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21 08:44:51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强调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各种动作的发展日趋完善,跳跃能力增强了很多,跳跃的远度、高度和连续跳的持久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此时便也是发展幼儿跳跃能力的关键时期。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跳荷叶""小青蛙吃虫子"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怎样让中班幼儿有兴趣地练习跳,并使其能够在增加动作难度的.基础上巩固跳的技能,是当前中班跳跃类体育活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青蛙是他们所熟悉的、喜欢的,赋予幼儿"小青蛙"角色来练习跳的动作,不仅有利于训练其各种跳的动作,而且有助于激发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本次活动对幼儿动作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蹲跳、原地纵跳,能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具有极大的价值。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动作,学会蹲跳、原地纵跳,掌握正确的起跳和落地姿势。

  2、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绿色卡纸做成的荷叶若干。小青蛙头饰每人一个。一段较活泼的音乐。

  2、环境布置:用绿色卡纸布置一个池塘,"小池塘"旁边一块小空地作为田地。场地要求平整。

  3、知识经验准备:幼儿认识青蛙,对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有大概的了解。教师熟悉如何模仿青蛙蹲跳、跳起来吃蚊子的姿势。

  活动过程:

  (一)进场:

  热身运动,教师引导幼儿模仿一些动物的动作:蜗牛慢慢地走,螃蟹横着走、小鸭子摇摆着走、小兔蹦蹦跳、小鸟左右飞。

  (二)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自由探索青蛙跳的动作。

  师:"刚刚我们模仿了很多小动物走路的动作,今天我们来模仿一个新朋友--小青蛙。小青蛙是怎么行走的呀?"师:"哦,小青蛙是用跳的呀,那青蛙是怎么跳的呀?"鼓励幼儿想出各种青蛙蹲跳的方法,2、请几个幼儿进行示范,试一试。

  (三)巩固动作经验:

  1、教师示范蹲跳,引导幼儿注意动作要领:双腿要用力蹬,落地的时候要往下蹲。

  2、引导幼儿练习蹲跳。

  师:"那现在我们来当回小青蛙,把蹲跳的本领学好。"每个幼儿戴上头饰,开始自由练习,教师观看幼儿动作是否到位,提醒幼儿注意起跳和落地的姿势,及时纠正做错动作的幼儿,再次给予示范。

  3、创设情景"小青蛙跳荷叶",巩固蹲跳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把本领学好了,我们到池塘上玩跳荷叶吧。记住了,要从一片荷叶跳到另一片荷叶上,不要掉进水里了。音乐响起的时候再开始跳哦,音乐停的时候停下来。"播放音乐,幼儿开始跳荷叶。

  4、音乐停止,师:"小青蛙们玩累了,我们先在荷叶上休息一下,放松放松吧。"(四)游戏"小青蛙吃害虫"师:"休息一下,发现肚子也饿了,我们到田里去捉害虫吃吧。小青蛙是怎么捉虫吃的呀,谁来试一试?"请几个幼儿示范模仿青蛙纵向跳吃虫子。教师进行引导,让幼儿将动作做得更到位一些。

  师:"那小青蛙们我们一起跳到田里去捉虫吃吧。等等小青蛙们吃饱了之后就跳回荷叶上做做放松运动,然后睡一觉。"教师参与其中,和小朋友一起学青蛙原地纵跳吃虫子,及时提醒幼儿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防止碰撞。同时关注孩子们的体力状态,适当调节孩子的活动量。

  (五)结束部分:

  师:"吃饱了,小青蛙们都回到荷叶上放松放松,好好睡一觉。"教师带领幼儿做一些放松舒缓的动作,拍拍腿,甩甩手脚,最后静静地"睡觉",使原来兴奋的神经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反应力和团结力。

  2.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呼啦圈,小篮子,椅子,帽子

  三、活动玩法:

  将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游戏,每组幼儿在终点等待信号,幼儿穿过椅子,呼啦圈,从篮子里拿出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原路返回,下一个幼儿继续。

  规则:

  1. 游戏时遵守秩序,每次只能戴一顶帽子。

  2. 在接力赛时前面的队员必须和后面的队员击掌才能继续。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爆米花

  一、活动目标:

  培养动作灵敏性。

  二、活动准备:儿歌爆米花

  三、活动玩法:

  若干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为爆米花的“锅子”,另请八至十名幼儿钻到圈内当“米粒”。游戏开始,“锅子”沿顺时针方向边走边念儿歌。念到“砰”一声时,“锅”和“米粒”同时向上蹦跳,接着“锅子”立即蹲下,松开相拉的手,表示“锅盖”打开了。当念到“抓”时,“米粒”赶紧往圈外跑,“锅子们”手拉手将未跑出的.“米粒”围在圈内,直至全部“米粒”跑出,调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规则:

  1. 只有念到“砰”时,“锅”和“米粒”才能同时向上跳。

  2. 跑出的“米粒”充实到“锅子”的队伍中。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吃饼干、说说、想象,用图形融合的方法画出吃了饼干后的各种形状。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重点与难点:

  吃饼干时充分地开动脑筋想象,用简单的线条勾出物体的轮廓,使图形融合起来。

  材料准备:

  范例一幅。

  各种形状的饼干若干;餐巾纸;

  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

  设计思路:

  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用点心时,我常常发现小朋友吃饼干不是几大口一下把它吃完,总是吃上一口就看看饼干象什么,把饼干吃成一种与某种事物相似,于是高兴地和小伙伴分享,同伴也就争着相仿,有的说象月亮,有的说象枪,有的象汽车……当幼儿观察逐渐仔细,能用不同的图形通过不同的组合,描绘出物体的基本特征时,个别幼儿的作品中局部开始出现用简单的线条勾轮廓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设计“吃饼干想象画”这一活动内容,皆在让幼儿尝试用轮廓线取代呆板的图形,画出各种吃过饼干的形状,通过想象组合成画,使图象更丰富、有趣,进一步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大胆表现,尤其要鼓励创作出不同与别人的图象的幼儿,不能单纯以象或不象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对有些有图象可启发幼儿通过舔一点,改一改来体会成功,使每个幼儿获得自信、投入创作。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讨论、示范——吃饼干想象——引导讲评——延伸

  活动

  一、引起兴趣

  提问:饼干你们吃过吗?有哪些形状?

  二、讨论、示范

  (1)提问:你吃一口饼干后发现它象什么,吃了一口又象什么呢?(大家讨论)

  说明:讨论是在平时发现的.基础上让幼儿重现。

  (2)观察范例,了解作画方法。

  建议提问:这张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如幼儿没讲出,教师可进一步提问:上面是画了一样东西吗?)

  (3)幼儿尝试,激发创作兴趣。

  说明这是解决难点的重要环节,可请二"三名幼儿来尝试用图形融合方法画,要求尽量不重复同伴的图象,集体可通过评议这些图象个部位的连接是否要改一改、添一点等来进一步理解作画方法,树立创作信心。

  三、边吃饼干边想象边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出要求:

  (1)左手拿饼干,右手拿记号笔画。

  (2)边吃饼干边动脑筋想象,想象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幅画。

  (3)吃完后手用餐巾纸擦一下。

  2、幼儿创作

  建议教师通过观察可提示:

  (1)大胆运用图形融合方法作画,画出吃了饼干后的各种形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2)注意画面位置安排,把自己想象出的事物合理组合在画面上。

  四、引导讲评

  建议找找哪幅画图形融合得最合理,请小作者介绍作画的内容。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回家还可想象,再尝试画出不同的画来。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在教参上有相应的参考教案,但是该教案环节非常多,在短短20分钟内进行式不可能的。所以在创新运用主题教案的时候,我选择性地使用了参考教案中的一些素材点:找朋友,描述朋友,并使用适合中班上学期幼儿的游戏,来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 关注班级同伴的五官或体型特征,尝试用恰当的语句进行描述。

  2。 乐意与同伴结伴游戏体验同伴之间美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粘纸

  活动过程

  一.比比谁的朋友多。——知道每个人有不同的朋友,感受朋友多的快乐。

  1。 请出位小朋友站在教室中央,觉得自己是他的好朋友的站在他的背后。

  2。 数数这位小朋友有几个朋友,做一下记录。

  3。 比比哪个孩子背后站的朋友最多。

  小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越多会越开心。

  二.描述比较——激发幼儿关注他人的情感。

  1。 听教师描述班级中的一位小朋友,猜猜他是谁。

  2。 讨论:能很快就猜出朋友的好办法。

  3。 开展找朋友的游戏:幼儿先三人为一组围成圆圈,老师发出指令后,三人组去邀请其他小组的一人,成为自己的成员。注意邀请时使用礼貌的语言。

  小结:当你需要别人成为你的朋友时,一定会做出一些让别人感到快乐的事或说出一些好听的话,使用这两个方法,就能使你的`朋友越来越多哦!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中,幼儿一开始是用站在别人身后的办法来表示自己成为他的朋友的。但是老师发现,孩子会很盲目地站在别人的后面,人云亦云,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站在他后面,或者“他”是谁。对于这个问题,活动中教师能很快进行了调整,做了两点修改,一是变“站在朋友身后”为“面对朋友站着”,而是变“一哄而上找朋友”变为“分小组去找朋友”。这样调整以后,很明显幼儿都是有目的地去找朋友了。

