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着学生做研究一

时间:2022-04-14 10:49:1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带着学生做研究(一)

 

我带着学生做研究(一)

    2001-10-16     木棉 

 

    编者按:参加夏令营,做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研究探讨一些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很多孩子想都没有想过的一些事情,但是现在网络让他们梦想成真了。在今年暑假优异网的网络虚拟夏令营中,木棉老师作为这样一位虚拟和现实世界的引领者,带着她的学生们开始了关于网络文学、问题少年的探讨。或许孩子们的讨论略显稚嫩,但是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同样严肃,我想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而言,无论结果如何,参与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现在我们把师生的一些点滴感想陆续刊登出来,希望能够籍此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也许是因为来自网络的那份神秘,也许是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也许是厌倦了那种“教师传授学生接收”的定律,也许是对新型学习方式的强烈渴望,优异研究院的“网络虚拟夏令营”为孩子们架设这个研究性学习平台之初,我们就异常欣喜并热切关注了!要做“研究生”了!同学们激动了,纷纷登录,终于在优异看到了属于自己的专辑,兴奋之中,他们渴望着快快让自己的专辑中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对于一直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课本知识的学生而言,起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有能力做研究吗?可以研究什么?应该怎样研究?这样的学习与以往局限于课堂之内的“读书”会有什么不同?我们对“研究”几乎一无所知,做起来一定困难重重吧?而且是要通过网络啊,家长老师赞同吗?要知道在家长和一些老师的心目中,网络无异与毒蛇猛兽啊!”同学们兴奋之中也心存顾虑。但是,年轻人总是乐观进取的!总有一腔热血,也总能在憧憬梦想的时候放下一切包袱。同学们信心十足地上路了! 

    于是,2001年7月6日,高考前一天,网络虚拟夏令营的研究性学习拉开了帷幕。我作为这次夏令营的现实组织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关于活动的意义、程序、要求等内容,第一次很正规的讨论开始了,任务是确立研究课题。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二十几个小朋友凑在一起,讨论异常活跃,其中有14位同学表现出了对少年问题的热心关注,他们是晓草(周晖)、小虎(杨光)、旺旺(张钰)、糊涂(童玲)、漂雨(崔瑾)、sunny(张帅)、小鬼(王明曦)、土匪(王朝磊)、小飞侠(焦宏俊)、小小(唐小丹)、小烤拉(姚阳)、kity(何艳萍)、随风而逝(张维扬)、卡卡(董洁),就这样,课题组成立了。孩子们最初的想法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那些流落街头的少年找到一条出路,讨论中又把范围扩开了,最后确定为“问题少年情况分析与对策”。我认为这个课题能促使同学们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同龄人的成长遭遇,能让他们了解问题少年成长过程中“搁浅”的种种因素,让自己多一份来自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于是很支持他们。现在看来,这个课题其实还是太大了,如果能再具体而微一些,可能聚焦会更有效,感触会更真切吧。 

    “研究什么”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该考虑“如何研究”了。同学们纷纷把自己设计的研究方案寄给我,一份还不错的方案就这样诞生了: 

    1.设计调查问卷表和问卷项目,到法院等相关部门做调查采访,在中学生和社会人群(主要是到大街上调查过往行人)进行问卷调查。 

    2.通过网络获取一部分资料。 

    3、获取案例,进行现象分析。 

    4、参与讨论,利用BBS和网络研讨室进行异地交流,探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5、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 

    6、 成果应用设想: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关注现实生活,探讨少年问题,为解决少年问题提供建议。 

    根据研究需要,糊涂、晓草、小鬼、sunny等同学策划了一份问卷表,准备到街道上去随机调查采访,问题如下: 

    1、你认为怎样的少年可以算作问题少年? 

    2、你是怎样看待问题少年的?你对他们是同情,还是更厌恶一些? 

    3、你觉得孩子的品德和学习哪个更重要? 

    4、目前对孩子的评价多以考试分数为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5、你是否同意棍棒底下出人才的说法? 

    6、你是否同意“兴趣是导师,个性即人才”的说法? 

    7、你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8、你认为问题少年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因素中,你认为哪一个是最主要、最根本的? 

    9、你认为问题少年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0、你认为社会对问题少年问题的重视程度怎样? 

    11、你能为解决问题少年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吗? 

    到此为止,阿麦老师(嘿嘿,就是我啦!)没有像平时授课那样过多地要求他们应该如何如何,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策划,自由施展,哪怕一个人的设想不够成熟,十几个人还抵不上一个诸葛亮吗?阿麦不是老师了,只是一个联络员,更多的时候是他们的朋友(这样的师生关系,融洽得叫人想起来就禁不住要自豪一番呢),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点建议而已。(待续) 

 

【我带着学生做研究一】相关文章:

教育研究:学生写作训练之我05-08

努力做研究型的教师04-14

魏书生《我这样做老师》之《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随笔)04-14

我的 《一件好事》研究教案设计08-26

我的鲁迅研究04-14

我做哥哥了教案04-23

学生做家务的心得01-29

我学做“蜡染”说课稿05-06

研究和贴近学生的心灵04-14

带着感恩出发作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