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绿皮书》观后感

时间:2022-06-18 16:13:5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1

  电影讲的是一个白人平民给黑人精英当司机兼秘书的故事,有关友谊、有关尊严、有关种族。故事很幽默、很感人也很深刻,有太多值得发掘的地方,先安利一波。

  因为时间原因,我只谈谈当看到主角唐雪莉拒绝表演那个片段时我想到的东西。

  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由来已久。电影设定的背景是1960年,那时候种族歧视问题还相当严重,黑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而且越往南部越恐怖(实际上对黑人的歧视至今仍深刻存留在很多美国白人的心里)。

  唐雪莉(黑人精英),拥有礼仪学博士学位的钢琴演奏家。在纽约混的风生水起,跟肯尼迪成为了好朋友,但是因为他是黑人,总是或多或少受到不公正对待,所以他决定去南方溜达一圈,找找刺激,让自己可以有勇气直面这些不公正——当尊严被无视,要改变的不是别人的心,而是自己的心,不是靠着自己的礼仪和涵养而一味退让,而是在被侵犯时有勇气反击。

  而在现实中,一般大多数人选择隐忍并不是因为不想硬刚对方,而是因为刚不过。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唐雪莉一样,进了局子可以让总统捞自己。这中间的不少人虽然还没有取得唐雪莉一样的成就和地位,但都有着跟唐雪莉一样的信念:用实力去赢得尊重,用成就去回击那些歧视、诋毁、伤害他们的人。

  理智总是告诉他们,跟对方争一时口快或是发生冲突并不能改变对方的看法,也不能解决矛盾,或者不能给对方以实际且深刻的打击。所以他们常常对冒犯或是伤害自己的行为进行冷处理,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却变得比以前更加努力。

  以前,我觉得这种思考方式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觉得受到不公或欺负就应该反击,选择逃避等于懦弱,所以有点瞧不起这种思考方式。但后来我才明白其实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阿Q是在想象中完成了报复,而前面所描述的选择隐忍的人则把受到的打击和伤害转化为取得进步的动力,并采取行动。

  这些人善于把负面的事情与情绪化为前进的动力,因此他们往往对成功有更深的渴望,有强大的内驱力。但可以预想的是,这些人也往往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当他们真的有这样的资源和能力给当初伤害自己的人以实际和深刻的打击时,他们却往往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已经把伤害过自己的人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再也不会有交集。甚至有些人会选择遗忘甚至感恩曾经的伤害。

  我佩服这样的人。

  但是,一味隐忍完全不会发火,把所有东西都装在心里,通常如果被别人认为是一个不会发火且没有立场的人,那么别人就很容易把火发在这个人身上,把他当作出气筒。

  所以面对不公,一定要“发火”,不一定能让正义得到伸张,最起码向别人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总的来说,在缺乏力量的时候,战略隐忍是必要的。

  说的糙些:面对不公,打得过当然要打;打不过,可以先跑但也得回头骂两句。

  这样才是一个可爱且有魅力的好人。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2

  美国电影《绿皮书》讲述的是黑人钢琴家唐·雪利与白人司机托尼·利普之间的故事,值得一看。

  故事发生在1962年的美国,男主角托尼·利普,意大利裔白人,生活在社会底层,整日为了生计而奔波。受传统观念影响,讨厌黑人。影片开头,展现出利普为了生存而玩的小伎俩:为了搭上吉奥,他将吉奥的帽子藏起来,之后又免费交还。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天人之际》里作者薛仁明用的一个词:狎侮。他写到:“狎侮不等于霸凌,刘邦会闹别人,但不会霸凌。霸凌跟闹很不一样,霸凌是会伤到对方的,可是闹最多只是把对方搞到哭笑不得而已。”“会狎侮的人,外表看来,常常没半点正经,可当他严肃起来,却比谁都更正经。”或者可以说,托尼就是一个混混,痞子。“像这种人,在不正经的背后,某些关键时候,反而会有一种异常的能量。”

