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时间:2023-11-15 08:16: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气与气候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三节“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课时,我将分以下几方面对本课时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所学内容,是“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天气与气候”第一课时;依据的课程标准有两条: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课时内容包括“辨别天气与气候”和“天气预报”两部分。

  气候是构成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上节课已学习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等方面的知识,它们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辨别“天气”与“气候”,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以及如何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等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气温和降水这两大气候基本要素的理解,也为第二课时“中国的气候特征”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能力,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二)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这条标准对教学的要求,重点不在于理解什么是“天气”与“气候”,而在于要描述某时的天气或某地的气候时,分别关注哪些要素以及二者的主要区别,要区别“天气”与“气候”,首先应知道“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这条标准对教学的要求,则主要是让学生在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易天气图、对天气预报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再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认识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意义,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安排,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生活环境出发,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2.区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术语,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或某地的气候,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3.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一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实例的分析和归纳,学会描述某时的天气或某地的气候,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探究等形式,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3.通过收看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从而学会运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将天气与气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认识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意义,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2.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

  课程标准对“天气”和“气候”的教学要求,重点不在于理解什么是“天气”与“气候”,而在于要描述某时的天气或某地的气候时,分别关注哪些要素以及二者的`主要区别;而对于“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的教学要求,则主要是让学生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易天气图,认识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意义,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天气符号多、易混淆,据此,我将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分别确定为:

  教学重点:

  1.区别“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术语,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二、说学情

  (一)知识掌握上:本课时所学内容,学生在小学“科学”等学科中已有

  所接触,对于天气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学生也有亲身的感受和一定的了解,上节课又学习了“气温和降水”,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

  一定的基础。

  (二)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还保持着好奇、好表现

  的特点,我抓住学生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三、说教法

  地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然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时内容的特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主要采用了读图绘图、比较分析、讲练结合等方法。

  四、说学法

  本课时所学内容整体难度不大,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加之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表现的特点,据此,在学法指导上,通过展示色彩鲜明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列举描述某时天气或某地气候的典型术语,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记忆,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进而达到“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之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区别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入手,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这两个术语;然后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卫星云图和识别各种天气符号,掌握阅读天气预报图的技能。我主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景,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并通过读图、绘图、合作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运用实例,学会辨析——精讲多练,突破难点——归纳总结,梳理知识——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二)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出示某学校宣传栏中的一则通知,从学生最关心的影响郊游活动的重要条件入手,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激趣法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第一部分“辨别天气和气候”的教学

  ●运用实例,学会辨析

  首先让学生读教材第79页图A“不同的天气”,说出风天、雨天、晴天、阴天这四种常见的天气状况对人们的影响。

  接着展示并分析材料,启发学生归纳“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并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描述某时的天气和某地的气候。然后出示材料让学生辨析,从而学会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这两个术语。

  最后及时反馈,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读图入手,先调动学生探究天气的积极性;接着,通过引导学生对实例材料的分析比较,明确“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描述;并通过辨析,学会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这两个术语;最后通过反馈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部分“天气预报”的教学

  ●精讲多练,突破难点

  先让学生说出获取天气情况的途径,我再展示,并说明最普遍的还是通过电视收看天气预报,同时,播放天气预报视频,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

  接着展示和分析卫星云图,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在卫星云图上,根据不同的颜色识别各地的天气,并让学生阅读有关台风的材料,观察图c“台风卫星云图”,进一步认识卫星云图的作用。

  天气符号的识别是本课时的重点内容之一,虽然理解上的难度不大,但是因其数量多,易混淆,所以构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突破此难点,我首先通过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说教材我又把它分为说教材地位与作用、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之开篇 ,之所以将其放在本章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说学情

  从心理特征来看,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中,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规定,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③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②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通过阅读天气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让学生记录和播报天气预报,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学习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之所以把它作为教学重点,是因为正确区分这两个术语是学生今后正确表述和学习的基础。

  2、难点:天气符号的识别,之所以把它定为难点,是因为学生很容易混淆一些相似的天气符号,而正确辨认这些符号是看懂天气图的基础。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

  2、问题引导教学法

  3、阅读指导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坚持“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等。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各异,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利于终身学习。

  1、课堂小组讨论法:课堂上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动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把体现自我的机会平等地送给每一个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乐。

  2、练习法:

