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教案

时间:2021-07-24 20:02:56 记叙文 我要投稿

记叙文教案10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类的记叙文,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叙文教案10篇

记叙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2、通过景物描写片段的练习,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感受力,细微之处见真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注意抓住特点多角度描绘景物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会迁移,在实战演练中自觉运用景物描写

  教学原则与策略:

  本课本着学以致用,一课一得的原则,采取下列教学策略: 启发——讨论——归纳——理解——运用——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还记得朱自清《春》中那片烂漫的春花吗?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回顾感受景物描写的魅力。

  思考:文章中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这一部分是景物描写。首句用拟人、回环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紧接着通过三个比喻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开展联想,运用超前夸张,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表现了作者对春日的热爱、赞美之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

  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自然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巧妙运用。这包括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的描绘。

  这节课我们将借助课本中的丰富文本资料,仔细分析其作用,体会其方法,并在片段练习的实战演练中培养自己进行景物描写的能力,使文章情景交融,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自主探究—重温经典

  课文中我们还学过哪些写景的文字曾深深地打动了你,找到他们,重新回味,体会下这些景物描写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回扣课本,搜罗课本学过的文本资料自主研读,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并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四、展示明确——技巧总结

  (一)学生分小组展示课文中精彩写景片段的赏析并从中归纳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提炼技巧:师生借助经典段落的赏析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a.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烘托人物心情

  3.渲染气氛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5.深化作品主题

  b.景物描写的方法

  1.抓住特征,加入修饰语,巧用修辞。

  2.调动多器官,多角度描写。

  3.虚实结合,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4.动静结合

  5.注意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6.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7.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实战演练——片段练习

  1.教师出示情景设置:这次考试成绩又不理想,放学了,我带着糟糕的试卷回家去。

  要求:运用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篇幅可长可短,不少于150字,片段即可。

  2.学生小试牛刀,根据探究所得进行微型写作。

  六、修改评价——佳作欣赏

  1.修改交流。学生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出示评改要求:

  用红笔把景物描写部分勾画出来,并标注你所使用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如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并用简洁的文字说说其表达效果。

  2.佳作共赏。对学生评出来的佳作教师引导进行共同赏析,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 阴沉的天空扯来一片乌云掩住了自己忧伤的脸。鲜红如血的分数,像把图钉洒

记叙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

  2、启发引导学生在"写人记事"中,用心去体会所写人和事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思想。

  教具:胶片。

  课时安排:本次作文训练分两个课时,其中辅导、堂上写作各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可尝试用下列的方法去激发。(8`)

  ▲让学生自主地回忆最近所遇到的值得一说的人或事,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二、学生结合第一单元所学的四篇课文,谈谈记叙文的六要素在具体的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20`)

  教师在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下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要素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凡思想。

  ▲记叙的要素,要详略得当,突出中心。(含盖前三点)

  三、学生先朗读课文第33-35页中的例文《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然后简述事情的起因、结果和发展过程,以进一步让学生弄清和学会"要素"

  在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15`)

  然后教师明确:

  事情的起因--闲聊《可爱的浙江》征文比赛

  事情的发展--各人谈及自己的"所爱"

  事情的结果--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

  四、教师出示5个作文题,以便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胶片)(2`)

  1.我的小伙伴。

  2.童年的一件趣事。

  3.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

  4.根据下边提出的情况,写一篇文章,记叙这件事。

  体育课前,王勇同学没做准备活动就"跳山羊",结果把脚给崴了。

  5.逛集市或花市。

  作文要求:

  ①将六个要素交代清楚,且做到详略得当。

  ②中心突出。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书写工整。

  附1:说课精要:

  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就是"交代清楚记叙要素"。由于学生从开始接触写作以来就是"写话",也往往就是"小小记叙文",但也许正是由于这样,又会疏忽或轻视,因此教师不仅仅只保留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记叙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分析课文,尝试分析范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交代清楚记叙要素"这一要求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在其中,同时也弄清并非硬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详略得当,有重点,这样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句话,在阅读尝试中去体会,在写作实践中去运用,读写结合。

  附2:板书设计:

  写人记事要交代清楚记叙素

  人物

  时间

  地点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主要内容

  事情的结果

  来自:中基网

  资料提供者:

记叙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

  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2、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

  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1)学会摘关键词

  (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四)、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

  (五)、表达方式:

  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20xx中考《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2、描写: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3、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4、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运用拟人,使…具有了人的特点(或灵性、情感等),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作用: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内容,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或感情强烈)。

  4、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意思相近的修辞方式。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内容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

  5、对比:将…和…对比,突出了…。

  6、设问:设问是自问自答。

  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标题处,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中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7、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8、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或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或态度),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9、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使表达具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0、反复:起强调作用。(…反复,强调了…)

  (七)、描写的类型及作用: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其作用主要有: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背景;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的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注意不要堆砌其作用,应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去分析。

  3、描写的角度:

  (1)、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的直接描绘。

  (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八)、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铺垫、伏笔与照应、过渡、象征、欲扬先抑、讽刺、联想和想象等。

  (九)、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炼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亲切自然,口语化热情奔放幽默讽刺冷峻辛辣

