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20 08:56:1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研讨会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1

  3月14、15日,应学校要求,我赴省城参加了陕西省初中语文中考研讨会.短短的两天时间,分别听取了几位老师的讲座:《20xx年中考试题简析<特点—效果—建议>》、《20xx年陕西省中考阅读复习备考交流<以本为本,以生为本>》、《遵循规律坚持稳定 突破难点——几个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诗歌练习讲析》.几位老师的指导使我进一步把握了今年中考语文命题的方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复习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我树立了一种幸福语文课堂,魅力语文课堂的理念,也引发了自己对语文教学及中考复习的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了中考命题思想及原则

  中考命题思想:中考重视双基,继续加强对语文学科基础工具性内容的考查;继续拓宽考查范围,加大试题的覆盖面;试题具有选择性,体现人文关怀,兼顾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坚持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着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注重考查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筛选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发挥考试评价的杠杆作用,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地加以纠正;进一步提高命题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调整控制好难度,保证考查的效度和信度.

  中考语文命题依旧坚持语文指导性、基础性、公正性、教育性、鲜明性、人文性、科学性及简约性的原则.

  二、进一步明确了试题结构与内容

  中考试卷的题数:

  全卷共23小题,满分为120分.

  ①积累和运用部分共6小题,计17分.

  ②综合性学习部分共1小题,3-4个子问题,计7分.

  ③阅读部分共四大题,15小题,计46分.

  ④作文部分共1小题,计50分

  整卷难度保持在0.65左右.

  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和难题四种难度试题的分值比约为4:3:2:1

  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自己的复习策略

  记得在听取宝鸡市教研室曹公奇老师的关于《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简析》讲座时,老师说20xx年中考完毕自后,很多老师对中考试题尤其是涉及的阅读内容提出了质疑,认为阅读所选篇目地域性太强,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不同地域的学生似乎不公平.初听完曹老师的话自己也认为其他老师的质疑很有道理,但曹老师的释疑却使我如醍醐灌顶,曹老师说,且不说中考命题原则的公平性,就拿考题来说,比如20xx年的阅读《游司马祠》和的《核桃压枝低》,不是说生活在韩城或是商洛的考生就占了什么优势,如果考点把握了,不会因为命题的地域特色而影响答题,中考考的是对考点的应对能力.一语惊醒梦中人,也改变了自己之前一些认识的不足,结合自己复课以来的得与失,再梳理自己的复习思路,调整完善自己的复习策略:

  1、夯实基础.把试题考查的依据回归教材,让学生用已知知识技巧去把握新题目.要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体系,比如说明文就要知道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风格等.注意平时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扎实基础,巩固知识.

  2、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明确中考对基础、默写、阅读、写作的具体要求,比如书写的要求,让学生从根本上注意起书写、注意起答题思路、注意起知识积累的方向.

  3、依据课标、把握课标、明确方向.及时了解、重视可能增加的内容,注意阅读中文体意识的树立,注意答题规范、用词准确.

  4、注意引导.注意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找到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课本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注意应用文体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临场心理适应能力.

  5、借鉴方法.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可以借鉴语文知识体系建立、语文知识对接课本、经典吟诵等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总之,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感到压力与喜悦并存,压力大在于我们复习任务的艰巨,学生要掌握的内容的庞杂;喜悦是因为我明白,只要自己明确方向,加紧行动,扎扎实实把语文教学工作搞好,让学生夯实基础,逐步提高,我们共同的目的就达到了.最后我以哈佛大学对幸福的定义“每天感觉有学习、成长的收获就是幸福”来作结以勉励自己,为明年的中考再接再厉.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2

  12月3—4日,z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z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z老师现任杭州市z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z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习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z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3

  20xx年11月11日在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去兰陵参加了临沂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观摩教学活动及互动研讨活动两种形式。会上由全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素质,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感触很多,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法治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次观摩活动涵盖两个年龄阶段,有四年级的《父母默默的爱》和六年级的《我们受特殊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两节法律知识课。对于难懂的法律知识,两位老师讲起来却清晰明了。比如第一课《我们受特殊保护》,张老师能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和守法观念,帮助学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课伊始,张老师通过课前交流让学生说说未成年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引入“我们受特殊保护”。正是因为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他们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怎样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呢?引入新课《专门法律来保护》。这节课张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专门法律有哪些。让生从课本中找找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师讲解出发点和立足点。活动二:专门法律我了解。张老师先借助教材中“知识窗”,让生明确相关法律的内容、特点和价值。学生明确后,教师在借助闯关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最后,教师发放法律条文资料,生配乐读法律条文,巩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课后践行环节,让生继续了解《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能力上也有不同,应该注意。

  三、让学生自由的发言,在讨论的时候不去限制学生。

  张老师在执教《公民的基本权利》这课中,让学生自己去摸索,鼓励学生以聊天形式来上课,让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成立一个个学习的小组,让学生在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后课堂上小组之间进行抢答,让其配合完成,不做太多的干预。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我的教学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足。

  2、课堂中我讲的太多,学生交流的时间略短,总感觉孩子不会、不懂,没有真正放手给孩子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高,需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渐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4

  20xx年3月24日至25日,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我参加了在z三小举办的z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观摩会。本次会议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个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内角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采用“同课异构”方式进行研讨;做课的10位教师都是来自我省各地市近年来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或在华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奖的青年骨干教师执教;使我们足不出市即可领略到我省课改前沿的最新成果,也让我们尽情饱尝了最丰盛的教学大餐。两天的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名师们的精彩课堂和徐老师深刻的大会总结一直冲击着我的思想和灵魂,灵动的课堂、深刻的报告,让我真切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境界正可谓:一点一滴塑造完美,一言一行彰显魅力。

  一、“灵活”让数学更有“趣”

  1、生动的语言

  回忆十节课,老师们丰富的语言,或灵动、或张扬、或幽默、或娓娓动听、或严谨凝练,总之在课堂中这样的语言俯拾皆是:

