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北卷语言运用题谈起(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5:16:1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2008年湖北卷语言运用题谈起(网友来稿)

山东青岛胶州三中 张守卫

综观2008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其中湖北卷的语言运用题是一个独特的亮点。

请看例题:

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4分)(2008年湖北卷第20题)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点评: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景物描写点评题。这道题要求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对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予以点评。文段中有三句话,一二两句只是叙述事实,介绍一块官地的左右两边各自埋葬着死了的犯人和贫困潦倒的平民百姓(穷人)。最后一句是打比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把以上两类人的坟墓比作成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试题要求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来点评,如果掌握了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的话,就很容易从第三句话中的比喻里找到答题点并进而去组织出答案。

【参考答案】坟墓像馒头的比喻,把贫与富、死与生的尖锐对立揭示得多么深刻、多么意味深长啊!

思考:这种形式的考查,其实在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全国卷I、安徽卷和浙江卷的现代文阅读中就已经有所涉及了。

1、下面是散文《乡村的风》中的两段景物描写。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以下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并加以赏析。

①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醉意,好像一个去镇上的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②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2007年安徽卷 内容有删节)

答: ①

② 。

【试题分析】这是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一道题。提供的文本是散文。要求考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修辞格并加以赏析。文段中涉及到拟人、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可先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①第一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尘土与细碎的草屑”一句运用拟人修辞格,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暖、亲切。(举出“风就像一只摇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的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进行赏析均可)

②第二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的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的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鉴赏亦可)

选取其它两例,让你的弟子练练试试:

2、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5分)

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象中获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2007年浙江卷,内容有删节)

答:

3、下面一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2007年全国卷I,内容有删节)

答:

附参考答案:

2、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作者邮箱: zhangshouwei@qingdaonews.com

【从湖北卷语言运用题谈起(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课堂运用激励语言的艺术(网友来稿)04-14

语言运用题将成为高考试题新宠(网友来稿)04-14

长句的运用(网友来稿)04-14

成语运用题的几个主要设题点(网友来稿)04-14

读卷(网友来稿)04-14

高考语言运用题的审题训练--高考语言运用复习观摩课课堂实录(网友来稿)04-14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第20题对概括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考察(网友来稿)04-14

利用短信进行语言运用的创新训练(网友来稿)04-14

《从宋代画院的考试谈起》简析(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