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

时间:2021-10-12 09:14:54 说明文 我要投稿

中考说明文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说明文,说明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说明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说明文

中考说明文1

  中国的版图上有56个少数民族,而每个民族的特色都是与众不同且别具特色。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维吾尔族。因为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维吾尔族目前有800多万人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苗族,位居于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前五名。

  维吾尔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例如家喻户晓的“新疆舞”,那婀娜的舞姿使人着迷,还有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等,这些都是闻名中外的。还有维吾尔族位于我们“三山夹两盆”的新疆,新疆盛产葡萄,且新疆的葡萄汁多味甜,使葡萄成为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维吾尔族的人很喜欢跳舞,所以他们的舞蹈也分好几种,最常见的就是: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而伴舞的乐器,当然也不下数十种。

  以上关于维吾尔族的介绍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可是有一样可能很少会提起,那就是维吾尔的民族医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维吾尔族的人不单只舞跳得精美绝伦,并且医术也是如此高明。

  虽然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远远不止这些,但仅仅是这些也足以让人不禁感叹:中国56个民族,果真与众不同、别具特色啊!

中考说明文2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师传统心甘情愿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句“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年建成一座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志愿人员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项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项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项的平房,既表现了偷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项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选自山西旅游网)

  1.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俯视呈,整个大院显得。

  2.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

  3.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5.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这座三晋句宅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文简明生动,有一定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

  参考答案

  1.城堡式建筑群“囍”字形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2.打比方乔家大院在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3.过渡作用,提示引出下文说明的重点。

  4.不能。第5段交待了乔家大院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5.例:商界奇才乔氏致庸抱负远大汇通天下华夏名宅乔家大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中考说明文3


  初中既是一学期紧张学习后调整身心的最佳时间,也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难得机会。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中考说明文4

  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应对策略:

  (1)说明对象: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2)给文章拟标题,要体现简明、新颖、概括的原则。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3)说明内容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往往在开头、结尾。

  (4)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不要用疑问代词;没有中心句要摘要联合,结合标点认真提炼。

  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应对策略:

  (1)下定义,要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

  (2)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大句子中。

  3、筛选——常用的疑问词如:“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

  对策是: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写句,标点十分重要,一般一句介绍一个意思。

  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

  (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注意:书写要认真准确。

  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把这种方法和要说明对象的特征结合起来。

中考说明文5

  “高铁时代”已到来

  王瑞良

  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

  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20xx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武汉一广州”动车纽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俗称“子弹头”),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⑨乘坐过高速列车的人会发现,乘坐时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在舒适度上也有特殊的设计。如法国的一种新型列车精心设计了悬浮减震设备和低噪音空间设备。各个车厢宽敞、明亮,头等舱还有一个小“沙龙”,内有电话和现代音像设备。车门颜色也各不相同,一看便知该车厢属于何等级。美国的x20xx型列车,每个座位都装有立体声耳机、计算机连线、瑞典梨木制作的餐盘和观看沿途田园风光的大型观景窗,车内还有会议室、传真机和娱乐设施等。乘这样的火车出行,真可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了。

  ⑩高速铁路的崛起,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其意义完全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的问世媲美。

  题目:

  1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是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客运专线。

  B.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旨在减少废气排放,节约石油资源。

  C.从武汉到广州,如果你坐在“和谐号”列车六号车厢,那么,你就是坐在动车车厢内。

  D.为了防止高速列车行进在弯道时造成脱轨事故,在路轨的设计上采取了尽量提高PQ值的技术措施。

  16.第⑤至⑨自然段介绍了高速铁路的特别要求,其中⑦至⑨三段各介绍了哪一个方面的要求?(3分)

  17.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高速铁路“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高铁现已修到我们家乡,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至少答出两点)(3分)

中考说明文6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河北省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说明文属必考内容。文章选自课外,分值在10分左右。邢老师就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分别进行总结、归纳,原来同学们感觉困难的说明文阅读,也没有什么神秘的。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__________次、原因__________结果、现象__________本质、特征__________用途、一般__________个别(特殊)、概括__________具体、整体__________局部、总__________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__________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考说明文7