  如:四节《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师都充分利用金箍棒之神奇,加之教师生动的语言——“变-变-变”,从而引入毫米和分米,泰安的张艳老师整节课语言娓娓道来,好似鞠萍姐姐讲故事,让数学课堂情趣相容,学生兴趣盎然,顺应孩子之天性;另外几位教师语言也都十分严密,当他们引领学生观察屏幕中的刻度尺时说到“这是一把放大的尺子”从而避免了学生的认知误差。

  烟台z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出3的倍数的特征后,巧妙的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和牛顿的图像,教师适时幽默的说到:“苹果好看吗,想吃吗?可惜他只能看不能吃,牛顿看到了苹果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关于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有什么疑问?”教师巧妙地利用牛顿和苹果向学生渗透了“学贵有疑”的思想,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而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算理中来,教师的语言极富艺术。

  济南的z老师巧妙的课前谈话让人耳目一新,意犹未尽,通过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米老师通过模仿小沈阳“一样一样的”语言特色,一下子抓住了“特征”。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也极具特色,比如“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等。

  听完枣庄张彤彤老师课,我身边的老师谈论到“怎么像个卖野药的”,听似在评论教师语言滔滔不绝,其实老师的那份激情与投入,不正是在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吗?学生更是一直在老师的煽情与鼓舞中前行啊。

  2、灵动的课堂

  课堂因为有了灵动,所以给我们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因为有了灵动,所以学生学习得如此轻松;课堂因为有了灵动,所以才显得如此美丽。

  记得在米老师的课堂中,当他提到“关于3的倍数的特征,你一点儿疑问也没有了?”其中有个孩子说到“如果一个多位数特别大,加起来的和是111,那该怎么办?”,米老师虽然未能敏锐地抓住这一生成性的资源,我想学生能有这样灵动的思考不就源于教师善于追问的点金之术,才让学生的智慧在轻轻一点间迸发的吗?

  还有在《分米毫米的认识》的课堂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心里的尺子”,通过丰富的活动、想象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长度单位观念。比如青岛王老师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了1毫米后,提出“你想对1毫米说点什么?”很多学生说得好“1毫米,我想对你说,你太小了……”,在1分米的认知中教师让学生找身体上的1分米等等,总之孩子的体验是深刻的,语言是真实的,课堂是灵动的!

  二、“思想”让数学更有“味”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想的教育是索然无味的,没有思想的教学是不深刻的。随着《课程标准》中由“双基”到“四基”的扩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越来越受到推崇,更重要的是越发凸显了数学学科的性质,如何把数学思想方法落到实处?十节课给了我们清晰的引领与示范。

  1、“去情引思”——把思维引向深入

  思维含量的高低是判断数学味浓与淡的标准,如何由创设情境到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才是教学的目标所在。三个课题十节课堂他们或复习引入巧妙铺设、或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或创设情境去情引思,总之都是在关注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停留在情境的创设中。

  《毫米、分米的认识》四位老师都是通过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这一情景引入,然后教师抛开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经历“毫米分米产生的必要性——通过多层面,量、捏、摸感受体验1毫米,1分米的的大小——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拓展长度单位”的学习历程,重在启迪学生思维。

  2、“追根求源”——剖析数学内在的美

  《3的倍数的特征》一节课四位老师虽然风格各异,但都让学生经历了“为什么”的心历路程,算理算法的渗透融入了课堂,可以说不同的设计,同样的精彩。

  z臧老师通过2,5倍数算理铺设,巧妙引入3的倍数特征的探究,顺理成章的采用“摆小棒”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整个过程水到渠成、浑然一体,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烟台的陈老师则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引入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济南的米老师在学生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后也再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为什么要把各个数位相加呢?”,几位教师的处理方法不同,但都在“追根求源”,向学生剖析数学内在的美。

  3、“渗透思想”——彰显数学之魅力

  大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3的倍数的特征》几位教师通过摆小棒不仅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且更重要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其中米老师还在课堂中还渗透了反证法这一常用的数学方法。

  《三角形的内角和》两位老师则向学生渗透了“猜想——验证”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方法,“转化”的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东营的z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大问题大空间,课伊始教师便抛出问题“到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呢,请你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想办法验证。”,教师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给了学生,学生尽情的想办法、找策略,他们或量、或剪、或折,方法各异但殊路同归,教师适时提升,“你们方法虽然不同,但有个共同的特点?”从而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徜徉在智慧课堂里,感受著名师的智慧,启迪着我的思绪……精彩的课堂,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在我的心里,让我慢慢品味,永久珍藏。心中有个信念升起——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趣,让自己的课堂更有味!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5

  阳春三月,我和卞崇振、音红梅、汤静雅等老师一行7人有幸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千课万人”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心灵沟通与策略艺术”工作研讨会。研讨会时间为3月24~3月26日,虽然周末没有休息,但是我感到非常充实,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们认真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以及全国优秀班主任的10场精彩讲座,收获颇多。现将各场讲座所获整理如下:

  第一场: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一小教师全艺的《师生关系,后进生教育》。全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教学事例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艺术:“真心、爱心、耐心、匠心”;批评学生的学问:“缓一缓、避一避、绕一绕、冷一冷”,即:批评学生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批评学生要保护其自尊心;尽可能从侧面间接批评学生;对不听话的学生,外表上故意冷淡。针对不同的学生写不同的评语,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多给予学生鼓励,放手让学生发挥和创造,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第二场:上海晋元中学德育主任丁如许的《打造魅力班会课》。丁老师告诉我们,每一次班会课都是一次教育的机会,是班主任与每一个学生交流沟通的绝好机会。好的`班会要具备“五实”标准:切实的课,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有效率的课;扎实的课,有生成的课;平实的课,常态下的课;真实的课,需完善的课。要打造魅力班会课,一要精心选题型,二要巧借八方力,三要增强开放性,五要全班齐动员,六要研究课结构,七要认真写教案,八要创造新形势。