  活动中,孩子们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却说不出那些“高尚”的理由,找他为友的原因往往只是“喜欢她的鞋子”,或是“他坐在我旁边”,但是有的孩子只有一个人选择和她做朋友,她表现出伤心与落寞,可见中班上的孩子,对友谊还是相当渴望的,进行这个主题也是很有必要的。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利用袋子进行多种游戏,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

  2、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布袋1个,装有适量重物的袋子若干个,小花袋子若干个,塑料袋人手1个。

  2、音乐录音带、录音机。

  3、鼓、铃鼓等打击乐器各1个。

  4、活动前介绍"袋子王国"。

  活动过程:

  一、以"到袋子王国做游戏"引出活动内容,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师:"小朋友,袋子王国里有很多袋子,今天,我们去和它们做游戏。"听音乐,踏步走到场地。二、组织幼儿利用袋子开展多个游戏。

  1、与花袋子握握手:幼儿原地跳或助跑跳起触袋子。指导语:花袋子,真漂亮,我跳起来和你握握手。

  2、钻山洞:部分幼儿把袋子拿起,袋子变山洞,幼儿一个跟一个钻过去。(分男女孩进行)。指导语:"长布袋变山洞,小朋友们一个一个钻进去"。

  3、盲人走路:幼儿将塑料袋套在头上,听声音向指定方向走。指导语:"请把袋子套头上,听清声音走过来。"。

  4、大力士:袋中装适量重物,幼儿可搬、可扛,也可两两合作,将重物运到指定的地方。指导语:"我们来做大力士,比比谁的力气大"。

  5、太阳伞:幼儿每人抓住布边,同时将布从上往下拉,圆布拱起变成太阳伞。指导语:"大花布变一变,一、二、三,哗!变成美丽的太阳伞"

  二、老师小结:请小朋友去邀请幼儿园的其他小伙伴来"袋子王国"一块玩。放音乐,踏步离开场地。

  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让他们会乐于参与,乐于尝试。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精心创设了这个活动,充分让幼儿在贴贴、玩玩跳跳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这次活动是在游戏的环节中融入不同方法的玩袋子的练习,体验--参与表现的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下,大胆、快乐地参与活动。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环保意识模糊,关于塑料袋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还不太理解,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积累一些初步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尝试和探索新的活动的兴趣。积累更多玩袋子的经验。

中班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对于每天忙碌的成人而言,我们有许许多多有关商店的经验。我们每天都会经过商店,走进商店购买东西。我们的生活与周围的商店紧密联系。也许因为过于熟悉,我们反而常常忽略商店的价值和意义,无法感受有关商店的点点滴滴,可就是这些我们看起来不起眼的商店可以给幼儿带来想象不到的惊喜与感动;更无法体会商店买卖的过程,是儿童需要学习和积累的'重要生活经验。因此,我们选择了“商店”作为本月的主题。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从认识各种各样的商店开始,与幼儿一起探索各种不同的商店所卖的商品,进而了解钱币与购物的关系,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把他们有关商店的认识转换成各种有趣的创作、表演与游戏。总之,在这个生活化的课程单元里,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陪伴中班的幼儿一起经历这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二、预定的学习时间:四周

  三、活动区域的布置:

  展示区:各种各样商店的图片;

  幼儿作品;

  有关买卖行为的图片和照片;

  各种商品模型或实物。

  语言区:电话部、挂图、录音带、商品目录;

  有关商店、逛街的图书。

  美工区:各种各样开放性的材料;

  各种各样的纸张、纸袋、纸盒、报纸,毛线、厚纸板;

  与商店有关的照片、图片;

  商品的标签、包装盒。

  科学区:镜子、各种光滑的金属物品;

  各种颜色的果汁、牛奶,做冰棍的模具;

  糖果制作的图片。

  益智区:与街店位置相关的地图;

  与商店有关的小型玩具。

  扮演区:创设各种商店场景;

  各种打击乐器;

  各种糖纸、包装盒、钱币。

  、资源的利用:

  1、幼儿园的娃娃家、娃娃商店。

  2、家长提供的各种包装盒、包装袋。

  3、幼儿收集的各种图书,挂图。

  4、园内的各种图片。

  5、幼儿园附近的商店和超市。

  第一周教学计划

  语言《小兔子开铺子》

  活动目标:

  1、学习阅读图书并将之与儿歌内容对应。

  2、尝试正确运用量词,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儿歌大范例,实物图片,小猴子、小兔子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儿歌大范例,边念儿歌边在儿歌相应部位贴上小兔子的图片。

  2、提问:儿歌里说了写什么?小兔子的铺子里有什么东西?有多少?