  课堂练习是检测教学目标的“晴雨表”,通过检测能及时反馈信息,所以这种方法一直贯穿课堂始终,尤其在学习重点内容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视频导入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我们平时所说的气候又是什么呢?这两个概念一样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呢?由此来引入今天所要学的天气和气候。

  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先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知道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

  联系区别概念气候天气在此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然后完成P69活动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气”和“气候”。

  2.用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如果我们想知道明天的天气可以通过什么途经?”由此让学生知道要想知道天气看电视不是唯一的方法。

  3.再次播放天气预报让学生思考:气象专家是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的?由此来引入卫星云图(教师讲解卫星云图上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展示卫星云图(演示如何读图)

  (过渡)那么天气预报图上怎样来识别天气情况呢?由此引入本节课难点的学习――天气符号。(课件展示天气符号)天气符号的识别是本节难点,为了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我采用了对比学习的方法,把一些容易混淆的天气符号放到一起,让学生自己找不同,这样学生印象更深刻。对于一些特殊符号,让先学生先辨认,然后再解释,比如:冰雹对人有伤害,所以,用有棱角的三角表示,沙尘暴用“S”表示,是汉字“沙”的第一个字母等。之后,我选用了P70活动3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小例子,让学生发表见解,再通过学生当“小小天气预报员,这个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最后补充一些关于沙尘暴的资料,让学生认识我国大气环境的现状,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这个环节的学习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的主导。

  (过渡,展示材料:北京雾霾情况,提出问题:

  (1)北京雾霾对当地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2)分析造成北京雾霾的可能原因?

  (3)北京如何治理雾霾?根据给出的材料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巩固练习通过以上的学习,他们急切需要一块用武之地,于是我带着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

  此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练习。

  (四)拓展提升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设计意图是巩固提高。

  五、说板书设计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教后反思】本节课我从视频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的去学习知识,自己尝试做天气预报员,识记天气符号,效果很好。天气和气候的难点则通过材料和表格明确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用生活中的常用词语加以辨别,让学生充分理解他们的差异。最后通过练习题来实现课堂学习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创设情景,视频导入天气的概念及特点是本节重点之一,为了突破重点,我做了如下安排:

  请一些学生发布收听、收看并记录下来的本地区近二日天气情况(上节课已布置),并询问学生从哪里获得天气情况的资料?(可从电视、广播、报纸、气象网站等途径获得)

  然后搞一次课堂调查:平时坚持看天气预报的同学有哪些?接下来让学生议一议我精心设计好的三个小问题:

  (1)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

  (2)为什么要天天看?

  (3)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对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及天气的概念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结合课本P67归纳:

  (1)什么是天气?(提问程度一般的学生)

  (2)天气有什么特点?(提问程度中或上的学生)

  (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层层深入,突破难点(过渡)天气状况跟我们息息相关,所以每个人都十分关注天气预报,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常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天气现象。

  (课件展示天气符号)天气符号的识别是本节难点,为了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我采用了对比学习的方法,把一些容易混淆的天气符号放到一起,让学生自己找不同,这样学生印象更深刻。对于一些特殊符号,让先学生先辨认,然后在解释,比如:冰雹对人有伤害,所以,用有棱角的三角表示,沙尘暴用“S”表示,是汉字“沙”的第一个字母等。之后,我选了两个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小例子,让学生发表见解,这个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最后补充一些关于沙尘暴的资料,让学生认识我国大气环境的现状,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这个环节的学习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的主导。

  接着与学生一起回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内容播放顺序,然后引入卫星云图的学习(1)展示卫星云图(演示如何读图)。

  练习:

  (1)让学生判断青藏高原和河南的天气状况。

  (2)根据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学当天气预报播音员,预报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播报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

  (这种讲练结合的学习方法,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验目标完成情况。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基本都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四)对比学习,完善重点气候的概念特点是本节课的另一重点,我准备开门见山引入,采用阅读指导法,让学生阅读课本P67,引导学生绘出表格比较两者的概念、特点的不同。鉴于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归纳基础上,让同学们通过69页练习加以巩固,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五)情感教育,结束本课展示两副空气状况不同的照片,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引入由于大课本阅读材料“大气环境检测”的学习,目的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

  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等要点。

  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从天气对人们生活活动的影响到判读卫星云图,以及进行家乡的天气预报均反映了天气情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理念。