  第三场: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桂贤娣的《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从头至尾,桂老师走在会场中间,用极为平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一个个自己教学中发生的小故事,其哲理之多,启示之广,不得不令人惊叹!每周桂老师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会场时而安静,时而沸腾,大家都被桂老师的精彩演讲所吸引和感动。

  第四场:北师大教育学院教授、硕士导师钱志亮的《班主任如何指导学生家长》。钱老师不愧是一名教育专家,他用精炼而精彩的语言告诉我们许多养儿、育儿的知识,主要内容有:一、澄清教育观念。二、引导家长定位父母角色。三、辅导家长反思教育方式。四、指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五、帮助家长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六、引领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七、可怜和理解现在的孩子。

  第五场: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的《要育一流学生,莫育一流“考生”》。赵老师谈吐幽默风趣,他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告诫各位老师:老师莫做偷梦贼,学生莫被贼偷梦。让我们对待学生不要只看分数,更应关注学生的品行。

  第六场:上海尚文中学班主任黄静华的《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黄老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一个初二的女生,因父母离异,母亲工作繁忙,对其要求过高,导致孩子自暴自弃,学习很差,性格叛逆。黄老师多次劝导无效,后通过家访和细致观察,发现孩子善于写作,于是让她当班级的语文课代表,争取各种机会给孩子参加作文比赛。孩子从开始的疑惑自卑逐渐变得自信起来,最终在语文成绩提高的基础上,其他各科成绩也迎头赶上,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和重点大学。黄老师用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学生,她把这样两句话作为自己刻骨铭心的座右铭:“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孩子”。

  第七场: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的《做一个有阳光味道的老师》。高老师告诉我们心态决定一切,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阳光的味道”,它来自于教师的责任心与爱心。高老师认为班主任要有本领将德育的大道理融入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中,一个老师最起码肚子里要有300个教育故事,要善于利用“小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大道理”。

  第八场: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特级教师马兰霞的《研究教育案例,提升实践智慧》。听了马老师的讲解,我们明白了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的教育事件,它分为三个层次:描述型案例、反思型案例、研究型案例。

  第九场:太原市杏花岭六中教研室主任王文英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开场,我们就被王老师动听的歌声迷住了。王老师着装时髦,给人感觉更像是一个明星。整场讲座,我们聆听着王老师充满激情的演讲,观看着王老师呈现的一个个精美的PPT画面欣赏着完美的配乐,不知不觉度过了两个多小时,更被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她的故事让我明白:“经历过风雨的彩虹才最美丽。”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充满自信、阳光和智慧,用人格的魅力影响每一个孩子。

  第十场:浙江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曹立人的《班主任怎样把握学生心理,让学生学习得更好》。曹老师用许多实验、图表和具体的数字,直观地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学生在什么时候是最佳学习时期,怎样学习更有效率等知识。

  余下的两场讲座在26日下午,为了不误了赶往萧山乘坐回合肥的火车,我们只好放弃,有点遗憾。但回顾这两天半时间的学习,我感觉收获很多,不仅感动于各位优秀老师的精彩演讲,也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许多不足,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能提高自己更好地为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6

  3月10日,我在xx民族中学参加了20xx年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我感觉受益匪浅。以为它对后期的课堂教学有较好地指导作用,怎样上好复习课,如何选题才有针对性,如何复习更有成效都给了我明确地指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中考语文总复习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高的重任,总复习效果如何至关重要。在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多、内容广、要求高的情况下,怎样带领学生进行中考语文总复习,3月10日在大xx族中学召开的学业水平研讨会为我提供了这一平台。研讨会分上午、下午两场。

  上午是昆明八中的xx老师给我们讲了作文备考中的“有为”和“无为”,对于怎样的“有为”和“无为”作了具体阐述。方xx老师给我们讲了作文复习的时间应该如何安排,作文评讲应如何进行,而且还对学生作文的提高指导了具体的方法,比如归类写作、积累素材、课前三分钟小活动等,点评作文采用三点式,既一个同学阅读自己的文章,两个学生来点评,点评内容有亮点、不足和提升三个方面。其次,方睿老师重点强调了考场作文的两个意识:作者意识和读者意识,说这是考场作文得分的关键,一定要注意。总而言之,方老师的讲座细致全面,给我们所有九年级老师在作文备考复习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下午,我们听的是xx长城中学xx华老师关于“现代文阅读复习的建议”的讲座,整个讲座晏老师又是围绕各个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古诗、文言文)逐一进行讲解分析。首先,她告诉我们要学会在同一类型中去归纳,找出每一种文体的必考点、高频考点和冷僻考点,从而有的放矢的带领学生一种文体一种文体的去分析,去把握,去巩固。其次,在大量的训练中让学生自己会找规律,去用一定的格式完成答题。最后,她还在基础知识部分做了一些简要说明,如何复习字词、拼音等,都给了一定的指导。

  本来我对几年级的教学有一定的担忧,就怕自己抓不好重点,遗漏了某些重要考点,但通过这次研讨会,听了两个老师的讲座以后,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觉得此次研讨会之行让我获益匪浅。我决定以此为契机,在汲取研讨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讲座内容好好做我的复习计划,使之更加行之有效,从而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总之,这次研讨会让迷途中的我豁然开朗!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7

  我积极参加了县英语教师培训活动,坚持每次必到,每到必认真学习。对于本次培训从领导到教研员都很重视,制定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外面冰天雪地,室内教师的学习热情似火。

  可以说这次的培训的知识很有侧重性,对教学很有帮助。学习内容侧重点很强,给我们培训的老师能够毫无保留的把她们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好的解决方法及教学方法告诉我们。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走了捷径。通过名师的示范讲解使我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例如:

  在教学中怎样运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应该注意什么,还学习了课堂用语。当然也发现了自己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

  歌曲运用的不恰当,讲解课文拓展不到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不到位;游戏设计的不合理......

