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8 09:22:3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经典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经典5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如何有序摆放书包”的问题展开,所涉及的数学经验包括相邻数、序数、单双数、正数和倒数等。活动旨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幼儿在不断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在不断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中发现数的排列规律,激发幼儿探究数列规律的兴趣,进一步理解不同数列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让幼儿萌发有序摆放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能感知并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尝试有规律地摆放书包。

  2、体验日常生活中可以按照数的排列规律有序地摆放物体。

  3、会观察自己和同伴的操作,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理解相邻数、序数、单双数的含义,能对1-20自然数列进行正数和倒数。

  材料准备:人手一个书包(挂着红色和蓝色的标志牌)、数字贴纸、摆放书包的柜子,图卡等。

  活动过程

  一、给书包编号,渗透对数的顺序知识的复习。

  幼儿各自背着自己的书包,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书包上悬挂着标志牌的颜色,根据红、蓝颜色分成两组。

  师:你们小书包上都挂着什么?

  幼:红牌子、蓝牌子。

  师:请观察一下座位的安排,你知道老师想请你们怎么坐?

  幼:按牌子的颜色分成两组坐。

  师:好,那请你们找位置坐下来吧。

  师:想知道每一排有几个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办法?

  幼:点数。

  幼:报数。

  师:按顺序报数要怎么报?第一个小朋友报几?接下来呢?

  幼:1、2、3……

  师:如果要倒着报数又该怎么报呢?

  幼:倒着报数。

  幼儿通过正数或倒数确定自己的号数,选取相应的数字贴纸贴在自己的标志牌上。

  本环节,教师通过设置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析与思考,解决“怎样坐座位”“怎样按顺序报数”“怎样倒数报数”等数学问题,从中培养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引导幼儿尝试按一定的顺序摆放书包,感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一)引导幼儿观察书包柜的结构,感知其特征。

  师:平时你们在幼儿园都是怎么摆放书包的。今天老师准备了书包柜,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有几层?每层可以放几个书包?

  幼:有两层,可以放16个书包。

  师:你们想按什么样的顺序把书包放进柜子里?请幼儿根据讨论出来的方法(按自然数的序列1-16)来摆放书包。

  (二)师幼共同检查摆放情况,渗透对序数的复习。

  师:我们来看看,书包都摆对了吗?5号书包放在第几层的第几格?还可以怎么说?

  幼:在第一层,从左边数第5个格子。这一环节是让幼儿了解书包柜的基础上回顾日常生活中摆放书包的经验----按照自然数的序列摆放,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活动中,教师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对序数的复习,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幼儿体验序数,感受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卡中的提示排序,并根据其顺序摆放书包。

  (一)引导幼儿按倒数顺序摆放书包。

  师:(出示按倒数顺序摆放图卡)请你仔细观察图卡,它想请你按什么顺序摆放书包? 幼:倒数的顺序摆放。

  师:第一个数字是几?第二个数字、第三个数字呢?最后的数字是多少?想一想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幼儿尝试按倒数的顺序摆放书包,教师观察幼儿的摆放情况,了解幼儿的困难和问题。 请能快速、正确摆放的幼儿介绍找到自己书包摆放位置的方法。师幼共同检查书包的摆放情况,采用自己纠错、同伴纠错等方法调整摆放错误位置的书包。

  在活动前,幼儿都能非常流利地说出“10、9、8??1”,然而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却表现出茫然的状态,无法按照倒数的顺序摆放书包。这反映出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只是停留在机械地诵读上,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如出现双层书包柜、不同号数的书包等干扰,就无法完成“按倒数的顺序摆放书包”的任务,本环节的目的就是创造幼儿“按倒数的顺序摆放”的机会。

  (二)引导幼儿按单双数顺序摆放书包。

  师:(出示按单双数顺序摆放图卡)这张卡片又想请你按什么顺序摆放书包?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尝试按单双数的顺序摆放书包,教师观察幼儿的摆放情况。

  幼儿操作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同伴摆放的书包,发现问题并谈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引导幼儿根据相应指令要求,有序取回自己的书包。

  师:除了按倒数的顺序、单双数的顺序来放书包外,还可以按什么样的顺序?请你们想一想,动手试一试吧!

  教师发出指令,如“书包上的数字比5小的” “书包上的数字比10 大的”“书包上的数字是单数的”……幼儿听指令取回自己的书包。

  活动自然结束。

  大部分教师会将“有序取回书包”作为一个常规环节,而活动中教师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以不同的指令“书包上的数字是单数”“书包上的数字比5小、比10 大的”??让幼儿思考自己书包上的数字是否符合指令,从而进一步了解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活动反思

  1、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下的数学学习。

  我们都习惯于从数学知识的角度来选择教材,在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来思考如何与生活联系,有时是否可以尝试换一种视角,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教材,分析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放大适合于本年龄班幼儿的知识点。本次活动就是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下的数学学习,涉及的数学经验有相邻数、序数、单双数、正数和倒数等。从大班幼儿水平出发,放大关于序数、单双数的学习。活动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卡中的提示排列顺序,并根据其顺序来摆放书包,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不同数列的含义以及相互关系。这样的教学内容让幼儿更真实地体验数学,自主地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如果幼儿园数学教育能更多地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那么数学教育将摆脱以“传授”为主的高结构模式,呈现出一种更为低结构的状态。