  今年真是不平静的一年,涨声一片啊!商品涨价、房产涨价、能源涨价、连方便面也耐不住寂寞开始涨价,银行也可以对买过房子的人说也算“涨价”了!真是轰轰烈烈涨价持续进行时。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11月份的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6.9%,不仅创下了今年的最大涨幅,同时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点。从公布的情况来看,上涨幅度最大的仍然是食品类价格,通比上涨了18.2%,食品类中,猪肉价格上涨迅猛,达56.0%(很恐怖的一个数字),其次为肉禽及其制品,涨幅达38.8%。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12月3日至7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集市猪肉平均零售价每500克为13.39元。这已是猪肉价格“十一”之后连续9周上涨。

  金猪之年,猪也确实让我们见识了“牛”性,猪肉价格的涨幅用“飙升”一点不为过,这样一闹,闹的人们都不敢吃猪肉了,闹得政府就要动用储备肉了,闹得各地政策频出了,连食堂也大打出了“近期肉类涨价,食堂饭菜价格有所调整……”哎!

  我们老百姓有三怕:一怕失业;二怕生病;三怕涨价。涨价所涉及面最广,也最为我们百姓恨之。从去年起,国内物价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夏日温度日日升,令我们是措手不及。

中考说明文8

  1、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

  (1) 空间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空间性。说明文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部分。在介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是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

  (2) 时间顺序

  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有些说明文根据事物的时间性,把事物的各部分组成先后关系,这也是一种条理性。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一般都是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介绍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的说明文,一般按照生产和工作的程序,逐一说明。

  (3) 逻辑顺序

  有些说明文主要是剖析事理的,在说明时就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或者从主到次,或者从浅到深,或者从原因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

  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中考说明文9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中考阅读有关说明文的考查有两种典型题目,一类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另一类是材料连接题。有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题目,同学们在初一甚至小学的时候就接触过一些,如“之一”、“大概”、“至少”这些表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能否删去,并给出理由,这一类题目是有答题套路可循的,而另外一种中考常出的题目则更侧重考查说明文语言与上下文的衔接与呼应,这几年的出题频率较高,同时也有一定难度,下面就将这两种情况所涉及到的题目类型及答题思路做一整理,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词句,并体会。

  例:近200年间,地球上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近200年间”,具体而准确地强调了时间之短;“三分之一以上”,具体而准确地强调了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对策:(1)先定性/解释词语的意思

  (2)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 能否删除/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要求删去的词语多数是表示程度、数量范围或性质的词语,如“可能”、“一般”、“大约”等词,看似模糊的词语却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这种现象叫模糊的准确。

  例1:据说,这种炒豆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据说”一词能否删掉?

  “据说”,表揣测,是一种不太肯定的说法,说明这种“炒豆芽”有可能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当然也可能没有,删去后,就变成“一定有功效”,这样说就太绝对了,缺乏一定的科学考证。所以这样表示大概的词,反而体现了说话的严谨性。

  例2: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问:“缓解”改为“消除”好吗?

  答: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改成消除意思就变为能够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与原意不符,所以不能替换。

  对策:

  ⑴不可以。

  ⑵先定性/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⑶删掉或替换后的意思或内容。

  ⑷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改后与实际不符。

  类型3 请说出某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

  一般这样的语句和上下文联系非常紧密,从意思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又可以开启下文,或者它对于上文来讲是做宾语补出主语涉及的内容,而对于下文往往做的是主语,如果删去了下文就少了涉及的对象,所以不能删。还有可能是作为原因或者结果出现的,删掉则表意不明。当然,这些情况只是对常出现情况所进行的总结,这类题型出题比较活泛,做题时还有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20xx海淀一模:“金属疲劳”不容忽视