  托尼是一个有底线的人,为了维护这份底线,他不惜出手!由之后的三个情节可以看出:①唐的'仆人想让托尼提行李,被托尼直接拒绝;②接待方故意刁难,随意准备了破旧的一架钢琴,而为了唐要求的斯坦威钢琴,托尼在沟通不通的情况下直接出手;③当警察挑衅:“意大利人就是一半的黑人”时,直接动手。由此可见,托尼是勇敢(雷厉风行)型禀性——优势:敢想敢干;弱点:盲目冲动。

  男配角唐·雪利,黑人钢琴家,做人做事一板一眼:拥有心理学、声音学、礼仪艺术学三个博士学位。故事发生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期间,“绿皮书”的全名叫《黑人汽车旅行绿皮书》;如果没有它,黑人在美国南方将寸步难行!因此,当唐决定去南方巡回演出时,白人托尼以其“与生俱来的解决能力”被唐选中。而唐之所以要去巡演,是试图改变南方白人对黑人的偏见。

  托尼这样向妻子描述对唐的第一印象:“高高在上的坐着,穿得像个酋长。”唐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由此获得了名与利,也造就了他的高位心态。他虽然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却与哥哥断了往来,他自找台阶的认为这是“音乐家的诅咒”;婚姻失败,他对前妻的评价是“语法糟糕,很善良。”唐对于路边农场里劳作的黑人漠不关心,他所在意的只是巡演怎样持续下去;他遇到不公选择的是“忍”,最终,在托尼拳打警察,两人被关警察局后;不得不亮出底牌——司法部长肯尼迪。“忍”是有极限的;在最后一场演出之前,唐决定不忍了,“要么我在餐厅吃饭,要么取消演出。”在对方的强势坚持之下,唐取消了演出。使得巡演以失败告终。

  唐看不惯趴在地上与黑人司机玩儿牌的托尼,他说:“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你不一样!”其实,这也是在说他自己!唐一直觉得自己与其他黑人不一样,然而,残酷的现实教育了他,与其去企盼南方的白人改变观念,不如勇敢的走进黑人酒吧,为他们演奏获得认同来得实在。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3

  电影讲的是一个白人平民给黑人精英当司机兼秘书的故事,有关友谊、有关尊严、有关种族。故事很幽默、很感人也很深刻,有太多值得发掘的地方,先安利一波。

  因为时间原因,我只谈谈当看到主角唐雪莉拒绝表演那个片段时我想到的东西。

  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由来已久。电影设定的背景是1960年,那时候种族歧视问题还相当严重,黑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而且越往南部越恐怖(实际上对黑人的歧视至今仍深刻存留在很多美国白人的心里)。

  唐雪莉(黑人精英),拥有礼仪学博士学位的钢琴演奏家。在纽约混的风生水起,跟肯尼迪成为了好朋友,但是因为他是黑人,总是或多或少受到不公正对待,所以他决定去南方溜达一圈,找找刺激,让自己可以有勇气直面这些不公正——当尊严被无视,要改变的不是别人的心,而是自己的心,不是靠着自己的礼仪和涵养而一味退让,而是在被侵犯时有勇气反击。

  而在现实中,一般大多数人选择隐忍并不是因为不想硬刚对方,而是因为刚不过。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唐雪莉一样,进了局子可以让总统捞自己。这中间的不少人虽然还没有取得唐雪莉一样的成就和地位,但都有着跟唐雪莉一样的信念:用实力去赢得尊重,用成就去回击那些歧视、诋毁、伤害他们的人。

  理智总是告诉他们,跟对方争一时口快或是发生冲突并不能改变对方的看法,也不能解决矛盾,或者不能给对方以实际且深刻的打击。所以他们常常对冒犯或是伤害自己的行为进行冷处理,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却变得比以前更加努力。

  以前,我觉得这种思考方式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觉得受到不公或欺负就应该反击,选择逃避等于懦弱,所以有点瞧不起这种思考方式。但后来我才明白其实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阿Q是在想象中完成了报复,而前面所描述的选择隐忍的人则把受到的打击和伤害转化为取得进步的动力,并采取行动。

  这些人善于把负面的事情与情绪化为前进的动力,因此他们往往对成功有更深的渴望,有强大的内驱力。但可以预想的是,这些人也往往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当他们真的有这样的资源和能力给当初伤害自己的人以实际和深刻的打击时,他们却往往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已经把伤害过自己的人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再也不会有交集。甚至有些人会选择遗忘甚至感恩曾经的伤害。