  最让我羡慕的是老师在教学中口语的运用,她很热情,她能在课堂上恰当的运用口语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歌中学会英语。同时也指导我们模仿、学习。同时她也要求我们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歌曲。《英语课程标准》对歌曲教学的要求是:

  通过唱英语歌曲,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审美情趣。我们要充分并正确的利用好歌曲这一辅助手段,为英语课堂教学服务。教学中在什么情境下运用英语歌,运用什么样的英语歌,这都是有讲究的。

  的确,英语歌曲的学习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前唱歌已成了英语课堂的必备环节。唱歌是小孩子的爱好。唱歌不仅使老师有了激情、学生有了积极性,歌唱得好的学生口语也很棒。口语差的学生,唱英语歌也是提高口语的有效途径。每节课上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让学生欣赏、唱英语歌曲或用录音机播放英语歌,能使学生从下课活动中迅速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能让学生尽快从心理上作好上课的准备。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歌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韵优美和谐、节奏轻快鲜明的英语歌曲,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节学习情绪,促进对所学内容的内化和吸收,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我认为以英语歌曲来进行英语教学,是一种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

  1.在教学过程中,唱几首英语歌曲,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做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促使他们在轻松自如的情况下,主动地接受教育。

  2.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出现困倦时,多是因为其大脑已经进入了疲劳状态,出现了思维低谷。这时老师如果能够放一些旋律轻快的歌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之余消除学习的疲劳,使身心得到放松,使已经不大集中的注意力再度收拢,将学生唤回到课堂活动之中,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8

  9月18日至20日,广西第三届小学习作和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桂林市体育馆举行,有来自全区多所学校的教师,教研员,以及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和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做专题讲座、上观摩课。我很高兴地参加了19日上午的活动,让我走进名师课堂,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学到了很多教学技巧,感触特别深刻。

  浙江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金剑辉的作文指导课给我的印象颇深,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听的特别仔细。

  首先金剑辉老师用魔术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的谜底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猜测,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再请几位学生来“揭秘”,并让讲台上的学生按照宣纸上的字词进行表演(哭泣、大笑、目瞪口呆),特别让学生重视自己的心理活动,并把自己和同学们的心理和神态描绘一下。然后请所有的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揭秘,由点到面,很好地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亲身实验。他开放式的教学及较典雅简洁的语言表述,给我带来许多启迪,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更让我感觉到快乐学习的真谛,他的作文课也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把在课堂中感受最深、最有趣的片段写得具体、生动,并让他们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听他的课,既是一次提升,也是一种享受。

  金剑辉老师的“秘密”用一个科学小实验就贯穿了整节作文课,以示秘、揭秘和试秘为教学主线,以活动实践和自主观察体验为主要形式,强调作文的亲历和感受,凸现课程资源整合与作文教学的和谐统一,重视教学方式和学生习作方式的创新,加上他风趣轻松的课堂语言,大气又不乏精到的教学引领,在揭开这个小实验秘密的同时,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尽情表达的习作之门,也为我们揭开了作文教学的诸多秘密。

  随后金剑辉老师的作文点评课也颇具特色,他的课堂自由开放,让学生以各种文体来写作,如诗歌、记叙文等。让同桌互相评改作文,并找出其中精彩的部分,他特别强调要找出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去欣赏他人,也让被表扬的同学充分体会到自己作文的优秀,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最好的还是最后再拟题目,因为这节课充分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以及从何种角度去写作,最后才让学生想作文题目就会更加生动、深刻。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9

  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新教材也即将投入使用。新课标、新教材将对高中教学产生巨大影响。同时高考也必然为全面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相关要求而发生重大变革。

  一、新课标带来的新变化

  1.新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文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2.提出新的课程结构——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

  以18个学习任务群为课程内容,并将其序列化为课程结构,是本次课标修订的重大变化。“学习任务群”所以称作“任务群”是因为把语文课的实施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在真实情境下,在学生多样综合的语文活动驱动下,选择教学资源,安排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地读书、思考、写作、交流,任务完成了,内在的能力和品质也发生了变化。任务群不是过去的单篇教学的教学任务的汇总。而是课程意义上的宏观任务。学习任务强调真实情境,强调学生兴趣,强调学生真实自然的好奇心和他的探索动机。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二、新高考的新变化

  1.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

  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6000-7000字,现在已经到8000-10000字。去年比前年,今年比去年,每年卷面的字数都会略增,基本上是3%-8%的幅度。阅读量大,文字量很大。

  2.更加注重考查信息筛选处理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有太多信息需要去辨认。这些年高考语文在强化检索能力的考查,这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3.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4.古代诗文考查内容的变化(重点是文言文的断句、文化常识的考查)

  5.随文设点、关注语境的考查

  今年高考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题型和赋分和往常差不多,但它出现新变化——随文设点。随文设点,考语境中的对错,训练语感。不是单句考成语、病句,而是随文设点,要求从文章自然段中来看成语、病句是否存在、逻辑有没有问题,这个难度增加了。

  三、我们面临的现状——两届变化,“三新一旧”

  20xx、20xx级高中学生处于新高考、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旧教材过渡期,面临课程、教学、考试如何衔接问题。

  四、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1、调整理念,与时俱进

  当前的高考改革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也正在对我们以往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重新洗牌。面对新的高考模式,新的课程标准,怎样利用现有教材去完成新课标提出的18个任务群,怎样由以往的单篇教学转变为主题单元教学?如何落实整本书阅读、当代文化参与等教学任务?我们怎样上传统文化这门课?很多问题都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落实。

  2、全组同心,其利断金

  新的课程标准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同时也更好地显示出集体备课的优势及其重要性。对于一个任务群的完成,单靠一个老师单打独斗,是完成不好的,甚至是完成不了的,它需要老师们群策群力,提前备课,分工协作,明确个人任务及时间节点。然后再次集体讨论,进行融会整合。