  四、解题技巧或常用语

  (一)、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1、首先,联系主旨、作者意图思考。

  2、其次,不能局限于语句本身,要上牵下连,从周围语言环境中找答案,或开篇点题,扣住题目,或巧妙过渡,承上启下,或前呼后应,铺垫照应,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3、对语句所涉及的对象,背景和相关情形有所了解。

  (二)、开放性试题:

  1、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要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2、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明扼要。

  (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感染力。

  (四)、赏析语言角度:

  1、修辞。(最常用的角度)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如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等)。

  3、语言风格。

  4、从遣词造句传神巧妙角度。

  5、从蕴含哲理、给自己的启示角度。

  6、从作者描写角度(听、视、味、嗅、触觉,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

  7、四字成语、引用古诗文、化用诗句(突出特点,增强趣味性、生动性,更有文学色彩)。

  8、从表现手法角度(如对比、欲扬先抑、衬托等)。

  (五)、为文章拟标题:

  根据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或用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作者情感作为题目。

记叙文教案 篇4

  记叙文的写作应该注重“以情感人”。但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写人记事类的作文干瘪枯燥,甚至千人一面,缺乏真情实感。这种情感的贫乏,使学生作品既无文采,又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记叙文教学,让学生写出“独抒性灵”的好作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记叙文写作要体现“生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是“生本”理念的基本内核,这一理念也是作文教学应该遵守的准绳。众所周知,作文是最富个性化的思维活动与情感表达,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应是学生自己,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自我”为中心,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性位置上,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走生活化的道路,寻找记叙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那么,怎样才能在记叙文教学中落实好“生本”理念呢?笔者认为:走生活化作文之路,是寻找记叙文写作“源头活水”的必由之路。

  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即使有一点生活的感悟,也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这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要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个“材”和“源”应来自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生活即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发。

  三、重情理事的思辨,拒绝记叙文写作的平庸肤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记叙文写作要有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思辨,有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体味,有自己对生活的审美情趣,才能走出平庸和肤浅。正如有人说:“作文就是要满足学生生命个体的生存、生活、精神、交往、审美等各种不同的需要,是学生每一阶段的情绪生活的不同反映和对生活的个性体验。”作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使文章承载深邃的思想,不至于停留在对生活表象的描述,显得苍白与肤浅。

  还是在这次以“家乡景,家乡人”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写家乡人的时候,能抓住人物共同的特点,大处着笔,重点勾勒,最好能对人物做深刻的思考,写出家乡人特有的精神风貌。有同学以《我眼中的家乡农民》为题,写出了眼里这样的家乡人:

  “……家乡农民不知何是情人节,何是圣诞节,他们只晓得一年就只有这样一个令人最高兴的节日,他们得好好备备,即使吃不了那么多喝不了那么多,但年三十儿他们全都不约而同地备好了,一家比一家备得齐全。然后整个正月男女老少都围在向阳的墙根里扎堆儿,老少爷们儿拿着“牛九”玩得不亦乐乎,有时兴起,便当着众人吼一段秦腔,粗犷的声音冲出荒芜的戈壁滩,回荡在大地上。女人则拿着针线活儿唠家常,说谁谁谁的针线活儿做得真好,谁家的收成不错……鸡毛蒜皮的事儿唠得乐此不疲。”

  家乡农民毫无顾忌地快乐着,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日子,而非外人眼中的简单,穷,他们用一个正月养精蓄锐,等待来年重新焕发光彩。”

  正是由于生活的观察多了,情、理、事的思辨多了,学生情感的体验才变得丰富而深刻,这样的文章,才值得一看,才耐看。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唯有饱含真挚浓郁之情,才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所以,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悟生活,发掘出生活中蕴蓄的情感特质,从而写出内涵丰富、深刻隽永的佳作。

  四、依靠生活的积累,抒写“独抒性灵”的记叙文

  首先,要鼓励学生观察并抒写生活。作文之“源头”,是一种积累,它来自于生活。正如有人说:“作文的动机源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是生活的情趣打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内心在律动的同时,忍不住产生一种‘我要表达’的冲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生活入手,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出自己的情趣。

  其次,要养成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景,层出不穷的事,只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的素材,作文时就会言之有物,得心应手,妙笔生花。正如茅盾所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学生就会笔头熟练,素材丰富,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会有米下锅,减轻写作的难度。

  再次,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表达。作文要有生活可写,更要写出自己,这才是“生本”理念下的作文作品。每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心灵空间都是极具个性化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对事物的感悟体验也就不同。即使学生经历相同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情感、阅历、个性等的差异,体验也会有所不同。教学中只要学生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就应该给予肯定。表达也是一样,老师不应对学生充满个性的语言予以棒杀,更不要对学生的作文形式过多地予以限制,要尊重并激活他们的语言,鼓励他们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这也应该是我们作文教学起码的要求。

记叙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学会列作文提纲。

  教学重点

  确定写作材料,列好作文提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作文,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懂得作文的步骤。

  3、确定要写的一件事,能列好作文提纲。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事情。那么,哪些事情使你难忘呢?

  2、交流,适当板书。

  二、确定材料

  1、比较事情,哪一件更难忘?