  我佩服这样的人。

  但是,一味隐忍完全不会发火,把所有东西都装在心里,通常如果被别人认为是一个不会发火且没有立场的人,那么别人就很容易把火发在这个人身上,把他当作出气筒。

  所以面对不公,一定要“发火”,不一定能让正义得到伸张,最起码向别人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总的来说,在缺乏力量的时候,战略隐忍是必要的。

  说的糙些:面对不公,打得过当然要打;打不过,可以先跑但也得回头骂两句。

  这样才是一个可爱且有魅力的好人。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4

  美国电影《绿皮书》讲述的是黑人钢琴家唐·雪利与白人司机托尼·利普之间的故事,值得一看。

  故事发生在1962年的美国,男主角托尼·利普,意大利裔白人,生活在社会底层,整日为了生计而奔波。受传统观念影响,讨厌黑人。影片开头,展现出利普为了生存而玩的小伎俩:为了搭上吉奥,他将吉奥的帽子藏起来,之后又免费交还。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天人之际》里作者薛仁明用的一个词:狎侮。他写到:“狎侮不等于霸凌,刘邦会闹别人,但不会霸凌。霸凌跟闹很不一样,霸凌是会伤到对方的,可是闹最多只是把对方搞到哭笑不得而已。”“会狎侮的人,外表看来,常常没半点正经,可当他严肃起来,却比谁都更正经。”或者可以说,托尼就是一个混混,痞子。“像这种人,在不正经的背后,某些关键时候,反而会有一种异常的能量。”

  托尼是一个有底线的人,为了维护这份底线,他不惜出手!由之后的三个情节可以看出:①唐的仆人想让托尼提行李,被托尼直接拒绝;②接待方故意刁难,随意准备了破旧的一架钢琴,而为了唐要求的斯坦威钢琴,托尼在沟通不通的情况下直接出手;③当警察挑衅:“意大利人就是一半的黑人”时,直接动手。由此可见,托尼是勇敢(雷厉风行)型禀性——优势:敢想敢干;弱点:盲目冲动。

  男配角唐·雪利,黑人钢琴家,做人做事一板一眼:拥有心理学、声音学、礼仪艺术学三个博士学位。故事发生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期间,“绿皮书”的全名叫《黑人汽车旅行绿皮书》;如果没有它,黑人在美国南方将寸步难行!因此,当唐决定去南方巡回演出时,白人托尼以其“与生俱来的解决能力”被唐选中。而唐之所以要去巡演,是试图改变南方白人对黑人的偏见。

  托尼这样向妻子描述对唐的第一印象:“高高在上的坐着,穿得像个酋长。”唐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由此获得了名与利,也造就了他的高位心态。他虽然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却与哥哥断了往来,他自找台阶的认为这是“音乐家的诅咒”;婚姻失败,他对前妻的评价是“语法糟糕,很善良。”唐对于路边农场里劳作的黑人漠不关心,他所在意的只是巡演怎样持续下去;他遇到不公选择的是“忍”,最终,在托尼拳打警察,两人被关警察局后;不得不亮出底牌——司法部长肯尼迪。“忍”是有极限的;在最后一场演出之前,唐决定不忍了,“要么我在餐厅吃饭,要么取消演出。”在对方的强势坚持之下,唐取消了演出。使得巡演以失败告终。

  唐看不惯趴在地上与黑人司机玩儿牌的托尼,他说:“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你不一样!”其实,这也是在说他自己!唐一直觉得自己与其他黑人不一样,然而,残酷的现实教育了他,与其去企盼南方的白人改变观念,不如勇敢的走进黑人酒吧,为他们演奏获得认同来得实在。

  最后,唐在托尼的鼓励下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走出了孤独;托尼也在唐的帮助下不再冲动。二人成了一生的朋友。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相关文章:

绿皮书观后感15篇04-12

电影《返老还童》的观后感06-10

电影《后天》观后感05-14

电影《八佰》观后感05-14

孔子电影观后感05-13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03-18

爱德华大夫电影观后感06-10

《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04-26

火星救援电影观后感04-05

电影《大鱼》观后感500字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