  3、做引路人,师生共进

  老师不仅要研究课标,研究考纲,还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及时了解新高考,了解“3+3”模式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让学生认清形势,给他们一种紧迫感。

  五、对高一、高二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书册总量不变,必修5本、选修2本。高一完成必修一到必修四的教学;高二完成必修五及《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两本选修课的教学。

  2.教学过程中不拆模块,按照“修订课标”的“任务群”要求及名著阅读与背诵的相关要求灵活组元。基于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真问题出发,围绕若干有关联点的文本(一篇文章或一组篇目),整合课内外资源,以模块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3.进一步推进读写结合。

  4.进一步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度、广度、效度。

  5、落实好整本书的阅读。

  6.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学活动。如经典诵读、成语大赛、汉字听写大赛、辩论赛、诗词大会、读书节等。

  六、对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1.注重信息筛选处理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

  备考高三,需要对检索阅读进行训练。考查检索能力通常看你在阅读过程中能不能排除概念干扰,能不能提取新的信息。尤其在实用文阅读中,基本都含有概念干扰这一特点。

  2.注重文言文的真阅读

  文言文要培养学生的真阅读能力。高考文言文的考试很注重考情境下的运用,考的其实就是语感。断句和翻译最能够考查文言文阅读水平,平时需要多练习,这是文言文占分最重,也是最难的部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未来也将会持续下去,这方面需要依靠学生平时积累。这些题目正好是拉分项。

  3.注重题型的情境性和综合性

  今年高考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随文设点,难度增加了。实际上也给一线教学提出新的思路:注重情境化。考的是语境中的对错,是需要语感来判断的。如今高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综合性的考查。以往同一试卷中几个板块彼此分散隔离,甚至同一个试题中几个小题也缺少联系,以后不妨改为从一个(组)材料中同时引发五六个题,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在同一个境中去解决词语、名句填写、文学常识、内容理解辨析等问题。

  4.关注阅读材料的范围拓展

  高考注重选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反映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的建设成就;拓展试题材料的领域和范围,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现实生活等多个领域中选取阅读材料,考试几乎没有鸡汤文。这就需要我们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多鼓励广泛读书,多关注社会。

  七、对学校的几点建议

  1.希望学校加大对语文的关注度。

  希望学校重视语文的阅读课,特别是整本书的阅读,“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任务群,在众多的任务群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开始落实。建议学校能够增设图书馆的图书书目,从数量上满足一定量的学生同时阅读一本书。

  2.给老师们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

  旧的教学思想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发展要求,就我们的现状而言,我们需要更多的外出学习机会,去补充新鲜血液,接受新的理念,这样我们会更快地与新形势接轨,少走许多弯路,望领导斟酌。

  既然山雨欲来,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附相关案例如下)

  相关案例一:毛泽东诗词专题

  第一步:学习《沁园春·长沙》,进行诵读,把握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第二步:回顾梳理毛泽东诗词,围绕一个主题,借鉴前人研究,进行初步研习鉴赏。

  第三步:追根溯源,比较阅读,把毛泽东诗词与豪放派诗歌相勾连,在更大的视野中进行文化探究。

  第四步:创作探究,开展“毛泽东诗词”软硬笔书法比赛,或进行“毛泽东诗词专题”自创诗歌比赛。

  相关案例二:《烛之武退秦师》阅读专题

  第一步:了解史书体例,掌握基本的文体知识。学习《烛

  之武退秦师》,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基本的实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以及文言句式。串讲课文,师生互动。

  第二步:研读文本,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研读,把握精彩的辞令艺术,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文本的艺术风格。

  第三步:拓展阅读——链接材料:《曹刿论战》《城濮之战》《崤之战》》《重耳之亡》《东周列国志》(烛之武退秦师相应章节)、有能力的自读《左传》

  第四步:写作探究——阅读有关材料,就《左传》的人物塑造、叙事风格、结构艺术、语言特色等某一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要求:可参阅他人的研究成果,力争体现个人解读,不少于500字。

  示例:①《左传》的人物性格特征探析;《左传》的人物形象塑造探究;《左传》的XXX形象探微

  ②《左传》的叙事特色;《左传》的生死观及其叙事表现;《左传》以战争为中心文本的叙事特点;《左传》战争篇章的叙事艺术研究

  ③《左传》叙事文本的艺术结构;试论《左传》战争篇章的结构艺术

  ④《左传》的语言艺术;《左传》辞令艺术研究;《左传》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左传》谏诤辞令的语言艺术;《左传》的委婉语探析;《左传》语言的文学性探究。

  “整本书阅读与探讨”学习任务群

  【教学建议】

  1.指定阅读的作品可从教材课文节选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师生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

  2.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

  3.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4.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整本书阅读与探讨

  【学习材料】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学术著作。根据学情选择阅读有关作品。

  【评价建议】1.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学生能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2.能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3.能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从书籍确定、版本选择、导读激趣、方法指导、阅读分享、深度交流、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整本书阅读:阅读起始课,过程推进课,阶段总结课,成果展示课等课型

  ◆成果展示课:读书沙龙展示,课堂辩论展示,摘抄内容展示,读书随笔展示,读书评比展示,读书检测展示等

  相关案例三:别样风流史湘云

  【教学目标】1.梳理史湘云与众不同的人物特点,从而锻炼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探讨史湘云身上的“别样风流”的价值,挖掘作者在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精神审美寄托和社会批判意义。别样风流史湘云

  【课前任务】基于你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史湘云这一人物的理解和把握,请你来为史湘云续写一个结局。(读写结合:《红楼梦》、名家点评)

  【分享续写】小组讨论哪篇续写写的好?好在哪里?最符合史湘云这一人物的什么特质?请结合八十回中有关史湘云的情节内容及人物形象特征,谈谈你的认识。(立足语言,品鉴形象)

  【读后思考】作者为何要塑造这样一种“别样风流”?史湘云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价值?(读写结合、培养认识,生命共鸣)与生命共鸣

  “看,你还能活成那样!或许,我们都应该活成那样!”——王楚齐?

