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师古典文学的素养

时间:2022-04-14 09:16:5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语文教师古典文学的素养

 很多学生对语文科的古文有这样一种看法:平时上课不难、考试就是没有优秀成绩,老师讲的都明白、实际运用总是使不上劲儿,听着听着就厌倦了、古文难学,没啥学头,……诸如此类,看法种种。学生为何有如此看法?为何会产生厌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调查访问,问题归结到一点--语文教师古典文学素养欠缺。

谈语文教师古典文学的素养

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古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多年的实践而言,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古典文学良好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素养。

一、古典文学的基础知识

从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中国文学至少也有三千多年历史。可以说,中国文学的精华不是白话文,而是古典文学。过去的学生(新文化运动以前)他们从来都是与古文打交道,“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开始在中国的大地上滋长起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但只要当过学生的人都知道,不管怎样变,古文依然有着她不可替代的位置。小学阶段,古文(主要的诗歌)占据约10%的篇目;到了初中,其份量增加到不少于25%;到了高中,其份量更是增至40%左右。而且,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古典文学的青睐程度更是与日俱增,其凝练隽永、含蓄而极富想像空间,更是引发不少人的追捧。因此,语文教学工作者一踏上语文教学的讲台,就与古典文学结下不解之缘,而且成其为教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更好地完成祖国文学精髓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必备以下基础知识。

1、古典文学常识的积累。包括从先秦文学开始的各阶段文学流派、文学代表作品,代表诗人、词人、散文家,代表的文学思想、文学思潮,作家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作品的写作背景等等。几千年的文学长河是浩翰精深的,甚至是复杂的,作为只是从事教学而不作研究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游完这条河;更不可能、也更没有必要做个“潜水员”--一定要求我们深入到时代的骨子里,做个考古学家。我们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究竟有哪些主要的文学流派,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都有哪些代表作品,这些作品都有哪些特色;了解从先秦到近代都有哪些代表的诗人、词人、曲作者、散文家,他们生活在哪些年代,这些年代都发生了哪些重特大历史事件,他们的主张是什么,他们的经历是怎样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等等。虽然不能倒背如流,但一定要做到如数家珍。如此一来,至少也能让学者对教者产生敬佩之意。

2、古典文学作品的大量涉猎。对于古典作品,学生的感受普遍是晦涩难懂的,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一篇一篇的文章之中。但任何时期、任何国度的文学作品绝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冰糖葫芦”,是一脉相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教学时一篇一篇地进行,但具体操作时,可不能把他们一篇一篇地割裂开来,这一篇的某个句式、某个语法特征、某个词语的用法、某个字的含义,它不仅仅只是出现在这一文章里:“唐人”的诗里有这用法、“宋人”的词里也有这人用法、“元人”的曲里也出现这一用法。讲台上的教者虽不至于要去归纳整理成铅字,但自己至少也要在课堂上列举出它在不同文章中的表现;既让学生有了日积月累、也让学生有了不断的复习巩固。这样一来,语文教学工作者就只能而且只有通过一个途径才能达到目的--课余时间内,古典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一般来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者,至少不少于二百篇;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者,至少不少于五百篇;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者,那至少就得七、八百篇了。而且作品不能单一,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侧重诗词阅读、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侧重散文(但不能弱化诗词)阅读。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才能游刃有余,单调的课堂才能变得活泼丰富起来。

3、相应的古代历史知识。任何作品都不是作家囿于围墙内的简单想像。屈原奋笔写《离骚》、司马迁剐足著《史记》,李白要“上天揽明月”“散发弄扁舟”、杜甫能“感时花溅泪”“独与老翁别”,袁枚能在“小苍山”写“诗话”,洪迈能“容斋随笔”。他们都生活在什么朝代,为什么风格各异却同样精彩纷呈。学生可以不知,教者却不能不知;只有将作家作品与人物的生活时代联系起来,才能化枯燥为生动、变晦涩于直白。

二、感受古典文学的基本能力

1、美读能力。

朗读是古文教学最基础的工作之一。不管教者以何种方式切入,朗读却是必不可少的。要理解一篇古文,首先得能美读它。不少的教师都有这样一种结论,只要是能有感情地阅读古文的学生,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一定很浓,其古文知识也一定有很深的基础。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一开始就建立兴趣,自己必能抑扬顿挫地美读文章,在悦耳流畅中把学生带入境界。当然,这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但这能力对于古文教学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能力训练中要练就到顺手拈来的陌生文章也能句读分明、感情丰富地朗读出来的程度。

2、古文美的感受能力。 

美的感受能力,指的是文言文教学中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学美的发掘。“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重字词,轻鉴赏;重记忆,轻能力;重工具,轻人文”的作法一直笼罩着当前的文言教学,而且时常出现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

要解决当前文言教学中的枯燥乏味、事倍功半,教者应把重心放置于欣赏。赏文中之人、赏文中之事,赏文中之景、赏文中之情,赏文章之道,赏文章之‘雅’。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掌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情感,学习表现形式、感受文章美点;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要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文学美,光靠一两本教学参考是远远不够的,教者一定还得有发掘这些美的能力。

3、化古为今的能力。

实际地说,文言作品涉及的题材、人物毕竟远离现实,加诸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和技巧、思想内容、时代要求等与现实的差异,如果一味只是停留在过去,即使学生懂得了文章的诸多内容,但假以时日,“猴子掰玉米”的现象一定会出现。因此,教者应当敢于并善于化古为今。一是将古代同现代相比较,找出异同,并用现代取代过去,将古代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化为今天的方式技巧;二是善于将远古的思想赋予现实意义,摒弃其思想糟粕,代之以积极内涵。

当然,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其古典文学教学素养远不止这些。但有了这些,一定对你的古典文学教学有所裨益。

 

吴长平

【谈语文教师古典文学的素养】相关文章:

体会语文素养04-14

转变教学方式,培养语文素养(教师中心稿)04-14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中国古典文学04-14

我谈语文教学(教师中心稿)04-14

语文教学与语文素养(网友来稿)04-14

语文研究性学习挑战教师素养(网友来稿)04-14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心得11-12

教师素养如何考评?04-14

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网友来稿)04-14

语文 生活 人生 --和同学们谈语文的学习(教师中心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