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译文(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7:24:1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兰亭集序》译文(网友来稿)

孔若秋

永和九年阳春三月,当时许多老老少少有学问有名望的人都来到会稽山阴这个地方春游修禊。这里不仅有高高矮矮的山岭,茂密的竹林;还有清澈的溪流环绕着。大家依次列坐在水边,让弯弯曲曲的溪水漂浮着酒杯(顺流而下),虽然没有音乐,但有的喝酒有的吟诗,就能尽情抒发胸怀,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了。这一天啊,天气晴朗,春风宜人。抬头仰望,天空广阔无边,低头细看,地上万物繁多,借放开眼界看到的事物来畅抒胸怀,尽情享受耳听和眼观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人在社会上与人交往、进退浮沉的一世中,有人喜欢在室内与人家高谈理想,有人喜欢随自己的喜好放纵无羁。尽管爱好有差别,性情有不同,当他接触到令人喜欢的事物,或遭际得意时,就定会快乐满意,不知自己很快就老了;等到对接触的事物已经厌烦时,感情就会随着事物发生变化,产生惋惜和慨叹了;在先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顷刻间烟消云散化为陈迹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由此产生各种复杂的情绪;何况当人的寿命随着自然,最后临近消亡时,(读到)古人说的“死生亦大矣”,难道会不痛悔(一生虚度)吗?

(我)常常看到过去的人产生感慨的的缘由,与(他自己的思想情趣)完全契合,没有不面对文章中写的或惊叹或伤感,(但)心中不能明白:本来都明白把死生一样看待、把彭祖似长寿的人和夭折的殇子等同起来是虚妄错误的说法,(但是,有的人却偏要把死生、彭殇等同起来)。后代的人看我们现在的人,也像我们看过去的人(不能明白其中缘由),这是可悲的啊。

所以,(我)把当时与会的人一一记下来,并抄下他们的诗作。虽然社会不同,时势变化,但(对事物)产生感慨的原因(即诗中抒发的感情)是与作者的个人情趣一致的。(让)后代看这本诗集的人,也可以在我的这篇文章中受到启发。

【说明】

第一段中第一层交代聚会缘起,是叙事。第二层,先写景,第三层,后议论抒情。

第二段中,因为是骈文,所以在理解“向之所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时,与前面理解“当……及…..”一样,应该看作是“在…...时”。这里分别述说了四个人生阶段:青年时期往往“欣其所遇,暂得于己”,到中年时一般会“所之既倦,情随事迁”,老年时见到“向之所欣,已为陈迹”,暮年时想的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分别会产生“快然”--“感慨”--“兴怀”--“痛”四种不同的心情:快乐满意、毫无拘束--埋怨世事纷繁复杂--惋惜伤感时间流逝--哀叹痛悔一生虚度等种种不同的心情。这段话其实是有针对性的,看看参加这次修禊活动的人吧:因为当时的王玄之、王徽之年纪尚轻,与作者自己青年时一样“放浪形骸之外”,作者和谢安都也曾经“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可是,时至今日,作者已经“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开始担心将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时,读到古人“死生亦大矣”就一定会痛悔(一生虚度)了。

第三段中,“不能喻之于怀”的是什么?应该是下文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以“不能喻之于怀”后应该把它改成冒号。“本来都知道把死生一样看待、把彭祖似长寿的人和夭折的殇子等同起来是虚妄错误的说法,(但是,有的人却偏要把死生、彭殇等同起来。)”为什么需要补充括号中这一句呢?因为《兰亭集》中有谢安的诗句“万殊同一理,安复觉彭殇”。谢安就是一个“本来知道把死生一样看待、把彭祖似长寿的人和夭折的殇子等同起来是虚妄错误的”,但就偏要把死生、彭殇等同起来。

作者邮箱: magaoshan@21cn.com

【《兰亭集序》译文(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离骚》译文(网友来稿)04-14

《竹溪记》译文(网友来稿)04-14

《秋声赋》译文(网友来稿)04-14

《兰亭集序》第二、三段的准确译文(网友来稿)04-14

《兰亭集序》解析(网友来稿)04-14

《秋水》译文指瑕(网友来稿)04-14

《谏逐客书》译文(网友来稿)04-14

腾王阁序(译文)(网友来稿)04-14

兰亭集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兰亭集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