  经典文本经典形象最大的价值,不仅在于能让我们“见天地,见众生”,更在于“见自我”。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10

  20xx年11月20—21日,我在线上参加了第六届“STEM+创新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两天的学习里,认真听取了华南师范大学柯清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白明教授和董艳教授等专家的报告,加深了对STEM教育理念的认识,对于STEM理念下课程的开发和创新实践成果的提炼等有了一定的学习效果。

  柯清超教授分享的“STEM课程与项目式学习”的专题报告从STEM教学的国内外实践、项目学习对STEM的支撑、STEM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对国内外典型STEM课程案例的介绍,为我们厘清了分科教学与STEM教学、STEM与创客教育及项目式学习的区别。还有另外几位教授的分享以及课例专场也是干货满满。

  在开展STEM探究性学习使利用科学展板将研究结果条理化。白明教授的《面向机器人主题的STEM课程设计》讲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搭建科学展板,左边阐述探究的目的、问题、假设和变量,中间展示研究的进程和材料等图片资料,右边展示数据结果、结论、讨论过程和参考书目,整个展板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路清晰。

  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知道了STEM教育是通过对学科素养的综合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综合性的人才。课例专场让我学习到了实际案例,找到实操的指引。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11

  前几天,在临沂九小成功举办了小学数学教研员课堂教学研讨会。我平时听的复习课很少,上的也很少,一直都比较愁于上复习课,对于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复习也比较陌生,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听了三节复习课,收获颇多。几位老师的精彩设计让人印象深刻,对复习课也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和认识。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

  纵观这三节复习课,几位教师的丰采依然呈现在脑中。

  1.课堂返璞归真,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

  课堂上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多了,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但是教师语言、课堂精彩度都使课堂呈现出了令人难忘的一幕,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2.回顾浏览课本是复习的好方法。

  执教教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回顾浏览课本,圈画出知识点,对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初步梳理,接着老师再引导学生找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从小组合作到交流汇报,再到交流矫正,再次修改知识结构图,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会浪费一些时间,但对学生复习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有的老师把初次整理的过程放到了课前完成,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课堂上的交流才有的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复习课上,几乎每一位老师或多或少的都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如《比例》这一单元,注重运用转化的思想。尤其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也有所提及,在整理相关加法算式时也渗透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让学生有成功的数学体验。让学生从一年级就接受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学习,感受数学的真谛。

  4.能力训练贯穿始终。

  所有参赛老师对复习课的策略都有所创新,没有按部就班地按策略进行上课,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各个环节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每一环节都互有联系,互相补充,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训练水到渠成,及时的有趣味性的练习学生也非常喜欢,复习效果非常好,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得出一节课都有所收获,对学生的复习能力也是一次提升。

  5.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几乎所有老师都想到了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非常重要,都不同程度进行了梳理,有一位老师对方程的复习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都带领学生做了梳理,学生直观地纵向了解了这一部分知识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所有知识都是有联系的,都可以转化成以前所学过的旧知识,为学生学好数学做好铺垫。

  仔细回想,自己以往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努力探索,在以后的复习课教学的道路上不再迷茫,用更多的时间研究复习的策略,注重复习课对学习的巩固,培养学生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复习课也如同新授课一样清晰,努力尝试着去做一定会做到的。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12

  11月19日,伴着微微晨曦,我和同校做课教师前往xxxxx小学进行“统编教材示范课与研讨”听课送课学习,共有来自义马、卢市、灵宝、陕州及xxx市区的十所小学教师进行说课与微型课堂展示。为了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执教老师们不论是说课还是微型课堂展示,都能紧密联系语文课程课标,从语用的角度出发,结合所教课文,娓娓讲述,关注语用,言意兼得,站位高,设计妙,给听课的我们送上一节节精美的课堂盛宴。

  一、瘦身目标,突出重点。

  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发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语文教学首要任务依然是字词的掌握。而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在说课环节,我最能感受到说课教师在学习目标上所做出的重大转变。

  来自阳光小学的潘xx执教的是拼音《ai ei ui 》,在解说学习目标时,她能从“识记、掌握、读准,能拼读,能书写”方面合理设计学习目标,突出了低年级教学重点。卢氏的xxx老师在解说《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她从“认识生字、会写笔画;读中感受乐趣;知道特点能运用”方面有针对性的的制定目标,符合低年级学生字词为重点的学段特点,值得可定。

  第四小学的xxx老师在《黄山奇石》一课的设计中,从“认识生字,会写生字;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能读背诵课文片段。学习并使用比喻句,感受神奇和有趣。”制定学习目标,三个目标分别识字写字、读文背诵、表达运用等方面进行设计,体现了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提升,特别是第三个的制订,更关注学生语言的运用,不仅要进一步学习比喻句,更要让孩子会用比喻句,注重了语言的训练,较好的处理了读懂课文和运用文本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大家都能在目标的设计上一改往日的重品读感悟为注重语言表达与运用,做到了科学合理的设置学习目标,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在课堂展示中,老师们都能从学习目标出发,巧妙处理教学内容,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朝着预订的目标去完成,真正做到了有目标,有训练,有落实,有提高。

  二、关注语用,言意兼得。

  正确处理文本思想内容理解与语言训练的关系,依据课文创设适合低年级学生语言训练的情境,是这次执教老师的最大亮点。

  1.创设情境,训练表达。在执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义马的吴老师教学设计特别巧妙,以开启侦探之旅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帮助小蝌蚪找妈妈,根据学生的侦探发现,出示侦探简报,让学生在有趣地完成侦探任务中一步步弄明白小蝌蚪的妈妈的特点。根据黑板上板书的小蝌蚪的变化词,让学生用上表示顺序的“先……再……接着……最后……”讲述青蛙的变化过程,最后再让学生以小蝌蚪的角色给蝌蚪妈妈写一封信,把信的内容大声的说出来。非常的生动有趣,不仅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学生理解青蛙变化的过程的难度,又训练了学生有序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试想如果讲课的现场就有学生,那可该是一节多么有意思的课堂,学生们该是多么的喜欢与受益呢。