  (1)没听妈妈的劝告,把钱放在浅兜里,结果跑丢了。

  (2)不听爸爸的话,在火车站乱跑,与爸爸失散,急得爸爸差点犯了心脏病。

  (3)不遵守交通规则,骑车闯红灯,被警察批评。

  (4)不遵守交通规则,翻跃隔离栏杆,后背被铁签子划破,缝合了十几针,留下了一道明显的疤痕。

  2、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以上所举四个事例,都可以称得上难忘,但是比较起来就可以发现:1、2虽然事出原因都是不听家长的话,但所犯错误造成的结果不同,程度不同。所以2要比1难忘。3、4虽然事出原因都是不遵守交通规则,但一个只是被警察批评,另一个是以“血”换教训,显然,后者比前者令人难忘。

  3、从材料中选择最难忘的,而且是真实的写在草稿本上。

  三、列提纲、指导方法

  1、要想把文章写得清楚、明白,应该按一定的顺序写。可采用倒叙、顺序、插序的手法,先编写提纲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

  2、自学习作提示,初步列好作文提纲。

  3、交流,及时指正不足。

  4、学习范文《阿姨送我上医院》,列出提纲。

  5、对照课文,查漏补缺。(经过部分的提纲要列具体一些)

  提纲只是一个框架,要想写得好,还要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尤其要抓住它们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与此同时,如果再能抓住某种事物作为线索,那么文章将更精彩。例如:有一个小同学写雪天骑车带人造成了表哥骨折这件难忘的事,就抓住了看车、骑车、推车、撞车这个线索,同时又抓住了高兴、得意、难过这些情感的变化,使文章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

  同学们,不妨你也试着来写一写吧。

  四、开始作文

  学生列好提纲,开始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继续作文,完成习作《一件难忘的事》。

  2、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进一步明确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视了解列提纲、作文情况。(所列提纲能不能发挥最大作用)

  2、选评佳作和有问题的作文。

  评议的标准:

  (1)选事是否准确;

  (2)是否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好提纲;

  (3)事情的过程是否写具体。

  教师阅卷

  分类。有可能,将佳作、佳句展示出来

  老师收到作文后,很快批改、分类,争取两三天内交给学生。按小组进行。

记叙文教案 篇6

  复习目标:

  1、能准确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解题方法:可从六个方面理清答题思路: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⑤奠定情感基调;

  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等。

  典型例题分析: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再如《变色龙》中“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都没有。”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再如《芦花荡》中“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三、展示人物性格。

  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

  ①“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

  ②“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③“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

  如《芦花荡》中“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智取生辰纲》中“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

  “众军汉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六、用景物描写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那么大。”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典型例题:(20xx年南京)《雪地烤红薯》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赏析的能力。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小说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解答这类题目,不能孤立地分析景物,而要把景物和人物、背景、主题等因素密切结合起来。具体到这道试题,(A)(B)两处的环境描写分别出现在第②段和第⑧段,由“薄薄一层雪”到“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暗示时间的推移,天色已晚;由“飘着雪花”到“雪越下越大”,说明天气越来越冷。而这一切又表明男人在雪地里已经站了很久,但生意惨淡,因此(A)(B)两处对雪的描写,还具有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的作用,烘托了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

  【答案】(3分)暗示时间的推移;交待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当堂练习

  一盏油灯

  刘超

  生日这天晚上,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口上加放着一枚乾隆年间的铜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过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钱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三十年前,五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灯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尚不谙世事的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墨污油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用不着,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哭得好伤心”。

  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本不属于我的油灯。

  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本不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了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黑暗,没有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十七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时我带着亲人的嘱托一一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刚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归来。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唯独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

  我愿用身躯做瓶,血液做油,筋骨做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作者在开头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说它“极普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它“极不普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串讲:这道题要在把握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这篇文章就是写小油灯的“极普通”和“极不普通”。“极普通”在文章开头写得很清楚。它“极不普通”是文章重点叙述的内容,解答时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内容。可以从小油灯的来历、经历、与“我”的关系几方面来思考。

  答案:它是用墨水瓶、铜钱、牙膏皮做的;它来历不凡,经历不凡,已融进了“我”的生命。

  2.用曲线在第四段中画出描写的句子,并说出其作用。

  解析串讲:这道题要分两步解答,先在题目指定的第四段中画出描写的句子。第四段主要写当年使用油灯的地点、原因以及油灯的作用,因此,油灯应是描写的对象,找出描写油灯的句子并不难,“暗淡的光环……宛如一片星星”。说明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描写的语句表达了“我”对油灯的什么感情;二是描写的语句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有了思路以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就可以了。

  答案:突现小油灯的可爱,为“我”做灯、拿灯作铺垫。

  3.文中“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串讲: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要抓住文章中第9、10、11段的内容进行思考。妈妈的话点明了油灯的作用,油灯伴随着“我”到塞外、战场,为“我”驱散寒冷,驱走死亡的阴影。

  答案:油灯已不是普通的灯,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它与“我”不可分离,它融进了“我”的生命,表明油灯所体现的优秀品质已经成为“我”的性格。

  4.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串讲: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先要了解其内容。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段表明“我”的决心——用全部生命做油灯,然后再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