  3、请幼儿在儿歌的后面贴上相应的图片,然后带领幼儿看图文念儿歌。

  4、与幼儿一起完整地看图文念儿歌。

  5、启发幼儿想一想:小兔子的铺子里还可以卖什么?数量是多少?老师将幼儿的讲述画出来,贴在黑板上,然后带领大家念一念仿编的儿歌。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幼儿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尤其是四季的变化过程,年年岁岁的周而复始中,蕴含万物生命的奥秘轮回。于是我利用新春伊始,设计了“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活动,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大自然的美丽。

  活动目标

  1、让儿童通过看图、讨论、理解春的内容。

  2、能用语言、绘画抒发情感。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绘画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抒发对春的情感、提高语言能力与绘画能力

  难点:能用绘画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大挂图、大字卡

  2、幼儿用书、录音带

  3、相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活动过程

  活动(一)春天走来了

  ①出示大挂图,请幼儿看图说话;

  教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这里有一幅关于春天的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见了什么?”

  幼儿:“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小朋友”

  教师:“柳树到了春天有什么变化?什么颜色?小鸟在干什么?春风吹过来,柳条怎样回荡?什么花儿开了?小朋友在做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其它事物的变化,并逐句引出儿歌

  教师:“小朋友说得对,你们看柳条发出嫩绿的'新芽,在春风中来回的荡漾,小鸟高高兴兴地唱起了歌,桃花也开满了枝头,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

  ②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欣赏、朗读儿歌

  活动(二)字宝宝乐园

  ① 请幼儿打开书,边听录音边用手指划读

  ② 玩字宝宝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教师:“咦?怎么儿歌中有的字宝宝不见了呢?原来字宝宝要跟我们玩游戏呢。”请幼儿一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字宝宝××就回来;哈哈,××回来了!”

  活动(三)绘画

  ①引导幼儿观看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②讨论春天的美景,启发幼儿扩展思路,并用画笔画出更多春天的景象、春天的颜色。

  ③ 指导幼儿初步构图,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的简单画法等。

  活动延伸:

  ① 请家长周末带幼儿春游,发现更多春天的秘密。

  ② 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增添有关春天的图片。

  ③ 带领幼儿播种各种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

  教学反思

  1、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幼儿园的周围与大自然中变化万千,柳条抽芽、

  桃花盛开、春雨绵绵、小草从泥土中钻出来,幼儿们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景象去寻找有关春天的秘密,在暖暖的春风里去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在这里我通过儿歌 “春天来了”让幼儿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培养幼儿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2、通过一系列以幼儿为主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敏锐的眼睛去感知与发现春天的变化、人们的活动、生物生长的变化等,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条形统计糖果的方法,初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简单的统计。

  2、感受"六一"节收到糖果和自己制作糖果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盒子内装三种形状的糖果14块(分别是4;4;6)2、白纸、糖果师傅统计表、橡皮泥、记号笔(之前用箩筐按组分别装好)3、教师操作材料:大型糖果统计表、大型错误糖果师傅统计表、糖果师傅图表4、音乐:"六一"的歌曲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过几天就是六月一日,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师:对了,六一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你想得到什么礼物?

  二、糖果统计

  (一)、自己尝试记录师:今天糖果厂的师傅们为了庆祝小朋友的六一节,给我们送了很多糖果(出示糖果)。盒里有三种不同的糖果放在一起,乱糟糟的,请小朋友把糖果按不同种类分一分、数一数,把每一种糖果的数量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在白纸上。

  (教师找出不同方法的幼儿来介绍自己的想法)师:你这样记录是代表什么意思?哪种糖果最多?

  师:小朋友的记录都很棒,可是好多小朋友的记录我们都看不懂。老师有一种记录方法,可以让大家一眼就看的懂,我们来看一看。

  (二)、学习、了解条形记录的方法师:(出示统计表)在这张表格上你看到了什么?(标记和数字)这标记就是我们要统计的糖果。数字就是表示糖果有多少。

  (出示分好的糖果)教师用笔记录两种糖果的数量,重点交代画法。第三种糖果请个别幼儿来记录。

  师:现在我们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哪种糖果最多啊?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直接从直条的.长短比出哪种糖果多,哪种糖果少,或者一样多。真方便!