  2、教学目标:

  依据现有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的目标定为:

  (认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天气和气候的比较,加强判断、分析的能力。

  通过卫星云图预测未来两天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家乡天气情况的查找和预报,加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从此学会关注环境、关注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为读懂卫星云图和识记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难点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说教法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心理学角度的特点出发,本节我采用了电脑网络互动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以及游戏教学法。三种方法相辅相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判读卫星云图、识记天气符号时我主要是通过过探究讨论的方法极大的激活了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论和辩解,使学生的智力相互激励,产生智力的群体效应,形成思维高潮。

  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又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是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理论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力能力;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总之,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发展的探究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的内容分为6个环节:课堂引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比较、识别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以螺旋式上升达到复习目的。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是顺利进入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这里我运用了中国神舟五号的发射等录像及对发射日期的疑问:当时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并没有决定仅仅设在10月15日发射,而是说在14至17日之间候机发射,为什么要进行候机发射呢?从这里开始诱导学生关注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一下进入到了兴奋状态,顺利完成了课题的导入。

  2、天气与气候——辨一辨

  在生活中运用这两个术语才是要学生达成的最终目标。于是,我出示了一组生活中常用到的语句,通过对词语的选择让他们意识到了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并完成了两者区别列表,最后让学生对一系列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的天气或气候的属性进行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的理解。

  3、识别天气符号——比一比

  天气符号的对比识别中,天气符号较多且难记,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记忆,我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符号竞赛,在欢快的环境中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议一议

  因为是复习课,容量大,我设计表格让学生自主看图填注。列举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游一游

  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倡议学生关注天气、关注气候、关注空气质量,进行家乡生活区的厂矿企业进行调查:这些企业是否有排放废气超标的现象,如果有,这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并就这个问题在下一次课堂中进行一个口头演讲。进一步强化了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激发学生的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天气和气候》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开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3、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法阐述: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自学并且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解决地理问题。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在本教学过程中加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片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学法指导: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前,让学生自制天气符号卡片,来交流展示,并且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法”即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学并且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小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四、课堂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结构上:本节是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的起始节,对整章内容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基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内容上:以天气的相关知识为主,同时也将天气与气候进行概念上的比较

  教育意义上:天气以及气候都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会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以及天气符号能为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分析,能将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含义区分开来;通过读卫星云图,能简单的对卫星云图所表达的天气状况进行描述;能记忆常用的天气符号并且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了解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所含的指数,知道空气污染指数所含的具体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以及天气预报员等活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知道天气影响着人类活动,同时通过课后小组探索知道人类活动对大气有着很多负面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人类活动与大气之间会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人类活动与大气之间会相互影响。

  二、说教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大部分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跃课堂氛围且能让更多的孩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2、角色扮演情景法:天气影响不同行业的人;课后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上治理大气污染

  3、读书指导法:齐读课本关于天气与气候的概念部分内容,学生养成读书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说学法

  1、头脑风暴法:尽量多的想出获得天气预报的方式;快速记忆常用天气符号

  2、比较法: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比较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一【火眼金睛会分辨】

  1.齐读课本P67关于天气与气候的概念部分,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总结出天气与气候各自的`特点。

  2.区分以下哪些词汇是形容天气,哪些词汇是形容气候的?

  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风和日丽、常年高温、阴转多云、电闪雷鸣

  活动二【角色扮演我能行】如果我是...,我要注意...天气,因为...

  活动三【天气预报细细听】观看天气预报视频并注意其中描述天气的词语。

  活动四【天气符号记得牢】快速记忆地图册P30常用的天气符号,自制教具—手绘天气符号卡片

  活动五【我是天气预报员】请选择投影仪上部分城市进行天气预报

  课后活动【保护空气,身边做起】请阅读教材P69关于“空气质量日报的部分”并与你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探究

  【我能画出思维导图】与小组成员一起画出思维导图

  五、说板书

  以学生白班板书为主,教师只在学生出现知识错误或遗漏的地方做精简的提示。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相关文章:

天气与气候教案01-05

中国气候说课稿12-23

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05-05

地理《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04-30

天气和气候的地理教学反思04-30

天气和气候地理教学反思05-01

《天气和气候》地理教学反思05-01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03-26

天气和气候教后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