  ①常见的金属总是给人一种坚硬无比的感觉。其实,在各种外力的反复作用下,金属也可以产生疲劳,而且,一旦产生疲劳就会因不能得到恢复而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20xx年5月25日,华航波音747-200型客机,由台北中正机场飞往香港途中,坠毁在澎湖外海,机上225名旅客及机组人员全部罹难。科学家经过考察和分析后判定,飞机失事主要是制作飞机的金属材料产生疲劳断裂而致。金属疲劳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单就桥梁而言,仅在1938~1942年的4年时间里,世界各国因金属疲劳而损坏的便有40座。金属疲劳的现象同样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如行走中的自行车前叉折断、炒菜时铝铲折断、挖地时铁锨断裂。

  18.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单就桥梁而言”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2分)

  答:如果删去“单就桥梁而言”,就无法与前面的“普遍的现象”相呼应;同时使后面的“损坏”一词缺少了涉及的对象。

  (共2分。与“普遍的现象”相呼应1分,“缺少了涉及的对象”1分)

  对策:(1)考虑与上下文的呼应性

  (2)考虑是否是上下句的主语或宾语

  (3)考虑是否是上下句的原因或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这些都是公式,首先要熟记于心。但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如果只按照公式去套题干中的词语,是不能得分的。同学们需要做的就是结合文章内容,然后按照说明文的答题思路去分步解题。

中考说明文10

  在很久的将来,地球会成什么样子?谁都无法预料,只有地区用眼睛才能发现与探索。

  在发现中,地球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资源、动物、植物、国家、经济、军事等。资源在未来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吗?珍贵的动物、植物也会逐渐消失吗?中国的经济能派排上世界前三吗?中国的国力能超过美国吗?中国的军事会有进一步的突破吗?我看着地球的眼睛它告诉我们:资源将要用完,动物、之物也有些将会灭绝。中国有非常大的潜力,我也相信中国会超越美国。

  在探索中,地球将看见人类正在开采新的资源,国家与国家之间更加和谐,每个国家都在进步,世界也在进步,弹地球却在落后,因为人类无节制的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的臭氧层破裂,让气候变暖,也让地球不再美丽。

  地球不想看见这一幕,我更不想看见这一幕,因为上海了地球就等于伤害了自己。地球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地球的环境却成为灰暗的。如果不想让地球的环境成为灰暗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它,这样地球的环境才能和它的眼睛一样学亮。

中考说明文11

  ①路过西点屋,诱人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人们很难抵挡这样的诱惑力——吃一块奶油蛋糕吧。正在此时,你的脑袋也许会飘过一丝疑虑:公众近期关注的反式脂肪酸问题是不是真的会影响我们的身体?诱人的奶油蛋糕,还能吃吗?吃了之后,会生病吗?

  ②反式脂肪酸来源大约有两类:一类来自于天然食物,如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脂肪和奶制品中,这一类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无害。另一类则是在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如油脂的精炼脱臭处理过程中可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油脂的氢化过程中,有少量的脂肪酸会从天然顺势结构异构为反式结构,并使原本为液态的植物油变为固态或半固态的氢化植物油。

  ③植物油氢化后常温下呈固态,氧化稳定性好,口感佳,可塑性好。含氢化油的植物奶油在烘焙行业用得十分广泛,它容易打发、能很好的保持蛋糕的形状,吃起来有奶香味。烘焙点心用的起酥油多为氢化植物油。因此,在奶油蛋糕、奶油面包、曲奇、炸薯条、薄脆并、油酥饼、麻花、沙拉酱,尤其是奶油蛋糕、奶油夹心饼干、泡芙中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香香滑滑的奶茶、咖啡伴侣、冰淇凌、人造奶油巧克力中也不例外。

