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11-20 15:02: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说课稿3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同仁们: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把我对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的教学设计理念及其教学设计给大家谈谈,稚嫩与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学设计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漪老师也说:“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高考话题作文的内容已经开始涉及到心理学、哲学的内容,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教师培养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尤其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修养。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设计让学生“感悟生命,品味生存”这一思想主题的同时,也落实把握文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与语言的涵咏。

  解读《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中的一篇,是一篇自读课文。高中语文分别在第一册和第三册共安排了了三个单元的散文教学,其中第一册的散文教学要求要使学生在初中散文学习的基础上对散文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这个单元的散文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在二单元的前两篇散文中我已经教给了学生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针对《我与地坛》这篇自读课文,我将着重培养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文体的能力。抓住核心内容,了解文本特点。

  《我与地坛》(节选)这篇散文第一部分写地坛,写自己在地坛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第二部分写母亲,写自己感受母爱后对生存有了更深层的领悟。这篇课文最突出的艺术形式是借景抒情。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决定了这篇课文解读的核心内容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学习并借鉴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解读学生: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到有关生命话题材的文章,如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现实生活中也了解一些像张海迪、海伦·凯特等勇敢挑战生命的人物,所以对于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叙述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结合高中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价值开始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现实,及其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态度与表现,我想通过史铁生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明白:苦难增加了生命的厚度,赋予生命凝重悲壮的色彩,人,就应当在这冰冷而又燃烧着的有限世界中带有伤痛地生活。痛苦,有时是证明我们活着的惟一方式。痛,并快乐地活着。……总之,给学生一点关于痛苦的哲学观点,给他们自以为痛苦的高中生活铺垫一点理论基础。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通过为数众多的散文学习,熟练地把握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本身也不会构成学习的难度。而关键在于“景为什么能成为情的依凭所在?”这个问题。学生在解读《我与地坛》时,可能会对地坛为什么能给予作者生命的启示这里形成阅读障碍,一方面是因为地坛包蕴的历史内涵与人文精神本身的丰富性;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人生体验与经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造就了学习中的难点,教学过程要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关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与启发。

  教学课时与教学目标的设计

  基于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安排了两课时完成这篇自读课文。并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说出作者对生命和生存的理解。

  2、找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句子若干,品味其中包蕴的情感。

  3、学习此文后,能产生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有亲近关心母亲的冲动。

  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教法:启,拔,导

  学法: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练笔强化。

  下面,我重点给大家谈一谈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策略及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课时:感受生命,品味生存

  教学设想:完成教学目标1、3。分四个环节展开。重点放在第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导语引悬念,激发出兴趣。学生在大目标的指引下展开与文本的第一次对话。(约11分钟)

  教学步骤如下:

  1、教师导语:“有一位青年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于是,退家静思,努力读书,苦练写作,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底子的工人成就了一名颇具哲学家气质的作家。你们想知道他是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完成由工人到作家的蜕变过程吗?”(教师板书课题:我与地坛)(1分钟)

  [设计意图]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我设计导语时尽可能引起学生的阅读文本的兴趣。

  2、教师要求学生在5到8分钟内快速阅读全文,并且用几个词归纳出这篇散文的核心内容。(约10分钟)

  [设计意图]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因此,我限定阅读时间,并要求阅读后归纳概括。通过课堂上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个教学环节: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出示具体学习目标后,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第二次对话。(约7分钟)

  教学步骤如下:

  3、教师出示具体学习目标:(约1分钟)

  (1)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

  (2)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在母亲的人生经历中得到的生存启发是什么?

