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高二必修5)(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5:23: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归去来兮辞(人教版高二必修5)(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4、《归去来兮辞》  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5)

归去来兮辞(人教版高二必修5)(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陕西省旬阳县神河中学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把握此辞淡远潇洒风格,明晰诗人形象;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领会诗人的感情志向;把握词类活用现象。

  3、感受作者对黑暗官场厌恶、鄙弃和对农村自然景物与劳动生活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全文的结构;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 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归去来兮辞”,理解本辞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我们学习过《归园田居其一》:

     1、 请那位同学给背诵出来,并说说这首诗的主旨。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请那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陶渊明及其思想追求? 

    明确: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等小官。憎恶黑暗的官场,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风格独特。 

    二、明确学习目标。请大家根据课文编排特点、课文内容等,想想看:学习本文我们要收获什么?(依据学生意见,明确学习目标)

    三、总体了解: 

    1、解读题目:《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回去。来、兮,助词。 

也可这样理解:“归去”就离开彭泽而言,可说是“归去”。“来”就回乡而言,可说是“来”。文章从思归到归家,步步叙明,所以合起来就叫做“归去来”。辞,文体名,是一种抒情赋体,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格调与散文不同。

    2、时代背景:阅读《新课标名师伴你行》第28页,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四、试读再读:

    1、请同学主动试读“序”部分,再分组朗读各段。

    2、请同学们找出刚才朗读不太正确之处,并加以校正朗读。

    五、总体感知:

    1、通过朗读,请同学们概括说说序和各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

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归去”是应当的;有了这层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章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第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第二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

    2、“序”中表明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略) 

    六、默读“序”部分,借助注释翻译。教师走动以便随时解答学生问题。

    七、请几位同学对“序”作准确翻译。学生主动完成,教师及时纠正。

   『附』《序》译文:我家贫穷,种田不能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乏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差事,蒙江州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被委派到小县作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畏怕到远地当差。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在于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注:慷慨-①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不吝啬。这里是“感慨”义。

             第 二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分组朗读各段,然后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引导学生根据文义揣摩。 

    1、通假字:“曷”通“何”;“景”通“影”;“衡”通“横”。

    2、古今异义词 

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句意是,这时候社会不安定。)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交,交互,都。今义“交通”、“交友”等。饥寒虽然很急迫,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治人之事。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今义为“寻找”“追寻”等。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今义“景色”,“光景”等。句意是:阳光暗了太阳就要落山。) 

    3、一词多义 

心    ①因事顺心(心意)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意志,精神之类。) 

夫   ①问征夫以前路(夫,名词)   ②乐夫天命傻奚疑?(助词) 

事   ①将有事于西畴(指耕种的事)   ②从人事(指治人之事) 

故   ①故伎求之(所以)   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往,动词) ②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③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  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奔  ①载欣载奔(跑去)  ②情在骏奔(奔丧) 

    4、词类活用:除《新课标名师伴你行》第27-28页所列外补充如下。

生生所资(第二个“生”,动词活用成名词“生活”。句意是:生活上需要的东西,找不到取得的办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句意是,观赏院里的树木感到喜悦。)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待的心情。句意是,靠着南窗休息以寄托自得的心情。)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句意是,深知住在容膝的小屋里也很安适。)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句意是,有时划着小船。)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悦、乐: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

    5、古汉语句式 

   ①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句意--都是为了吃饭而违反心愿。) 

   ②倒装句 

复驾言兮焉求(感叹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么。句意是,还出去干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句意是,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亡。) 

   ③省略句:略。

    二、参读《新课标名师伴你行》第28-29页翻译及“合作探讨问题”,理解语段。

板书设计:   归去来兮辞 

     1段:  归途 ------舟遥遥,风飘飘                 (归途之愉)

     2、3:  归家 ------引壶觞,园日涉;既寻壑,又经丘 (归家之乐)

     4段:  归意 -------聊乘化,乐天命                 (归隐情怀)

     三、边读边译与探究学习第1段:

   1、语句解读: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这千古一喟,耐人寻味,生命智慧,亦尽在其中。 但能够像陶渊明一样,饱含深情并坚决地喊出“归去”的,“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归去来兮!”一个“归去”,富含着对故乡、对心灵归属地的确认,“有四方之事”和“风波未静”的官场对诗人来说只是“异地”,是“异乡”,是个人精神无法生根的“漂泊地”,而在漂泊中,牵挂心灵的永远是故土田园。“田园将芜”,自己的精神又何尝不是近乎荒芜呢?庭院中的松菊似乎也在思念着:诗人吧?否则,如何会与诗人一样在思念中日渐憔悴?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表明作者的归隐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不是缘于外界的“仕途不意”,而是一种深刻反思,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是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在这里,陶氏的“归去”缘于“知止”和“自知”的智慧,他的归田之喜悦是一种智者的喜悦,正是这种智慧,使陶渊明显示出与当时及后世诸多“隐士”的不同。 

陶氏的归隐是对官场主动放弃之归,是执著人生寻找真我之归,他不狂放,不沉沦,对生命和自然满怀真挚与热爱,他所做的是追求内在的生命自由,将心灵寄托于田园,在平凡的现实中将主观情感与自然万物合一,在耕读觞咏中咀嚼人生的真正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 

    2、站在船头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呢? 

    探究学习:飘荡前行的一叶扁舟上,站着从彭泽弃官归家的诗人陶渊明。轻飏吹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飘拂,俨然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终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谁能体会呢?人生的美好与难以企及处,便在于心灵的自由与悠然;人生永恒的瞬间,也常常缘起于那片刻的安闲:只不过是轻轻飘过一缕云烟,便有了难言的满足;只不过是闲叙几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温暖--“归去处”才是陶渊明心灵的归宿。在那个并不富足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自在,一如那朵无心出岫的白云。其实,田园处处可寻,千载难觅的,是那般快乐而满足的心。 

     四、边读边译与探究学习第2段:

    1、温馨的家庭是陶渊明归隐的保证,而一个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撑,你能从陶渊明的描写中隐见他妻子的身影么? 

    探究学习:“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人室,有酒盈樽。”可见,家里为了迎接陶渊明的归来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我们便可以隐然看见妻子的形象了。她既是一个理家抚幼、能干贤淑的人,又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多情的人。不论陶渊明的辞官归家会给她带来什么,她都没有半句怨言,早早一番忙碌,给丈夫准备好了一壶酒,并且斟好了满满的一杯,只为给丈夫接风洗尘。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她默默地站在背后,面带喜悦的微笑看着他们。她理解丈夫的心理,看见他的眉头是舒展的,自己心里也便感到快慰了。

    2、辞中的“松”“菊”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 

    探究学习:“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二首》其二)“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望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七)陶渊明的诗中离不开这些意象,因为这是他飘逸、醇厚诗歌风格的酵母,是他淡泊、真淳而又孤傲人格的象征。“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时感到无限欣慰--任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惟我不变,所求不变,那就是顺应天性,放浪于自然大化之中。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终于弥合,自我在多年艰难寻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蝉蜕而出。

    五、再朗读第1、2段,心中再浮现出陶渊明辞官归家途中和回家后的形象。

 

                      第 三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朗读第1、2段,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二、边读边译与探究学习第3段: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给我们描绘一幅怎样的景象,作者为什么写这些?

   三、边读边译与探究学习第4段: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传达出作者消极思想还是积极人生观?结合全文同桌讨论,在全班发言。

    归纳理解:有人认为陶渊明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是在逃避。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的弃职归田,不能说其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安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你看:“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日子过得惬意、充实而有意义,虽然物资匮乏,但精神却是充实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是在畅快之至,洒脱之至!这便是他所理解的“天命”。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 

    四、探究艺术特色:

    1、学习此辞,你认为本文有什么可供你学习的地方?可以是内容方面,也可以是表达方面。

    2、就“淡远”与“闲适”、“疏放”与“旷达”、“拙朴”与“清新”这几组词语,你认为哪些词最适合概括本文风格,说明理由。 

    探讨理清: “淡远”“疏放”“拙朴”最适合。 

本辞语言看似简易,其实是超越了华丽雕饰之后,达到返璞归真、炉火纯青的标志,是艺术造诣高超的表现。 

    五、分组齐声朗读全文,并要求课后背诵全文。

六、延伸练习:

小论文:《谈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与我们的苦读追求》

   

【归去来兮辞(高二必修5)(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归去来兮辞》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精选7篇)05-11

归去来兮辞(并序)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高二必修《登高》教案设计03-08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咬文嚼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04-14

边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雷雨》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1-14

咬文嚼字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边城》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