  2、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本次以生活问题的解决为线索,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提取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并进行新知识的建构。从“怎样坐座位”“怎样按顺序报数”“怎样倒数报数”到“卡片上数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你能按图卡的提示顺序摆放书包吗”,基于问题解决开展的教学活动,问题成为教学的切入点,问题解决成为教学的目标,学习成为问题解决途径的一个环节。幼儿对教学中的“问题”有其深切的感受,由此引发的“教”与“学”能促使幼儿以积极主动地态度参与其中,主动操作,积极提问。而从教学中获得的数学知识、方法和经验又能帮助幼儿直接运用于问题的解决上,这样的教学有意义且富有实效。

  3、数学学习中教师的适时介入。

  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幼儿由于存储的知识经验、思维发展的水平、速度与学习风格的差异,其应对策略也应有所不同。活动中有的幼儿能观察书包柜的特点、起始的位置, 按图卡提示的规律找出自己书包摆放的位置,而有的幼儿只能是盲目跟随别人,无法进行判断。如果只是让幼儿停留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能力较弱的幼儿会感到该数学问题已经超过自己的能力阈限,或者屡次尝试都难以解决问题,其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从而放弃。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地介入,认真观察与耐心倾听,采取适宜的支持策略,帮助幼儿重获问题解决的信心和方法,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促使幼儿的相关数学经验得到进一步概括和提升。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33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6 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应用类比推理对溶洞以及钟乳石等的形成进行推测。

  3、探究中能够与人合作、积极交流,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4、通过研究溶洞,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1)滴管、烧杯、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吸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石灰石、鹅卵石等。(2)收集一些溶洞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课前参观当地的溶洞。

  2.教师准备:(1)有关溶洞的声像资料。(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溶洞及其内部地貌特点。

  1、教师提供生动、丰富的声像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溶洞。

  2、深入仔细地观察并结合已有的经验,使学生认识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并充分描述其特点。

  二、研究溶洞的形成原因。

  介绍溶洞存在的地理位置。人们经过考察发现,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1、提出问题: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溶洞的形成与石灰岩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1)学生分组讨论。

  (2)提出假设。

  2、指导学生做岩石腐蚀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

  (3)师生交流。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②你们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秘密?(石灰岩的岩石都能被盐酸腐蚀)

  3、利用类比推理分析溶洞的形成。

  三、研究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

  1、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态特点和溶洞的形成过程推想其成因,让学生充分讨论生并利用实验验证。

  问:当酸性水流经石灰岩表面或沿裂缝渗透到岩石后,流走的水中会增加什么物质?

  2、分组实验

  (1)用吸管往少量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会发现什么现象?

  (2)继续往里面吹气,又会发现什么现象?

  (3)用酒精灯给再次变清的石灰水加热,直到水分蒸发,有什么现象发生?

  3、分组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

  4、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想钟乳石的成因。

  5、播放钟乳石形成的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6、引导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成过程,推想石笋、石柱的成因。

  7、播放石笋、石柱的形成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石笋、石柱的形成过程。

  四、拓展。

  1、大便器用久了,表面会形成一种难以除去的物质,你们有什么办法除去它吗?

  2、炊壶底部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培养细心、持久的观察态度。

  2、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以及月亮的圆缺变化。

  3、积极主动的'参加有关中秋节的活动。

  活动准备:

  1、收集月饼盒,布置中秋圆月及嫦娥跳舞的情节。

  2、集中展示幼儿“月亮上面有些啥”的创作画。

  3、在教室中摆放月饼、柿子等时令食品,了解中秋习俗。

  4、将幼儿“月亮变化图”的观察本,展示在墙面上。

  活动过程:

  1、请家长协助幼儿做好每晚观察月亮及三天画一次月亮图,并写上观察日期的工作。

  2、 请家长丰富幼儿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经验,给幼儿讲讲月亮的传说。

  3、 请家长帮助收集月饼盒及携带各式月饼,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活动区域安排:

  科学区: 提供有关宇宙、太阳、行星等图片,激发幼儿对天体宇宙的兴趣。

  数学区:提供月亮的变化图以及不同大小的月亮拼图。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教案 篇5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师:种子商店送来了很多种子,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种子宝宝?

  2.幼儿分组观察,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软硬度等方

  面进行观察。

  3.集中讨论交流:(1)种子商店送来了哪些种子?

  (2)这些种子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比如:稻谷、玉

  米粒、红豆等,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也不同。

  (二)探究发现,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1.出示自然角种植的.种子,请种植的幼儿介绍观察记录卡并交流

  自己照料种子的过程。

  2.讨论:(1)这些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

  (2)那些种子为什么能发芽?

  (3)不同的种子种下去,它们所发芽的时间一样吗?

  3.组织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课件,直观地回顾种子发芽的过程,巩固与种子发芽有关的知识。

  (三)逐一出示稻谷、黄豆、玉米、花生、绿豆、西瓜、苹果、葡萄等常见的种子极其对应的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常见种子的植株。

  1.师:种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宝宝

  的妈妈是谁?

  2.师幼共同观看图片及进行种子和植物的配对。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13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9-25

(经典)科学教案10-22

科学教案【精选】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