  答案:我愿发扬油灯精神,为人民贡献一切。

  5.选择对文章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后面说的“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D.“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油灯在“我”的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串讲:这是一道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最好采用排除法。先认真读选项,发现错误就排除;如果没有发现错误,也不要马上确定答案,要把所有的选项看完之后再确定。A项没有发现错误;看B项,它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文章内容并不是歌颂“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品质,可以排除;看C项,文中说“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但不是“我”的象征,可以排除;再看D项,只要把文中这句话完整地看一遍,就会发现此项说法不正确,应排除。

  答案:A

  课后巩固练习

  1、20xx年《中考指导用书》“身后的眼睛”第3题。

  2、20xx年《中考指导用书》“黄昏”第3题。

  3、20xx年《中考指导用书》“我心目中的马卡连科”第3题。

  4、20xx年《中考指导用书》“生命的绝唱”第3题。

记叙文教案 篇7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为主,必须运用叙述和描写。但一篇记叙文只运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是不够的,难以表达浓情深意。作为“以情动人”的记叙文,不仅情感要真实,还应该是浓厚、深切的。这就要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的情趣加浓,意味加深,更具感染力。

  议论:指记叙文在描述事件、塑造形象的过程中,穿插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态度。抒情: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文中的抒发和倾注。议论和抒情,一般有三个作用:

  1、用议论抒情点题,揭示事件的深层意义,即画龙点睛。

  2、表达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评价,阐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3、抒发一种情感,表达一种心愿。如:“啊!爸爸,亲爱的爸爸,你为什么不收下孩儿给你买的礼物呀?孩儿的心愿你可领了?啊,这就是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真情!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孩儿一定会努力的!孩儿一定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的!”

  一、记叙、描写中运用抒情和议论,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集中写,即文中的主题部分是叙述、描写,而开头、结尾部分为抒情、议论。

  例如:(开头)我曾经去过许多地方,但大多淡漠了,只有他却使我永生难忘。她,我的母亲,我的故乡——舟山群岛。(结尾)我终于要离开这儿了。别了,舟山群岛,我的故乡,我的母亲。我永远忘不了她!(《忘不了她》)

  (结尾)人间处处有真情,这话一点也不错。虽然我失去了母爱,可世界用更多的爱来丰富了我,我感到,这世界充满爱。(《真情》)

  这样集中抒情议论,能起到紧扣题目,照应开头的作用,还能深化主题,引起共鸣。

  二、穿插写,即文章从头至尾基本上边描写、叙述,边抒情、议论。这种把人、事、情、理结合起来,夹叙夹议,更能收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例文赏析:《一件小事》

  [头]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要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是有一件小事,却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尾]“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的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怎样才能使抒情真实感人,抒情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在文章中的具体抒发和表露。一篇文章,如果能恰如其分的抒发作者自己对事物的真挚感受和强烈情感,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一切作品要写的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怎样才能使情感表达的真挚、自然、感人。

  具体的几种方法:

  1、寓抒情于叙述之中

  要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准确的表达透彻,那么对所叙述的事情首先要有真情,要把自己聚集在内心的感受渗透在对事件叙述的每一句话,流露于遣词造句的字里行间,使叙事、抒情浑然成为一体,不致游离,才能真正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如抒发的是上大学的儿子和妈妈离别时母子间的依依深情。“妈妈的一举一动是如此的轻柔缓慢,把儿子的全部衣服一件件展开,轻轻拂平,再整整齐齐的叠好,然后小心的放入衣箱内。她就这样默默地、细心的抚摩着、折叠着、整理着,仿佛要把自己对儿子的一片的爱心、一缕深情储蓄在这衣服里。”表面写的是妈妈的动作,实际上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颗爱心!

  再如:“一觉醒来,我伫立在窗前,望着办公室里王老师伏案耕耘的身影,心里默念着:老师啊,老师,你也该休息了!你那瘦弱多病的身体,禁得住这么熬吗?”平时的言语充溢着对老师的敬仰。

  2、寓抒情于描写之中

  所谓“寓抒情于描写之中”,就是说要把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怒、哀、乐蕴涵着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练习:比较下面文字,并说说它们的优劣:

  [甲]春天到了,山上的小草发出了绿芽,村边已经解冻,河水哗哗的流着,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都“醉”了,啊!家乡,你是那么可爱呀!

  [乙]春天到了,山坡上的小草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河水欢快地流着,一只只燕子从河面上掠过,清澈的河水映照出它们轻盈灵活的身影。朋友,假如你漫步在这山前,你一定会留连忘返;假如你喝上一捧这清凉的河水,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甘甜。

  3、寓抒情于议论之中

  在记叙文当中,为了把自己对所记叙的事物的认识、感受表达清楚,常常要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而要想把这“华”升到一定的高度,“升”出真情实感,仅靠单纯地、枯燥的议论不行,仅靠无休止的“呻吟”,没完没了的“抒情”也不行,而必须把议论与抒情有机的结合起来,寓抒情于议论之中,这样才能显得贴切、自然、真实。

  如:

  “蚕儿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椭圆形的茧,它就在里面吐啊,吐啊……直到最后。啊!春蚕,你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暂的一生!”

  “你为了造福于人类,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香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是多么高尚啊!”

  以上三句分别表达这样的感情?