  4、学生第二次深入文本阅读。(约6分钟)

  [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因此,我向学生出示了具体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独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第三个教学环节:在学生深入理解探索文本的基础上,展开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约20分钟)

  教学步骤如下:

  4、逐一落实具体学习目标。

  (1)落实具体目标1,并给定学习方法:找,读、议。(约10分钟)

  教师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引导学生谈一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与史铁生有无相同之处?你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个人经历与人生体验不同,决定了各自对文本的解读,对生命的理解也不会相同。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体验,重在让每一个学生有所领悟与体会。贯彻素质教育课堂要面向全体的要求。

  (2)落实具体目标2,并给定学习方法:说,议。(约10分钟)

  教师设计了两个小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其问题依次是:读了文章的

  第二部分,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从母亲的人生经历中得到的生存启发是什么?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我适时补充三个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品味生存。第一个是“夸父追日”的故事,第二个是“西西弗的神话”,第三个是老子的名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设计意图] 让学生品味到生存的凝重悲壮,明白生命只有在负重的时候,才能展示出其不凡与可贵,以此消融平时学习与生活中感受到的挫折与痛苦。通过师生对话,展开心灵的交流,提升学生的精神与情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哀,产生爱戴母亲的情愫。实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七年级《数学》(上)中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画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面—点、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初步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图形的引入作准备。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二、 说学生:

  学生是晋江市农村中学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喜欢动手实践。他们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前两节又学习了一些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但初一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

  三、说目标:

  A、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B、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探究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法:

  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探究式

  五、说学法:

  根据新的课改理论,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尤为重要。为此,我安排大量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采用分小组讨论、小组擂台赛等方式,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平面展开图若干个,正方体若干(课前分给各个小组),学生自己准备一些。

  3、学生分组。确定好记录人和中心发言人。

  4、剪刀、透明胶。

  七、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蕴含如下理论:生活性、发展性和主体性。应遵循以下原则: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直观性强,动手要多,使学生兴趣要高,自信心要强。可以总括为:用经验观察、思考、释疑,通过活动进行再创造。

  八、说教学活动流程:

  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包装精美的长方体一正方体的盒子,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思考:(1)两个盒子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2)精美的包装图案是在盒子上进行印刷的,还是在平面上印刷以后折起来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产生认知心理期待,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2、导入:要想制作这样精美的包装盒,只知道它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它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讲座的问题: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师顺势板书)

  活动二:直观感知,操作确认。

  做一做(课件显示),把自己准备好的12个一样大的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用透明胶粘贴成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三种形状,你能想象出哪一具可以折叠成多面体?再动手做做看。(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小组操作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动脑猜想、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问题:通过动手实验,你感受或认识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概括出: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沿着多面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活动三:想一想(课件显示):分小组讨论:下面的几个图形是一些多面体的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

  试一试:把上面的图形对折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猜想,再操作确认,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活动四:合作、实践、探究: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否一样?

  各小组合作实验,将正方体按各种方式剪开,将得到的平面图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多种平面展开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概括出自己感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活动五:想想看:1、下面的图形都是正方体展开图吗?(学生先猜想,实践,教师再用课件显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想像,并通过讨论确认想像结果的正确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六:考考你:

  1、示范: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图中已标出三个图在正方体中的集团,E表示前面,F表示右面,D表示上面,你能判断另外三个面A、B、C在正方体中的位置吗?

  2、看谁编得最高明:各组模仿第一题编一道题,考一考其他组的同学。也可编一些运用本节知识能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遵循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方式的运用)

  活动七:师生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

  活动八:知识拓展:(用多媒体演示)

  小壁虎的难题

  如图: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

说课稿 篇3

  【说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谈生命》是一篇清新优美的当代散文。作者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启发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阅读全文,能把握作者思路、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对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学习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对生命感悟的写法,体会文中一系列形象所蕴含的意义。

  二、具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的规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⑵ 正确理解文字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位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⑶ 继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散文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文体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文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应结合朗读揣摩文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读书时背景音乐的播放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帮助和点拨下,以读为主线,开展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⑵ 学习文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事物的写法:

  课文以“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描述春水和小树的行动和生长的现象,生动形象,给人以审美享受,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比喻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培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象。

  【说教学内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冰心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文质兼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兼具,景、情、理和谐相融,是一篇很好的学习材料。从语言上看,字、词、句、段都耐咀嚼,“形象表达”尤其精彩,如果导引得当,学生必然学有所得。从思想内容上看,文章谈的是“生命”话题,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初三学生,应该有体验、有兴趣,能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或许能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1、教学重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确立的原因是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学生可以揣摩来学习如何运用一定的修辞表达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确立的原因是课文以“春水”和“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需要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这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便有些难度,要综合运用他们理性思维和概括能力。因此确立以上为教学难点。