  2.抓住词组,训练表达。在《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灵宝第四小学的武萌老师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抓住大量的“的”字短语作为训练学生把句子表达具体形象的训练点。在引导学生感受泼水节场面热烈时,武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的”字短语的作用,通过课文第一段话“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和“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后,知道“火红火红”修饰了凤凰花,体会加上修饰词后句子更加生动具体。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类似的词组如“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鲜红的地毯,清清的水”等,最后把词组送回文中理解,边读边想想画面,再次感受“的”字短语为渲染场面热闹所起的作用。感受了短语的作用后,为了指导学生会运用短语,出示文本插图后,武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后用自己语言描述周总理衣着神态,随后再回文找到文本的语言,齐读,发现课文描写的顺序层次,引导学生按照“穿着——神态”的顺序,用上课文中的“的”字词组来描述周总理的穿着。这样,关注了语用,积累了词句,又训练了表达。 为了让孩子亲身体会泼水时欢乐的情景。她采用抓住重点词“象脚鼓、凤凰花、银碗和柏树枝”,让学生复述当时的情景。复述课文情节对二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学生经常会语无伦次,颠倒重复,她先让学生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两个词语仿写,掌握句式特点,明白同时可以做两件事情后,采用短语复述,用所给的四个词语复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学生用上所给的词串,看着图片来复述,学生轻松的完成了任务,将复述情节化难为简,做到阅读与表达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理解与表达并重的设计思想,我想此时文章的情感也不需老师多言赘述,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象已深入学生心灵。

  3.根据结构,训练写法。第四小学的习老师在执教《黄山奇石》一课时,在学习仙桃石的时候,她利用图片创设情境,通过“大桃石”和“仙桃石”对比学习,让学生感受黄山石的神奇。同时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会用“好像”仿说句子。引出“仙人指路”,找出文中另外一个比喻词“真像”,并继续练习仿说句子,从而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句把奇石的特点描绘的惟妙惟肖的巧妙写法。

  4.紧扣习题,提升表达。在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习老师紧扣课后习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邀请孩子们化身“小导游”,用上课堂上积累的好词佳句解说黄山美景,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在这一节节精彩课堂的背后,我感受最大的就是老师们语文执教观念的重大改变,把学生的语言发展放在首位,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真正的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用课文来教语文。

  关注语用,言意兼得,我想这是我们小语教师们教学的最终方向。相信在这样的语文革命中,语文又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春天。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13

  春意盎然,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季节里,Z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于4月18日至20日在沂南举行。此次活动采取“同课异构,同场交流”的形式,共分四个课题,部分县区联小的老师与省市讲课比赛获奖者同上一节课,同场交流,共同提高,这种活动在全市小学数学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在历时两整天的活动中,活动安排节奏紧凑,时间充实,效果高效,像春风一样注入了与会者的心田,让人徜徉,给人鼓舞,下面谈几点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

  感受一:同课异构之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三位讲课教师展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感觉主要做到了“四化”:

  一、创设情景生活化。

  课始,都能利用“美丽的鸟岛”来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主动地收集图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去解决这些问题。老师们创设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探究新知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探究过程自主化。

  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及时引导:“这些方案可行吗?怎样列算式呢?如果让你口算你会怎么做?……”正是老师们一句句亲切的话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印象最深刻的是孙成美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完第一种方案之后,后两种方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重视算法多样化。

  在探究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其他算法吗?”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交流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懂得了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解决问题比较化。

  这一理念在孙成美老师的课中体现非常到位,主要表现在四处,第一处是在引导学生找出23+31的两种口算方法之后,把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告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第二处是引导找出32+39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23+31的两种口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区别和需注意的事项。第三处学生自主解决完方案二和三之后,把三种方案进行对比,找出哪种方案合适?哪种方案不合适?为什么?引入了减法的学习。第四处是把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的方案与老师出示的方案进行比较,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这样通过几处简单的比较,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印象更加深刻。

  感受二:同课异构之笔算乘法

  纵观三节课主要体现了“四个注重”: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利用了学生熟悉的教室中的图书室角、到书店购买图书等情境,学生对这些情境非常熟悉,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起来。然后在探究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教师在引入阶段通过现实数学情境的创设,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由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可以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所以这样的设计充分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了思维支撑。

  三、注重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及时组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展示算法思路,明确口算过程与笔算过程的算理是相同的,只是书写形式不同而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渗透着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能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让学生体验到了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用合适的方法。

  感受三:同课异构之小数加减法

  纵观三节课主要体现了“四个实”:

  一、课堂教学真实。

  参加活动的所有课堂给人感觉就是课堂真实,课前没有预设,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能看出是一节节实实在在的常态课,紧扣本次活动的主题:关注常态。

  二、创设情境朴实。

  “情境是知识的外衣”,创设情境是更好地为探究知识服务的,三位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2004年奥运会例题改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购物情景,这样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探索交流扎实。

  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教师注重前后知识的对照和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在学小数加减法时先回忆整数加减法,并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感觉学习小数加减法并不困难。在探究小数加减法时,通过分析、对比,抓住了小数加减法的关键就是小数点对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只在关键处设疑和恰当的总结,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就在一步步扎实的探究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四、巩固应用夯实。

  在学生探究之后,教师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巩固练习,如完成教材的做一做、我当小医生、闯关游戏等,形式式样,注重了练习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较好的巩固和应用。

  感受四:同课异构之同分母分数加减

  三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平实中追求有效。

  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过程都注重了实质,创设情境简洁、朴实,没有花花架子,可谓直奔主题。吕健老师课前先让学生比较3333和3/8中各个3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不一样?让学生明确了虽然数字相同,但所在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课的开始,教师分别出示了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引导学生解释解释加?为什么这样加?然后祟分数加法,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轻而易举地把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小数加法的意义联系起来,可谓水到渠成,这一过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学习的效果非常有效。