  注意事项:

  1要尽可能的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并有深刻感受的题材来写。

  2要说真话,讲真情,不粉饰,不做作。

  3用词要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不能故弄玄虚,瞎编硬造一些生僻词语。

记叙文教案 篇8

  写好一篇作文的要诀

  (一)主题:

  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给予他人一定的启示性,说出一定的人生道理。

  (二)内容:

  1.必须是独特性的,不可以“人云亦云”,更不可以抄袭“模范作文”。

  2.必须有具体实例的描写。

  (三)文采:

  1.有匠心独具的比喻。

  2.创造不落俗套的形容词。

  3.尽量多用成语。

  题目:可以自由选择你所认识的任何人而进行撰写,包括亲戚、家人、朋友、邻居、同学、教师、长辈、异性朋友,等等。

  内容必须包括以下项目:

  其一:外貌的观察

  人物素描的要诀在于抓住特征。

  作者可以对所要描写的对象进行“静态的观察”,之后,抓住他形体或者是脸庞上的特征,用以下的手法进行描写:

  1.写实手法

  例一:他眸子狭长,脸上所架的那副方框眼镜使他看起来极具书卷气。

  例二:她有一张菱形的嘴,微笑时,有一种令人倾倒的风采。

  2.比喻手法

  例一:他很高,像一株耸天而立的椰子树。

  例二:他的肚子很圆,像一个啤酒桶。

  3.联想手法

  例一:她长得很胖,我一见她便想起一大块油腻腻的奶油蛋糕。

  例二:他这么矮,使我不由得想起了“白雪公主”的森林好友小矮人。

  其二:行为的观

  1.小动作与口头禅

  比如:喜欢挖鼻孔或是咬指甲。

  常常喜欢把“天呀”这两个字挂在口头上。

  2.接人待物的方式

  仔细观察他以什么方式来对待他人,比如:粗鲁无礼、颐指气使、谦恭有礼,等等,借助于一些特定事件来加以描写。

  其三:举出具体实例

  举出现实生活里发生的一些具体实例来说明文中人物的性格和做人方式。这些取自平凡生活的例子,对于读者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有着促使读者“向上、向善”的力量。

记叙文教案 篇9

  一、[训练目标]

  学会审题,使记叙文“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二、[写作指导]

  符合题意是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写作的一条基本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要求,在高考阅卷中,虽然采取分项分等评分法,但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意一项举足轻重,即一旦内容不符合题意,中心再明确,主题再深刻,结构再完美,语言再生动也没有意义。所以,本次训练重点是审题要准确,中心要正确。

  审题的要点:

  1、把握题旨,明确要求。

  高考的作文命题,大都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标题或材料本身,二是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部分包括字数、文体、重点范围或表述的方式等的限定,这些都制约着写作,必须首先明确。

  对于由概念构成的题目,要准确理解概念的字面意义、引申义、比喻义,以确定文章的立意。如《我的财富》,就要准确理解“财富”的各种意义“钱财、有价值的东西、有意义的道理、值得记住的教训、真挚而宝贵的感情”等,这样审题就会有多个可写的较准确的角度。

  2、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题意。

  所谓准确、全面,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地审读、揣摩。既要把握题目内涵,又要弄清题目的外延。确切地了解命题范围,明确命题者要我们写什么。

  审题的准确与否,将决定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朝正确的方向展开,可以说它决定了文章的基本命运。如1998年大作文明明规定“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有的同学却闭口不谈或少谈自己,大谈别人,就是重大失误。

  三、[审题例说]

  一、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二、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红叶》,不是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粮神。也就是说,《红叶》就是写树老叶红,人老心红。

  另外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

  三、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的”、“老师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四、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纪》,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喜、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新世纪》、《新世纪畅想曲》

  五、扩大范围法:题目含意内容很窄,无法取材,可以扩大范围来写。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发生在“今e的课堂上的所见所闻”作为文章的线索,穿插回忆昔日课堂内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广义的今天来理解,写最近一个时期的课堂上的事。

  六、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目从中悟出的哲理。

  关键是审清结构,从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入手,明确题目范围、内容、重点。

  1偏正结构:

  例如《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一次难忘的选择》《我的良师益友》等,对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中心词,中心词表明写作的对象和内容,而定语起限制、修饰作用,限定了要写作的对象和内容的数量、范围和性质,如《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中"一件"限定了数量,"不该发生"限定了事的范围、性质,这件事必然是一件令人痛心、令人追悔或令人反思的事,其实就暗示了题目的旨意,故在审此类题目时,既要注意中心词,又要特别注意定语限制词。

  2并列结构:

  例如《我和书籍》、《昨天、今天、明天》,并列结构几部分之间并无主次之分,写作的重心是在二者或几者之间的关系上。如《我和书籍》,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是"我""书籍",但这个"和"字限定了写作的重点在"我"和"书籍"关系上,即我对书籍的兴趣、爱好、学习的过程和书籍在我成长进步过程中对"我"学习、认识、生活上的帮助。

  《昨天、今天、明天》,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仍是重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加明确今天的方向,立足今天,珍惜今天,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主谓结构:

  例如《我了解了他》,《美,就在我们身边》《我爱我家》,这类题目的主语部分和宾语部分限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内容,而谓语部分则表明了写作的重点,第一题中"了解了"是写作的重点,既是"了解"就有一个"了解"的过程,既是"了解了",有了一个"了"字,那么这种了解过程是一个由不了解、误解、甚至反感到逐渐以至完全了解的过程,从而表现了人物蕴含在内的崇高品质或坚强意志。明确了题旨,甚至还可以确定欲扬先抑的笔法。