  【说教学方法】

  一、总体教学构思及依据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要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的主旨的目的。另外,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落实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与依据

  为学生营造阳光明媚、温馨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追求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让读者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这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通过朗读领悟、合作讨论、质疑创造、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比较阅读中训练思维,在老师诱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我设计了三大环节:一、情境导入、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对文章不同角度的品读: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第三环节:走进生活:比较阅读,延伸课堂。

  三、学情分析及对策和依据

  我所任教的班级,城区学生居多,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语文基础较好。另外初三学生,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较之低年级学生有较大的优势,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也有了发展,对于本文的学习,对于“生命”的认知,应该更具有“可生成性”。并且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寓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物象,学生一定喜欢。但文章中有不少语句含义很深,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相当大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体会自由谈,教师适当点拨,不硬性强求。

  四、困难对策及依据

  由于初三学生的经历及认识有限,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及作者的思想观点,学生可能理解不透彻。老师应恰当加以点拨,方可深入体会。另外针对一部分学生上课有畏难情绪,老师要构建开放课堂,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要尊重个性体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人文性。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探究兴趣。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一个寻常的话题,也是人类恒久的话题。试想一下,当你只身一人站立在广袤无边的大沙漠中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深入: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几十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内涵,它是贝多芬在琴键上迸发出的铿锵的音符,它是凡高笔下绚烂的色彩,它是绿荫场上运动健儿分秒的搏击,它是孤灯下莘莘学子熬更守夜的苦读……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都是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笔下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这样的导入,联系生活拉进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

  导入之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和目标,定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过,“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这一板块中,我采用“朗读”策略,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还课堂琅琅的书声”,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创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所以这一环节设计了对文章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解读。

  1、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靠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

  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欣赏,与大家交流。

  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二要说出自己的体验。三要读出正确的.情感。

  这一步是学生个性化品读文本。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品味语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适时以身说法,以期师生共鸣。让学生进入个性阅读的空间,在阅读中既审视作者、文本,又观照自己,因文悟道,披情入文。

  3、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

  让学生仿照文章“形象”的文句,通过联想、想象,以“生命像……”开始,写几句形象的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交流、共享。

  这样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关心社会,并指导他们表达丰富的情感体验。

  4、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标》中也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注重引导学生第三次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大胆质疑。学生对文章当中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进行质疑,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探求解决问题方法。除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再设置两个问题:

  ⑴ 作者把“生命”形象化地说成是小树,生命与小树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 通过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表明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发现教育法认为:“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这样看来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的阶梯,更是成功的关键!

  5、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

  丰富语言积累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让学生品读文中警句,争取当堂成诵。这样既是语言的积累,又是思想的升华。

  在第二大环节中,学生了解了文章的读法,从咬文嚼字到寻章摘句,从理解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从品味赏析到阅读积累,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走进生活

  设计这样的问题:“冰心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梵高用画来表达,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由课内而课外,由书本而人生,拓展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定向驰骋。

  (这样设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学生自行准备,如果需要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利用绘画、演讲、诗歌、快板等形式来表现。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延伸到课后完成。)

  附时间安排:情境导入:3分钟;咬文嚼字,读懂文章:2分钟;寻章摘句,读出自己6分钟;联想想象,由读到写8分钟;质疑问难,读出问题10分钟;背诵警句,积累巩固8分钟;走进生活5分钟。另外还有3分钟作为弹性时间,视学情而定。

  以上是教学的主要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积累、注重个性与反思”,是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我的教学理念,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感受语文的魅力,让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爱学会学,是我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上说课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11-02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11-03

牛津8A说课稿 Online travel说课稿11-02

高教版乐理说课稿 跳动的节奏说课稿11-03

坐井观天的说课稿12-01

《画风》说课稿12-01

穷人说课稿12-01

《泉水》说课稿12-02

《杠杆》说课稿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