  (三)、幼儿尝试操作条形记录表师:庆祝"六一"节,糖果厂的另外四位师傅也来送糖果啦。他们分别是:圆脸师傅、方脸师傅、三角脸师傅、心形脸师傅。他们都说自己的送给小朋友的糖果最多。到底谁送的最多?请我们小朋友用刚才学到的记录方法试一试、画一画。

  (幼儿看图目测记录)

  (四)教师出示有点错误的统计表,请幼儿一起检查,一起纠正。得出哪位师傅送的糖果最多。对照正确,一起检查幼儿的统计表。

  三、游戏:

  我为"六一"做糖果师:为了庆祝我们的"六一"节,我们自己也来做喜欢的糖果吧。先想好你要做什么形状。音乐一响我们就开始做。音乐停止的时候,马上把多余的橡皮泥放回到箩筐里。再数一数有多少糖果。

  师:老师在每一组都准备了一张统计表,你们看一看,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看过的有什么不一样?(没有标记)小朋友选择跟你做的糖果颜色一样的蜡笔来做标记。并且用记号笔把你的糖果数量统计下来。

  (幼儿操作)(统计好后,幼儿相互检查评比小组冠军)

  四、结束活动

  师:六一真好,我们收到了这么多糖果,也做了很多糖果,现在,我们拿着糖果一起去和班级里的小朋友分享、一起庆祝我们的六一儿童节吧!

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他们。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围绕着故事情节,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一系列圆形折叠粘贴活动,有水草、鸭子、小鱼、蝌蚪、荷叶、荷花、青蛙等,本活动是其中之一,这些都是为孩子们学习制作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做前期准备。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将圆形纸折叠成椭圆形,并拼搭组合粘贴成青蛙的技能。

  2、迁移已有的经验,尝试用圆形纸折叠其它形象丰富画面内容。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学习过故事中有关的圆形折叠粘贴内容。

  3、背景图一幅,各色圆形纸片若干,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出示背景图,幼儿观察。

  提问:

  1、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2、在池塘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青蛙)

  3、青蛙是长得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讲解示范。

  教师:今天老师为一只小蝌蚪找到了妈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长得和我们小朋友说的一样吗?

  提问:

  1、青蛙的身体、腿是什么形状的?(椭圆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

  重点:怎样折叠出同样大小的青蛙腿?(知道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折叠部分的大小会影响椭圆形的大小)

  2、青蛙的身体和腿是怎样拼搭的?(请个别幼儿操作示范)

  3、请你做这样的一幅图片,你会有困难吗?请你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忙解决。

  三、操作活动。

  教师:还有许多小蝌蚪没有找到妈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帮忙,为更多的小蝌蚪找妈妈,好吗?

  1、学习折叠青蛙,按自己的意愿添加相关的内容。

  2、帮助辅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使其能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3、整理好学习用具。

  四、结束讲评。

  你在折叠粘贴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活动延伸:

  让幼儿欣赏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引起幼儿再次活动的欲望。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练习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能听辨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3.感受"xx"xx x"两种节奏,体验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按幼儿人数配置大鼓、小鼓各一半。

  2.歌曲《大鼓小鼓》,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大鼓小鼓"演奏,初步感知节奏。

  二.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和小鼓的外形,并倾听二者声音的强弱与节奏的变化。

  引导语:

  1、知道哪个是大鼓,哪个是小鼓,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敲敲大鼓和小鼓,你们认真听听,哪个鼓声大,哪个鼓声小?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大鼓是"咚咚"小鼓"嗵嗵嗵")

  三.听鼓声玩游戏: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敲击大鼓和小鼓,引导幼儿听到大鼓和小鼓声音时做不同的反应动作,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节奏的不同。

  第一遍:听到大鼓的声音双手举起来,听到小鼓的声音双手抱肩膀。

  第二遍:听到大鼓的声音按节奏拍手,听到小鼓的声音按节奏拍腿。

  四.教师师范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并初步表现。

  第一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的大鼓发出什么声音?小鼓发出什么声音?

  第二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节奏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大鼓跟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

  第三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节奏的变化。

  当老师唱到大鼓"咚咚"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手;当教师唱到小鼓"嗵嗵嗵"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腿。

  五.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随乐演奏大鼓和小鼓。

  幼儿分两组,各自探索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以演奏节奏。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演奏乐器。

  六.小乐器累了,让我们轻轻的把他们送回家吧,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8-04

中班教案(精选)08-02

(经典)中班教案07-26

[经典]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精选]10-06

中班教案(经典)09-03

[精选]中班教案09-04

中班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