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笔记15篇02-28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笔记(集合15篇)01-15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笔记(集锦15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