  ④一般来说,厂家不会直接在食品标签中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而是羞羞答答地进行遮掩。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是需要多加辨别。如果在食品标签中看到含有氢化油、植物奶油、植物末、奶精、人造奶油等,就要小心里面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特别是所谓的“奶精”,其实一点牛奶都不含,是氢化植物油和糊精香精、乳化剂等成分的混合物,其中脂肪含量达20%——75%。植物末的本质也是奶精。在咖啡伴侣、奶茶中奶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些巧克力配方中所标注的代可可脂、类可可脂,本质上也是一种人造的氢化植物油,也含有反式脂肪酸。

  ⑤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之一,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比动物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还要糟糕。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还会减少可预防心脏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反式脂肪酸还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周度,易导致血栓形成。美国研究人员认为大量摄取方式脂肪酸会加快认知功能衰退,引发老年痴呆。我国一项涉及20个城市的调查也表明,如果以每天摄入0.5克反式脂肪酸为基础,每天增加0.1克反式脂肪酸,心血管的发病率会增加1倍。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哮喘、II型糖尿病、过敏等病症。反式脂肪酸对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有不良影响。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3.这篇选文主要介绍了反式脂肪酸的、性质及使用、辨别方法、等知识。(2分)

  14.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说明方法?(2分)

  15.下面句子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一般来说,厂家不会直接在食品标签中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而是羞羞答答地进行遮掩。

  16.反式脂肪酸的问题,让我们不禁想到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避免问题食品对我们的危害,你打算怎么办?(2分)

  13、种类危害14、分类别举例子

  15、不能删去。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厂家是不会在标签中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当然也可能有例外。如果去掉,说得太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拒绝有安全问题的食品。希望有关部门注重食品安检。

中考说明文12

  一、阅读能力要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

  3、分析、识别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

  4、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5、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

  6、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7、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语句。

  二、重点、难点

  1、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

  2、重点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逻辑顺序的判别。

  三、复习过程:

  (一)我们学了什么?

  1、学生分组讨论,八年级上册说明文课文。分成八个组讨论八篇课文,讨论的内容有: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结构方式。(5分钟)

  2、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的结果:

  3、归纳说明文的常见的知识点:

  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A、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B、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C、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D、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等。

  E、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二)、看别人是怎么考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下列试卷分别考查了哪些知识,我们阅读说明文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1、河北省课改区《二维条形码》阅读题(19页)

  2、黑龙江《漫谈地震》阅读题(28页)

  3、江西省《城市给了我们什么》(30页)

  4、陕西省《生命与气候》阅读题(44页)

  归纳说明文的考试规律:

  (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科技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能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准确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科技说明文阅读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考查的角度是语言信息和图表信息的捕捉能力,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明确考查对象和要求,便于我们复习备考。

  (三)、我想怎么考别人

  学生继续分组讨论:

  针对上述阅读文段,自己换角度进行命题。

  学生展示自己所命题目,同学互相讨论解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说明文部分)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单元知识一览表

  课文题目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结构方式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一般到特殊;

  整体到局部;

  由简到繁;

  由主到次;

  由概括到具体列数字;

  举例子;

  摹状貌;

  作比较层递式

  桥之美桥之美,美在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概括到具体举例子;

  列数字;

  摹状貌总分总式

  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由概括到具体;

  由主到次;

  由整体到局部;

  由大到小。举例子;作比较;

  打比方;引用;

  分类别总分总式

  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承接式

  说“屏”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的作用,功能和美感相结合概括到具体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总分总

  大自然的语言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主到次。举例子;下定义。作引用层进式

  奇妙的克隆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的生物技术,它对于生物本身和人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可以造福人类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层进式

  恐龙无处不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的发现可以对其他的领域产生影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逻辑顺序)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层进式

  被压扁的沙子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会形成,所以被压扁的沙子可以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逻辑顺序:

  由现象到本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层进式

  生物入侵者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环境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引出主题→摆出现象→探究原因→揭示态度→采取措施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层进式

  你一定会听见的生活中的声音丰富多彩,我们应该学会聆听,走入声音的世界,丰富生活,感受世界。摆出现象→揭示关系→注意聆听举例子;作比较层进式

中考说明文13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

  1.①海啸浪的波长很长②周期较长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

  2.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3.不能。“大多”指主要,更多的时候,用上这个词,准确科学地说明海底地震并不是海啸产生的主要原因,而非唯一原因。

