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变革 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

时间:2022-04-14 13:41:4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室里的变革 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

 中国教育报         记者 李建平 

教室里的变革 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

 

  一次,在实验区听课,一位青年教师讲完课后问学生:“听懂了吗?”“听懂了。”学生们齐声回答。“还有谁不懂请举手。”全班静悄悄的,一位学生的手稍稍伸了一下很快就缩了回去,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温和地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讲出来。”孩子怯生生地站了起来,低声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学生大声点,一边走过去俯下身听,终于听清楚了,然后耐心地给这位学生又讲了一遍。 

  这样的事例,在实验区的学校可以说俯拾皆是,正如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教委副主任黄莹丽所感慨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最为明显的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讲授少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明显增多。” 

  记者在实验区采访,最大的感受是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与学生说话时腰弯下来了,一些中小学课堂开始出现喜人的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正在悄悄地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在这种氛围下,许多教师反映他们“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有的教师甚至说自己在课堂上就像“实话实说的节目主持人”。比如,一堂生物课,学生们在讨论中提出了无花果和菠萝是果实还是种子?完全出乎老师的预料,老师当时也答不上来。但是,老师和学生一致约定,都去查找更多的线索,下次上课时看谁能够获得更可靠的答案。通过师生真实而自然的交往而带来的教学情景,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的飞扬,而它透视的是一种教育观念的变革。 

  新课程的培训,教师们被震惊了,他们内隐在心中的某种东西被唤发出来,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动辄训斥、挖苦、讽刺学生,必然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既不敢参与课堂教学,也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嘴里谁都会说的理念,在内心却未必得到认可,这些问题折射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直接挑战了师道尊严。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前,教师回答不出学生提的问题,觉得很没面子。如今,他们不再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传授者,碰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如果教师说错了,就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了架子,反而变得很轻松。师生关系的转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题,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丧失的是什么?是某种师道尊严的权威。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走到学生中间,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教师就像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师生之间有了这种和谐的关系,那种生机勃勃的学习气氛就会悄然形成。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和教师的接触都非常密切,可以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 

  正如实验区教师所体会的:“过去,讲台设在教室的中心,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讲台和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中心,久而久之,它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新课程中,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不再‘居高临下’,师生间的距离感没有了,学生在课堂的地位自然会发生变化,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这一切,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 

  “想学什么?想怎么学?”“有不同的意见吗?”“想说的站起来说吧。”“你的想法比老师的还好。”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这些看似平常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合作、愉悦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比以前更主动了,更爱动脑筋了,更爱提问了,更敢表现自己了。 

  教师在课堂上的路线发生了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这里蕴藏着一个观念上的改变。这不仅仅是教室里面发生的事情,它预示着一种新的学校文化正向我们走来。

 

【教室里的变革 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相关文章:

既教作文又教做人04-14

义教的心得12-02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中心稿)04-14

宝宝早教心得11-21

对学生评教的反思04-14

《信任》教后反思04-14

对教案的教后反思12-21

早教艺术教案08-25

早教广告词12-24

早教辞职报告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