  二、平淡中追求实效。

  z老师的情境创设追求平淡,用学生熟悉的学校班级占全校班级的几分之几?然后引入同分母分数加减。当学生列出算式后,马上有学生大声的说出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时老师“从结果走向过程”,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计算”,“为什么不用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呢?”启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探究,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明确了算理,突破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平凡中追求高效。

  z老师的课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他虽然是一名联小老师,看似平凡,实则功底深厚,课堂驾驭能力自如,学生在他的引导下,学的轻松、有效。学生在探究完算理之后,他设计了大量的、丰富的练习题,其中那棵大树的设计更是点睛之笔,通过几道题的计算,引导学生寻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并让学生解释计算方法,使学生对分数加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直到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公式,学生就在这一步步探究和练习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认识。正像王老师最后送给学生的礼物一样:是什么很重要,为什么同样很重要。由此联想到在他平常的课堂当中也体现了高效,平凡中透露了不平凡。

  当然,两天的学习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1.一节课的时间既要让学生探究明白算理,又要掌握计算方法,练习题的设计又不可少,在这几节课中设计好的练习题没有时间去做,如何在课堂中去寻找这个平衡点呢?

  2.课堂上很多学生的表现很精彩,但每堂课是不是都做到了关注每一名学生呢?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14

  一、基本情况简介

  20xx年 10月27日―28日,由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昭通市教育局主办,四川省中基教育服务公司、昭阳区第三小学承办的“百师讲坛聚焦新版课标展望未来十年全国小语最具影响力名师有效课堂观摩活动”在昭通市一中礼堂举行。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有市教育局平锦局长及来自昭通市各县区的800余名小学语文老师,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老师、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黄如老师、江苏省无锡市南湖小学校长武凤霞老师、重庆市科研型骨干教师刘晓波老师、昆明市首席教师陈洁老师的精彩课堂教学及专题报告。

  二、学习体会

  这一次, 我有幸参加了云南省昭通市教育局主办的“小学语文名师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聆听了黄如、刘小波、武凤霞、陈洁等几位名师的课堂精彩表演和讲座以及崔峦老师的报告,收获颇多。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新课标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崔峦老师在他的讲座上对语文新课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他主要是从以下五个大方面进行阐释的:

  (一)成绩与进步。

  1、课程理念上

  *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程特点: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

  *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教学建议: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内容上

  *引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规定课外阅读量等。

  3、教学方法上

  * 努力将先进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

  4、教学评价上

  *认识到评价改革的重要性,进行了一些改革实验(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全程、评价主体全员)。

  (二)问题与原因。

  1、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上:一度割裂,而非统一:;(2)在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上:一度出现形式主义;(3)在教科书与其他资源的关系上:出现了忽视文本和只教教科书两种倾向。在这一点上,崔老特别强调最突出的问题是:付出和成效不成正比,师生负担仍然很重,幸福指数不高(老师的幸福指数不高,孩子没有了幸福童年)。

  (2)原因

  *教育体制:全名应试。

  *人才观:唯学历(必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语文课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崔老强调:我们必须找准问题,综合治理。

  (三)、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了什么。

  1、坚持课程的基本理念。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

  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

  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核心: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克服“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自由阅读,激励自由表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起来。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核心:三级课程管理。实施好中央课程;开发好地方课程;建设好校本课程。

  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

  2、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构建语文的目标体系。

  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允许出现“杂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

  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小学生小学六年下来阅读量高达1000万字。(新课标要求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

  (四)、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什么。

  1、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A、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B、为培养良好个性打下基础。

  C、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更加强调识字和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A、识字写字的教学在课标后附录中,收录了300个基本字表,17个部首,300字多数是独体字,是出现频率高的字,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要先学这300个字。

  B、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2500个常用字,表二1000个次常用字;3500个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识字要求,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

  C、小学每天语文课安排10分钟练字,指导孩子写字。毛笔字每周一节,日常书写中增加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关注作文书写质量。将作文书写当做练字的过程,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要强化练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

  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

  第二学段:要求能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开始用毛笔临摹,要求端正、工整、整洁。

  第三学段: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用毛笔写字,感受汉字的优美。

  对姿势、习惯的要求是史无前例的,前所未有的。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15

  20xx年7月27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德育工作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很多优秀的班主任展示了他们是如何有效积极的开展班主任工作的。这次别开生面的研讨会收获是丰厚的,意义是重大的!听完以后,我对自己今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高考考的好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德育工作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德育工作的艰巨性

  德育工作不像文化教育课一样教什么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像其他工作是显而易见的。简单来说是因为德育是对人的心灵的教育和塑造,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指导,是对学生心理的辅导等,换而言之,我们班主任既是对学生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成才的导师,也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况且,在当今这种社会环境下:网络不断侵蚀着孩子们的生活,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家庭教育又滞后不前,等等,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班主任们就是担当着这么个多种角色的人。

  三、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

  研讨会上每位老师都有他独到的一面。沈群美老师的“以学生为本,严爱相济”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如慈母般的班主任。杨丽萍老师在她的“民主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的构建”中提到的两套班干部的构建模式让在场的每个人印象深刻,感悟颇多。钟燕儿老师的“关注细节培养自主”就正好体现了德育工作为主体的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细节。还有凌学芳老师,黄贵生老师等等,他们的报告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优秀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也增强了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

【研讨会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研讨会闭幕词范文08-24

语文研讨会总结会议发言提纲11-11

旅游项目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工作总结11-22

教学研讨会个人发言稿范文(通用15篇)11-24

旅游的心得体会12-19

大学心得体会12-17

面试的心得体会12-15

秋天的心得体会12-14

勤工俭学心得体会12-11

踩踏心得体会12-10