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高一上册)

时间:2022-04-14 13:13:4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

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形象、抒情的语言。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

2、领会作者追求美好爱情的执着而纯洁的感情。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品味作者形象、抒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1、由经典爱情诗导入:

生 命 诚 可 贵

爱 情 价 更 高

若 为 自 由 故

两 者 皆 可 抛

2作者介绍:裴多菲山多尔(1823~1849),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于1823年1月1日生于一个屠户家庭。1849年7月31日,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和游记,有相当部分是在战火中完成的。这样的高产率,在文学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主要作品有《诗集》、《使徒》等等。他的很多诗都流传甚广,如著名的《自由与爱情》、《民族之歌》等。

二、感悟文本

这是作者24岁时写的一首情诗。诗的第一节用“急流”、“小河”和“小鱼”的具体形象比喻“我”和“爱人”,抒发了作者对爱人热烈而真挚的爱。请你再找一找,诗中还用了哪几组具体形象来比喻“我”和“爱人”,并任选一组说说诗人是怎样表达对爱人的感情的。

   诗中还用了以下几组比喻:“我”是荒林,爱人是小鸟;“我”是废墟,爱人是常春藤;“我”是草屋,爱人是炉中的火焰;“我”是云朵,爱人是夕阳。体现了“我”对爱人怀有执着、热烈而纯洁的感情。诗人将“我”比喻为废墟,将“爱人”比喻为常青藤,即使废墟静默地毁灭,我也不懊丧--这是一种悲壮的情怀,而支撑这悲壮的,正是我对爱人执着的爱。 

三、品读文本

1. 为什么我愿意是崎岖路上的“急流”而不是平坦路上的河流?

说明作者为了爱人的快乐,愿意经历艰难险阻。

2.“我愿意是荒林”,把“荒林”改成“森林”如何? 

   不行。“荒林”要保护小鸟(爱人)更困难,因此也更显示出“我”的勇气和决心。

3. “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改为“一阵阵的狂风/被我挡在外边……”,所表达的感情深度与原句是否相同? 

不同,改后的句子是被动的。原句表达了“我”主动、勇敢的一面,显示出直面斗争、保护爱人的决心和勇气。

4.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自己?

   这样可以表达出“我”对爱人毫无保留的爱,为了爱人的幸福--常春藤能够攀援,不惜“毁灭”自己,何其悲壮。

5. 作者把自己看成时饱受风雨打击的草屋,把爱人看作是可爱的火焰,透露出了“我”对爱人怎样的态度和感情?

    透露出了“我”对爱人小心呵护和珍视的态度和感情。

6. “破旗”意味着丑陋、失败,作者为什么这么比喻自己? 

为了衬托出爱人的美丽,表现一种悲壮感人的爱情。

7.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将“夕阳”改为“朝阳”好不好?为什么?联系诗中比喻“爱人”的“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等形象,说说你的看法。

“朝阳”形象过于壮丽,与诗中的“小鱼”、“小鸟”等形象不协调。

 

张晓莹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高一上册)】相关文章:

我愿意是急流(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03-03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03-04

我愿意是急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5篇)03-04

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我愿意是激流》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我愿意是激流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