  4独词题目:

  如《心愿》《尝试》《窗口》《足印》等,此类题目只提供写作的对象、内容、寓意,而范围则是宽泛的,既可写自己,又可写他人,既可写事,又可写人,既可写一件事,又可写几件事。对此类题目的审题,要努力挖掘词语后面命题者的意图,进而明确作文的主旨。《心愿》命题者的意图决不会让考生写那些消极、不健康的心愿,必定让考生写积极、健康的心愿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怀。

  《窗口》一题,既可写景,又可写人写事,既可写"窗口"本身的变化,又可写由窗口所望环境的变化、家乡的变化,但无论写什么变化,写什么景、事、人、物,都必须是由"窗口"所见所忆所想引发的,从而以"窗口"为线索,以小见大,反映社会变化和风貌。

  注意独词题目的内部结构,如《父辈》中的"辈",限定了应写群体的父亲们,而不是单个的"父亲",如果写自己的父亲,则必须将他放在一个群体中去写。

  注意词的比喻义,《足印》是要求从比喻义、引伸义上写一段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或人生一段历程。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介于命题和自拟题之间,较为灵活好写,对半命题作文,应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特别注意不加限定的部分,所谓不加限定的部分,就是填空的部分或者选择的部分,要充分利用不加限制的部分,写自己熟悉的,确有感受的事。例如《我从走来》,这类题目不加限定的是场所。再如《我生活在之中》,可选的很多,如人群中、精神世界,也可以填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所填内容以有所经历、有独特感受为准。

  (三)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审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弄清题目(话题及材料)本身的意思;二是弄清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命题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确定文章的体裁。有的作文在写作要求中队体裁作了明确的限制。有的作文对体裁的限制比较宽松,我们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如话题作文大都不限制文体,题目也可自拟。但一旦确定某种文体,就只能按这种文体的特征去写,不能写成‘四不像’。

  2、确定范围。一篇作文写什么内容,用什么材料,文题都有限定作用。审题,就是要弄清它限定写什么,主要限定在哪方面,哪些限、哪些不限,从而将作文内容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如20xx年‘心灵的选择’,显然限定写自己遇到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时,内心深处所作的选择,至于是遇到什么问题,就不限。

  3、抓住题眼。这个题眼是文题中对题意起决定或导向作用的词语。审题时要注意到它,写作时要紧紧扣住它。如《牛刀小试》,关键就在‘小’上。如果写成大干一场或长期从事某种工作、某项活动,就离题了。

  4、弄清概念的含义。作文中大量跑题现象,来自对题中某些概念的误解和文意与这些概念的偏离。如20xx年高考作文满分卷《赤兔之死》,关于该文是否符合题意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原因就在于对‘诚信’这个词的理解。有人认为,诚信是诚实守信,即忠实信守原先的承诺,不骗人;忠诚是对某个对象尽心尽力,甚至效死以从。而《赤兔之死》满篇表现的都是忠诚,所以是不符合题意的,有跑题之嫌。

  5、选定角度。有的作文可以从多角度去行文,我们可以选取自己熟悉的角度入手。这个问题,我们在立意部分还要详讲。

  四、[例文赏析]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着重测试考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同时更也能综合考查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法的运用能力。

  《尝试》这一记叙文题目的基本含义包括:主人公的“尝试”,应是有意识、有明确的目的,是自觉自愿去做的,“尝试”的结果应有所感悟,有所启迪,而且还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影响。写作时,要时时围绕着这一灵魂,进行选材、结构,不要偏离,更不要违背主旨。而有的作文将“尝试”与“经历”相混同,写了自己生活的一段经历。

  例文

  尝试

  人,总是在不断地犯错误后才能长大成熟的。然而,错误有许多种,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它,或者我们能选择放弃,生活也许同样会回报给我们更绚丽的笑容。

  说不清从何时开始,或许是在那次运动会上吧,宁静而优秀的他深深地吸引了我的视线:一件“康威”T恤,一条深蓝色运动裤,显得既普通又有个性。

  他上高三,每次我从他身边经过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看他一眼,而他的每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让我回味许多。那是一双令我直视则怯,斜视不忍,不视不甘的眼睛。

  后来听和他在一个班级的邻居说他脾气挺好的,待人随和,性格也比较开朗,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好奇。终于,在元旦时,我鼓足勇气给他寄了一张贺卡和一封信,可那并不是什么“情书”,而是我认识他的经过,单单经过而已,末了我还注明要他回封信。因为我不希望自己一直关注着的人不知道。

  然而有一天,我发现了自己的天真,自己的幼稚——他是不会在乎不会理会更不会回信的。因为我看到他和另个一位很漂亮的女生谈笑风生,并肩同行,他还为她扎紧了圈巾。当时我的心像被人用针猛扎了一下,一阵抽搐。我不禁问自己:怎么了?你是嫉妒了吗?深冬的风边面吹来,好凉好凉的感觉,一条温热的小虫似的东西在冰冷的面颊上蠕动——我哭了!