中考说明文14

  一、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摹状貌、作诠释、下定义)

  格式:本句/段运用了xx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地说明了xx(说明对象)的xx特点,使读者……

  二、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问: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本文使用了xx的说明顺序对xx(说明对象)加以说明,使文章更具条理性。

  三、语言特点(准确、形象生动、简明平实)

  格式:本文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xx特点,如xx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征。

  四、语言品析

  例1:A.xx词有何作用B.xx词能否去掉,为何?C.xx词能否换成另一个

  格式:不可以,xx词原来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它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若删去/改变,原句就会变成什么意思,显得太绝对(或是与原句意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例2:"××"词好在哪里?

  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或是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五、某句在文中的作用

  格式:结构上: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引出说明对象,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肯定强调、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增强说服力。

中考说明文15

  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金黄的秋天也就来了。地上满是落叶,层层叠叠,就像一张错落有致的地毯,富有粗糙的美感。

  这种树叶又厚又大,给人以敦实饱满的感受。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树——梧桐。

  梧桐树又高又大,树干和数值苍劲有力,好像一个威武的战士屹立在路边,一动不动。树枝弯弯曲曲,如一个巨大的手臂在向你打招呼。每当微风吹过,梧桐树的树叶便会伴着节奏沙沙作响,唱起一支风的歌。

  夏天,伴着阵阵蝉鸣悄然而至,一切都充满了活力。此时,也正是梧桐最茂盛的季节。路上骄阳似火,而路两边的梧桐撑起了一把把遮阳伞,为人们搭起了一座巨大的天然绿色屏障,给他们送去了一份清凉。每当人们被烈日折磨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梧桐的树荫。在它们的怀抱中,空气不再那么燥热,而是变得凉飕飕的,凉爽的风呼呼地刮着,一切都变得温和了。微风吹过,梧桐树叶的沙沙声掺和阵阵的蝉鸣,便成了一章夏日的华尔兹,虽然节奏不鲜明,却也十分悦耳,有夏天的气息。

  在每一次的大雨过后,梧桐并没有变得脆弱,反而被雨水冲刷得更加干净;在每一回的狂风之后,梧桐并没有被折断,因为在大风来临时,梧桐没有硬着头皮和他对抗,反而一再的弯曲。梧桐深知: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它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让自己为人们奉献一片绿荫。

  这就是奉献:宁愿顶着炎炎烈日,也要把清凉留给人们。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崇敬的品质啊!

  呼,一阵风吹过来了,轻轻地、凉凉的,带走了烈日,也带走了蝉鸣。梧桐树也被染成了金黄色,跳着舞,装着圈儿,笑着、闹着、躺着、仰着落到了地上。那是谁?是秋姑娘拿着她神奇的画笔向我们跑来了。

  金黄的梧桐叶落满地,踩在上面“咯吱——咯吱”,脆脆的,但我不能这么做,踩碎了它们就不能再把养分还给树妈妈了。它们想让树妈妈汲取它们的营养,来年长出更多的树叶为人们提供绿荫。这就是落叶归根,这就是奉献。

  其实在我们身边,充当着梧桐这一角色的人很多。马路中间,我们时常看到交警一丝不苟的指挥交通;小区里,不时地看到环卫工人辛勤工作的身影;救火现场,总少不了消防队员英勇救人的情景······奉献是美德,更是一种无私的精神。奉献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奉献而永恒。

  又是一个初秋凉爽的傍晚,漫步林荫道,空气中蕴藏着秋的味道。我又遇见了你——梧桐,我最喜欢的树。

【中考说明文】相关文章:

1.莲花说明文

2.银杏说明文

3.蝙蝠说明文

4.小狗说明文

5.企鹅说明文

6.榴莲说明文

7.太阳说明文

8.草莓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