  在厚重的夜幕掩盖下,我恣意地放纵着自己,一任泪流满面,释放胸中积郁了许多份感情重负,也把心中那个瑰丽的梦一点一点地撕碎……那些日子,我的天全都是灰色的!

  新年伊始,经过传达室,偶然的一次驻足使我发现了一封已覆盖一层灰尘的信,那分明是我的名字,可字迹却是陌生的。我小心翼翼地拆开信,一个灿烂的微笑已悄悄地浮在脸上——是他的,是我盼望许久的他的回信!顿时,我欣喜若狂,觉得天空骤然变蓝了,一切都不再枯燥无味,而是那么美。此时,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是如此执着地喜欢着他。

  可就在我整日沉浸在这甜蜜之中时,好友的一番话尤如一声震耳欲聋的春雷反我从梦中惊醒:生命中,有许多感情值得我们耗尽一生用地去呵护,而有时我们必须割舍和放弃,我心中的这份只能是后者。毕竟我们太小,青苹果园是我们这个年龄的女孩的禁地。可不管是有缘还是无缘,那一切都会过去的。这一刻,我才知道它是遥望而不可及的,可却带给我深深的触动……

  在夜色降临时,那已随风而逝的感伤又悄悄地回到了我面前……那晚,我失眠了,经过感情与理智的对白后,我用泪水埋藏起这段萌而未发的情感,将它永远封存于心底——除了放弃,我别无选择!

  那是我的第一次尝试放弃!放弃的感觉原来这么好!因为我又重找回了那个无忧无虑、活泼开朗的我。

  点评:

  这篇作文的考生由于写作时选取了亲身经历迫的事情,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写自己内心深处情思波澜,刻画得很细致入微,将一名春心萌动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正是得益于写自己的真情实惑,该考生才能将一个青春少女的微妙萌动的心理活动描绘得得一波三折。从对“他”的一见钟情,到过激烈思想斗争后寄出的“我”并不认为是情书的信,继而又细致刻画了“我”苦苦等待时由那份焦急与企盼,以至“泪流满面”。作者没有就此收笔,而是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当看到“他”的回信时“我欣喜若狂,觉得天空骤然变蓝了”。就在“我”陶醉于此的时候,听从好友规劝,“我”尝试“放弃”,并因此找回了一个中学生应有的生活。

  五、[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场并不大的风,竟然刮倒了一颗大树。许多人从它身边经过,觉得奇怪:这么大的树,怎么弱不禁风呢?从断口一看,疑团顿解:原来树干是空的,里面钻者一团白蚁。

  请以“空心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记叙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记叙文选材方法:合题旨;有新意;小角度;避生就熟。

  2、提高选材能力,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你会想到了什么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亦或是一个人、一桩事、 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句话、一首诗?总之,众多的、你所亲身经历的、难忘的日子将涌上你的心头,等着你去编织;众多的、你所熟悉的,和你精神上、感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带着各自的命运,各自的性格,各自的音容笑貌,来到你的眼前。

  也许你的书房只有八平方米,也许你的书桌又小又旧,然而,当你拿起笔来,在这个不平凡的时刻,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一个又一个的旋律,都将一齐涌向了你的心头、你的笔端??难道不是吗?就在前不久,我让大家把最让你感动的事写下来,结果大家一写就是一箩筐。这下,我们都困惑:我到底写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记叙文该如何选材。

  二、如何选材探讨

  请把“不是脸”的材料剔掉!

  这里材料罗列的是“感动你的事迹”,那怎样的材料才算是“不是脸”的部分?

  就是绝对不可能感动你的事迹,不扣题旨的部分,请找出来,写在学案上。

  (提示:有两个材料)

  第5则材料;为什么?

  你有没有感动?没有。若硬要说感动的话,只可能是谁感动了?姑姑。

  所以,有没有感动你?没有。非常准确。

  第7则材料 ;为什么?

  你给乞丐硬币,你自己可不可能感动?不可能。若硬要说感动的话,只可能是谁感动?乞丐。

  所以,属不属“感动你”的事?不属于。

  第二步: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这里属于“陈谷子、烂芝麻”的材料是哪些呢?请找出来,写在学案上。

  第1则材料;第2则材料;第8则材料;第9则材料

  删去

  有同学疑惑:就上个星期,妈妈冒雨给我送药了,不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吗?怎么能算“陈谷子、烂芝麻”呢?

  也许的确,你妈妈刚刚冒雨给你送过药。妈妈冒雨送药,在很久以前,在别的同学身上也发生过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材料旧了。

  注意关键词“也发生过”,说明这件事可能在你身上发生,也可能在别人身上发生,是共性材料,不是个性材料。自然就变成“陈谷子、烂芝麻”了。

  第三步:

  还剩3则材料呢?再怎么选呢?

  第3则材料 删去

  剩下第4则材料;第6则材料。任选其一即可。

  先抑后扬:戏水时,只往岸边跑,被嘲笑为胆小鬼;为了鞋子居然三步并作两步,踩着大石块冲下去为我捡回鞋子,非常感动。他让我真正明白:真正的勇敢,决不是用拳头制止别人的嘲笑这么简单。

  小结: 1、与中心(题旨)有关

  2、新颖的材料(个性材料)

  3、理解的材料(避生就熟)

  三、如何理解“避生就熟”?

  幸福

  从家到校是一段短短的路,但只要留点神,每天从这段路上走过两个来回,总会看到一个个“短镜头”,那都是幸福的所在。

  你看,小男孩不安分地站在爸爸车架上,两手撑着爸爸的肩膀,做着鬼脸;路边卖菜的妇人一边爱怜地笑着,一边仍不忘提醒着“小心点儿”。

  骄阳下,一位老大爷踩着特制的小三轮,车座后边扎着一把花伞,花伞下坐着他的老太婆,正说着笑着,没牙的嘴巴一直合不拢。

  傍晚的凉风里,一位将为人母的少妇挽着爱人的手,在田边散步,满脸写着幸福和憧憬。

  田间,一位老人半蹲着,深情地看着那一畦畦翠嫩可人的蔬菜,不时用手摩挲几下,

  好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

  放学铃声串串地滑溜着,不一会儿,流出了学生自行车队。主流中分出支流,渐渐地三五成群,倾身靠头地凑热闹,脚下蹬着,口里聊着,眉儿舞着??

  美容院里刚走出一个姑娘,撩一撩刘海,甩一甩长发,满身飘溢着青春和美。虽然看不清她的脸,但能感觉到她心中涨满了生活的希冀。

  托儿所里,那只聪明的小狗总会用两条后腿站起,博得娃娃们咯咯咯的笑;这笑是那样的天真无邪,似乎能融化一切忧愁烦恼。

  东皋桥上一对卖童子烧鸡的年青夫妇,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也许是一对下岗工人,女老板身材窈窕,可以想到她曾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她却用她那娇嫩的双手吃力地去剁鸡,用不再娇嫩的双手撑起一片新的天空。

  生活是平静的,但平静的生活就像一杯香茗,没有醇酒的浓郁,没有咖啡的刺激,没有牛奶的醇厚,但它能让人品出一种淡淡的清香,回味无穷。这就是幸福!

  我们常常抱怨幸福离自己太远,那是因为你总仰望天上找幸福,而事实上,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朋友,走在路上,请放慢你的脚步,瞪大你的眼睛,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吧!

  第二组: 幸福

  幸福是一缕金色的阳光,轻柔地包裹着我们的心灵,温暖而不会灼伤。

  我有一件帽服,帽服的帽子是用拉链连接到衣服上的。可是,那拉链坏了一半,帽子垂下了一半,所以一直忘了拿回家去。直到期中考试的前一天,老师要我们把所有东西都带回家,于是,我只好穿着它回家了。

  刚走出教室,一只有力的手重重地拍在我的双肩上:“喂!你的帽子掉了,不要?我可拿走了啊!”回头一看是我最好的朋友小紫。“知道了!拜拜啊!”我笑着告别了她。

  半路上,一个初一年级的小同学从背后叫住我:“姐姐,你的帽子坏了!”我的心中顿时洋溢起一阵温暖:“谢谢你啊,我知道这帽子坏了,它不会掉的??”

  阳光洒在她灿烂的笑脸上,那画面让人心窝荡漾起甜蜜的涟漪,沉醉在两个幸福的酒窝里??谢过了她,转身上了308公交车,司机见我上了车,刚要开口,我打断了他:“这是我的月票。”他笑了,眼角的几丝鱼尾纹也好像笑了:“我是想说,你的帽子垂了下来。”

  我得心里就像是被春风拂过一样温暖:“谢谢,我知道了。”我在前排找到了一个较好的位置,座位被阳光照得暖洋洋的。

  公交车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座位也很快被坐满了。这时候,我才发现,她的腹部有些突出,竟是一位“准妈妈”。我连忙给她让座。她温柔地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你的衣服怎么坏了?回家让妈妈给你补补吧?”

  难道这不比一千一万遍的“谢谢”还温暖吗?就像太阳的光芒,美丽、温和??

  这就是幸福吧??

  幸福就是温暖柔和的阳光,幸福就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不要妄想一下得到很多,那样失去的也会很快。只要从点滴小事中体会,一定会品尝到真正的幸福。

  1、 两篇文章初步感知,你更喜欢哪篇?

  2、 作者的写作材料是怎么来的?亲见;亲历。

  3、 这两篇文章的材料,你觉得哪篇的更好?为什么?

  展现了一个个幸福的画面(8则材料),给作者带去一种幸福感。

  写了一路上不同的人对他的帽子的关心(1则材料),同样给作者带去一种幸福感。

  4、 哪一篇给作者带去的幸福感更强(幸福指数高)?第二则材料幸福感

  启示:在合题旨的情况下,越熟悉越好(亲历>亲见>亲闻)

  四、作文实践

  童年是池塘里的蝌蚪,童年是荡起的秋千,我把童年比作诗,它比诗歌更绚丽,我把童年比作画,它比画更深沉,我把童年比作河,它里面流淌着童真和甜美??

  下面,让我们以“童年”为话题,注意选材,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记叙文教案10篇】相关文章:

1.记叙文教案6篇

2.文具记叙文

3.分享记叙文

4.初心记叙文

5.洗碗记叙文

6.诚信的记叙文

7.高中作文记叙文

8.童年趣事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